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高爾基和他的兒子》第二課時
三、議“寫信教子”,感受“父愛子”
1.高爾基是多么的高興啊!不久,一封信帶著花的芳香,帶著父親諄諄的教導從意大利飛到了蘇聯,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信上說了些什么。
2、自由朗讀7—9自然段。
3、父親的心意,兒子能讀懂嗎?你們能讀懂嗎?談談自己的理解。這封信是父親對兒子的教育,寄予了父親對兒子什么期望?
4、出示第9段“要是你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留給人們的都是美好的東西,那你的生活該會多么愉快呀!”
(1)信中幾次提到“美好的東西”?第一次在哪,指的什么?指名讀,講解破折號的作用,解釋說明。
(2)欣賞一段美好的畫面,視頻:關愛別人。思考:這段話里“美好的東西”指什么?其實,美好的東西就在我們身邊。
(是幫助、關愛、為別人奉獻……一個真誠的微笑,一聲親切的問候,一個安慰的眼神。)
(3)生活中的你們也給過別人“美好的東西”嗎?
(啟發:你給過別人幫助、鼓勵、安慰、快樂、祝福嗎?學生自己談例子。)
(4)高爾基說“當你給別人美好的東西的時候,你自己也會感到愉快。”你嘗到過這種愉快嗎?學生再談事例。
小結:真好!生活中只要真誠的付出,都是給別人留下美好的東西,都會讓我們感到別人是多么需要我們。
5、所以高爾基說:那時候,你會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
(1)這里“給”就是給什么?(給予、幫助、關愛、奉獻,留給人們美好的東西。)文中的兒子“給”了父親和島上的人什么?(鮮花帶來的美的享受和愉快的心情)“拿”指什么?(索取,一味得到別人的關懷而不付出。)這句話你是怎么理解的?(人生的快樂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
小結:當一個人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在大家心中是那樣重要;當一個人把幫助別人、為別人奉獻愛心當成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時,那樣的人生也會因此而快樂,這就是“給”比“拿”愉快的道理。
(2)讀懂了嗎,能讀好這句話嗎?讀的好嗎?提醒:加了逗號強調了這里“給”字的重要性,更強調了“給”比“拿”愉快。讓我們一起再來讀好這句話。
6、高爾基是一個偉大的作家,同時又是一位慈愛的父親,讀完信,你知道父親希望兒子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嗎?(樂于助人、關愛他人)
總結:他對兒子的愛,不僅表現在父子之間的親情上,更是一種崇高的愛,他寫信教育自己的兒子,希望兒子能明白人生的快樂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板書:寫信教子 父愛子)能有感情地讀好這一封信嗎?(練讀,齊讀。)這不光是父親對兒子的希望,也是我們所有人應該謹記并且為之努力的。
五、小練筆,回報“愛”
1、兒子收到了高爾基寄來的信,很激動,決定也給爸爸寫一封回信。同學們想一想,假如你是高爾基的兒子會怎樣給父親寫一封回信呢?請同學們快速寫下你最想對父親說的話,看誰寫得最感人。(配樂)
2、兒子靜靜地讀著父親的來信,聆聽著父親的深深教誨,提筆這樣寫道……(學生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