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1
《白楊》的借物抒懷,托物言志。學習中的其他收獲,如,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優美語言的表達效果和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質疑、背誦、搜集資料等方面,只要有所收獲,都可與同學交流。“日積月累”安排的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一首詩,目的是繼續增加學生對古典詩詞的積累。本單元的趣味閱讀主要講了標點符號的妙用。引導學生體會這個故事的趣味性。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交流在課內外學習中的真實感受,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對西部建設、發展的看法或者建議,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建設西部的豪情。
2.從課文中汲取寫法特點,在交流探討中提高習作水平。
3.就自己的某一點體會暢所欲言,學會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4.引導學生朗讀、大概的了解詩意,背誦古詩詞,積累古詩。
5.通過“趣味語文”的學習,感受到標點符號的魅力。
教學重點:學會總結與回顧,并能理性的分析學習所得,不斷改進學習方法
教學難點:從三個角度來展示交流綜合性學習的學習成果,在豐富的形式中交流、匯報。
課前準備:
1.搜集有關西部情況介紹、發展狀況、西部建設等方面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2.閱讀并背誦古詩詞。
3.搜集與詩詞有關的趣味語文故事。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基本程序 教學調整
第一課時
一。交流平臺
1.談話引入:
在近兩個周的時間里,我們與蒙古族同胞共話夕陽,我們走進了古老蒼涼的雪域高原,觀賞了風沙漫卷的茫茫戈壁上頑強生存的白楊。駝鈴聲聲的絲綢之路,西部的旖旎風光還歷歷在目,西部建設者可歌可泣的故事還縈繞在我們腦際。
2.相信你們收集到的資料更多,能介紹給我們大家嗎?
3.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圖文資料,并談談自己對西部的感受:
教師可從以下方面引導:
西部大開發建設
西部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
西部的旅游與開發
西部的人的生存狀態、生活環境
西部的教育,西部孩子的學習與生活
……
2.回眸課文內容,揣摩寫作特點:
⑴ 快速瀏覽課文《草原》和《白楊》,思考在寫法各有什么特點。
⑵ 小組交流:
① 把這兩篇課文中你最喜歡的部分或者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推
薦給大家,并說說原因。
② 你認為這兩篇課文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請分別說一說:
《草原》:按事情發展順序敘述寫,脈絡清晰、情景交融、中心明確、語言優美。(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白楊》:借物喻人: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借贊揚白楊樹來贊揚西部建設者)
⑶全班交流、點評、總結:語言大師老舍的文章行文流暢而且語言優美,時而直抒胸臆,時而精描細寫,我們學習他的寫法進行練筆,學以致用。其實借物喻人的寫法在很多古詩中也經常運用你能舉一例子嗎?(〈〈墨梅〉〉、〈〈馬〉〉等。)
3.暢所欲言,盡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