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詩兩首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2. 指導朗讀。
這首詩先寫牧童快樂地引吭高歌,再牧童突然屏息而立,由動到靜(板書:動),牧童神態的變化躍然紙上,請你讀出牧童行歌的悠然愉快,讀出牧童捕蟬的動作和神態的變化。(自己練習——指名讀——評讀指導——練讀)
3. 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設計說明 達成目標2 )
四、欣賞古詩
(一)欣賞古詩,展開想象。
學生閉上眼睛,邊欣賞配樂詩朗誦,邊展開想象,想象牧童怎樣捉蟬?是否捉到了蟬? ( 設計說明 達成目標3 )
(二)感受意境,精煉強化。
對照插圖,談談剛才所想象到的意境,試編故事。(同桌試編,全班交流、評議。)
五、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
2、自由說說怎么記住這些字。
3、師范寫:振。
4、生練習寫字。( 設計說明 達成目標1 )
六、布置作業。
1、背誦古詩。
2、根據插圖,想象《所見》所描繪的景象,續編故事,并寫下來。
板書:
所見 ?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動 活潑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靜
課文鏈接
苦吟詩人賈島
賈島,字閬仙,一作浪仙,唐代宗大歷十四年(779年)生,河北范陽人(今北京附近)。范陽曾是安祿山的老巢,安史之亂平定后,這里又長期為藩鎮所據,處于半隔絕狀態。賈島出生于平民家庭,門第寒微。所以他早年行事率不可考。傳說他30歲前曾數次應舉,都不得志。失意之余,又迫于生計,只好棲身佛門為僧,取法名無本。貧困的家庭景況,枯寂的禪房生活,養成他孤僻冷漠而內向的性格,耽幽愛奇,淡于榮利,喜怒鮮形于色,世事頗少縈懷。但他仍酷愛吟詩,常常為構思佳句而忘乎所以,“雖行坐寢食,苦吟不輟。”賈島也因此被視為唐代古吟詩人的典型。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詩論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蒼山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慶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調做官,曾任江寧、上元等地知縣,政聲好,很得當是總督尹繼善的賞識。三十三歲父親亡故,辭官養母,在江寧(南京)購置隋氏廢園,改名“隨園”,筑室定居,世稱隨園先生。自此,他就在這里過了近50年的閑適生活,從事詩文著述,編詩話發現人才,獎掖后進,為當時詩壇所宗。袁枚24歲參加朝廷的科考,試題是《賦得因風想玉珂》,詩中有“聲疑來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總裁們以為“語涉不莊,將置之孫山”,幸得當時總督尹繼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著作有《小倉山房集》;《隨園詩話》16卷及《補遺》10卷;《新齊諧》24卷及《續新齊諧》10卷;隨園食單1卷;散文 ,尺牘,隨園食單說部等30余種。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摯,流傳久遠,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