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康橋《林沖棒打洪教頭》課堂實錄(通用13篇)
張康橋《林沖棒打洪教頭》課堂實錄 篇1
江蘇溧陽市實驗小學 張康橋
時間:2005年11月23日上午
地點:揚州江都市文化宮會場
班級:江都市實驗小學五年級學生
一、課前交流 聯系生活 感悟好漢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叫什么嗎?
生:(齊答)張康橋或者不知道。
師:我不叫不知道,叫張康橋。(眾笑)我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能否用一個兩詞描述一下。
生:陽光帥氣
生:酷(眾笑)
生:英俊瀟灑
(第一范文網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林沖)本文轉載
生:和藹可親
師:你們學會了贊美別人,這非常不容易。實小的孩子真棒。(略停)你們班上有好漢嗎?
生:(指一男生)他是好漢。
師:為什么說他是好漢?
生:他樂于助人,總是喜歡幫助同學。每當同學們有困難的時候,他總是挺身而出。
生:(還指這男生)他是好漢。因為他力大無比,每次勞動時他都是最苦的。
師:還真是好漢!
二、設置沖突 激發需要 建構話題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林沖棒打洪教頭》這一課。大家齊讀課題
生齊讀
師:太規矩,沒有野性。再讀一遍。
生齊讀。(聲音響亮了許多)
師:請我們班的好漢讀一讀。
生讀課題。(很有味道)
師:很好。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你知道課文寫了幾個人?他們在干什么?
生:課文寫了林沖還有洪教頭,還有柴進。
生:課文寫了林沖和洪教頭打架,還有柴進。柴進做了一回贊助商。(眾笑)
師:他們在打架,是通俗的說法,書上的說法是在比武。柴進除了做贊助商還干了什么?把這些聯系起來說一說。
生:課文主要寫了柴進款待林沖的情景以及在柴進的要求與洪教頭逼迫下林沖棒打洪教頭的經過。
師:你認為誰是好漢?為什么?(教師略停頓,許多學生舉手。)
生:我認為林沖是好漢!因為他武藝高強,一個人教八十萬人武藝。
生:我認為林沖是好漢!因為他特別謙虛,洪教頭要和他比武,他一直在推。
生:我認為林沖是好漢!因為他是一個勇敢的人。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謙虛、武藝高強、勇敢。)
師:大家都這么認為?(學生點頭),哦,是的確實許多人都這么看,不過還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林沖是個謙虛、勇敢、武藝高強的的人。
——許多人
說林沖是一個武藝高強的人,我是贊成的,但說他謙虛,我有不同看法,個人認為他是一個為了讓自己生活的更好而謹慎的人。
——某專家
師:你認同哪一種或者你自己認為林沖是怎樣的,理由是什么?(個別學生舉手)好好讀讀書,我們會說得更周全,更深刻。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把握住學生的注意力,就要保持兒童這樣一種內心狀態——情緒高漲、智力振奮,使兒童體驗到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自豪感。”張老師引用兩種不同的觀點,激發學生進行思維的興趣,讓學生與文本對話,為深入研讀課文做好情感和知識兩方面的鋪墊。]
三、 品味語言 誦讀感悟 讀出自己
師:自由讀課文,選擇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或者你認為最重要的地方多讀讀,讀出你自己的情感,然后再想想林沖究竟在想什么?
(生自由讀文,教師個別指導,待讀書聲小下來后,教師組織交流。)
生:(讀)“洪教頭冷笑了兩聲:‘只因大官人好習槍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來依草附木,冒稱武師,找你騙吃騙喝,你怎么能如此輕信呢?’”
師:冷笑兩聲?你們也冷笑兩聲試給我看看?
(生試著冷笑,眾笑。)
(師也冷笑兩聲,眾又笑。)
師:琢磨琢磨,洪教頭的這句話該怎么讀?他在笑什么?讀出來。
(生自發練讀,然后指名讀,由于學生讀得極好其他學生和聽課老師都發出了會心的笑。)
師:這樣讀多有味啊!我們一起這樣讀一讀。
(全班齊讀課文)
師:就這樣,我們再來練練柴進、林沖與洪教頭的這段對話。
(生自由練習朗讀、指名讀。)
生:(讀)……洪教頭跳起來說,“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較量一下,我就承認他就是真教頭。”林沖連說,“不敢,不敢。”
師:你讀得真好!把洪教頭與林沖的不同性格讀出來了,尤其是這個“不敢,不敢。”我們一起再來讀讀。
生:(齊讀)林沖連說,“不敢,不敢。”
師:林沖是什么人哪?
生:八十萬禁軍教頭。
師:什么叫禁軍啊?
生:就是負責皇帝安全的。
生:不只是皇帝,是負責整個京城的安全的。
師:林沖可是禁軍的教頭,怎么連說“不敢,不敢”呢,他想些什么呢?
生:他想,我現在是一個被流放到的犯人,不能再惹事生非了,不能給柴大官人惹麻煩。
生:他會想,人家柴進好好招待我,我給柴進一個面子,不和洪教頭計較。
生:他是柴進家的教頭,我可要給他點面子。
生:林沖也給自己留點余地,萬一真打不過別人呢。
師:是的,林沖說“不敢,不敢”,一是不想再惹禍事,二是考慮柴進面子,三是也為自己留有余地。同學們可說得真好。你覺得這林沖——?
生:真為自己想得周全!
生:的確想得全面。
師:(板書,想得透。)你還讀出了什么?
生:我覺得他還特能忍。
師:如果你是林沖,如果別人一再強調你是犯人,還嘲笑你沒真功夫,你會怎么想?
生:我會非常氣憤。
生:我不理他。
生:我會這樣說:“,我非打死你不可。”(眾笑)
師:特殊的時候我們要用特殊的詞來表達的情感。有一位著名作家寫過一本書,題目叫做《狗日的糧食》,來表達復雜的情感;有時候兩個十分要好的同學見面互相稱呼“野豬”來表達親昵之情。這里這位同學用說明實在是忍不住了。但林沖還是——
生:(齊)忍住了!
生:如果是我,我肯定當場就和他一較高下,非讓他見識一下我的厲害。
師:是啊!但林沖卻連說——
生:(齊讀)不敢,不敢。
師:林沖真能忍(教師板書:忍得住)。我們再來讀一讀這段對話。
(生自由讀課文,讀得非常投入。)
[閱讀教學是師、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張老師不僅讓學生與文本對話,讀進去,想林沖之所想;讓學生讀出來,與自我對話。通過對比,從而使林沖的形象躍然于學生的心中。]
四、咀嚼比武 揣摩細節 讀悟好漢
師:林沖想了這么多、忍了這么久,連說“不敢,不敢”,后來怎么又“棒打洪教頭呢”,為什么?
生:這是因為洪教頭一再相逼。
生:關鍵是柴進是想“看看二位教頭的真本事”,在林沖心里柴進是最為重要的,后來棒打洪教頭,也是為了給柴進面子。
師:是的,一方面洪教頭一再相逼,二是柴進想看看二位教頭的真本事。林沖只好打了。
(出示精彩的“棒打”語段。學生自由讀,然后指名讀,味不足。)
師:好的,誰讀一、二兩句。
(一學生讀。)
師:你不惱恨林沖是吧。(學生點頭)可洪教頭十分惱恨林沖啊(眾笑),請你再讀讀。
(生再讀,較好。)
師:(指著“把火燒天”,)這個詞怎么讀?
(生齊讀。)
師: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洪教頭用足了勁,把棒高高舉起又狠狠地劈下,想一下打死林沖。
師:想像一下“撥草尋蛇”的招式。
(指名讀這句話,學生把“撥草尋蛇”也讀得和“把火燒天”一樣很用力很猛。)
師:(一邊學著學生的讀,一邊按照讀的理解,很用力很猛地做了一個“撥草尋蛇”的招式。)這樣讀行嗎?(哄堂大笑。)
師:再練練這段話的一二兩句。
(再指生讀、學生把“把火燒天”的兇險與“撥草尋蛇”的輕快讀了出來。)
師:讀得好,這“撥草尋蛇”打到了會怎樣?
生:最多放到而已。(眾笑)
師:林沖對招式有研究嗎?
生:當然有研究,(學生若有所思,教師示意繼續并微笑著等待。)這洪教頭想打死林沖,而林沖只想點到為止。
師:面對這樣的致命招式,林沖心里想什么?咱不說,讀出來,好嗎?
(自由讀、指名讀,讀得很好。)
師:你讀出什么,聽出了什么?
生:我知道林沖面對洪教頭非常輕松。他只是一橫,往后一退,棒子輕輕一掃,就把洪教頭打敗了。
(師板書:一橫、一退、一掃。)
生:林沖真是謙虛,有這么好的武功一開始還不愿意比試。
生:面對招招致命的洪教頭,林沖也不生氣。你想啊,我們比武又不是拼命,你一來就想打死我,能不氣人嗎?可林沖還是忍住了。
師:很有見地,你說呢?
生:盡管洪教頭招式毒辣,可林沖一邊打一邊可能想,既不能打殘洪教頭但也要打贏。
生:我覺得洪教頭很狂燥、也魯莽。林沖呢,真能忍,還想得全面,更重要的武藝高,如果他現在還在,我真想拜他為師。(眾笑)
師:是的,林沖可真不容易,洪教頭招招致命的情況下,林沖既要打贏也不能讓洪教頭受傷,既給足柴進面子又要留有余地。真是難為啊,誰再來讀讀這段話。
(指一學生讀這段,讀得非常傳神。)
師:讀得真好,除了激烈的武打外還多了一份沉穩,了不起。
[以學生最感興趣的招式為切入口,注重研讀,通過品味詞語,體會人物的動作與心理,引導學生讀出品味,讀出自己的理解。]
五、回歸整體 拓展視野 追問好漢
師:你覺得是謙虛還是謹慎?默讀瀏覽課文。(一會兒后,學生紛紛舉手。)
生:我覺得林沖是謹慎,他處處想得是怎么給別人面子、不惹事生非并給自己留有余地。
生:我覺得是謙虛,他武藝高強且不露生色,還連說“不敢不敢”。
師:還有嗎?
生:我覺得他既謙虛又謹慎,既忍得住想得透又敢打。
師:是的,該出手時就出手。你們說得都有一定的道理,我們表面看到的林沖的確謙虛,而進入內心發現的是謹慎。林沖,既謙虛也謹慎,武藝更是高強,所以我們覺得林沖是好漢?
生:(齊)是的。
師:可我把這一個故事翻譯給我們學校的外教聽,關于好漢,他們聽了有他們的看法,我們一起來讀讀。(出示有關語句,請一學生讀。)
我不喜歡林沖,他太謙虛、謹慎,不夠豪爽,不像好漢,我覺得洪教頭雖然魯莽,但心直口快,敢于挑戰,倒像好漢。
——美國籍教師
在這三個人物中,我覺得柴進是好漢,他熱情好客,仗義疏財,頗有紳士風度。
——英國籍教師
其實這三個人都是好漢,只不過性格不同罷了。
——中國籍教師
師:你贊成誰的觀點?或又有什么新想法?
