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攸關的燭光(通用13篇)
生死攸關的燭光 篇1
教材分析
課文講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一家母子三人機智、勇敢地保護裝有情報的半截蠟燭的事跡,歌頌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全文共7個自然段,按記敘順序分為兩部分內容。作者首先概括地介紹了伯瑞德母子三人參加了秘密情報的傳遞工作,以及他們保護情報采用的方法;接著詳細介紹了伯瑞德母子三人怎樣想盡辦法、機智勇敢的保護裝有情報的半截蠟燭,最終使情報安然無恙的保存下來。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法國一家母子三人機智、勇敢地保護情報的過程。
2.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情、心理活動等的閱讀,感受伯瑞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靜,體會法國人民的崇高愛國主義精神。
3.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及表現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母子三人語言⑸釙欏⒒疃人硐殖齙某磷擰⒒、淤T搖?br>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1周年,60多年前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請看屏幕,(播放二戰戰事錄像)
師:通過課前的預習和自己已有的知識,說說你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了解多少?誰來匯報一下你掌握的資料。(生說)
師總結:(出示資料)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1939年—1945年期間,與以中國、蘇聯、美國、英國等同盟國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與以德國、意大利、日本為主的法西斯力量之間在世界范圍內進行的人類歷史上規?涨暗膽馉。戰爭初期,法西斯力量處于暫時有利地位,德軍占領了西、北歐廣大地區,法國戰敗,英國退守本土,日軍占領了中國廣大的領土。
1941 年,德國入侵蘇聯,日本襲擊美國珍珠港,戰爭規模進一步擴大,參戰國家大約有 60 個。二戰中有5000 多萬人死亡;中國抗日戰爭中軍民傷亡超過3500萬人。最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取得了勝利。
師:現在就讓時間倒流,回到那 60多年前的反法西斯戰爭時期,看看那時的人們是怎樣與法西斯戰斗的?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發生在二戰期間的感人故事——《生死攸關的燭光》。(板書課題,齊讀課題。)看到這個題目,同學們有什么問題嗎?
二、整體感知
1.讓我們走進課文,關注伯瑞德夫人一家的命運。
學生自由讀3~7小節,看看故事情節發生了幾次令人緊張的變化?
。ńM織學生交流,把握三處:(1)當德軍把蠟燭點燃;(2)當德軍把吹熄的蠟燭重新點燃;(3)當端走的蠟燭被德軍奪回。)
2.文章情節富有如此曲折的變化,可以用哪些成語來形容?
。ㄒ徊ㄈ邸⒌雌鸱、扣人心弦)
三、研析情節
1.在這些危機關頭,伯瑞德夫人一家是如何與德軍周旋的呢?
自學課文,要求:畫出描寫伯諾德夫人一家動作、語言的句子,認真讀一讀,體會當時的那種緊張氣氛。
2.組織學生交流。
交流伯瑞德夫人的表現。
●語言:
師:請同學們各自輕聲讀讀伯瑞德夫人的話:“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毕胂霊搹娬{哪些字詞。(學生各自試讀,然后交流。)
師點評:雖然同學們的朗讀處理方式不同,但有一點其實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
。▽W生討論,師小結。)
●動作:(急忙)取、(輕輕)吹。
請一位同學做一個吹的動作。再做輕輕吹的動作。
重點提示:為什么要輕輕吹?
●心理活動:
師:假如你就是伯諾德夫人,你能把當時的心理活動以你自己的口吻表達出來嗎?。
指導讀出合適的語氣,讀出人物情感。
小結:盡管情況危急,伯諾德夫人內心十分焦慮,但她還能表現得這么從容、機智,真是了不起。危機暫時過去了。但是,輕松的心情沒有持續多久,蠟燭又被中尉重新點燃,形勢再一次變得嚴峻起來。(板書:重新點燃)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蠟燭越來越短。真令人擔心哪!危機有沒有過去呢?
交流杰克的表現。
●語言:(“天真冷。”)指導朗讀。平淡的語氣,但讓人覺得很有這個必要。
●動作:慢慢站、端、(“疾步”還是“不急不慢”)走去、從容(在什么情況下表現得這么從容的?為什么能這么從容?提示母親的教育影響。)
再讀有關句子。
師:同學們,杰克能有這么鎮定自若的神情、動作、語言,你們能知道他站起來前,心里想了些什么?(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3.過渡:
。1)杰克仍然沒有保住蠟燭,情況已經到了萬分危急的關頭。伯諾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緊了。課文是怎樣描寫這種緊張的情節的呢?指導朗讀
(2)在半截蠟燭即將熄滅之際,伯諾德夫人的小女兒——只有10歲杰奎琳勇敢地站了起來。她是怎么做的?
。ㄌ崾荆嚎梢宰プ 皨陕暋、“司令官先生”、“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這些詞語和句子去想一想,你就會找到答案了。)(恭維的話很多人都會感到很受用,又是這么一個可愛禮貌的小姑娘提出合情合理的一點不過份的小要求,讓人實在無法拒絕,從而巧妙地化解了危機)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片段。
師:絕密情報終于沒有暴露,情報站沒有遭到破壞,他們一家也得救了。同學們,是誰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報站,挽救了一家人?
學生小組討論,鼓勵學生發表不同見解。
照下面的句式展開討論:
在生死攸關的時刻,伯瑞德夫人……
在生死攸關的時刻,女兒杰奎琳……
小結:這個一波三折的故事,讓我們感受到一家三口的勇敢機智,這種勇敢來自這一家人對祖國深深的愛,讓我們記住在二戰中像伯瑞德夫人一家一樣的英雄們。
5.設疑討論:二戰結束了,法國人民趕走了德國法西斯,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如果你是法國總統,你將接見伯瑞德一家,為他們頒發勛章,你將發給誰?你將對他們說些什么?
小結: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家庭,在他們的屋子里,一家三口經歷了一場沒有硝煙而又緊張激烈的戰斗。你有哪些心里話想對他們說?
四、總結全文,加深認識
課文依靠生動的描寫,讓我們仿佛也身處其境,感受到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一個普通的法國家庭,懷著對祖國的無限的熱愛,與法西斯展開了一場特殊的驚心動魄的戰斗,最終憑著他們的機智與勇敢取得了勝利。像他們這樣的家庭,在和平年代本應該過著幸福安寧的日子;像杰克和杰奎琳這樣的年紀,原應有無憂無慮的童年,是什么讓他們失去了這并不過分的權利呢?(戰爭,法西斯的侵略。)
小結:在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1周年之際,讓我們發出來自心靈深處的呼喚:遠離戰爭,擁抱和平!
五、拓展延伸、續編故事
課文到此結束了,你能想象一下,接下來會發生怎樣的事情呢?
六、布置作業,課外延伸
課下自由組合,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進行表演?茨囊唤M表演得最好。將評選最佳編劇、導演和演員。
板書設計:
生死攸關的燭光
半 截 蠟 燭
一波三折
點燃 重新點燃 奪回
吹滅 端走 端上樓
備課時,我想,要讓學生弄明白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故事,必須讓學生搜集有關“二戰”的資料,學生完成的比較好,當學生匯報后,我又加以補充,使學生了解了“二戰”,從此激發了學生想了解法國一家人是如何保護秘密情報的意愿,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課標》強調尊重學生獨特的見解,讓學生在讀中感知感悟,提倡個性化閱讀。在教學時,我采用了自讀感知,小組合作抓重點語句感知,有感情朗讀感知,給予學生充足的讀書思考時間,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表演母子三人是怎樣利用機智、勇敢、沉著的品質去面對危急時刻,想盡各種辦法來保護這藏有情報的半截蠟燭。提升了文章的思想,使學生明白了他們都有一顆愛國心。加之讓學生想象,使學生真正體會母子三人的偉大精神。
生死攸關的燭光 篇2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能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生死攸關、絕妙、從容、鎮定。
2、學會從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以及心理活動體會人物的品質。
3、學習母子三人對祖國的熱愛和機智勇敢的高貴品質。
教學重點 從人物的行為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師生都可通過上網、查閱課外書籍等方式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有關背景。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緊扣課題,導入新課
1、 板書課題:生死攸關的燭光。
2、 解題:“生死攸關”是什么意思?燭光為什么會導致生死攸關呢?
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提出自己的問題。
3、學生質疑問難。
4、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生死攸關的燭光》這一課,一起去體會體會母子三人的機智勇敢。
二、初讀課文,感知全文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2、學生按照已經學過的方法理解詞語。
生死攸關——生存或者死亡,形容事關重大或形勢極端危急。
絕妙——非常美妙,非常巧妙。
從容——不慌不忙,鎮靜沉著。
鎮定——不慌張,沉著。
3、指名輪流讀課文,抽生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ㄕn文主要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的一個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是如何想辦法保住情報的故事。)
三、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1、同學們,通過初讀課文,我們已經了解到,這支小小的蠟燭,這微弱的燭光已經和伯諾德夫人一家緊密相連,更與受德國侵略的法國這個國家生死攸關。那么,為了保住這生死攸關的燭光,母子三人分別做了哪些事情呢?請同學們快速閱讀全文,并用最簡短的語言概括出來。
2、抽生回答,教師適當補充并相機板書。
伯諾德夫人:用油燈換蠟燭。
大兒子:端燭臺被搶下。
小女兒:拿蠟燭上樓。
3、伯諾德夫人為了換蠟燭,她說了什么?做了什么?她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學生找出“連忙”、“輕輕”、“吹”等詞語,體會夫人的機智和勇敢?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4、學生自學4~7段,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從文中大兒子和小女兒的哪些行為中,體會出他們的機智和勇敢?
