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二單元教案
4.在何情況下,外祖父第三次掉淚?讀一讀,深人體會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a.哪個詞使我們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淚眼朦朧.)
b.外祖父把珍愛的梅花圖及手絹送給“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鄉了?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這一舉動?
品語句,升華情感
1.從外祖父的一言一行中,我們不僅深深體會到了他對梅花的愛,對具有梅花秉性的中華兒女的愛,更體會到了他的愛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愛,是對祖國的深深的眷戀.請你有感情地朗讀外祖父說的話和外祖父為作者送行的有關語句.
2.面對這樣一位身居異鄉的老人,我們的心中能不對他產生敬意嗎?讓我們飽含敬意朗讀課文中首尾兩段.
歸整體,理清層次
1.讀到這里,你發現課文首尾兩個自然段有什么聯系嗎?這樣寫有什么作用呢?
2.嘗試分段,說說每部分的意思.
重積累,延伸拓展
1.把文中使自己感動的語句或段落抄寫下來.
2.故鄉,祖國,讓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產生了無盡的思念與眷戀;幾千年來,多少文人墨客吟誦出了無數思鄉愛國的詩篇,你會吟誦嗎?
3.學生吟誦熟知的有關詩篇.
教后反思:
課文的第13自然段關于外祖父對梅花秉性的闡述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說說你自己讀懂了什么,自己的感受是什么。然后抓住“有氣節的人物”進行拓展,說說自己知道的中國歷史上有氣節的人物。課上,學生充分調動了自己已有的知識儲備,談了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我再根據學生的交流,適時補充我課前搜集的資料,如宋代的文天祥、抗日英雄趙一曼、現代散文大師朱自清等等。這一環節洞開了學生的心扉,使學生透過文章的字字句句感受到了作者那起伏的情思,領會了“魂”是祖國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萬萬中華子孫的“魂”。而學生課上得朗讀能“情動于中而形于外”,效果尚可。
7桂 花 雨
學習目標
1.學會“籮、杭”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會邊讀邊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邊讀邊體會作者通過景物表達的思想感情.
4.培養熱愛生活的情趣和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1.按要求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查找有關桂花的資料.
3.準備“搖花樂”的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自讀提示明要求
◆師生談話:說說在兒時曾發生過哪些有趣的事?
◆教師導語:童年曾發生過的趣事令我們難忘,只要一想起它,我們仍會感受到一種快樂.今天我們要讀的課文的作者就用手中的筆把童年趣事記錄了下來,讓我們走進課文,共同感受作者表達的情感.(板書課題:桂花雨)
◆交流課前查找的有關桂花的資料后,針對課題說說想了解哪些內容.
初讀課文知大意
◆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小組合作交流學習:伙伴之間互相讀課文,糾正字音,再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全班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n品讀語句悟情感
◆讀課文,看“搖花樂”的掛圖,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語句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