生:我贊成我們中國老師的說法。
生:我基本贊成美國老師的說法,林沖想得太多,是有些怕人。(眾笑)
師:你的意思是如果作為朋友很難知道林沖哪句話是自己真實的想法。
生:是的,但又覺得洪教頭后來自己氣昏頭了,招式太毒辣,或者說洪教頭只有百分之五十是好漢。(眾笑)
師:你的意思是洪教頭的心直口快、敢于挑戰想好漢,對不?
生:(點頭)是的。
生:我覺得林沖與柴進是好漢,而且按照《水滸傳》的說法,“小旋風”柴進本來就是更何況他仗義疏財而且好習搶棒、熱情好客。
師:你們的說法都有道理,不管怎么理解好漢,好漢是仗義行俠的,至少不害人,是吧?
生:(齊)是的。
師:可老師納悶,你再想想《水滸傳》中的好漢,他們都干了些什么?
生:搶劫,搶官府的生辰綱,殺了許多人。
生:打老虎、放火。
生:魯智深拳打鎮關西,打死了。(眾笑)
生:倒拔垂楊柳。
師:呵呵,這些好漢都干了些什么?(眾笑)
(出示三種讀《水滸》的觀點,請一學生讀。)
寫眾多好漢被“逼”著殺人、搶劫、放火,正是《水滸傳》的精華所在,這些故事值得細細品讀。
——某專家看法。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
——民間老話。
《水滸傳》中殺人像砍西瓜一樣隨便,這樣的名著怎么能讀出一個民族的美麗心靈。
——某作家語錄
(讀完,學生紛紛舉手。)
師:謝謝同學們,我知道很多同學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這非常好,看不看《水滸傳》是你的權利,我建議你們用自己的眼睛看《水滸傳》。下課。
(學生不肯下課,還是把手舉得老高。教師猶豫了一下,說,“我們像林沖一樣留有余地,好嗎”?學生不作聲,有幾個很不情愿地站了起來。聽課老師先是笑聲一片,緊接著報以最為熱烈的掌聲。)
[課堂上的張老師眼中有兩樣東西,一是學生:整個課堂上,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自主的、個性的發展狀態中,學生的情緒高漲,思維非常積極,使課堂上精彩的發言絡繹不絕。還有就是文本,張老師時刻讓孩子去面對文本,與文本對話,在與文中對話中生成,生成了孩子屬于自己的思想,生成了孩子的對語言文字的體驗。]
張康橋《林沖棒打洪教頭》課堂實錄 篇2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
1、學習本課6個生字,聯系句子“發配、流配、依草附木”等詞語的意思。
2、朗讀課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讀破句,通過對人物對話、動作、外表等描寫的朗讀品位,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3、能抓住課文的梗概,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有條理地復述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
1、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知道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
2、利用收集的資料,了解課文中林沖、洪教頭的性格特點。
3、初步掌握課文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概括人物個性特點的寫作方法,以體會林沖“忍”的性格特點為重點,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
4、通過對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有序展開,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對課文的朗讀品味,初步引導學生體會古典名著的藝術魅力,受到古典文學的熏陶,增強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2、通過本課課例的學習,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班上掀起課外閱讀的熱潮。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學會概括人物個性特點,以體會林沖“忍”的性格特點為重點,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有條理地復述課文。
難點:通過本課課例的學習,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班上掀起課外閱讀的熱潮。(班級學生實際)
課前準備:了解水滸人物,收集有關文字、圖片資料,收看《水滸傳》影視片段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目標:激發興趣,初讀課文,初步了解并簡要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為第二課時的精讀和人物形象的品味做好鋪墊。
一、激發情感、初讀故
1、背景音樂:《水滸傳》主題歌《好漢歌》導入。“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斗,……”一曲《好漢歌》唱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電視連續劇《水滸傳》更是走進了千家萬戶,讓同學們了解了《水滸》,喜愛上了《水滸》。當聽到那鏗鏘有力的歌聲時,我們的腦海里就會浮現出那一幕幕精彩的畫面,一個個英雄的身影便活脫脫地展現在眼前。
2、《水滸傳》與《西游記》、《紅樓夢》、《三國演義》,合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你讀過《水滸傳》這部名著嗎?展示并說說你對《水滸傳》的了解。
3、指導初讀:現在就讓我們讀一讀根據《水滸傳》中的一個故事改編而成的一篇課文《林沖棒打洪教頭》,看一看這一課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順序。
1、自讀思考:課文講了怎樣的一個故事?
2、試著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自己練習——小組合作練說——再次仿照,人人練說:《林沖棒打洪教頭》說的是林沖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開封府發配滄州。途中來到柴進莊上,被洪教頭所逼與之比試,幾招之內便使洪教頭敗于棒下,最后讓他羞愧而去的事。(要求學生善于傾聽,做到用詞簡煉。師隨機板書:“發配、偶遇、挑釁、敗于”)
3、再讀課文,聯系題目,想一想課文重點應該寫什么?(寫林沖與洪教頭比武的經過。這經過應寫清楚兩個人為什么比武,怎么比武的,比武的結果怎樣。)
課文哪些自然段寫了林沖與洪教頭比武的?(第二至第七自然段詳細地敘述了林沖與洪教頭比武的經過。)
4、分段:
第一自然段為第一部分,交代了林沖被押解滄州,來到柴進莊上。
第二至第七自然段為第二部分,詳細地敘述了林沖與洪教頭比武的經過。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可以把它分為三層:第一層是第二、三自然段,寫了洪教頭席間向林沖挑戰。第二層是第四、五自然段,寫了二人初次交手。第三層是第六、七自然段,寫林沖與洪教頭再次交手,林沖獲勝。
第八自然段為第三部分,寫洪教頭敗給了林沖,滿面羞愧而去。
5、再讀體會。讀了幾遍課文,林沖和洪教頭這兩個人物形象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釋疑激趣。同學們,在這精彩的故事中,你還想了解些什么呢?(從整體入手,學生自定學習目標,進一步激發閱讀的積極性。)
四、書面作業:1、習字冊;2、收集資料。
第二課時
目標:通過朗讀品味,體會人物性格特點。
一、再讀課題,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林沖棒打洪教頭》這一課。大家齊讀課題。生齊讀
再讀。請我們班的好漢讀一讀。生讀課題。
2、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你知道課文寫了幾個人?他們在干什么?把這些聯系起來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柴進款待林沖的情景以及在柴進的要求與洪教頭逼迫下林沖棒打洪教頭的經過。)
3、你認為誰是好漢?為什么?從課題可以看出,課文重點寫了哪兩個人物?
二、朗讀品味,體會個性特點
1、林沖棒打洪教頭?讀了這個故事,你覺得林沖是個什么樣的人物?課文又是通過哪些語句來表現的?自讀課文第二至第七自然段,生細讀,討論。
2、匯報:( )的林沖
——武藝高強。“洪教頭惱恨林沖……還了個撥草尋蛇的招式。”洪教頭使出了自己渾身的功夫,把火朝天,劈頭打來,如果這一棒打在林沖的頭上,會把林沖怎么樣?置人于死地呀。而林沖只是把棍一橫,沒有使出自己的真功夫。僅僅打了一下洪教頭的小腿骨,沒有打在人家要害,這在武打里面,武林高手叫——點到為止。
理解“禁軍”,保衛皇帝的部隊——御林軍,也叫禁軍,最精銳的部隊,人人武功高強。林沖是這八十萬禁軍的教頭,武功十分了得!可洪教頭沒有見過大世面,他自認為是柴進的師父,自認為自己有點本事,就誰也不放在眼里了,這真是有眼不識泰山。
——機智。“洪教頭惱恨林沖……還了個撥草尋蛇的招式。”還有第七段中“洪教頭一棒落空……直掃到他的小腿骨上。”
洪教頭用的是把火燒天的招式,是從上往下打,肯定要把腳提起來,而林沖用的是撥草尋蛇的招式,正好打在他提起來的腳上。請學生上臺,分別表演“把火燒天”“撥草尋蛇”的招式。“把火燒天”是把棒高高舉起,棒朝著天。這種招式一擺,必然露出了破綻——腳露出來了。林沖“撥草尋蛇”打他的腳,這就是林沖的聰明機智。
——勇敢。第七段中的“洪教頭跳起來大叫:來!來!來!”這兩句可以看出,林沖非常勇敢。因為洪教頭挑戰,那樣氣勢洶洶,那樣仗勢嚇人,那樣的大喊大叫,而林沖卻并沒有害怕,仍然沉著應戰,接受了洪教頭的招數。
——鎮定自若。“洪教頭惱恨林沖……還了個撥草尋蛇的招式。”從這幾句可以看出林沖是一個鎮定自若、不慌不忙的人。
——謙虛。林沖連說:“不敢,不敢。”
——心胸廣闊。第三段中的兩句話,“林沖尋思……洪教頭也不相讓。”這兩句話可以看出雖然洪教頭心胸狹窄,這樣傲慢,對林沖不理不睬的,但林沖絲毫沒有和他斤斤計較。
——善于思考、善于觀察。“林沖尋思……這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師父了。”看出林沖是個善于思考的人。因為洪教頭是柴大官人的師父,所以林沖對他非常尊敬,有禮貌。從這兒看出他是一個善于思考的人。因為“洪教頭一棒落空……又舉起了棒。”林沖見他雖然氣勢洶洶,但腳步已亂。從這幾句話感覺到林沖善于觀察,能夠很快地捕捉對方的破綻。
3、另一個人物,誰?再讀第七段。( )的洪教頭。
——心胸狹窄、傲慢狂妄。“冷笑”、“依草附木”“騙吃騙喝”等詞語看出;“洪教頭見他退讓,以為他真的不會槍棒,就越發要跟他交手。”因為林沖是八十萬禁軍的教頭,洪教頭才是一個柴大官人的師父,就看不起林沖,他卻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比他厲害的人多著呢!
——居高臨下,盛氣凌人。抓住“我偏不信他”。什么“偏不信”?就是故意的。
——驕傲蠻橫。品讀洪教頭說的三句話。先讓學生知道洪教頭當著林沖的面,對柴進說這樣的話,是用旁敲側擊的辦法,貶低林沖;接著把這三句話連起來,體會洪教頭的飛揚跋扈,步步緊逼;再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進行朗讀、品味,在讀中體會洪教頭的為人。
4、洪教頭“來來來”,前面說“來來”,多了一個“來”,你體會到什么?