。ㄗプ 奥、“從容”、“嬌聲地”、“鎮定”等詞語,認真體會。)
5、課文的題目是“生死攸關的燭光”,讀過全文,你認為從哪些語言可以體會到“生死攸關”,請同學們用“——”勾出來,并反復朗讀、體會。
。ā安Z德夫人知道,萬一蠟燭燃到金屬管處就會自動熄滅,蠟燭的秘密就會暴露,秘密情報就會遭到破壞,同時也意味著他們一家三口的生命將告結束!
“此時此刻,它仿佛成了這屋子里最可怕的東西,伯諾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軍那幾雙惡狼般的眼睛盯在越來越短的蠟燭上!
“正當她踏上最后一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同學們,通過閱讀《生死攸關的燭光》這個故事,我們認識了機智勇敢的伯諾德夫人一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像伯諾德夫人那樣的英雄人物還有很多很多。下課之后,你們還可以通過上網、進閱覽室等途徑,閱讀這樣的英雄故事。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像今天一樣,被他們的英雄行為所感動,那么,希望你們把受感動的故事講給全班的同學聽,好嗎?
板書設計
伯諾德夫人:用油燈換蠟燭
大兒子:端燭臺被搶
小女兒:拿蠟燭上樓——蠟燭熄滅——保住情報
機智勇敢
生死攸關的燭光 篇3
教學目標:學習生字詞,能聯系課文具體內容進行解釋,并能結合表演深入體會“輕輕地”、“從容地”、“鎮定地”等詞語的內涵。
能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有條理地復述故事的主要情節。
對人物有自己的評價,并能從中感受到課文中人物在危險面前所表現出來的機智與勇氣。
教學重點:對人物有自己的評價,并能從中感受到課文中人物在危險面前所表現出來的機智與勇氣。
教學難點:對人物有自己的評價,并能從中感受到課文中人物在危險面前所表現出來的機智與勇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60年前爆發了世界大戰,看屏幕:(放二戰錄像),
2、教師配音:在法國,人們永遠忘不了這樣一件事情,大家齊讀課題,什么是生死攸關?燭光為什么會決定生死攸關?相信大家學習了課文就會明白。預習了課文,你讀了幾遍?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二、 整體感知
1、相信你一定會用簡練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要用簡練語言說什么人、什么事、結果)
2、夫人保管的是一份什么情報?要不惜代價保護它?
3、為了藏好這份情報,夫人怎樣保管?想了一個怎樣的辦法?夫人向了一個什么辦法?
4、然而一個晚上,幾個德國人闖入夫人家,點燃了這個蠟燭,圍繞半截蠟燭,一場驚心動魄戰斗開始了。
第二課時
三、重點探究
1、邊讀、邊畫處重點語句,并在旁邊寫出自己的感受。注意讀書的姿勢。
2、交流:
、俜蛉耸窃鯓幼龅模浚ǔ鍪酒聊唬核粗迪ǎ┠軓闹畜w會出什么?臨危不亂、急中生智、沉著冷靜、鎮定自若。從哪里看出來,談談你的理解。
、谶@幾句話,從中你能理解出什么?
蒼白、急忙、輕輕 (板書)
、劭偨Y:這些同學能抓住重點詞語來體會,越琢磨越有味。
、芗狱c的字怎么讀(急忙、輕輕)
⑤夫人說了什么?(燈和亮)突出了那個詞,為什么?還有哪個字可以重讀?
⑥同學們理解各不相同,但有一點共同,保護蠟燭、情報,夫人鎮定自若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讀讀這段。
3、夫人把蠟燭吹熄,一場危機似乎過去。但又被點燃,如果你在場,會有什么感受?那夫人呢?書上怎樣寫的?自己小聲讀一下。
、僬揖渥樱
、诔鍪荆
、鄞舐曌x句子
、芊蛉司o張到極點,因為……后果不堪設想,不堪設想是什么意思?后果指的是什么?
、萑绱司o張的氣氛是每個人都感受到的。下面你們最想聽誰讀這段話?(配樂朗誦)
4、母親的鎮定自若也影響了兒女,他們有什么表現?自己默讀有關段落。同位交流一下。
雅克表現:鎮定(板書)從“慢慢體會到的”;勇敢“默默”從中談談自己的體會。
看屏幕:(孩子是懂事的……最后的時刻)。剛才你們聽得很認真,聽也是學習,你們都聽出來什么來了?(你能從聽眾體會,確實了不起)。我們再來讀這一段,誰敢站起來讀?
蠟燭越來越短,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配蠟燭燃燒、鐘表聲)?磮D:此時小女兒挺身而出,這時他怎么說的話,a讀句子。b你有什么疑問?為什么嬌聲地說?(這嬌聲一定會打動德國軍官)德國軍官是怎么做的?杰奎琳有時間聽嗎?她仰起……(齊讀)
蠟燭越來越短,有沒有什么時間聽什么故事?她怎么說的:于是她端起……
燭臺端起,……她又端起……上樓,她心里想什么?
慶幸的是剛上最后一級樓梯,燭滅,你想對杰奎琳說什么?(她使一家人由死到生)
四、 照句式,暢所欲言
在生死攸關的時刻,伯瑙德夫人……
在生死攸關的時刻,兒子雅克……
在生死攸關的時刻,女兒杰奎琳……
在一波三折的故事,感受到一家三口的勇敢機智,記住在二戰中英雄。
五、板書設計:
生死攸關的燭光
雅克:借口搬柴,端走燭臺
伯瑙德夫人:取出油燈,吹熄蠟燭
杰奎琳:推說睡覺,拿走蠟燭
生死攸關的燭光 篇4
設計理念
詞語,只有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在具體的故事情節中才具有豐富而恰當的含義,才折射出人物內在的品質和精神。詞語,只有回歸文本之中,才有生命的活力,才是積極和充滿生活氣息的,才是有血有肉的。因此,語文教學必須引領學生在課文描述的情節和細節中,關注那些“含義豐富、含情脈脈”的詞句,使他們既獲得對文本的深入理解,又獲得對語言的準確感受。如此,學生的語文學習才具有語文的“滋味”。
設計特色
在故事情節中理解詞句的含義,在具體細節中體會人物的品質,在導演劇本中習得語言的精妙。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能聯系課文具體內容進行解釋,并能結合表演深入體會“輕輕地”、“從容地”、“鎮定地”等詞語的內涵。
2.能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有條理地復述故事的主要情節。
3.對人物有自己的評價,并能從中感受到課文中人物在危險面前所表現出來的機智與勇氣。
教學過程
板塊一:學習字詞
1.教師板書課題,邊板書邊重點提示“截”的部首“戈”和“蠟燭”的偏旁分別為“蟲”、“火”。啟發學生用“燭”組詞:燭臺、燭芯、燭光、燭焰搖曳……
2.教師繼續板書:伯瑙德夫人、雅克、杰奎琳。引導學生朗讀,提問:誰發現了這3個人的關系?以此了解:他們是親密的一家人,為了把德國強盜趕出自己的祖國——法國,都參加了秘密情報的傳遞工作。插問:你知道法國歷史上還有一個世界聞名的夫人嗎?(居里夫人,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著名科學家)
3.教師出示課文中的詞語:秘密、絕密、絕妙;危機、厄運;從容、鎮定。教師組織學生朗讀,并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具體內容解釋“絕妙”、“危機”、“厄運”的意思。
4.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提示:聯系上下文,想一想課文中詞語的意思,把課文讀懂。
5.組織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解釋:
(1)絕妙:伯瑙德夫人把裝著絕密情報的小金屬管藏在半截蠟燭中,插在一個燭臺上,擺在顯眼的桌子上,騙過了敵人。妙在情報藏得隱蔽,令敵人意想不到。教師點撥:你從“終于”這個詞語中體會到些什么?(這個絕妙的主意凝聚了伯瑙德夫人的智慧)
(2)危機:德國軍官點燃了蠟燭,萬一燒到金屬管處就會自動熄滅,秘密就會暴露,情報站就會遭到破壞,他們一家三口的生命就會受到威脅。教師點撥:“一場危機似乎過去了!边@里“似乎”說明了什么?(實際上危機并沒有真正過去)
(3)厄運:那就是蠟燭會很快燒到金屬管處,就會自動熄滅,秘密就暴露了,他們一家三口的生命也許就要結束了。
教師點撥:在危機和厄運面前,一般人會有什么反應?而伯瑙德夫人一家是怎樣對待的?他們又是怎樣化險為夷的?請同學們再讀課文。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板塊二:復述故事
1.請學生自己練習復述伯瑙德夫人一家在危機面前從容應對、化險為夷的經過。然后組織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可以提供句式幫助學生復述得更加有條理:當的時候,他(她) (怎么做的)。
2.教師根據學生的復述進行扼要的板書:點燃——吹熄;端走——奪回;重新點燃——端上樓。引導學生根據板書,練習有條理地復述故事,要求用上恰當的、準確的詞語,如:輕輕地、從容地、鎮定地……教師對學生在復述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對于出現的精彩之處及時給予肯定,以便讓學生講述得更加流暢、準確。
板塊三:學做導演
1.假如將這個扣人心弦的故事編成劇本來演出的話,你認為可以安排幾個場景?引導學生討論,并申述自己的理由。教師可以建議學生重點設計三個場景:伯瑙德夫人與敵人周旋、雅克與敵人周旋、杰奎琳與敵人周旋。
2.假如請你來做導演,每一場戲該怎么演?認真閱讀課文,注意中心人物的動作、表情、語言、心理活動,然后設計表演的要領?梢砸龑W生先閱讀第三自然段,圈畫出伯瑙德夫人的動作、語言、神態等。
3.組織學生交流伯瑙德夫人與敵人周旋的表演,重點關注“輕輕地”,討論:為什么要輕輕地吹滅蠟燭?以此體會伯瑙德夫人的機智和鎮定?梢宰寣W生表演一下,組織“導演們”進行評論。然后組織學生交流后兩場戲,分別關注“從容”、“默默地”、“嬌聲”、“鎮定”。教師可以結合課文提問:“此時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東西!睘槭裁磿羞@樣的感受?“她似乎感到德軍那幾雙惡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來越短的蠟燭上!边@里的“似乎”表明什么?
