在大海中永生教學反思
(二)課堂參與,表達“情”。
1、入“情”誦讀。在學生讀流利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抓住一些重點詞句進行朗讀,把偉人離去時人們悲痛不舍的心情突出地展現出來讓學生領悟。如第一自然段的“低低地、緩緩地、偉人、最后一個”;第二自然段的“嗚咽、痛悼”以及后面的“超越時代、超越國界”等,都是字字千鈞,情境盡現,只有通過滿腔深情的朗讀方能展示文章的氣勢和抒發人們的深情,才能充分表達對偉人鄧小平的永遠懷念之情。
2、忘“情”想象。成功的課堂教學中,學生要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展開聯想的翅膀,把自己融入課文之中,自由地、忘情地想象。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設情境,如制作多媒體課件,再現“骨灰撒大海”的情景,通過充滿深情的語言和些特定的句式引導學生想象:想象大海在“嗚咽”、在“痛悼”,想象奔騰不息的浪花把鄧小平爺爺送往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想象偉人所到之處人們在說些什么,想象“鮮花送偉人”的悲壯,想象鄧小平爺爺在大海中得到了“永生”……通過一連串的想象使學生進一步感受語言、感受深情、感受“永生”的深遠境界。
3、傳“情”說話。當學生對偉人鄧小平有了一定了解并產生了崇敬的情感之后,也就有了表達的欲望,有了“說”的沖動和需求,此時惟有一吐而快之。所以課堂上要隨時讓他們表達心聲:說偉人的不朽功勛,說人民對偉人的無比感謝,說人們心中無盡的思念,說我們的祖國因為有了鄧小平爺爺而日益強盛,人民的生活因為有了鄧小平爺爺而更加美好……用“說”傳達對偉人的愛戴,用“說”升華對偉人的崇敬,讓真情“盡在其言中”。
(三)課外升華,展現“情”。
“讓每個孩子都有表現的機會”應該成為每一位教師的教學思想。短短的課堂教學時間內也許難以完全做到,課外的學習就應該彌補這一缺憾。課后可安排寫作、繼續學唱歌頌鄧小平爺爺的歌曲、舉行“頌偉人”詩歌朗誦比賽、開展“鄧小平爺爺圖片資料展”等活動,讓所有的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在課堂盡情訴說的基礎上再在活動中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地、用情地展現出自己心中的偉人形象,表達自己對偉人的一片深情,從而延伸了課堂,拓展了課堂。
《在大海中永生》教學反思
今天我們進行了評課討論,討論后我覺得很有體會,現在總結一下,以備自己做的更好。
首先,我很感謝我的翟師傅和組里的老師們對我的指導和幫助,是你們讓我知道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優缺點,有待自己更加的改進,F將體會總結如下:
一 首先說一下我自己覺得不夠好的地方,就是課程進行的有點快,沒有深入的以學生的角度去講課文,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做的不夠好。以自己設計的問題而進行,對學生領悟課文的理解上有點欠缺。所以課文中的生成少,學生自己的升華少。所以以后在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理解和領悟的程度,不但要孩子踴躍的發言,而且對每一個回答進行有效的評價;利用課文中的空白點,多設計些問題,多讓學生發揮他們自己的想象,多說多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