洪教頭盛氣凌人,急不可待,林沖只是“一橫”、“一退”、“一掃”便輕松獲勝。
林沖只是一掃,而不是像洪教頭那樣氣勢洶洶,窮兇極惡,要將人置于死地似的窮追猛打。他只是輕輕一掃,點到為止。面對洪教頭咄咄逼人的囂張氣焰,林沖的表現如何?這說明什么?比較作者對林沖、洪教頭的不同描寫,你有什么發現?
5、小結: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等方面的細致描寫,入木三分,刻畫細膩,人物形象非常鮮明,寫出了人物的特點,這樣才能把人物寫得栩栩如生。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他們的特點,一下子就能辨認出這是林沖,那是洪教頭。
其次,作者在描寫時,還抓住了人物的特點,大量地運用了對比描寫的表達方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逼真。找找人物的對比描寫。
看,第三自然段中林沖——連忙站起來躬身施禮。洪教頭——全不理睬。林沖——起身讓座,洪教頭——也不相讓,便去上首坐了。一個謙讓,一個傲慢;一個有禮,一個無禮,非常鮮明。這樣把兩個人物的動作和神態放在一起來描寫,以形成鮮明對比的表達方法,就叫對比描寫。
6、課文第一段,記敘了林沖與洪教頭在柴進莊上相遇。作者在敘述時,洪教頭和林沖的表現又一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個是驕傲蠻橫、步步緊逼,一個是謙虛平和、一再退讓。在描寫時,突出了對洪教頭語言的刻畫,寫林沖雖然只有寥寥幾筆,人物形象卻栩栩如生。(順應了學生的問題,但是又提出引導學生深究的問題。)
7、指導朗讀。鮮明的對比,在比較中凸現人物的性格。寫得最出彩的是第七段,拿起書,我們一起把第七段好好地賞讀賞讀。你們先練一練,讀的時候,要把林沖的形象在眼前浮現出來,要把洪教頭的形象在眼前浮現出來,練好以后,我請你來讀。教師范讀,男女生各推薦一個朗讀最佳的讀第七節。
8、棒打的結果怎樣?這就是故事的結局。生齊讀第八節。
9、復述第七段故事。對照板書,理清課文順序的基礎上,有條理的復述課文,小組說——推薦說——評說,要求用上文后的詞語。
三、回顧全文、升華主題:
1、看錄像電視連續劇《水滸傳》中林沖棒打洪教頭的片斷。
2、看黑板,讀課題,題目分明是《林沖棒打洪教頭》,我們讀了全文,好像是洪教頭要棒打林沖,處處挑釁林沖,要跟林沖打,要和林沖比,林沖一讓再讓,最后一棒打在他的小腿骨上,點到為止。洪教頭只能滿面羞慚,灰溜溜地走了。你們說,究竟誰才是真好漢?(在黑板上“好漢”一詞的后面打上“?”)
3、好漢應該具有什么樣的性格?(謙虛、機智、心胸廣闊、善于思考、鎮定自若、武藝高強。)
四、課外拓展、推薦書籍
1、林沖棒打洪教頭以后又發生了什么事呢?提供片段《林沖風雪山神廟》,讀一讀。
2、想更多地知道以后的事情,了解更多的好漢人物,利用課余時間去讀一讀《水滸傳》吧,把你覺得最喜歡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讓我們也了也來共同感受一下中國古典名著的魅力。
五、鞏固練習。
張康橋《林沖棒打洪教頭》課堂實錄 篇3
竇桂梅:《林沖棒打洪教頭》的課眼是“打”。這“打”體現的是一生充滿矛盾的林沖的性格的縮影。作為教者,只有走到林沖的心里,方能“打”出味道,“打”出力量,“打”出性格,進而“打”出教學的風格。
設置沖突,激發需要,建構話題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林沖棒打洪教頭》這一課。大家齊讀課題。(生齊讀)太規矩,沒有野性。再讀!(生齊讀,聲音響亮了許多)請我們班的好漢讀一讀。(生讀課題。很有味道)
師: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你知道課文寫了幾個人?他們在干什么?
生:寫了林沖,還有洪教頭、柴進。
生:寫了林沖和洪教頭打架,還有柴進。
師:他們在打架,是通俗的說法,書上的說法是在比武。
生:寫了柴進款待林沖的情景,以及在柴進的要求與洪教頭的逼迫下林沖棒打洪教頭的經過。
師:你認為誰是好漢?為什么?
(許多學生舉手)
生:我認為林沖是好漢,因為他武藝高強。
生:我認為林沖是好漢,因為他特別謙虛,洪教頭要和他比武,他一直在推辭。
生:我認為林沖是好漢,因為他是一個勇敢的人。
(師根據生的回答相機板書:謙虛、武藝高強、勇敢)
師:大家都這么認為?(生點頭)哦,是的,確實有許多人都這么看,不過還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林沖是個謙虛、勇敢、武藝高強的人。
——許多人
說林沖是一個武藝高強的人,我是贊成的。但說他謙虛,我有不同看法。個人認為他是一個為了讓自己生活得更好而謹慎的人。
——某專家
師:你認同哪一種看法?你認為林沖是怎樣的人?理由是什么?(個別學生舉手)好好讀讀書,我們會說得更周全,更深刻。
品味語言,誦讀感悟,讀出自己
師:自由讀課文,選擇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或者你認為最重要的地方多讀讀,讀出你自己的情感,然后再想想林沖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生自由讀課文,師個別指導。待讀書聲小了,師組織交流)
生:(讀)洪教頭冷笑了兩聲:“只因大官人好習槍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來依草附木,冒稱武師,找你騙吃騙喝,你怎么能如此輕信呢?”
師:琢磨琢磨,洪教頭的這句話該怎么讀?他在笑什么?讀出來。
(生自發練讀,然后指名讀,由于學生讀得極好,其他學生和聽課老師都發出了會心的笑)
師:這樣讀多有味啊!我們一起這樣讀一讀。(生齊讀課文)就這樣,我們再來練練柴進、林沖與洪教頭的這段對話。
(生自由練習朗讀。指名讀)
師:你讀得真好!把洪教頭與林沖的不同性格讀出來了,尤其是這個“不敢,不敢”讀得好。我們一起再來讀讀。
(師生齊讀)
師:林沖是什么人啊?
生:八十萬禁軍教頭。
師:什么叫禁軍啊?
生:就是負責皇帝安全的。
生:不只是皇帝,是負責整個京城的安全的。
生:林沖可是禁軍的教頭,怎么連說“不敢,不敢”呢?他想些什么呢?
生:他想,我現在是一個被流放的犯人,不能再惹是生非了,不能給柴大官人惹麻煩。
生:他會想,人家柴進好好招待我,我給柴進一個面子,不和洪教頭計較。
生:他是柴進家的教頭,我可要給他點面子。
師:是的,林沖說“不敢,不敢”,一是不想再惹禍事,二是照顧柴進的面子。同學們說得真好。你覺得這林沖——
生:我覺得他特能忍。
師:如果你是林沖,如果別人一再強調你是犯人,還嘲笑你沒真功夫,你會怎么想?
生:我會非常氣憤。
生:我會這樣說:“他*的,我非打死你不可!”(眾笑)
師:特殊的時候我們要用特殊的詞來表達情感。有一位著名作家寫過一本書,題目是《狗日的糧食》,來表達復雜的情感。這里這位同學用了“他*的”,說明實在是忍不住了。但林沖還是——
生:(齊)忍住了!
生:如果是我,我肯定當場就和他一較高下,非讓他見識一下我的厲害。
師:是啊!但林沖卻連說——
生:(齊讀)不敢,不敢。
師:林沖真能忍(板書:忍得住)。我們再來讀一讀這段對話。(生自由讀課文,非常投入)
竇桂梅:學生說林沖是一個很能忍的人,說得好!若非高俅殺人害命,置林沖于死地,林沖是不會上梁山的。沒有“把牢”家庭,沒有“把牢”事業,林沖受到的打擊可謂大矣!但是,發配路上,林沖仍在期望平安到達發配地,夠“忍”的了!當他的腳被“滾湯”泡得紅腫時,明知是董超、薛霸有意所為,可還是忍氣吞聲“自去倒在一邊”睡了……
“他想些什么呢?”“你會怎么想?”教師沒有一處是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而是巧妙地引導。當然,我們也可以把林沖所受之難一股腦兒告訴學生——通過一首詩、一篇演說、一個充滿真情催人淚下的故事、一段朗讀或錄音、錄像。然而,此時張老師的“兩引”無聲勝有聲,繞梁的余音正是把學生帶入詩書境界的最好媒介,生硬的剖析無疑已成多余。
對林沖的“逆來順受”,也許有人認為他太“窩囊”,有失英雄的“水準” 。對其一味地退讓、委曲求全,果然有個學生來了一句“他*的”——你想啊,當學生情不自禁地、有“缺陷”地表達時,教師卻讓學生異口同聲地強調林沖——“忍住了”,從這么一個“忍” 字中,可以想象林沖“忍”的究竟是什么。但老師沒有告訴學生,也沒有追問。
蘇霍姆林斯基說:“有經驗的教師往往只是徽微打開一扇通向一望無際的知識厚野的窗子。”所以,教師的這種“忍”,并不是對部分知識的舍棄,而是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研究去獲得“忍”以外的東西。教師如果明確告訴,念出大段旁白,學生就會感到緊張,體會不到學習的愉悅。
咀嚼比武,揣摩細節,讀懂好漢
師:林沖想了這么多,忍了這么久,連說“不敢,不敢”,后來怎么又“棒打洪教頭”呢?為什么?
生:這是因為洪教頭一再相逼。
生:關鍵是柴進“想看看二位教頭的本事”,在林沖心里柴進是最為重要的,后來棒打洪教頭,也是為了給柴進面子。
師:是的,一方面是洪教頭一再相逼,另一方面是柴進想看看二位教頭的真本事。林沖只好打了。
(出示精彩的“棒打”語段。生自由讀,然后指名讀,味兒不足)
師:好的,誰讀第1、2句?
(生讀)
(第一范文網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林沖)本文轉載
師:你不惱恨林沖吧?(生點頭)可洪教頭十分惱恨林沖啊!(眾笑)請你再讀讀。(生再讀,較好)
師:(指著“把火燒天”)這個詞怎么讀?(生齊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洪教頭用足了勁,把棒高高舉起又狠狠地劈下,想一下打死林沖。
師:想象一下“撥草尋蛇”的招式。(指名讀這句話,生把“撥草尋蛇”讀得和“把火燒天”一樣很用力、很猛。師一邊學著學生的讀法,一邊很用力、很猛地做了一個“撥草尋蛇”的招式)這樣讀行嗎?(生哄堂大笑)
師:再練一練。(指名讀,生把“把火燒天”的兇險與“撥草尋蛇”的輕快讀了出來)
師:讀得好,這“撥草尋蛇”若打到洪教頭了會怎樣?
生:最多放倒而已。(眾笑)
師:林沖對招式有研究嗎?