4.在學生“導演”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表演,并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的描述,特別是重點的詞句,進行更深入的體會,真切地感受到危險、緊張以及人們的機智與勇氣。
板塊四:人物評價l
1.課文中的哪個人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結合課文,具體談一談自己的切身感受。
2.教師總結、點撥。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有感情朗讀課文。
2、在生死攸關之際,母子三人怎么做的,體現出怎么樣的品質。
3、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生死攸關含義。
教學重點和難點:通過重點語句的朗讀,體會人物的表現和品質。
教學過程:
1、播放錄像,激qing導課。
同學們,今年是全世界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60周年,在60 多年前,爆發了一次全球性的戰爭,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放錄象,請大家看錄象。1939年,德國,意大利,日本組成了法西斯軸心國,把侵略的爪牙伸向全世界,全球20 多億人卷入戰爭長河,9000萬人傷亡,3000萬人流離失所,男女老少為了把侵略者趕出自己家園,都加入了為正義而斗爭的行列,在法國,人民就忘記不了這樣一件事情,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齊讀課題。
2、理解生死攸關的含義。
3、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用簡潔的語言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4、伯瑙德夫人保護的是一份怎么樣的情報?絕密,絕密的情報是怎樣的情報?。為保護絕密情報,伯瑙德夫人想了一個怎樣巧妙的辦法?
5、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注意聽清老師要求,思考:當危險步步逼近時,伯瑙德一家三口是怎樣和敵人巧妙周旋的?邊讀邊畫出有關語句,可以在課文旁邊寫寫自己感受。
6、交流:先看伯瑙德夫人是怎么做的?
(1)請學生讀句子“她看著兩個臉色蒼白的兒女,急忙從廚房中取出一盞油燈放在桌上。”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罢f著輕輕把蠟燭吹熄!
出句子,請大家認真讀讀,看看從句子中你體會到伯瑙德夫人表現怎么樣?抓住“急忙”“輕輕”和說的話,體會鎮靜和急中生智。
。2)教師過渡:危機似乎過去,但萬萬沒有想到,德國人又把蠟燭重新點燃,板書,此時房間里氣氛會怎么樣?(緊張,恐怖)。指名朗讀有關句子。結合前文理解“不堪設想”的意思,以及“不堪設想”的后果。
。3)從描寫雅克的段落中體會雅克的從容鎮定和冷靜。
運用剛才抓住重點詞語的學習方法去理解文章。
。4)教師小結:多了不起的雅克呀,帶著這份感動和欽佩把句子再讀。教師渲染:蠟燭越來越短,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蠟燭微弱的燭光仿佛是一顆定時炸彈,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候,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杰奎林挺身而出。她嬌聲對德國人說:……
。5)重點體會“嬌聲”一詞。杰奎琳利用嬌聲打動德國軍官,喚起他對女兒的思念。指名讀杰奎琳的話。
(6)師生合作讀:少校瞧了瞧這位可愛的小姑娘,一把拉她到身邊,用親切的聲音說:“ ”蠟燭即將熄滅,時間不允許她聽故事了,她仰起小臉高興地說:“ ”杰奎林鎮定的把燭臺端起來,道過晚安,上樓去了。
。7)端起燭臺的她會想什么呢?
7、句式訓練:
教師:同學們,故事到這里戛然而止,在這場沒有硝煙卻又扣人心弦的戰斗中,勇敢機智的一家人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選擇一個你印象最深的人,仿照句式說一兩句話。
伯腦德夫人……
在生死攸關的時刻,兒子雅克……
女兒杰奎琳……
教師總結并板書:
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一家人都為保護情報站沉著冷靜和敵人周旋,這一波三折的故事讓我們一度窒息和感動,就讓我們共同記住他們,記住這些在二戰中為正義而斗爭的平凡偉大的人物。
作業設計:
把這個故事排練成課本劇,可以查閱有關材料。
生死攸關的燭光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積累語言。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學習伯瑙德夫人及其孩子熱愛祖國、機智勇敢的品質。
重點難點: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2、體會伯瑙德夫人及其孩子的機智勇敢。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一根小小的蠟燭,居然能關系到人的生和死,你相信嗎?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生死攸關的燭光》,就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
二、引導初讀課文。
教師提示學法:初讀全文,借助字典,聯系上下問初步掌握生字,理解詞語,了解課文大意。
三、檢查初讀全文情況。
1、檢查生字的預習情況。
2、檢查多音字的認讀情況。
3、指導識記的字。
a、加偏旁記憶的字:其——期扁——騙馬——闖
b、區別形近字:密——蜜司——同
4、讀寫詞語:生死攸關、危機、持續、搖曳、從容、鎮靜
5、查字典,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四、范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課文重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學生概括課文的重要內容。
五、理清課文層次。
1、默讀課文,歸納段意。
第1自然段:交代這是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
第2自然段:介紹小旅館主人伯瑙德夫人及家人。
第3自然段:伯瑙德夫人把絕密情報藏在半截蠟燭中。
第4自然段:的國軍官點燃了藏有絕密情報的蠟燭,伯瑙德夫人及兒女緊張極了。
第5自然段:兒子撿柴生火走到燭臺,卻又被德國中尉奪走。
第6自然段:兒子決定陪媽媽戰斗到底。
第7自然段:女兒巧妙地哪走了燭臺。
2、給課文分部分,概括各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這是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介紹小旅館主任及其家人。
第三部分(第3——7自然段):具體記述伯瑙德夫人及孩子們為了掩護藏在半截蠟燭中的絕密文件,巧妙地與敵人周旋,避免了一場劫難的經過。
六、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聽寫生字詞語。
二、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學生齊聲朗讀課文。
2、質疑:讀完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指名回答。
三、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指名朗讀課文。
2、概括重要內容。
3、質疑:“德國強盜“指的是什么?
把“德軍”比作“強盜”說明了什么?
四、探究課文第三部分。
1、指讀思考:伯瑙德母子三人是怎么巧妙地與德國軍官周旋的?
2、先自學課文,弄清內容,完成表格:
人物怎么做
3、組內交流。
4、班內匯報。
5、師生合作探究。
a、“伯瑙德夫人把裝著情報的鐵管藏在半截蠟燭中,外面小心地用蠟封好,然后把蠟燭插在一個金屬臺上。”這句話你是怎么理解的?
b、“她看著臉色蒼白的兒女,急忙從廚房中取出一盞油燈放在桌上!,先生們,這盞燈亮些。’說著輕輕把蠟燭吹熄!迸畠簽槭裁磿澳樕n白”?從“急忙”、“輕輕地”兩個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c、“中尉快步趕上前,厲聲喝道:‘你不用蠟燭就不行嗎?’一把奪回了燭臺。”你從句中體會到什么?
d、“突然,杰奎琳站起來,嬌聲嬌氣地對德國人說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請學生表演讀,師生評議,體會小女孩的機智。
五、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六、教師總結全文。
板書:
16、生死攸關的燭光
德國軍官 伯瑙德夫人及兒女
闖進旅館,點燃蠟燭 取出油燈點燃吹熄蠟燭
中尉重新點燃蠟燭 假借撿柴生火端走蠟燭
快步上前,奪回燭臺 拿燈上樓睡覺避免劫難
生死攸關的燭光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生字,正確讀寫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有條理地復述故事的主要情節。
3、了解伯德夫人一家機智、勇敢地保護情報的過程。
4、朗讀文中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情、心理活動等的語句,感受伯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的機智、勇敢和鎮靜,體會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自主、質疑,把握課文的內容。
2、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后,有條理地復述故事情節。
3、交流探究,表達自己閱讀的感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質,記住、敬仰為正義而斗爭的平凡而偉大的人。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悟人物的品質。
突破方法:通過朗讀,復述課文,讀中想象,讀中感悟,體會人物的品質。
難點:體會人物在危險面前的表現和品質。
突破方法:抓住對重點語句的朗讀、體會,交流談感受。
教法與學法
教法:導引法
學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qing導課
1、同學們,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2周年,60多年前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播放二戰戰事錄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于1939——1945年期間,是以中國、蘇聯、美國、英國等同盟國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與以德國、意大利、日本為主的法西斯力量之間的戰爭。
現在就讓時間倒流,讓我們再一次回到60多年前的反法西斯戰爭中,看看那時的人們是怎樣與法西斯戰斗的。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發生在二戰期間的感人的故事——《生死攸關的燭光》。
2、理解“生死攸關”的含義。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學生自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伯德夫人保護的是怎樣的情報?絕密的情報是怎樣的情報?為保護情報,伯德夫人想了什么辦法?
