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1
⑴ 在學習中你一定還有其他的收獲,也可以同大家交流交流。利用本文的利用本文的寫法進行練筆,以達到學,并學以致用,收到學用兼得的效果。
⑵ 學生自由發言,交流自己在課內外學習和收集資料中的一些感受,談自己在學習上的收獲。
⑶ 總結:西部大開發的號角已經吹響,在我、你、他的共同努力下,西部必定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西部必將會迎來燦爛輝煌的明天!
二。日積月累
1.導入
古詩是中華文學的瑰寶,我們應該多積累的,融進我們的生命中和血液中。如果長大后,多年以后我們還能吟讀,還能脫口而出,那時何等美妙的事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中唐時期素有詩豪之稱的大詩人劉禹錫寫的《浪淘沙》。
2.學習詩句
(1)輕聲讀詩句讀準字音,特別是“簸”字。讀后指讀隨機點評,再齊讀。
(2)這首詩到底寫了什么?請邊讀邊想,然后跟同桌交流一下。
(3)交流:隨機提問作者為什么會有上銀河的想法?在你眼前出現了一副怎樣的畫面?
(4)想象畫面,再讀詩句。熟讀成誦。
3.積累古詩。
把你讀過的有關描寫黃河景色的詩抄錄在一起,反地朗誦比較。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李白《將進酒》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王之渙《涼州詞》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鵲樓》
第二課時
三、趣味語文
1.導入。
剛才我們背誦的王之渙《涼州詞》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被歷來文人墨客傳誦。傳說,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請一位著名的書法家為她 的扇子題。書法家寫了唐朝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但由于書法家的一時疏忽,題詩時漏掉一個“間”字。慈禧看后大怒,認為書法家故意欺她沒有學識,一氣之下要治他的死罪。書法家急中生智,趕忙解釋道:“老佛爺息怒,這是用王之渙的詩意填的詞。”他當場斷句吟道。慈禧聽后,轉怒為喜,連聲稱妙,賜給他銀子壓驚。你猜這位書法家是怎樣斷句的?斷句是什么意思?
2.嘗試加標點。
黃河遠上,白云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3.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4.那么漏了一個間字,用不同的標點,化詩為詞,兩者的意思果真沒有發生改變嗎?
5.課外拓展。這樣的趣味故事還真不少呢!
(1)唐代詩人杜牧的七言律詩《清明》,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好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有人把標點一改,變成了一首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還有人就《清明》一詩,不增減一字,只加標點,變成了電影的一個鏡頭,時間、地點、場景、對話皆有: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
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2)《紅樓夢》中在描寫林黛玉臨終時,作家是這樣運用標點的:“寶玉!寶玉!你好……”兩個“!”寫出黛玉用生命在呼喊;一個“……”將黛玉百感交集、難以用言語表達的復雜心情和神態刻劃了出來。句子省略的部分可以讓讀者充分想象,這樣更能打動人的心弦,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個省略號起到了許多文字不能起到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