生:當然有研究。(生若有所思,師示意他繼續說,并微笑著等待)這洪教頭想打死林沖,而林沖只想點到為止。
師:面對洪教頭的致命招式,林沖心里想什么?咱不說,讀出來,好嗎?
(自由讀,指名讀。生讀得很好)
師:你讀出了什么?又聽出了什么?
生:我知道林沖面對洪教頭非常輕松。他只是一橫,往后一退,棒子輕輕一掃,就把洪教頭打敗了。
(師板書:一橫、一退、一掃)
生:林沖真是謙虛,有這么好的武功,開始還不愿意比試。
生:面對招招致命的洪教頭,林沖也不生氣。你想啊,比武又不是拼命,你一來就想打死我,能不氣人嗎?可林沖還是忍住了。
師:很有見地,你說呢?
生:盡管洪教頭招式毒辣,可林沖一邊打一邊可能在想,既不能打殘洪教頭但又要打贏。
生:我覺得洪教頭很狂躁,也魯莽。林沖呢,真能忍,還想得全面,更重要的是武藝高。如果他還活著,我真想拜他為師。(眾笑)
師:是的,林沖可真不容易。在洪教頭招招致命的情況下,林沖既要打贏又不能讓洪教頭受傷,既給足柴進面子又留有余地,真是難為人啊!誰再來讀讀這段話?(指名讀,生讀得非常傳神)讀得真好,除了激烈還多了一份沉穩,了不起。
竇桂梅:關于這“打”,文章寫得簡潔明了,教師講得“斬釘截鐵”。南宋山水畫家馬遠名作《寒江獨釣圖》,只畫了一葉扁舟漂浮在水面,一漁翁坐在船上垂釣.四周除寥寥幾筆微波外,幾乎全是空白。雖如此,卻給欣賞者提供了一個深遠的意境。同理,教者的高明之處在于他理解作者、相信讀者。所以特意留下空白,讓學生去思考。
是的,林沖的這一打,打出的是自尊,打出的是實力。打敗了洪教頭之后,叛逆的“波瀾”在“忍氣吞聲”中一點點積聚力量!于是,林沖到了滄州后,陸虞侯一出現,便引起他的大怒:冤有頭,債有主,我林沖已經被你們逼得妻離子散、面刻金印,你們還不放過我,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郁積在英雄心里的怨氣,像山洪暴發一般,宣泄出來。你看他,把陸虞侯上身衣服扯開,把尖刀向心窩里只一剜,七竅進出血來,將心肝提在手里。此刻,想象著林沖打洪教頭的情景,讀著這些帶著“血性”的文字,非但沒有“血腥”的感覺,反倒覺得他血氣方剛!
回歸整體,拓展視野,追問好漢
師:你覺得林沖是謙虛還是謹慎?默讀瀏覽課文。
(過了一會兒,生紛紛舉手)
生:我覺得林沖是謹慎,他處處想的是怎么給別人面子,不惹是生非,并給自己留有余地。
生:我覺得是謙虛,他武藝高強且不露聲色,還連說“不敢,不敢”。
師:還有嗎?
生:我覺得他既謙虛又謹慎,既忍得住、想得透,又敢打。
師:是的,該出手時就出手。你們說得都有一定的道理,我們表面看到的林沖的確謙虛,而進入內心發現他其實是謹慎。林沖,既謙虛也謹慎,武藝更是高強,所以我們覺得林沖是好漢!
生:(齊)是的。
師:可當我們學校的外教聽了這個故事后,關于好漢,他們有不同的看法,我們一起來讀讀。
(師出示有關語句,請一生讀)
(第一范文網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林沖)本文轉載
我不喜歡林沖,他太謙虛、謹慎,不夠豪爽,不像好漢。我覺得洪教頭雖然魯莽,但心直口快、敢于挑戰,倒像好漢!
——美籍教師
在這三個人物中,我覺得柴進是好漢,他熱情好客、仗義疏財,頗有紳士風度。
——英籍教師
其實這三個人都是好漢,只不過性格不同罷了。
——中國教師
師:你贊成誰的觀點?有什么新的想法嗎?
生:我贊成我們中國老師的說法。
生:我基本贊成美國老師的說法,林沖想得太多,是有些怕人。
(眾笑)
師:你的意思是,如果你是林沖的朋友,很難知道他哪句話是自己真實的想法。
生:是的,但又覺得洪教頭后來自己氣昏頭了,招式太毒辣,或者說洪教頭只有百分之五十是好漢。
(眾笑)
師:你的意思是洪教頭心直口快、敢于挑戰,像好漢,對嗎?
生:(點頭)對。
生:我覺得林沖與柴進是好漢,而且按照《水滸傳》的說法,“小旋風”柴進本來就是好漢,更何況他仗義疏財,而且好習槍棒、熱情好客。
師:你們的說法都有道理,不管怎么理解好漢,好漢是仗義行俠的,至少不害人,是吧?
生:(齊)是的。
師:可是對這些好漢,還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師出示三種讀《水滸傳》的觀點,請一生讀)
寫眾多好漢被“逼”著殺人、搶劫、放火,正是《水滸傳》的精華所在,這些故事值得細細品讀。
——某專家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
——民間老話
《水滸傳》中殺人像砍西瓜一樣隨便,這樣的名著怎么能讀出一個民族的美麗心靈?
——某作家
(生紛紛舉手)
師:謝謝同學們,我知道很多同學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這非常好,看不看《水滸傳》是你們的權利,但是,我建議你們用自己的眼睛看《水滸傳》。下課。(生不肯下課,還是把手舉得老高。師猶豫了一下)我們像林沖一樣留有余地,好嗎?
(生不做聲,有幾個很不情愿地站了起來。聽課老師先是笑聲一片,緊接著報以熱烈的掌聲)
竇桂梅:林沖的“囚徒”歷程是“希望”一點點破滅的歷程——做個順民的幻想在一點點破滅。林沖的一些委曲求全之舉絕不是可憐蟲似的懦弱,而是他寧為囚徒不做草寇的人生觀的外露。這種外露鑄就了林沖有別于魯智深、李逵等的獨特“氣質”。這個氣質在林沖身上最突出的表現之一,我認為就像金圣嘆所評,是他的“熬得住”,用現代人的話,就是“消極的高貴”。殊不知,這樣的描述恰是施耐庵的客觀之筆,他在寫一個好人如何地變成“強盜”,他在寫洶涌澎湃的大河入海前的“迂回平靜”,這是林沖的妥協嗎?非也。正是這種紳士氣節,才使得林沖打洪教頭時那樣從容而又節制。于是,林沖的形象由高大走向了高貴。
當張老師出示三種讀《水滸傳》的觀點,請一學生讀并發表意見的時候,學生紛紛舉手,沒想到張老師卻說:“我建議你們用自己的眼睛看《水滸傳》。下課。”學生不肯下課,還是把手舉得老高。張老師說:“我們像林沖一樣留有余地,好嗎?”你看,張老師的做法處處體現著“不在于全盤授予,而在于相機誘導”。學生這不做聲、不情愿,正是“留白”價值的體現:學生表面凝神屏息,而內心卻如即將噴發的熔巖。
有這樣一種觀點:對學生提出問題后,至少要等待3秒。好處是:可以有更多的學生能夠主動而又恰當地回答問題,可減少卡殼現象,可增加學生的信心,可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利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可增加學生回答問題的多樣性,等等。
然而這節課上,張老師給予學生的不僅僅是3秒的空白!這“空白”體現了教師“拿得住”的節制的風度!如同林沖的“打”一樣利落、瀟灑,是“高潮留白”的急流勇退——停下來,退出來,把“弄潮”與“沖浪”的激動讓給學生,留給未來。
(執教:張康橋;評析:竇桂梅;整理:莊廣正)
張康橋《林沖棒打洪教頭》課堂實錄 篇4
一、詞語:款待 羞慚 理睬 措手不及 依草附木 押解 較量
二、多音字。
hái jiě jīn zhāo
還( 還有) 解(理解) 禁( 禁不住)朝(朝陽)
huán jiè jìn cháo
還( 還書) 解(押解) 禁( 禁 止) 朝(朝代)
三、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課文是根據我國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有關回目改寫的,原著作者是施耐庵。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我們了解到林沖是個武藝高強、臨危不亂、足智多謀、謙遜識禮的人,洪教頭是個自以為是、跋扈囂張、目中無人、自不量力的人。
2、林沖是梁山好漢中的一位,與他相關的故事還有: 《林沖雪夜上梁山》《誤闖白虎堂》
四、拓展練習。
1、中國四大名著作者及主要人物:《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主要人物有魯智深、林沖、李逵等;《西游記》的作者是吳承恩,主要人物有孫悟空、唐僧、豬八戒等;《三國演義》的作者是羅貫中,主要人物是劉備、諸葛亮、張飛、關羽、趙云等;《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主要人物是賈寶玉、林黛玉、劉姥姥等。
2、《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
柴進--小旋風 吳用--智多星 李逵--黑旋風 魯智深--花和尚
3、描寫人物心情的成語: 六神無主 心花怒放 提心吊膽 心急如焚 忐忑不安
張康橋《林沖棒打洪教頭》課堂實錄 篇5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
1、學習本課6個生字,聯系句子“發配、流配、依草附木”等詞語的意思。
2、朗讀課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讀破句,通過對人物對話、動作、外表等描寫的朗讀品位,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3、能抓住課文的梗概,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有條理地復述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
1、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知道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
2、利用收集的資料,了解課文中林沖、洪教頭的性格特點。
3、初步掌握課文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概括人物個性特點的寫作方法,以體會林沖“忍”的性格特點為重點,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
4、通過對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有序展開,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對課文的朗讀品味,初步引導學生體會古典名著的藝術魅力,受到古典文學的熏陶,增強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2、通過本課課例的學習,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班上掀起課外閱讀的熱潮。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學會概括人物個性特點,以體會林沖“忍”的性格特點為重點,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有條理地復述課文。
難點:通過本課課例的學習,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班上掀起課外閱讀的熱潮。(班級學生實際)
課前準備:了解水滸人物,收集有關文字、圖片資料,收看《水滸傳》影視片段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目標:激發興趣,初讀課文,初步了解并簡要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為第二課時的精讀和人物形象的品味做好鋪墊。
一、激發情感、初讀故
1、背景音樂:《水滸傳》主題歌《好漢歌》導入。“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斗,……”一曲《好漢歌》唱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電視連續劇《水滸傳》更是走進了千家萬戶,讓同學們了解了《水滸》,喜愛上了《水滸》。當聽到那鏗鏘有力的歌聲時,我們的腦海里就會浮現出那一幕幕精彩的畫面,一個個英雄的身影便活脫脫地展現在眼前。
2、《水滸傳》與《西游記》、《紅樓夢》、《三國演義》,合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你讀過《水滸傳》這部名著嗎?展示并說說你對《水滸傳》的了解。
3、指導初讀:現在就讓我們讀一讀根據《水滸傳》中的一個故事改編而成的一篇課文《林沖棒打洪教頭》,看一看這一課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順序。
1、自讀思考:課文講了怎樣的一個故事?