2、學生有條理地復述課文,其他學生評議、教師點撥。
三、細讀課文,感悟人物品質(課件演示)
1、默讀課文,思考:當危險步步逼近時,伯德一家三口是怎樣和敵人巧妙周旋的?邊讀邊畫出有關語句,可以在課文旁邊寫寫自己的感受。
2、交流:伯德夫人是怎么做的?
⑴請學生讀句子“她發覺,兩個孩子……取出一盞油燈放到桌子上,小聲說:‘先生們,點上這盞燈更亮些!’說著,輕輕地把那支蠟燭吹熄,推到一邊去!
從這句中你體會到伯德夫人表現怎么樣?抓住“若無其事”“輕輕”和說的話。
、平處熯^渡:德國人又把蠟燭點燃,此時,房間里氣氛會怎么樣?指名朗讀有關句子,聯系前文理解“不堪設想”的意思,以及“不堪設想”的后果。
⑶畫出描寫雅克表現的句子,體會雅克的品質。
、冉處熜〗Y:多了不起的雅克呀,帶著感動和欽佩再讀句子。蠟燭越來越短,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這時又出現了什么情況呢?
、审w會“嬌聲”一詞。指名讀杰奎琳的話。
⑹端起燭臺的她會想些什么呢?
四、暢所欲言
在生死攸關的時刻,伯德夫人
在生死攸關的時刻,兒子雅克
在生死攸關的時刻,女兒杰奎琳
五、升華主題
1、這個故事一波三折,讓我們感受到一家三口的勇敢機智,而這種勇敢來自什么呢?
2、讀了這個故事,我們想說點什么呢?
(記住歷史,記住為正義而戰爭的平凡而偉大的人物,發出心靈深處的呼喚:遠離戰爭,擁抱和平。)
六、課堂小結
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樣的收獲?都來總結一下吧!
板書設計
生死攸關的燭光
伯德夫人:取出油燈,吹熄蠟燭
一家三口 雅克:借口搬柴,端走燭臺 機智勇敢
杰奎琳:推說睡覺,拿走蠟燭
課堂作業:
一、補充詞語。
( ) ( )攸關 ( )槍( )彈 ( ) ( )其事
不堪( ) ( ) 自( )自( ) ( ) ( )莫展
二、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鎮定——( ) 聰明——( ) 暗淡——( )
生死攸關的燭光 篇7
《生死攸關的燭光》教學反思
今天,我參加了學校青年教師閱讀課的賽課活動,我選擇的是北師大版教材第九冊《生死攸關的燭光》。由于是臨時決定,學生沒有預習,我的準備也不是很充分。但是在教學中,我扎實地滲透了課程標準的理念,大膽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整個課堂顯得張弛有度,和諧活潑。
我以理解詞語“生死攸關”入手,直接進入文本,要求學生找到能夠理解這個詞語的句子。理解的同時,拋出金屬管為什么會在蠟燭里的問題,把燭光和情報聯系起來了。通過這個詞語的理解孩子們已經能夠充分了解燭光的重要,情報的重要。然后,通過小組學習(填表),把握母親、兒子、女兒怎樣通過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從德軍手里巧妙地拿走蠟燭。從母子三人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來理解當時情況的萬分緊急。最后,我們一起來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話,更加突出了事件的緊迫性。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全程參與,課堂氣氛活躍有序,展示出課標理念下的課堂教學。
這堂課也是一節原生態的教學課,孩子們沒有預習,而我的準備時間也只有20分鐘左右。課堂上,孩子們的表現令人欣慰,這節課不但是一節提升學生語文素質和人文素養的課,同時也是一節不怕考試的課。
一節課的好壞,不在于它有多“精密”,而在于對課標理念的融入和滲透,在于學生的參與,在于課堂上靈動的生成!
《生死攸關的燭光》教學反思
上本課時,學生沒有預習,但是在教學中,我扎實地滲透了課程標準的理念,大膽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整個課堂顯得張弛有度,和諧活潑。我以理解詞語“生死攸關”入手,直接進入文本,要求學生找到能夠理解這個詞語的句子。理解的同時,拋出金屬管為什么會在蠟燭里的問題,把燭光和情報聯系起來了。通過這個詞語的理解孩子們已經能夠充分了解燭光的重要,情報的重要。然后,通過小組學習(填表練習冊中),把握母親、兒子、女兒怎樣通過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從德軍手里巧妙地拿走蠟燭。從母子三人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來理解當時情況的萬分緊急。最后,我們一起來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話,更加突出了事件的緊迫性。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全程參與,課堂氣氛活躍有序,展示出課標理念下的課堂教學。
從這里,我領悟到:一節課的好壞,不在于它有多“精密”,而在于對課標理念的融入和滲透,在于學生的參與,在于課堂上靈動的生成。
《生死攸關的燭光》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設計的理念是:詞語,只有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在具體的故事情節中才具有豐富而恰當的含義,才折射出人物內在的品質和精神。詞語,只有回歸文本之中,才有生命的活力,才是積極和充滿生活氣息的,才是有血有肉的。因此,語文教學必須引領學生在課文描述的情節和細節中,關注那些“含義豐富、含情脈脈” 的詞句,使他們既獲得對文本的深入理解,又獲得對語言的準確感受。如此,學生的語文學習才具有語文的“滋味”。
因此在本課的第一課時中,我引導學生匯報課前布置查找的相關二戰的資料,初步理解了“生死攸關”的意思,然后安排學生自由讀課文的第一部分,匯報讀懂了什么,體會當時的時代背景,為下面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本堂課上主要學習課文的主體部分,上課伊始,我通過三組詞“伯瑙德夫人、雅克、杰奎琳”;“秘密、絕秘、絕妙”;“危急、危機、厄運”的讀、說,一方面引導學生復習了課文的第一部分內容,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鞏固了生詞,練習了說話能力。并設計將“生死攸關”一詞歸類,又一次深入理解了“生死攸關”一詞,也由此導入了學習閱讀課文的3——7自然段,思考:伯瑙德夫人一家在生死攸關的時刻是怎樣與敵人周旋的?這時,老師及時地進行方法上的指導,即 “抓住關鍵詞,揣摩人物心理活動”。引導學生找出伯瑙德夫人一家三口的語言、動作的句子,畫下來,然后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進而理解人物的品質。在這里,學生的“悟”也就比較準確。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找出了課文中直接描寫“燭光”的句子,體會到“燭光”就是死亡的威脅,只有讓燭光熄滅,才有生的希望,才能保證情報站的安全。通過反復的練讀,學生感悟到當時的危急情形,同時也體會到伯瑙德夫人一家的機智、冷靜和默契。于是,伯瑙德夫人一家三口的形象在學生心目中逐漸高大起來,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此時此刻,引導學生進行詞語積累:十萬火急、岌岌可危、千鈞一發、……生死攸關。此時此刻,學生對“生死攸關”這個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通過對這一課的評課后,我更加明白了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語言,學習語言靠感受和積累。朗讀就是對語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必須通過朗讀才能更充分地體現出來。進入五年級后,學生已經掌握了較多的學習方法,只要加以正確的引導就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這次的教學活動中,缺乏有效的朗讀指導,所以學生通過學習后朗讀水平沒有得到大的提高。在上課時的備課設計中雖然有朗讀指導的設計,但在課上的指導沒有到位。,我將在以后的教學中逐漸加強朗讀訓練這一環節。
生死攸關的燭光 篇8
設計理念:
本課是北師大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七單元的第二篇主體課文,講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一家母子三人機智、勇敢地保護裝有情報的半截蠟燭的事跡,歌頌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伯瑙德夫人及其兒女深沉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得以淋漓盡致地展現,并留給人們深深的震撼!
新課標強調尊重學生獨特的見解,讓學生在讀中感知感悟,提倡個性化閱讀。所以在教學時,我盡量給予學生充足的讀書思考時間,采用了多種方式的讀,讓學生細細品讀體會母子三人是怎樣利用機智、勇敢、沉著的品質去面對危急時刻,想盡各種辦法來保護這藏有情報的半截蠟燭的。這樣提升了文章的思想,使學生明白他們都有一顆愛國心,真正體會母子三人的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當然這也突破了本文的重點難點。然后通過后邊的拓展延伸,渲染氣氛,升華情感,使學生仿佛真的來到了二次大戰時期,站在了伯瑙德夫人一家人的面前,直抒胸臆,表達自己的敬佩與感動,同時也向全世界發出自己的呼吁:遠離戰爭 共享和平!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法國一家母子三人機智、勇敢地保護情報的過程。
2.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情、心理活動等的閱讀,感受伯瑞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靜,體會法國人民的崇高愛國主義精
3.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及表現能力
4、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生死攸關含義。
教學重點和難點:通過重點語句的朗讀,體會人物的表現和品質。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激qing導課
1、出示有關燭光的幾個場景,我們一起欣賞一下。(幾幅溫馨寧靜的燭光的畫面。)
2、看到這樣的燭光你想說些什么?引導學生談觀后的感受。
總結:是啊,燭光給我們帶來了溫暖與光明,讓我們感到幸福與溫馨,但還有這樣的一種燭光。(師板書:生死攸關的燭光)
3、你知道它的意思嗎?看到這個課題,你想到什么?
