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學實錄
三、發散思維,創造性學習
1.過渡,提煉文章特點。
師:無論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周瑜的忌害之心,還是魯肅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謹慎多疑,我們都是從文章對人物的什么描寫中體會到的?
生:從人物的對話中體會到的。
師:對,這也是《三國演義》刻畫人物一個很重要的方法。通過語言,能幫助我們更深入地體會人物的內心。
2.創造性表演,體驗角色。
師:現在,請你們自己來當導演,邀請合作伙伴,選擇文中某處最喜歡的片斷,把它表演出來,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和設計。
3.分組練習,自我體驗。
師:愿意展示朗讀、表演才華的同學,到前面選擇段落或表演或朗讀。
(注:學生興致頗高,居然在一起商議是排搞笑版還是正劇版,課堂氣氛輕松活躍。)
評:理解和表達、創造與再現的結合,充分體現了語文教學的本體觀、課堂教學的活動觀、學生的主體觀。
四、反思評價,開放性學習
1.情境采訪,深化認識。
(1)采訪“孔明”。
師:孔明先生,您在借箭中的表現我佩服不已,請問您在向周瑜立下軍令狀時,怎會有如此把握?
生:因為我了解周瑜的為人,知道他對我有忌害之心,面對他的忌害,只能智取。再加上我還準確把握了曹操的心理,同時,我還懂天象、識地理,在心中對這件事有一個完整的謀劃和安排,所以才會有如此大的把握立下軍令狀呀!
師:(以記者身份評價)您在借箭后曾對魯肅說:“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利,不曉陰陽,不知奇門,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廣泛地學習,深入地思考,大膽地實踐,這也許就是全部的答案吧。
(2)采訪“周瑜”。
師:都督,您才華橫溢,名冠江南,面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您有何感嘆?
生: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又算準了曹操不會出兵,魯肅當時不會告密,唉,在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方面,我都比不上呀!
師:“孔明才學猶堪嘆,公瑾妙語亦驚人!”
(3)采訪學生。
師:在座的各位同學,對于故事中的人物,你們也許有更多的話想說,把你們的最想說的用一句話表達出來,送給故事中的他們,也送給今天的我們。
生:我想對魯肅說:你真是世界上最值得信賴的朋友。
生:我想對周瑜說:做一個心胸寬廣的人吧!那樣你會更出色!
生:我想對曹操說:正是你的多疑,關鍵時不敢果斷出兵,才促成了諸葛亮借箭成功。該出手時就出手。
生:我有不同的看法,我想替曹操打抱不平。我所知道的曹操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當時大霧迷蒙,在辨敵軍(對方)虛實的情況下,為了不造成損失,沒有最大的把握,他當時只能那樣做。
師:想不到,小小年紀你就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了,真了不起。
評:學生精彩的回答、教師精當的點評,再一次掀起課堂教學的高潮。
師:同學們,你們能大膽、獨立地發表自己對人物的不同看法,這些思維的火花將成為火炬照亮你們的人生。(授與發言同學“賽諸葛”、“賽周瑜”、“賽曹操”等稱號。)
評:角色的采訪走進了人物的情感世界,靈性的回答豐富了學生的精神領域,激勵性、發展性評價為學生的發展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