2、試著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自己練習——小組合作練說——再次仿照,人人練說:《林沖棒打洪教頭》說的是林沖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開封府發配滄州。途中來到柴進莊上,被洪教頭所逼與之比試,幾招之內便使洪教頭敗于棒下,最后讓他羞愧而去的事。(要求學生善于傾聽,做到用詞簡煉。師隨機板書:“發配、偶遇、挑釁、敗于”)
3、再讀課文,聯系題目,想一想課文重點應該寫什么?(寫林沖與洪教頭比武的經過。這經過應寫清楚兩個人為什么比武,怎么比武的,比武的結果怎樣。)
課文哪些自然段寫了林沖與洪教頭比武的?(第二至第七自然段詳細地敘述了林沖與洪教頭比武的經過。)
4、分段:
第一自然段為第一部分,交代了林沖被押解滄州,來到柴進莊上。
第二至第七自然段為第二部分,詳細地敘述了林沖與洪教頭比武的經過。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可以把它分為三層:第一層是第二、三自然段,寫了洪教頭席間向林沖挑戰。第二層是第四、五自然段,寫了二人初次交手。第三層是第六、七自然段,寫林沖與洪教頭再次交手,林沖獲勝。
第八自然段為第三部分,寫洪教頭敗給了林沖,滿面羞愧而去。
5、再讀體會。讀了幾遍課文,林沖和洪教頭這兩個人物形象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釋疑激趣。同學們,在這精彩的故事中,你還想了解些什么呢?(從整體入手,學生自定學習目標,進一步激發閱讀的積極性。)
四、書面作業:1、習字冊;2、收集資料。
第二課時
目標:通過朗讀品味,體會人物性格特點。
一、再讀課題,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林沖棒打洪教頭》這一課。大家齊讀課題。生齊讀
再讀。請我們班的好漢讀一讀。生讀課題。
2、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你知道課文寫了幾個人?他們在干什么?把這些聯系起來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柴進款待林沖的情景以及在柴進的要求與洪教頭逼迫下林沖棒打洪教頭的經過。)
3、你認為誰是好漢?為什么?從課題可以看出,課文重點寫了哪兩個人物?
二、朗讀品味,體會個性特點
1、林沖棒打洪教頭?讀了這個故事,你覺得林沖是個什么樣的人物?課文又是通過哪些語句來表現的?自讀課文第二至第七自然段,生細讀,討論。
2、匯報:( )的林沖
——武藝高強。“洪教頭惱恨林沖……還了個撥草尋蛇的招式。”洪教頭使出了自己渾身的功夫,把火朝天,劈頭打來,如果這一棒打在林沖的頭上,會把林沖怎么樣?置人于死地呀。而林沖只是把棍一橫,沒有使出自己的真功夫。僅僅打了一下洪教頭的小腿骨,沒有打在人家要害,這在武打里面,武林高手叫——點到為止。
理解“禁軍”,保衛皇帝的部隊——御林軍,也叫禁軍,最精銳的部隊,人人武功高強。林沖是這八十萬禁軍的教頭,武功十分了得!可洪教頭沒有見過大世面,他自認為是柴進的師父,自認為自己有點本事,就誰也不放在眼里了,這真是有眼不識泰山。
——機智。“洪教頭惱恨林沖……還了個撥草尋蛇的招式。”還有第七段中“洪教頭一棒落空……直掃到他的小腿骨上。”
洪教頭用的是把火燒天的招式,是從上往下打,肯定要把腳提起來,而林沖用的是撥草尋蛇的招式,正好打在他提起來的腳上。請學生上臺,分別表演“把火燒天”“撥草尋蛇”的招式。“把火燒天”是把棒高高舉起,棒朝著天。這種招式一擺,必然露出了破綻——腳露出來了。林沖“撥草尋蛇”打他的腳,這就是林沖的聰明機智。
——勇敢。第七段中的“洪教頭跳起來大叫:來!來!來!”這兩句可以看出,林沖非常勇敢。因為洪教頭挑戰,那樣氣勢洶洶,那樣仗勢嚇人,那樣的大喊大叫,而林沖卻并沒有害怕,仍然沉著應戰,接受了洪教頭的招數。
——鎮定自若。“洪教頭惱恨林沖……還了個撥草尋蛇的招式。”從這幾句可以看出林沖是一個鎮定自若、不慌不忙的人。
——謙虛。林沖連說:“不敢,不敢。”
——心胸廣闊。第三段中的兩句話,“林沖尋思……洪教頭也不相讓。”這兩句話可以看出雖然洪教頭心胸狹窄,這樣傲慢,對林沖不理不睬的,但林沖絲毫沒有和他斤斤計較。
——善于思考、善于觀察。“林沖尋思……這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師父了。”看出林沖是個善于思考的人。因為洪教頭是柴大官人的師父,所以林沖對他非常尊敬,有禮貌。從這兒看出他是一個善于思考的人。因為“洪教頭一棒落空……又舉起了棒。”林沖見他雖然氣勢洶洶,但腳步已亂。從這幾句話感覺到林沖善于觀察,能夠很快地捕捉對方的破綻。
3、另一個人物,誰?再讀第七段。( )的洪教頭。
——心胸狹窄、傲慢狂妄。“冷笑”、“依草附木”“騙吃騙喝”等詞語看出;“洪教頭見他退讓,以為他真的不會槍棒,就越發要跟他交手。”因為林沖是八十萬禁軍的教頭,洪教頭才是一個柴大官人的師父,就看不起林沖,他卻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比他厲害的人多著呢!
——居高臨下,盛氣凌人。抓住“我偏不信他”。什么“偏不信”?就是故意的。
——驕傲蠻橫。品讀洪教頭說的三句話。先讓學生知道洪教頭當著林沖的面,對柴進說這樣的話,是用旁敲側擊的辦法,貶低林沖;接著把這三句話連起來,體會洪教頭的飛揚跋扈,步步緊逼;再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進行朗讀、品味,在讀中體會洪教頭的為人。
4、洪教頭“來來來”,前面說“來來”,多了一個“來”,你體會到什么?
洪教頭盛氣凌人,急不可待,林沖只是“一橫”、“一退”、“一掃”便輕松獲勝。
林沖只是一掃,而不是像洪教頭那樣氣勢洶洶,窮兇極惡,要將人置于死地似的窮追猛打。他只是輕輕一掃,點到為止。面對洪教頭咄咄逼人的囂張氣焰,林沖的表現如何?這說明什么?比較作者對林沖、洪教頭的不同描寫,你有什么發現?
5、小結: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等方面的細致描寫,入木三分,刻畫細膩,人物形象非常鮮明,寫出了人物的特點,這樣才能把人物寫得栩栩如生。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他們的特點,一下子就能辨認出這是林沖,那是洪教頭。
其次,作者在描寫時,還抓住了人物的特點,大量地運用了對比描寫的表達方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逼真。找找人物的對比描寫。
看,第三自然段中林沖——連忙站起來躬身施禮。洪教頭——全不理睬。林沖——起身讓座,洪教頭——也不相讓,便去上首坐了。一個謙讓,一個傲慢;一個有禮,一個無禮,非常鮮明。這樣把兩個人物的動作和神態放在一起來描寫,以形成鮮明對比的表達方法,就叫對比描寫。
6、課文第一段,記敘了林沖與洪教頭在柴進莊上相遇。作者在敘述時,洪教頭和林沖的表現又一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個是驕傲蠻橫、步步緊逼,一個是謙虛平和、一再退讓。在描寫時,突出了對洪教頭語言的刻畫,寫林沖雖然只有寥寥幾筆,人物形象卻栩栩如生。(順應了學生的問題,但是又提出引導學生深究的問題。)
7、指導朗讀。鮮明的對比,在比較中凸現人物的性格。寫得最出彩的是第七段,拿起書,我們一起把第七段好好地賞讀賞讀。你們先練一練,讀的時候,要把林沖的形象在眼前浮現出來,要把洪教頭的形象在眼前浮現出來,練好以后,我請你來讀。教師范讀,男女生各推薦一個朗讀最佳的讀第七節。
8、棒打的結果怎樣?這就是故事的結局。生齊讀第八節。
9、復述第七段故事。對照板書,理清課文順序的基礎上,有條理的復述課文,小組說——推薦說——評說,要求用上文后的詞語。
三、回顧全文、升華主題:
1、看錄像電視連續劇《水滸傳》中林沖棒打洪教頭的片斷。
2、看黑板,讀課題,題目分明是《林沖棒打洪教頭》,我們讀了全文,好像是洪教頭要棒打林沖,處處挑釁林沖,要跟林沖打,要和林沖比,林沖一讓再讓,最后一棒打在他的小腿骨上,點到為止。洪教頭只能滿面羞慚,灰溜溜地走了。你們說,究竟誰才是真好漢?(在黑板上“好漢”一詞的后面打上“?”)
3、好漢應該具有什么樣的性格?(謙虛、機智、心胸廣闊、善于思考、鎮定自若、武藝高強。)
四、課外拓展、推薦書籍
1、林沖棒打洪教頭以后又發生了什么事呢?提供片段《林沖風雪山神廟》,讀一讀。
2、想更多地知道以后的事情,了解更多的好漢人物,利用課余時間去讀一讀《水滸傳》吧,把你覺得最喜歡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讓我們也了也來共同感受一下中國古典名著的魅力。
五、鞏固練習。
張康橋《林沖棒打洪教頭》課堂實錄 篇6
上課開始,教師先播放電視連續劇《水滸傳》主題歌。(在音樂聲中,教師開始向學生介紹。)
一、導入新課,檢查預習
師:(歌聲繼續)這首歌是《水滸傳》的主題曲《好漢歌》。(歌聲停)
師: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這首《水滸傳》的主題曲,《好漢歌》,唱得真是過癮。同學們對《水滸傳》有哪些了解?誰能說說?好,那位同學你來說。
生:我知道《水滸傳》是四大名著。
師:好,你了解這個。誰還想說?唉,你來說。
生:我知道《水滸傳》里頭有一百零八位英雄。
師:你了解《水滸傳》中的人物。
生:我知道《水滸傳》是施耐庵寫的。
師:你了解作者,真不錯。《水滸傳》是中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它成功地塑造了一百零八位好漢的形象。(師相機板書:好漢)
師: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認識《水滸傳》的幾個人物。學習一篇根據《水滸傳》改編而成的課文——《林沖棒打洪教頭》,跟老師一起來寫課題。(師寫課題,生書空。當寫到“棒“時),“棒”是個生字,寫的時候要注意,要想棒得先謙讓,左邊要給右邊讓點位置,這樣寫起來,才好看。
師:課下,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老師先來檢查檢查大家預習的情況。
(出示課件上的詞語:槍棒 款待 發配 理睬 推辭 較量 白晝
羞慚 依草附木 措手不及 非比他人 禁軍教頭 )
師:大屏幕上這些詞語,你們會讀嗎?會不會?