根據學生的問題總結提煉出重點的問題,這便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課文,帶著你的理解來讀讀課題。 (學生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 整體感知
1、課前老師已經布置你們預習課文,現在,誰來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同學們課文預習的真不錯。讀完課文后,這個故事給你帶來什么感受,誰能用文中的詞語來概括說一下?(生:生死攸關)
3、課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生死攸關?請大家默讀課文找一找。
4、誰來說說課文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生死攸關?板書:點燃 重新點燃 奪回 (順序可以打亂)
小結:同學們真能干,我們通過默讀課文,抓住了那幾次生死攸關的時刻,知道了德軍一次又一次點燃了蠟燭,危機一次又一次降臨,真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故事,來感受那生死攸關的時刻
三、 抓住“燭光” 品讀感悟
。ㄒ唬└惺艿谝淮紊镭P的時刻。
1、誰來讀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看看哪些具體的詞句讓我們感受到了生死攸關?
2、誰來說說發生了什么事?你從哪些具體的詞句感受到生死攸關的?(出示文字:情況是危急的……生命即將結束)
3、誰愿意再來讀讀這句話,大家想想:為什么這段話會讓你有這種感覺?
也就是說,他們會怎樣?(死去。)
4、蠟燭熄滅,還會怎樣?
生談自己的理解。
5、情況是多么危急阿,帶著你的感受再讀讀這句話。
師指導朗讀:“是啊,生命是寶貴的!而這一截小小的蠟燭卻關系著一家三口的生死存亡,這真是”——(生接讀:生死攸關的燭光)
6、在這危急時刻,作為母親,伯瑙德夫人是怎么做的呢?誰來讀?
(出示句子:她看著……輕輕把蠟燭吹熄)
7、請大家再讀讀這句話,看看你能體會到什么?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ā.聰明、沉著、冷靜…..)
a、伯瑙德夫人很聰明
生找出有關的句子,師出示:來讀找生讀這句話?
師:還有不同的讀法嗎?誰來試試?如果讓你讀,你準備怎么讀?(后面幾個學生只讀書不說明理由。)
師:一個句子大家的體驗不同,就有不同的讀法。這就是你的讀書收獲。
b、伯瑙夫人很勇德敢。
師:你從哪里感受到的?
生從“文中找出詞語談自己的感受?(說說你的理由吧。)
師:其他同學還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交流沉著、冷靜等)
8、總結:通過剛才的讀,我們體會到伯瑙德夫人在危急時刻雖然心里焦急萬分但是卻表現的非常沉著冷靜,帶著你的理解,再來讀讀這段話吧。
(二)再次感受生死攸關的燭光。
師:一場危機似乎過去了,但沒有多久,蠟燭又被德軍重新點燃,第二次危機又降臨了!
1、下面,請同學們默讀這一部分,看看哪些具體的詞句讓你感受到氣氛的緊張?(學生讀書,教師巡視指導)
2、同學們都讀的很認真,相信收獲一定很大。誰先來談談文中哪些地方讓我們感受到氣氛越來越緊張、情況越來越危急?(生讀書)
3、燭光搖曳著,發出微弱的光,此時此刻,一旦這個情報中轉站暴露,后果是——(生接:不堪設想)
師:“不堪設想”是什么意思?
生:不能想像,后果很可怕。
師:后果會多可怕呢?請同學們聯系課文1、2自然段找一找(生讀書)
生:匯報(請學生用自己的話來匯報)
師:是啊,這份情報不僅關系到一家三口的生命、工作人員的生命還可能關系到戰爭的勝利甚至是國家的存亡!后果是多么的嚴重!請看,這就是當時戰爭留下的場面(出示二戰時期的幻燈片一邊出示畫面,一邊用一句話解釋)看到這些你想說什么?
生談自己的感受。
4、戰爭是殘酷的,一旦情報站暴露,將會帶來多么可怕的后果!此時此刻,這半截蠟燭成了——(生接讀:房子里最可怕的東西。)是啊,伯瑙德夫人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她的心——誰來讀?(出示句子)此時此刻,它仿佛成了這房子里……不堪設想”學生接讀
5、此刻,氣氛是多么地緊張,情況是多么地危急!這的確是——生接讀:生死攸關的燭光
6、在這危急時刻,兒子雅克又是怎樣表現的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第五六自然段,想一想文中哪個詞可以概括他的表現?(從容)
7、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他的從容?
生結合課文找出有關的句子體會。
8、誰來讀讀這段話,讀出他的從容來。(生讀書)
9、我想找兩個同學合作讀讀這段話,誰愿意與我合作?(師生合作讀書)
10、盡管雅克想出了好主意,但他還是沒有成功,失敗后的雅克為什么還要從容地搬回一捆木柴呢?此刻他在想些什么?(假如你是雅克,你為什么要從容地搬回一捆木柴呢?你在想些什么?)
生談自己的想法!
11、這是一個男子漢悲壯的從容!來,男子漢,讀出他的從容來。(指一男生讀書)。
12、多么機智勇敢、沉著冷靜的雅克!帶著這份感動和敬佩,我們再來讀讀這段話吧。(生齊讀)
。ㄈ└惺苌镭P的燭光終于化險為夷。
師:同學們請看,(出示圖片)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蠟燭馬上就要燃燒到鐵管處了。此刻,它那微弱的光仿佛是一顆定時炸彈,讓我們感覺死亡正一步一步走近。再來讀讀課題(生讀:生死攸關的燭光)
1、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10歲的杰奎琳挺身而出,她嬌聲地對德國軍官說:(點擊幻燈片:一生接讀“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
師:她嬌聲地說:——(一學生再接讀)
2、從杰奎琳的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天真、可愛、聰明…)
3、這么有禮貌、可愛的杰奎琳,她的請求收到了怎樣的效果?
師:這說明她的主意好不好?好在哪里?
師:是杰奎琳喚醒了他的人性之光和親子之情!
4、你覺得杰奎琳還是個什么樣的小姑娘?(聰明,鎮定).
師:在這么危急的時刻,她還想出這么好的主意,真是個機智勇敢的孩子。
5、讓我們帶著各自的理解分角色來讀讀這段話吧。男女兩組學生分角色讀)
6、杰奎琳端著牽動家人生命,關系情報站安全的燭光慢慢走上樓,正當她踏上最后一級階梯時——(生接:蠟燭熄滅了)
7、此刻,再來讀課題的話,你會帶著怎樣的心情讀?
生:……
師:讓我們帶著自己的心情,再來讀讀課題吧!
啊!這——(生接讀:生死攸關的燭光)
四、讀寫遷移 拓展延伸
師:生死攸關的燭光終于化險為夷,絕密情報沒有暴露,情報站沒有遭到破壞,他們一家也安然無恙。此時此刻,你有哪些心里話想對他們母子三人說?想一想,把它寫下來。
生匯報交流:……
1、出示配樂詩歌朗誦欣賞。
小結:是啊,他們都仇恨戰爭,渴望和平,有著一顆永遠燃燒著得像蠟燭一樣熾熱的愛國之心!
2、同學們,讓我們全體起立,在音樂聲中,祈禱全世界人民永遠地:遠離戰爭、共享和平。(出示學生齊讀:)
師:讓我們銘記這段沒有硝煙卻依舊扣人心弦的戰爭,銘記這英雄的母子三人,再次發出來自心靈的呼喚:遠離戰爭、共享和平。
課外拓展:
1、假如你在現場,在那生死攸關的時刻,你有什么好辦法化險為夷?
2、課下有興趣的同學自由組合,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
生死攸關的燭光 篇9
教學目標:
1、自讀課文,了解伯諾德夫人和她的兒女的機智,感受他們臨危不懼、機智勇敢的愛國情懷。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了解伯諾德夫人和她的兒女的機智,感受他們臨危不懼、機智勇敢的愛國情懷。
教學準備:
1、引導學生在網上或圖書館查閱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有關資料。
2、引導學生多渠道搜集表現人物機智勇敢的故事。
教學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設疑自探
1、導入:同學們,今年是全世界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67周年,在70多年前,爆發了一次全球性的戰爭,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你眼中的世界第二次大戰是什么樣的?(生匯報交流)
2、師介紹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情況。
1939年,德國,意大利,日本組成了法西斯軸心國,把侵略的爪牙伸向全世界,全球20 多億人卷入戰爭長河,9000萬人傷亡,3000萬人流離失所,男女老少為了把侵略者趕出自己家園,都加入了為正義而斗爭的行列,在法國,人民就忘記不了這樣一件事情,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板書課題:《生死攸關的燭光》,齊讀課題。
3、繞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預設:①主要內容? ②為什么說燭光是生死攸關的?③一家三口面對危險是怎么做的?
4、出示自探提示;
、僬埻瑢W們輕聲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下列字詞的讀音,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伯諾德 盟軍 小金屬管 蠟燭 暴露 杰克 杰奎琳 熄滅
②用簡潔的語言說說故事的內容。
、墼俅文x課文3—7段,邊讀邊思考;
為什么說燭光是生死攸關的?(用橫線勾畫相關的句子) 伯諾德夫人一家面對生死攸關的燭光是怎樣做的?(用曲線勾畫相關的句子)
二、解疑合探
指生讀詞語
交流課文的主要內容
A、交流問題
1、出示句子:“伯諾德夫人知道„„„將告結束”請同學們默讀這句話,邊讀邊思考: 這小小的燭光,關系著________,關系著_____________,關系著____________。
2、出示句子:“此時此刻„„„蠟燭上! 體會此時一家人的心情。
3、出示:“她連忙„„。吹熄”從這個句子體會伯諾德夫人的機智,勇敢,鎮定。
B、交流:先看伯諾德夫人是怎么做的? 請學生讀句子“她看著兩個臉色蒼白的兒女,急忙從廚房中取出一盞油燈放在桌上!薄扒,先生們,這盞燈亮些!罢f著輕輕把蠟燭吹熄! 請大家認真讀讀句子,看看從句子中你體會到伯諾德夫人表現怎么樣?抓住“急忙”“輕輕”和說的話,體會鎮靜和急中生智。
指生朗讀,注意讀出感情
4、出示句子:“這時候„„生了火! 從句子中你能體會到什么?(從“從容”一詞可以體會到杰克很鎮定)你想用哪些詞語來贊揚杰克? 假如你是杰克,你認為杰克的那句話該怎么說?
5、蠟燭越來越短,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蠟燭微弱的燭光仿佛是一顆定時炸彈,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候,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杰奎林挺身而出。她嬌聲對德國人說:„„ 出示句子:“杰奎琳嬌聲的說„„。熄滅了”你認為她這個做法妙嗎?妙在哪? 重點體會“嬌聲”一詞。杰奎琳利用嬌聲打動德國軍官,喚起他對女兒的思念。指名讀杰奎琳的話。 端起燭臺的她會想什么呢?
師小結:這真是一個一波三折的故事,在危急關頭,伯諾德夫人( )杰克( )杰奎琳( )
三、質疑再探
請同學們瀏覽課文,看看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
預設:司令官為什么對杰奎琳那么和氣呢? 他們的父親在干什么呢?
四、運用拓展
1、請同學們根據本節課內容出一兩道測試題考考大家,可以從積累詞句,挖掘課文,延伸想像等方面來出題。
2、讀了這個故事,假如此時此刻伯諾德夫人一家三口站在你面前,你最想對其中哪一位說些什么?
生死攸關的燭光 篇10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生死攸關的燭光》選自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7單元,本單元在于引導學生:任何問題都有解決的辦法,在危急時刻不要驚慌失措,要沉著機智地應對。這是一篇主體課文,講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一個家庭里母子三人用機智、勇敢保護裝有情報的半截蠟燭的故事,歌頌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作者通過人物的行動、語言、神情、心理活動來表現人物精神面貌,課文雖然篇幅不長,但情節驚心動魄,扣人心弦,人物形象感人至深。
。ǘ┙虒W目標
課標明確要求: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開發學生的創造能力,促進學生持續發展。因此,本課教學目標包含以下四個方面:
1、會正確書寫本課生字,理解“生死攸關”等新詞。
2、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體會人物形象,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在危險時刻要沉著、冷靜、機智、勇敢。
4、通過續寫課文,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ㄈ┙虒W重、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理解“生死攸關”,體會人物形象。我將通過抓住關鍵詞句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指導來突破重難點。
這篇課文,我將分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主要是學習生字、理解新詞,了解課文故事背景,并通過初讀,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文章脈絡。今天我要說課的是課文第二課時。
二、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能通過閱讀初步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式,并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已經了解了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并初步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因此,本課時的教學,我主要采用以讀代講的方式,使學生挖掘課文的深刻含義。
三、說教法及學法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時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盡可能多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應該讓學生學會學習。因此,教學時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所以在本課的設計上我將采用創設情境法,使學生入情入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開始本課時的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采用以讀代講,以讀促悟的方法,從而深化主題,使學生關注人物“外靜內急”的心理,并認識到:在危急時刻要沉著、冷靜、機智、勇敢,由淺入深,層層深入,最后,挖掘課文蘊含的深刻含義,體會人物品質。引導深入探究,要求學生想想在這個一波三折的故事中,你最佩服誰?可以采用組內討論,班級交流的形式進行。由讀到說再到寫,在教學的最后采用讀寫結合的方法升華情感,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說教學程序
語文課就是學生與文本、與同學、與教師進行心靈對話的歷程。在此過程中,我們應引導學生體驗學習方法,經歷學習過程;谶@樣的思考,我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三步內容。
第一步:創設情境,談話導入。(大約用時2分鐘)
我將在音樂和圖片創設的情境中導入本課學習。適當的音樂配以課文圖片,給學生創造身臨其境的學習氛圍,將學生深深的吸引到課堂上來。課前激qing的導語不僅激發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思維,而且巧妙搭建了學生同課本的橋梁,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第二步:精品細讀, 體會情感。(大約用時27分鐘)
課標明確要求: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我的第二步教學設計立足點在于: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整個過程為激發學生靈性服務!靶抡n標”特別強調“讀”的重要性,提倡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產生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在這一部分內容中,我設計了3個環節。
1、默讀課文第3-7自然段,勾畫出能夠體現當時緊張氛圍的詞句。
2、交流匯報。(這一部分也是本文學習的重點)
我將投影出這樣三個交流的要求:
(1)匯報劃出的詞句。
(2)邊讀邊講感受。
(3)有感情地朗讀重點句.
并在學生交流過程中進行朗讀訓練的指導。
學生通過匯報交流會說出“緊張”,“一波三折”等詞句,這些詞句就可以凸現當時的緊張氣氛。
在學生邊讀邊講對詞句的感悟時,我將通過抓關鍵詞進行朗讀指導,使學生深刻理解“生死攸關”。
我預想學生會找到這樣三個句子:
a.“燭光搖曳著,發出微弱的光。此時此刻,它成了這房子里最可怕的東西!
b.“他從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最后的時刻。”
c.“突然,小女兒杰奎琳嬌聲地對德國人說道……”
如果學生首先找出第一個句子,我將抓住“最可怕”這個關鍵詞語進行指導,“為什么說它最可怕?”“你能想象此時此刻這母子三人的心理活動是怎樣的嗎?”讓學生體會、感悟這小小的半截蠟燭關系著一家三口的性命,更重要的是與國家的利益息息相關。從而提煉出“生死攸關”這個詞語,于是,緊緊扣住《生死攸關的燭光》這個題目繼續后面的學習。
我將提問學生“文中還有哪些語句可以體現這種生死攸關的時刻?”讓學生通過自學、交流的方式,并配合自由讀、賽讀、合作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指導,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死攸關”的含義,更深入地體會到人物表面平靜自若而內心波濤洶涌的巨大反差,從而體會這里對比手法運用的好處:能夠更加突出故事情節的矛盾沖突。
3、積累詞匯,語文延伸。
在明確了“生死攸關”的含義后,我將設計一個拓展環節,讓學生說出其他表現這個意思的成語。通過對課文內容的深刻理解,學生將會積累“命懸一線”、“扣人心弦”等詞,并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通過這樣的拓展訓練,將理解語言和積累詞匯的訓練融為一體,這是語文教學的延伸。
。ㄍㄟ^學生的交流,我相機板書“吹熄---重新點燃---繼續燃燒---拿走熄滅,使學生更加深刻理解課文得到主要內容。)
第三步:求異暢想,升華情感。(大約用時10分鐘)
聯想是文本延伸的一種方式,利用文章結尾留有空白的特點,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感受人物內心的真實狀態,達到情感的升華。先說后寫,做到讀寫結合,增強了學生寫作的欲望,讓學生充分表達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獨特感受。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語文發展創造條件,并且讓學生深入人物內心。教學上利用多媒體手段,使語文、音樂和美術的交融恰到好處,為升華主題,激發情感創造條件。
通過教師升華主題的精彩總結,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在這個一波三折的故事中,最令你佩服的人是誰,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并全班交流,從而感受人物品質。課堂完成一部分交流,未完成的作為家庭作業繼續完成。
學生可能更容易傾向于小雅克和小杰奎琳,我將適時指導,伯瑙德夫人在這場戰斗中也起到了特別重要的作用。通過對比分析,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人物心理,感受人物形象與其品質。
(結合學生的交流,我將相機板書“沉著”“冷靜”“機智”“勇敢”這些表現人物品質的詞。)
四、說作業(1分鐘)
任選一題,完成練習。
。1)、在這個一波三折的故事中,你最佩服的人誰?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完成課堂練筆。
(2)、假設你就時這個家庭中的一員,敵人走后,你們母子三人會說些什么?