生:(齊聲)會。
師:這么有信心,來,一起讀。
(生開始齊讀。)
師:有一個詞,我發現大家打嗝了。“羞慚”。來將這個詞讀三遍。來,一二。(生讀詞)(將“發配 依草附木 措手不及 非比他人 禁軍教頭”等詞變紅色。)
師:這些紅色的詞語,你們知道,它們的意思嗎?那位男同學,你來解釋。
生:“發配”的意思就是:宋代犯罪的人,在臉上刻上字以后,被送到遠方去苦役。
師:解釋得非常清楚,糾正一個字,不是在臉上刻上字,而是刺上字。在課文里邊有一個字跟“發配”的意思很接近,是哪一個?一塊告訴我。
生:流配。
師:非常好。誰還能解釋其它的詞語?
生:我知道“依草附木”的意思。“依草附木”是依仗他人的權勢。
師:“依草附木”在過去呀指妖魔鬼怪依附于草木上為非作歹。現在我們經常用它比喻的意思。就是比喻依靠有勢力的人,你解釋得非常準確。還有嗎?
生:我知道“非比他人”的意思。“非比他人”的意思就是比普通人的才智,然后那個力量比他們要厲害一些。
師:就是別的人都比不了,是不是?“非比他人”,我們把這個詞中的字調換一下順序,這個詞的意思就非常容易解釋了。“非比他人”就是其他人都比不了。這也是一種解詞的方法。還有嗎?
生:我知道“禁軍教頭”的意思。“禁軍教頭”的意思就是:保護皇上的人。
師:禁軍是保護皇帝的軍隊。“禁軍教頭”呢?那位男同學,你說?
生:“教頭”就是專門訓練禁軍的一個低級軍官。
師:一個武官。很好。還有嗎?最后一個詞語。好,最后那個女同學,你來說。
生:我知道“措手不及”的意思。“措手不及”就是來不及躲避。
師:嗯,你把這個詞語調換了下就解釋了。現學現用,真好。看來大家生字詞掌握得非常扎實。相信課文也一定預習得不錯。誰能簡單地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講了林沖受到高大尉的陷害。被發配到滄州,和洪教頭比武的一篇。
師:你少說了一個結果。跟洪教頭比武,最后呢?
生:最后林沖把洪教頭打跑了。
(導入新課,檢查預習,這一環節中,教師讓學生把課外收集到的有關《水滸傳》的知識在課堂上展示,調動了學生在課外學習收集知識、積累材料的積極性。并且對文中詞語通過這一環節進行了交流與展示,使學生既理解了詞意,同時也學會了理解詞語的方法。可以說教學設計,對詞語的理解方法的指導,不漏痕跡。)
二、精讀課文,品讀感悟。
師:這樣說,故事就非常完整了。糾正一個讀音,是高太尉。不是高大尉,“太尉”是過去的一個武官。那么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品讀課文內容,感知人物形象,領悟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的。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前三段。畫出你認為精彩的句子。想想你為什么認為它精彩?
(生開始認真地默讀,標畫。)(一分鐘二十秒之后)
師:誰來試著說說?來這位男同學。
生:請大家跟我看第三自然段的前兩句。可以從“挺著胸脯”“歪戴頭巾”可以看出洪教頭很不文明,瞧不起人,自以為是。還有從“莊客”“想必”和“大官人”可以看出林沖很文明、謙和有禮。
師:莊客稱他教頭,不是林沖說的。(請坐)你找的第一句話,非常好。“林沖轉身一看,只見來人挺著胸脯,歪戴著頭巾,你認為可以看出他的目中無人,非常驕傲。(師板書:傲)。同學們,這就是名著,兩個詞語就形象地刻畫出了人物形象。看來我們讀書,就要抓住關鍵詞語去細細揣摩。還有嗎?
生:我想給他補充一下,從這句話,我還能看出洪教頭很粗魯。
師:你補充得真好。(請坐)還有別的句子嗎?來,這位女同學,你說。
生:請大家跟我看第三自然段的這么一句話:“林沖起身讓座,洪教頭也不相讓,便去上首坐了”,這一句話也可以看出林沖很有禮貌,而且洪教頭十分地目中無人。
師:你可真會讀書,你通過人物之間的對比,體會出了人物的不同形象。我們也來對比著讀讀吧。(師讀解說的話,生讀寫林教頭和洪教頭的動作等句子)。看對比多鮮明啊。洪教頭的傲慢無禮,更加襯托出了林沖的謙虛忍讓。(師板書:讓)。誰還想說?
生:我從第三自然段的“洪教頭向柴進問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從“犯人”這個詞中,我能體會到洪教頭他非常的目中無人。把林教頭稱為犯人。
師:看不上林沖。還有,你想說?
生:請大家跟我看第三自然段的“洪教頭冷笑了兩聲,只因大官人好習槍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來依草附木,冒稱武師,找你騙吃騙喝,你怎么能如此輕信呢?”這段話表面上是在提醒柴進不要上當受騙,其實是在詆毀林沖,體會出洪教頭十分的目中無人。
師:你從哪兒看出來洪教頭在詆毀林沖了?哪個詞最能看出來?——有同學都已經小聲說出來了,哪個詞?
生:冷笑。
師:非常好。人物語言要讀好,提示語言少不了。冷笑,什么樣的笑可以被稱為冷笑?
生:不懷好意的笑被稱為冷笑。
師:不懷好意的笑叫冷笑。你說。
生:充滿嘲諷的笑也可以叫冷笑。
師:非常好。那么在這一句話里邊,洪教頭在笑誰?一起告訴我,笑誰?
生:林沖。
師:笑林沖什么?
生:笑林沖:冒充武師,找柴進騙吃騙喝。
師:非常好,還有嗎?還笑林沖什么?人物的語言要細細品味。大家一起來跟老師來分析一下,洪教頭說這句話,到底有幾層意思?首先,
笑林沖的身份,笑他是個流配的——生答:犯人。第二,笑林沖沒有真本事,是冒稱武師,找柴進干嗎啦?
生:(齊)騙吃騙喝。
師:第三,笑林沖:走投無路,只得來柴進莊上——生答:依草附木。
看人物的語言,多有意思呀。再讀讀這一句話,看洪教頭還笑誰?(生開始自由讀。)
師:(生讀完后)還笑誰呀?
生:洪教頭還笑柴進。
師:噢?還笑柴進?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我從“冒稱武師,找你騙吃騙喝,你怎么能如此輕信呢?”。
師:同學們,這就是名著對人物語言的描寫。多么耐人尋味呀!
(師板書:語言)洪教頭冷笑著說的這句話,既表達了對林沖的不屑,哼,騙吃騙喝,和依草附木,同時又表達了對柴進的不滿,“你怎么能如此輕信呢?”人物語言要讀妙,走進內心最重要。同學們能不能想像著洪教頭的樣子,揣摩著洪教頭的心理,來讀讀洪教頭說的這句話。可以自己先試試。(生開始自由試讀。)
師:誰來試試。來這位同學。(生讀洪教頭說的話)
師:哎呀,作者把人物給寫活了,這位同學把人給讀活了,我發現呀同學們找的句子都出現在第三段,我也認為第三段很精彩,咱們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啊。課文的第三段抓住了人物的語言、神態(師板書:語言、神態、動作)和動作進行了描寫,真是入木三分,值得我們去學習。我想請幾位同學跟老師一起分角色來讀讀第三段。誰愿意來讀?
師:誰愿意讀柴進說的話?好,你來讀。林沖,你來讀。洪教頭,你來讀,我就近取材(師指了一個離他比較近的學生)。然后師開始讀旁白。生開始讀人物說的話。
(教師在指導學生精讀課文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來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進而引導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去認識人物,使學生對林沖和洪教頭這兩個人物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潛移默化地教給了學生讀書的方法,同時也注重了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加深了學生對文中人物性格的理解認識。進一步滲透了學生的品讀課文與感悟文本的學習方法。)
師:這樣讀書多帶勁兒啊,大家給他們三個點兒掌聲好不好?
剛才我們在學習課文前三段的時候,在老師的引導下,采用了“讀,畫、想、說的方法進行學習,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自學方法,然后自學課文的四、五、六三段。(生開始自學:一分四十秒后)
師:我看很多同學都已經找到答案了,誰來試著說說你認為精彩的句子?然后說說你的理由。來這位男同學。
生:請大家跟我看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洪教頭恨不得一口吞了林沖,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沖向林沖。這句話我覺得洪教頭十分地狼狽、十分地傲慢無禮。
師:你怎么看出他狼狽了?可以看出他的傲慢無禮,是不是?好,坐下。還有嗎?你來說。
生:大家先跟我看:洪教頭先脫了衣裳,拿起一條棒掂量一番,獨自耍了一陣,然后喝道:來、來、。林沖只好也從地上拿起一條棒來說:‘請教了’。洪教頭恨不得一口吞了林沖,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沖向林沖。我從這兒從脫、拿、耍、喝和敲能看出洪教頭十分地想獲勝,希望打敗林沖好顯示自己的本事。
師:你抓住關鍵詞語去細細揣摩,有了很多收獲。糾正一個讀音:喝(he)道,第四聲。好,還有哪些同學想說?這位女同學。
生:我想給前邊這個同學補充一下:林沖只好也從地上拿起一條棒來說:‘請教了’。從“只好”這個詞可以看出林沖他是迫不得已,他不希望通過這個比武來顯示出誰的武力更高,他也不希望碰出一點火花。
師:你說得真好,你又抓住對比體會出了人物不同的特點。還有同學想說嗎?你來說。
生:我從洪教頭先脫了衣裳,拿起一條棒掂量一番,獨自耍了一陣,然后喝道:來、來。從這個“來來”體會出洪教頭目中無人,瞧不起林沖。
師:大家的答案可真精彩,看來通過自學,大家真是收獲頗豐。相信大家用這種方法來品讀課文,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幾百年來,《水滸傳》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為之傾倒,有人還專門把這個故事編成了一句歇后語。你猜上半句就是咱們的課題,林沖棒打洪教頭,你猜下半句是什么?