請寫下來。
。3)、設想一下,當蠟燭熄滅后,故事會怎樣發展呢?請續寫故事。
首先,我設計的第一個問題,是針對那些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讓他們在課堂討論之后進行寫作,降低了難度。面對大部分能力中等的學生,我設計了第二個問題,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第三個問題可以滿足那些表現欲、求知欲較強的學生,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以作業超市的形式,給不同層次的孩子選擇的空間,讓學生在激qing飛躍的課堂中,與文本進行“心靈的對話”。根據文章的內在聯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進行課文擴寫、續寫,不僅滿足學生表達的欲望,而且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從而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人物在危急時刻表現出來的超乎尋常的智慧。教師作為“平等中的首席”,珍視學生的生成性體驗,共同經歷一次原汁原味的“語文學習”。
五、說板書
生死攸關的燭光
冷靜 機智
沉著 勇敢
。ê喒P畫)
吹熄 ----- 重新點燃 ----- 繼續燃燒 ----- 拿走熄滅
這樣設計是讓學生通過自學、交流的方式,抓住關鍵詞句,深刻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品質。
六、教學效果預設
最后,對本節課的教學效果,我是這樣預設的:
1、通過創設情境,學生可充分融入到課文氛圍中去,用心去讀,用心去體會,用心去感受,使整個教與學的過程融為一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
2、通過抓住關鍵詞,進行朗讀指導,達到以讀促悟的效果。
3、最后利用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特點,達到促進學生寫作發展的教學效果。
生死攸關的燭光 篇11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從中感受文中人物在危險面前所表現出來的機智與勇氣。
2、在故事情節中理解詞句的含義,體會人物的品質。
3、在讀中感悟主人公的智慧和勇氣。
教學重難點:對人物有自己的評價,能從中感受到人物的機智和勇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板書:生死攸關,指導讀好字音。(指名讀、齊讀)
啟發:查工具書,了解“生死攸關”的詞面意思。
2、板書完整,齊讀。3、引導對課題質疑,將學生的問題梳理寫下。
二、初讀課文
1、自己讀,掌握生字新詞。
2、指名讀,并交流生字新詞的掌握情況。
3、再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反饋,師小結歸納。
三、理解文本
1、引發思考:從文中的哪些語句你能感受到“生死攸關”?
①自讀課文,用“——”畫出相關語句;
、谠谛〗M內交流所畫句子。
③班上交流反饋:a、讀句子;
b、說說畫的理由;
c、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d、在讀中體會“生死攸關”。
2、啟發:面對生死攸關的燭光,伯瑙德夫人一家是怎樣做的?
①自讀課文,用“~~~”畫出相關語句;
②指名讀,在讀中體會人物的機智、勇敢;
③小小辯論:這三個人中你最佩服誰?為什么?
a、尊重學生的獨特見解;
b、引導從三個人的機智、勇敢上描述。
3、再次讀文,從文中感受“生死攸關”時三個人的機智、勇敢。
三、啟發想象1、想象一下:敵人走后,母子三人會說些什么?
2、小組內說一說。3、指名交流,啟發他們從多個角度去想象。
4、把學生交流中的好詞記在黑板上。
5、動筆寫一寫。
四、總結全文
五、布置作業
1、找幾個小伙伴演一演課文;
2、看有關描寫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書籍
生死攸關的燭光 篇12
教材簡析:
課文講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一家母子三人機智、勇敢地保護裝有情報的半截蠟燭的事跡,歌頌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全文共7個自然段,按記敘順序分為兩部分內容。作者首先概括地介紹了伯瑞德母子三人參加了秘密情報的傳遞工作,以及他們保護情報采用的方法;接著詳細介紹了伯瑞德母子三人怎樣想盡辦法、機智勇敢的保護裝有情報的半截蠟燭,最終使情報安然無恙的保存下來。
教學目的:
1、通過對人物言行、心理的分析,感受到課文中人物在危險面前所表現出來的機智與勇氣,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在危急時刻要沉著、機智、勇敢。
2、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對人物有自己的評價,并能從中感受到課文中人物在危險面前所表現出來的機智與勇氣。
教學難點:理解文中關鍵詞句的含義。
教具: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整體回顧,把握課文內容
1、這節課,我們將再次走進課文——(引讀課題:生死攸關的燭光),去看看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
2、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誰來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為什么要保護這半截蠟燭呢?請同學們翻書65頁,我們來讀一讀。(教師引讀)。
二、從語句中感受“生死攸關”
過渡:于是,圍繞著半截蠟燭,課文向我們展示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故事。
1、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看看故事情節發生了幾次令人緊張的變化?
。ㄈ危海1)當德軍把蠟燭點燃;(2)當德軍把吹熄的蠟燭重新點燃;(3)當端走的蠟燭被德軍奪回。)
師板書:點 點 奪(評價:你有一雙雪亮的眼睛)
小結:同學們,文章情節富有如此曲折的變化,我們可以用一個詞語來形容,真是——一波三折。
2、過渡:在這一波三折的故事中,隨著敵人的步步威逼,蠟燭燃燒著;隨著時間的步步流逝,蠟燭越來越短,絕密情報的暴露也就在一線之間。此時對伯瑙德夫人一家人來說,已經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刻。
那課文中的哪些語句讓你感受到了“生死攸關”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勾出相關語句,然后再認真地、小聲地讀讀你勾的句子
、虐涯愎吹木渥幼x給大家聽一聽吧。
生匯報。(師出示課件)
師:同意他找的這些句子嗎?你們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
⑵老師覺得大家所找的這些表示生死攸關的句子中,這一句話讓我有振聾發聵的感覺,你們能幫我讀讀嗎?
。▽W生齊讀“一旦這個”)
⑶假如你是作者,你這樣寫是想達到什么樣的目的呢?
、葞煟杭热蝗绱,你們能不能用不同的語言來具體描述一下這句話的意思?誰來試一試。
生1:如果這個情報中轉站暴露,伯瑙德夫人一家的生命將告結束。
生2:如果情報暴露,這個反法西斯計劃就會遭到重創。
生3:一旦這個情報中轉站暴露,數萬雄兵將葬身沙場。
生4:一旦這個情報中轉站暴露,死亡的人數會越來越多。
師:太可怕的,可怕得讓人不敢想,因為一旦情報中轉站暴露,伯瑙德母子三人的性命將告結束,后果是——
學生:不堪設想。
師:一旦絕密情報落入敵人的手中,后果是——
生:不堪設想。
師:如此一來,將會有更多的母親、孩子為之喪命,后果是——
生:不堪設想。
師:可以看出當時真的是——
生:生死攸關的時刻。
師:帶著感受,我們來讀讀這句話。
。▽W生齊讀。)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想象,理解了這句話所潛在的意思,同時也感受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和巧妙。好,還有兩句話,自己去讀讀,體會體會吧。
[出示課件](自讀)
師:剛才讀書的時候,我發現李雯婷讀懂了作者的寫作目的,她的神情都凝重了許多,請她來給我們讀讀吧。
學生個讀。(讀完以后,全班報以了熱烈的掌聲)
師:你出色的朗讀,源于你對句子深入的理解。
⑹師:帶著你們的體會,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幾句表現生死攸關的句子。如果你覺得站起來讀,更能表達你此時的情感,那你就站起來讀吧!
。ㄈ嗤瑢W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充滿感情地齊讀三個句子。)
師:你們的朗讀,你們的表情告訴我,你們已經深刻地體會到此時的生死攸關了。
三、感受伯瑙德一家人的機智、勇敢
1、師:情況是危急的,但當危險步步逼近的時候,伯瑙德一家三口是怎樣和敵人巧妙周旋的?想出了什么辦法?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3-7自然段,去尋找答案。
生:他們一共想了三個辦法,第三自然段告訴我們,伯瑙德夫人是輕輕地把蠟燭吹滅(師板書:吹)我從第五自然段中發現雅克是想辦法把燭臺端走(師板書:端)最后一個自然段寫的是杰奎琳想睡覺。
師:辦法是睡覺,還是借睡覺而把燭臺——
生:拿走。
師:拿走?隨便拿起就走,還是——
生齊說:端走。
師:對了,我們就應該在文中去尋找答案。(師板書:端)
師:(指著板書)在這場斗智斗勇的過程中,你最佩服誰?為什么呢?請帶著審視的目光,研究的態度,再到3-7自然段中去盡情發現吧。
[出示學習提示:仔細品讀3—7自然段,抓住人物的行動、語言、神情和心理活動去體會批注,再把你的理解、感受融入到朗讀中。]
。▽W生齊讀學習提示)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師:我發現孩子們很會讀書,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感受,你們愿意把你們的感受在小組內和同伴分享嗎?
生:愿意。
師:那好,現在就分小組合作學習。每個孩子在組內先讀讀自己找的句子,說說理由,其他同學要認真傾聽,為你的補充做好準備。
。▽W生分小組合作學習)
4、全班匯報交流
師:現在全班一起來進行匯報交流。(學生說到誰就講相應的部分)
、朋w會杰奎琳地品質
生1:我最佩服杰奎琳。請大家看到第7自然段:突然,杰奎琳嬌聲對德國人說到:“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我找了一個重點詞是“嬌聲”,我看出杰奎琳很有禮貌,用機智、可愛喚起德軍少校對女兒的思念,從而鎮定、冷靜地端起藏有情報的燭臺而不受德軍的懷疑。
師:是啊,此時已經是千鈞一發的時刻了,蠟燭馬上就要燃盡了,絕密情報即將暴露在敵人的眼前,可勇敢的杰奎琳站了出來。帶著你的體會來讀讀你找的句子。
該生讀句子。
師:還有補充嗎?
生2:我找到了一個詞語——“高興”,如果杰奎琳不是很高興的話,德國軍官一定會起疑心。她這個態度就像在父親面前撒嬌一樣,更能喚起德軍官對女兒的思念。
師:那你能來讀讀這個詞嗎?