師:猜不出來?沒關系。唉,你想說?好說吧。
生:我猜一下子:大炮打蚊子。我覺得你好像把這個關系給說顛倒了。應該是洪教頭自不量力。是不是?猜不出來沒關系,其實答案就藏在第七段。請大家快速讀讀第七段,畫出林沖和洪教頭打法的詞語,然后看你能不能分別用一個詞,甚至一個字來評價他們兩個。
(生讀第七段,邊讀邊畫)(一分鐘后)]
師:咱們先來試著評價評價洪教頭,好不好。誰來說說?你來說。]
生:我可以看出洪教頭很狂暴。
師:說說你的理由。
生:因為洪教頭惱恨林沖,又想贏得這錠銀子,便用了渾身的功夫,使出個把火燒天的招式,從“渾身”可以看出洪教頭很狂暴。
師:他想一棍就把林沖打倒,是不是?糾正一個讀音:一錠大銀。最后那個女同學,你來說。
生:我從:洪教頭惱恨林沖,又想贏得這錠銀子。可以看出洪教頭很貪財。
師:一個字很好,貪。還有嗎?誰還想總結?最后那個女同學,你來說。
生:我覺得洪教頭很愛面子。因為當林沖已經把他打倒,之后呢,他還跳起來大喊:來來。說明他不希望別人看到他狼狽的樣子。
師:噢,這是你獨特的理解,還有嗎?誰還想來評價?你來說。
生:我覺得這一段寫出了洪教頭自不量力、自以為是。我從“洪教頭起來大喊:來、來、來”舉起棒劈頭打來。
師:“劈頭打來”是要打林沖的哪兒?
生:頭。
師:一見面就劈頭打來,說明洪教頭非常的——好,你來說。
生:非常的心狠手辣。
師:真的很精彩,用一個字來概括他,真是“狠”。(板書:狠)
師:我們來評價一下林沖。這位女同學。
生:我覺得林沖十分地機智,武藝也十分地高強。因為我從:他把棒一橫,便掄起一棒一掃,就這兩個詞,我就看出了他十分機智、武藝高強。
師:你怎么看出他機智了?
生:因為洪教頭使出了個把燒天,林沖把棒一橫還了個撥草尋蛇的招式。能看出當時林沖,很震驚,就立馬就想出了一個招式。來還洪教頭。
師:唉,你說得非常精彩,林沖非常的機智。(板書:智)剛才那位同學的答案我聽清楚了,原來他認為林沖的機智就體現在洪教頭的每一招,他都能夠有應對,都能夠發現洪教頭招數中的——
生:林沖可以發現洪教頭每一招里的破綻。
師:非常好。這句歇后語的后半句,就這樣被同學們發現了。這句歇后語就是:林沖棒打洪教頭——專找破綻下手。咱們同學們可真聰明。
師:課文的這一段描寫了林沖和洪教頭比武的場面,真是扣人心弦。老師想像說書先生一樣,把這一段說說,你想不想聽?
生:想。
(給學生以自學方法與步驟的滲透,這樣在自學的過程中的效果會更好一些,這一環節的教學中足見學生對這一學習方法的運用與落實的成效有多大:學生對作品的感悟有了一個更大的提升。)
三、分析人物,拓展提升
師:(說評書)洪教頭惱恨林沖,又想贏得這錠銀子,便用了渾身的功夫,使出個把火燒天的招式,林沖把棒一橫,還了個撥草尋蛇的招式,洪教頭跳起來大喊:來來來。舉起棒劈頭打來,林沖往后一退,洪教頭一棒落空,他一個踉蹌,還沒有站穩腳跟,就又提起了棒。林沖看他雖然氣勢洶洶,但腳步已亂,便掄起棒一掃,那棒直掃到他的小腿骨上,洪教頭措手不及,撲的一聲,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遠,眾人見此情景,哈哈大笑起來。
師:你們想不想試試?
生:想。
師:想怎么說就怎么說,開始。
(生自由說)(一分鐘后)
師:我給大家點兒掌聲。你們說得可真投入啊!我相信你今天晚上給家長來上這么一段,他們肯定對你刮目相看。
灰溜溜走開了的洪教頭,心里一定會納悶:嘿,我怎么就輸了呢?咱同學能不能幫他總結一下?氣勢洶洶的洪教頭為什么會被林沖打倒?你說。
生:因為他準備打林沖頭的時候,林沖往后一退,一棒落空,來了個踉蹌,還沒有站穩的時候,又提起了棒。林沖就看他的這個時候,腳步亂了,就用棒一掃,把他給打倒了。
師:洪教頭不但武藝不精,還操之過急。后面的那個女同學,你說。
生:我認為洪教頭會輸是因為他太驕傲自大,目中無人。輕敵了。
師:對。老師認為洪教頭輸就輸在沒有真正懂得一個字——武。把武字拆開就會得到一個“止”和一個“戈”。戈是古代的一種長兵器,戈字也就有了爭斗的意思,而止戈就是學武之人應該運用所學之力,去制止爭斗。所以“武”字真正含義就是:以武止戈,以德服人。林沖不正是這樣嗎?
(由人物表現來體會人物的品質,以講說的方式來加深學生對作品的感悟的升華。一個“武”字的字理分析為學生認識人物更是起到了一個畫龍點睛的作用。可見教師對教材的解讀應該有其獨到之處。同時我們也從中體會到于永正老師的一句話:教師對教材解讀,越深越好。)
四、總結歸納,布置作業。
師:面對初次見面,就傲慢無禮的洪教頭,林沖謙虛、忍讓。當洪教頭心狠手辣地要制他于死地之時,林沖不慌不忙,三招:一橫、一退、一掃。就將洪教頭打倒在地,羞慚離去。林沖真不愧是一個:武藝高強、武德高尚的英雄好漢。
師:在《水滸傳》中,像林沖這樣的好漢,還有很多,比如說景陽岡打虎、為民除害的武松;比如說拳打惡霸鎮關西的魯智深……所以快去讀讀《水滸傳》吧,那蕩氣回腸的文字,波瀾壯闊的場景,栩栩如生的人物,一定會讓你心馳神往,回味無窮。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這節課,還有一點時間,請同學們看看老師留下的作業,可以提前完成作業。
(師出示作業)
(在總結歸納的過程中,教師注意激發學生的讀書欲望,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這樣的作業布置,就會讓學生欣然接受,甚至達到了不讀不快的效果。)
課后作業:
1、用鋼筆認真工整地描紅本課生字;
2、在理清故事發展順序的基礎上,有條理的復述課文。
張康橋《林沖棒打洪教頭》課堂實錄 篇7
一、說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人物的動作和語言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讓學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學的熏陶,培養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把教學重點定為:通過語言文字的閱讀、感悟,品味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說人物:
(一)洪教頭:
1、出示:林沖尋思,莊客稱他教頭,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師傅了,連忙站起來躬身施禮。洪教頭全不理睬。
出示:林沖起身讓座,洪教頭也不相讓,便去上首坐了。
你從中讀出什么?看出什么?
板書:謙虛有禮傲慢無禮
哪個同學把這幾句句子讀好?讀出洪教頭的特點。
2、哪個同學從洪教頭說的話中看出他的特點的來交流。
出示:“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
出示:“只因大官人好習槍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來依草附木,冒稱武師,找你騙吃騙喝,你怎么能如此輕信呢?”
你從洪教頭的話中體會到什么?怎么讀好它?態度傲慢,出言傷人。
出示:“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較量一下,我就承認他是真教頭。”
洪教頭氣勢洶洶,逼人太甚。
3、你還從洪教頭哪些動作中體會到他的特點?
出示:脫、拿、耍、喝、敲、沖
從洪教頭一連串的動作可以看出他怎樣?狂妄自大、傲氣十足、急躁。
洪教頭是一個驕傲,還心胸狹窄的人,“連忙站起來躬身施禮……便竟上首坐了。”我覺得洪教頭是個自不量力的人。 “洪教頭向柴進問道……我就承認他是真教頭。”“林沖尋思……全不理睬。”從這看出林沖很謙虛,但是洪教頭擺出一付唯我獨尊的樣子,對林沖全不理睬……“洪教頭惱恨林沖……使出個把火燒天的招式。”從這里可以看出洪教頭不但想贏了林沖,顯顯自己的本事,還想贏得那錠銀子。見錢眼開,見利忘義,小肚雞腸。 “洪教頭見他退讓,以為他真的不會槍棒,便越發要跟他交手。”這句話看出來洪教頭以為他不會槍棒,就越是要跟人家較勁。洪教頭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洪教頭見他退讓,以為他真的不會槍棒,就越發要跟他交手。”因為林沖是八十萬禁軍的教頭,洪教頭才是一個柴大官人的師父,就看不起林沖,他卻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比他厲害的人多著呢!
(二)說林沖
“躬身施禮、起身讓座”看出林沖謙虛有禮。
林沖連說“不敢,不敢”。看出他十分忍讓。
出示:“小人戴著木枷,就算是輸了吧。”
他的意思是什么?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什么?言外之意是戴著木枷不好使出真本領。
從林沖的“一橫”“一退”“一掃”打敗洪教頭中,體會到林沖的什么特點?
板書:深藏不露武藝高強
“把火燒天”是把棒高高舉起,棒朝著天。他這種招式一擺,必然露出了破綻——腳露出來了。林沖“撥草尋蛇”打他的腳,這就是林沖的聰明機智。對不對?(生齊答:對)給他掌聲!(生鼓掌)林沖是機智的,我看這位女孩也很機智,你也是機智的女孩,說得好。還有不同的嗎?
林沖是一個心胸廣闊的人。 “林沖尋思……洪教頭也不相讓。”這兩句話可以看出雖然洪教頭心胸狹窄,對林沖不理不睬的,但林沖絲毫沒有和他斤斤計較。林沖是一個勇敢的人。
第七段中的“洪教頭跳起來大叫:來!來!來!”這兩句可以看出,那樣氣勢洶洶,那樣仗勢嚇人,但是林沖沒有害怕,仍然沉著應戰,這就看出他——非常勇敢。林沖是個善于思考的人。從“林沖尋思……這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師父了。”看出林沖是個善于思考的人。因為“洪教頭一棒落空……又舉起了棒。”林沖見他雖然氣勢洶洶,但腳步已亂。從這幾句話感覺到林沖善于觀察,能夠很快地捕捉對方的破綻。這是一個善于思考、善于觀察的人。林沖還是一個鎮定自若的人。“洪教頭惱恨林沖……還了個撥草尋蛇的招式。”從這幾句可以看出林沖是一個鎮定自若、不慌不忙的人。他更是一個武藝高強的人。洪教頭使出了渾身的功夫,把火朝天,劈頭打來,如果這一棒打在林沖的頭上,會置人于死地。林沖僅僅打了一下洪教頭的小腿骨,這在武打里面,武林高手叫——點到為止。“這位林武師非比他人,乃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
三、說語言訓練點
(一)開頭:( )林沖棒打( )洪教頭
(二)結尾:
眾人見此情景,哈哈大笑起來。 洪教頭滿面羞慚,自言自語道:“_____________。”
他灰溜溜地走開了。
假如你是眾人中的一個看客,你會說些什么?假如你是洪教頭,你會自言自語說什么?(四人小組說一說。選兩組上臺演一演)
四、說板書
( )林沖棒打( )洪教頭
謙虛忍讓 傲慢無禮
沉穩 急躁
武藝高強 狂妄自大
張康橋《林沖棒打洪教頭》課堂實錄 篇8
第一課時
第一板塊:朗讀題目
(播放課件:音畫視聽“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啊……”)
師:(引子)“話說,北宋政和年間,綱紀敗壞。貪官污吏把持朝政,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天下英雄豪杰,紛紛起義。這便引出了你們所見的——
生:《水滸傳》一百零八將部分之人之士。”
師:(開臉兒)今天先表一人(對著圖說),此人東京汴梁人士,生得豹頭環眼,燕頷(hàn)虎須,八尺長短身材,三十四五的年紀。官至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人送外號——豹子頭。此人姓甚名誰?