生2:高興。
師:再試試。
生2:高興。(頓時讓所有的人感受到了杰奎琳的可愛,機智)
生3:我佩服她,因為是她成功地把燭臺端走了,沒有暴露情報。
師:對,只有10歲的杰奎琳用她的聰明、勇敢,把即將發生的災難解除了,因為正當她踏上最后一級階梯的時候,蠟燭——
生:熄滅了。
。◣煱鍟合ǎ
師:敬佩她的孩子們,我們用讀來感受杰奎琳的可愛和機敏吧。
。ń處熞x最后一個自然段中描寫杰奎琳的句子)
、企w會雅克的品質
師:你們還佩服你?(生說時出示課件)
生1:我最佩服雅克,請同學們看到第五自然段,從這段中,我發現雅克出去搬柴已經走出了這個房子了,本來是有機會逃跑的,但是他想,他是家中的唯一的男人。
師:是男子漢對吧?家里的頂梁柱。
生1:對,他并沒有跑,而是和家人一起等待。
師:多了不起的雅克!這時候的蠟燭就是一顆定時炸彈,隨時都可能喪命,他卻選擇和家人帶在一起,多么勇敢!
生2:
抓“慢慢地”“從容地”“默默地”體會。(板書:端)
師:你抓住了人物的動作和神情來揣測人物的內心活動,真了不起,那請你來讀讀這幾個詞吧。
哪個組還想來補充?對,隨著時間的流逝,蠟燭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都會爆炸。
師:多了不起的雅克,帶著這份感動和欽佩,男孩子們一起來讀讀。(男生齊讀)
、求w會伯瑙德夫人的品質
師:我發現孩子們對于你們的同齡人能在這樣危急的時刻做出這樣的舉動,都佩服不已。你們還佩服誰呢?(只有三個孩子舉起了手,異口同聲地說:伯瑙德夫人。)同為母親,我也敬佩她。我想讀讀描寫她的語句好嗎?
學生:好。
(出示課件)師范讀:她看著兩個臉色蒼白的兒女,急忙從廚房中取出一盞油燈放在桌上。“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闭f著輕輕把蠟燭吹熄。
師:誰能幫我說說,我為什么敬佩她?
生1:
生2:
生3:
抓“急忙”“輕輕”進行分析(及時進行評價)
好,就讓我們一起來讀出伯瑙德夫人的急中生智吧。(齊讀)
師小結:剛才,我們抓住了人物的行動、語言、神情和心理活動進行學習,體會到了人物的品質,同時也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對人物形象刻畫地是淋漓盡致,栩栩如生,用詞準確巧妙。
四、小結,升華
1、師:故事到這里戛然而止,在這場生與死的較量中(板書:生 死),在這一波三折的故事中,(板書:畫弧線),,我們感受到了伯瑙德夫人一家三口的機智與勇敢、鎮定與從容。你們有什么話想對他們說嗎?
生1:(板書:勇敢 機智)
生2:我記得魯迅曾說過,倘沒有智,沒有勇,而單靠一種所謂"氣",實在是非常危險的。我想對10歲的杰奎琳說,你既有智,又有勇,我對你佩服得五體投地。(老師本來正在寫板書,這時已經停下手中的筆,驚喜地看著這個孩子、聽著這個孩子的發言,臉上流露出了贊嘆之情)
師:太棒了!你真不愧是我們的小博士,課外的知識儲備量太豐富了!
2、結語。
師:同學們,就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場沒有硝煙卻扣人心弦的戰斗,記住伯瑙德一家人的機智勇敢,記住這個驚心動魄的故事——(再次引讀課題)
學生齊讀課題:生死攸關的燭光。
板書設計:
生 死
點
吹
生死攸關的燭光 點機智 勇敢
端
奪
端
熄
生死攸關的燭光 篇13
課題:教材分析:
課文講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一家母子三人機智、勇敢地保護裝有情報的半截蠟燭的事跡,歌頌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全文共7個自然段,按記敘順序分為兩部分內容。作者首先概括地介紹了伯瑞德母子三人參加了秘密情報的傳遞工作,以及他們保護情報采用的方法;接著詳細介紹了伯瑞德母子三人怎樣想盡辦法、機智勇敢的保護裝有情報的半截蠟燭,最終使情報安然無恙的保存下來。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法國一家母子三人機智、勇敢地保護情報的過程。
2.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情、心理活動等的閱讀,感受伯瑞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靜,體會法國人民的崇高愛國主義精神。
3、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生死攸關的含義。
教學重點:體會母子三人語言、神情、活動等所表現出的沉著、機智、勇敢。
教學準備:二戰圖片
教學過程:
一、激qing導入
1、同學們,在60 多年前,爆發了一次全球性的戰爭,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看這就是二戰時期的幾張圖片。(出示二戰圖片)1939年,德國,意大利,日本組成了法西斯軸心國,把侵略的爪牙伸向全世界,全球20 多億人卷入戰爭長河,9000萬人傷亡,3000萬人流離失所,男女老少為了把侵略者趕出自己家園,都加入了為正義而斗爭的行列,在法國,人民就忘記不了這樣一件事情,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板書課題:生死攸關的燭光
2、齊讀課題,理解生死攸關的含義。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找出文章的重點段落。
三、抓住重點段落,深入探究
1、學生快速瀏覽課文3—7段,思考:這家人在危急時刻怎樣化險為夷的,其中你最佩服誰?
2、自讀課文,要求:畫出描寫伯瑙德夫人一家動作、語言的句子,認真讀一讀,體會當時的緊張氣氛。
3、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
●交流伯瑙德夫人的表現。
★語言:
師:請同學們各自輕聲讀讀伯瑙德夫人的話:“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毕胂霊搹娬{哪些字詞。(學生各自試讀,然后交流。)
師:雖然同學們強調的字詞不同,但有一點其實是相同的,大家說是什么?
生:為了表現出伯瑙德夫人想法拿走蠟燭……
★動作:(急忙)取、(輕輕)吹。
請一位同學做一個吹的動作。再做輕輕吹的動作。
重點提示:為什么要輕輕吹?
生甲:站起身一下吹滅蠟燭。
生乙:做了一個輕輕吹的動作。
師:為什么要輕輕吹?
生:輕輕吹是為了不讓德國軍官起疑心,表現得鎮定自若。
生:看出夫人非常鎮定……
★心理活動:
師:假如你就是伯瑙德夫人,你能把當時的心理活動以你自己的口吻表達出來嗎?。 指導讀出合適的語氣,讀出人物情感。
師:情況緊急,伯瑙德夫人內心焦急萬分,但她還是做到從容不迫,令人敬佩。這時每個人的心情或許放松了一下,可蠟燭又被中尉重新點燃,氣氛頓時又緊張起來,怎么辦?
●交流雅克的表現
語言:(“天真冷!”)指導:平淡的語氣但讓人覺得很有這個必要。
動作:慢慢站、端、走去
師:雅克在這危急時刻為什么能這么從容?
生:他勇敢,不怕死……
生:不對,他也害怕,不過他能做到鎮定、不慌……
生:他看到媽媽那么從容不迫,他也受了感染,所以能做到這樣。
心理活動:
師:同學們,雅克能有這么鎮定自若的神情、動作、語言,那么再站起來前,他心里想什么?
生:雅克可能想,絕不能讓敵人發現情報,我必須想辦法拿走蠟燭……
生:雅克可能想,雅克呀,雅克,你要鎮定呀!要向媽媽一樣不要慌……
師:雅克仍然沒有保住蠟燭,厄運即將來臨,雅科從容地坐待最后的時刻,他可真了不起!
在半截蠟燭即將熄滅之際,僅10歲的杰奎琳勇敢地站起來,她是怎么做的?
● 杰奎琳的表現
語言:“嬌聲”、“司令官先生”、“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
生:突然在這說明什么?
生:杰奎琳急中生智 ……
師:德國軍官為什么同意了呢?
生:德國軍官看到杰奎琳這么可愛有禮貌,他想起自己的女兒,良心發現,所以同意了。
師:這么一個可愛的小姑娘,提出合情合理的一點小要求,讓人實在不忍拒絕,杰奎琳成功了。
師:絕密情報保住了,情報站也保住了。他們一家人的生命也保住了。同學們,想一想,他們一家人你最佩服誰?
同位討論后,回答。
師:我佩服伯瑙德夫人,因為在生死攸關的時刻用她的鎮定、機智感染著兩個孩子,使他們也和他一樣勇敢。
生:我佩服雅克,因為在生死攸關的時刻他雖然沒有拿走蠟燭,但他沒有害怕、退縮,他仍然和媽媽妹妹在一起。
生:我佩服杰克琳,在生死攸關的時刻她急中生智巧妙地騙取了德國軍官的信任,她那么小,卻能做到這樣,真棒!
師:這是一個平凡又偉大的家庭,他們一家三口經歷了一場沒有硝煙而又緊張激烈的戰斗,是什么使得他們能做到舍生忘死?
生:是愛國精神使他們這么勇敢、鎮定。
五、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生死攸關”的含義。
六、續編故事。
想象一下,敵人走后母子三人會說些什么?
七、課外延伸
課外小組合作自編課本劇。
板書: 生死攸關的燭光
夫人: 取出油燈 吹熄蠟燭
雅克: 借口搬柴 端走燭臺
杰奎琳: 推脫睡覺 拿走蠟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