生:林沖!(板書“林沖”)
師:面對千年的人物,該怎樣讀出來?(生再讀,有力量了。)
師:說到豹子頭林沖誰人不知,哪個不曉,所以《水滸傳》六至十一回都寫到了他(課件):
生:(朗讀)第六回——“花和尚倒拔垂楊柳,豹子頭誤入白虎堂”
生:(朗讀)第七回——“林教頭刺配滄州道,魯智深大鬧野豬林”
生:(朗讀)第八回——“柴進門招天下客,林沖棒打洪教頭”(題目板書完整:棒打洪教頭)
師:這便引出了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第八回的一個章節。讓我們好好朗讀題目!(課件)
生:林沖棒打洪教頭。(重音在“打”。)
師:(點評)如聞其聲!
生:林沖棒打洪教頭。(重音在“林沖”。)
師:(點評)如見其人!
生:林沖棒打洪教頭。(重音“洪教頭”。)
師:(點評)打的不是別人,就是這“洪教頭”!
師:好文在手,須得瑯瑯上口!今天我們就像讀題目一樣,逐字逐句地,細細地朗讀這篇千古文章。(板書:朗讀)
第二板塊:朗讀外貌
師:(引讀)且說林沖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開封府發配滄州。一天午后——
生:(朗讀)兩個差人押解林沖來到了柴進莊上。柴進見了林沖心中大喜,忙叫莊客殺雞宰羊,厚禮款待。席間莊客來報:‘洪教頭來了!’” 林沖轉身一看,只見來人挺著胸脯,歪戴著頭巾。
師:瞧,這副模樣——來者不善!咱們好好讀出人物的外貌。(課件)
生:(朗讀)“只見來人挺著胸脯,歪戴著頭巾。”
師:誰來再朗讀,讓我們見識見識他的尊榮?
生:“只見來人挺著胸脯,歪戴著頭巾。”(朗讀時,沒有重音“挺”。)
師:洪教頭的胸脯不夠挺啊。
生:“只見來人挺著胸脯,歪戴著頭巾。”
師:洪教頭胸脯“挺”了,可戴的頭巾不夠“歪”!
生:“只見來人挺著胸脯,歪戴著頭巾。”(終于讀出了一個“挺”著胸脯,歪戴頭巾的洪教頭。)
師:朗讀著落至此,洪教頭給我們怎樣的印象?
生:這是一個驕傲的教頭。
生:我覺得洪教頭特別沒有禮貌,給人感覺很無禮。
生:洪教頭一出場就想要顯示自己的威風嚇住林沖,也許就是要這樣打扮。
生:洪教頭給我傲慢的印象。有點盛氣凜然。
師:凜然?
生:盛氣凌人。
師:好一個人前人后,百步威風的主兒!將同學們所說的詞語歸納起來,那就是:狂妄!(板書)就這么讀,人物的形象仿佛就在我們眼前。
生:(讀)只見來人挺著胸脯,歪戴著頭巾。
第三板塊:朗讀語言
一、第一次對話
(一)朗讀洪教頭的語言
師:古人道,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可這狂妄的洪教頭與林沖萍水相逢、素未謀面,卻全然不顧柴進介紹,便自顧冒了一串問話,于是就引出了下面的內容,好好讀讀。(出示以下文字)
生:(放開聲音朗讀人物的語言):柴進指著林沖對洪教頭說:“這位是林教頭。”林沖起身讓座,洪教頭也不相讓,便去上首坐了。洪教頭向柴進問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柴進說:“這位林武師非比他人,乃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洪教頭冷笑了兩聲:“只因大官人好習槍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來依草附木,冒稱武師,找你騙吃騙喝,你怎么能如此輕信呢?”柴進說:“哦,你可別小瞧了他。”洪教頭跳起來說:“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較量一下,我就承認他是真教頭。”林沖連說“不敢,不敢”。洪教頭見他退讓,以為他真的不會槍棒,便越發要跟他交手。柴進說:“我也正想看看二位教頭的本事,林武師就不要推辭了。”
師:千古美文,要老老實實地走進去,逐字逐句讀。先讓我們細讀第一句——
生:(朗讀)洪教頭向柴進問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
師:“何故”就是無緣無故,就是為什么。誰再來讀,體會這“何故”?
生:“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朗讀,重在體現“何故”。)
師:是啊,柴進何故如此?洪教頭感到疑惑。
師:再看,“厚待”那可是——
生:款待。
師:既然如此,為什么用厚待而不用款待?
生:厚待是熱情款待。
師:好一個熱情款待。誰再讀,體會這如此的厚待?
生:“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朗讀,重在體現“厚待”。)
師:對林沖“何故”如此“厚待”?這難免讓洪教頭再次疑惑。
生:“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再讀,體會疑惑。)
師:柴進呀,柴大莊主,你怎么能厚待這個臉上刺著金印的“犯人”!真是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再讀!
生:“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朗讀,重音在“犯人”。)
師:洪教頭真是疑惑滿腹。那就請你扮演洪教頭,帶著你的層層疑問,再好好問問柴進!
生:“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朗讀側重點不同,表達的感情也不一樣。)
師:聽洪教頭這么一問,柴進趕忙解釋說——
生:(朗讀)“這位林武師非比他人,乃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啊。
師:沒想到洪教頭又冒出了第二句——
生:(朗讀)洪教頭冷笑了兩聲:“只因大官人好習槍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來依草附木,冒稱武師,找你騙吃騙喝,你怎么能如此輕信呢?”
師:“怎么能如此輕信?”這句話,言外之意就是——
生:言外之意就是,你不能輕信。
師:剛才是疑問,現在可是反問。讓我們好好聽聽洪教頭的反問!
生:“只因大官人好習槍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來依草附木,冒稱武師,找你騙吃騙喝,你怎么能如此輕信呢?”(朗讀,讀出反問的語氣。)
師:慢慢數數洪教頭的話,他給林沖起了多少外號?
生:(教師和學生一起在這句話中提取)有“犯人”;
生:“流配的犯人”;
生:“吃閑飯的”;
生:“冒牌武師”;
生:“騙子”;
師:呵呵,一共五個稱呼。每一個外號都是冷嘲熱諷,想想洪教頭該怎么一字一頓地數落挖苦林沖?
生:“只因大官人好習槍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來依草附木,冒稱武師,找你騙吃騙喝,你怎么能如此輕信呢?”(朗讀時,體現“數落”的語氣。)
師:掌聲給他。一字一頓的,把對對方的評價都送到對方的耳朵里。就要這樣一字不差的數落、挖苦。這里還要注意,洪教頭是“冷笑”了兩聲說的,你就是洪教頭,來冷笑兩聲,再數落反問。
生:洪教頭冷笑了兩聲:“只因大官人好習槍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來依草附木,冒稱武師,找你騙吃騙喝,你怎么能如此輕信呢?”(把文本中“冷笑”變成了真實的聲音,然后再數落反問的語氣讀。)
師:聽到洪教頭如此反問,咄咄逼人,柴進又解釋道——
生:(朗讀)“你可別小瞧了他呀!”
師:沒想到這句話沒能讓洪教頭幡然醒悟,冷靜下來,反倒是火上澆油——
生:(朗讀)洪教頭跳起來說:“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較量一下,我就承認他是真教頭。”
師:展開想象,他會怎樣“跳起來”的?(學生說出什么樣,就直接引導表演朗讀。)
生:(學生跳起來朗讀)“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較量一下,我就承認他是真教頭。”
師: 一定是火冒三丈!
生:(學生跺腳)“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較量一下,我就承認他是真教頭。”
師:吹胡子瞪眼!
生:(學生拍著桌子)“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較量一下,我就承認他是真教頭
師:那可真是拍案而起!
生:(學生捶著胸脯)“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較量一下,我就承認他是真教頭。”
師:那真是青筋暴起!看來,洪教頭對林沖,那真是七個不服,八個不忿兒,一百二十個不滿意。想怎么讀,就怎么讀!
生:(教師引)洪教頭跳起來說——(學生接)“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較量一下,我就承認他是真教頭。”
師:這正是,怒從身邊起,恨向膽邊生!瞧,洪教頭從疑問到反問,到問都不問了,干脆,直接叫板。聽,這聲音就在我們耳邊連珠炮似地響起來了,連起來再讀!
生:(朗讀)洪教頭冷笑了兩聲:“只因大官人好習槍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來依草附木,冒稱武師,找你騙吃騙喝,你怎么能如此輕信呢?”柴進說:“哦,你可別小瞧了他。”洪教頭跳起來說:“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較量一下,我就承認他是真教頭。”
師:朗讀著落至此,你又讀出了一個怎樣的洪教頭?(滲透“朗讀就是理解”的觀點。)
生:我覺得洪教頭太沒有禮貌了,太過分了!
生:洪教頭真是過于狂妄啊,驕傲蠻橫!
生:這家伙簡直不像話了,飛揚跋扈!
師:這正是“一樣人,便還他一樣的說話,更還他一樣的評價。”(板書“無禮”、“驕橫”。) 再讀!(學生讀略。)
(二)朗讀林沖的語言
師:面對如此狂妄、無禮、驕橫的洪教頭,而林沖只說了兩個字——
生:(朗讀)“不敢”。
師:這“不敢”一個嫌不夠,又重復了一遍——
生:(朗讀)“不敢,不敢。”
師:別忘了,這兩個“不敢”林沖是“連說”的——
生:(朗讀)“林沖連說:‘不敢,不敢’”。
師:雖說自己曾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可山外有人,洪教頭畢竟也是教頭,怎能造次?于是林沖連說——
生:“不敢,不敢”。(讀出了謙虛的語氣)
師:我們聽到態度如此“謙虛”。(板書“謙虛”。)想到人家是 柴進的老師呀,不看僧面看佛面,這個禮節我懂啊,于是林沖連說——
生:(朗讀,讀出了很有禮貌的語氣。)
師:我聽出是一份“知禮”。(板書)想到自己是個犯人,已經連遭不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還是忍著吧,于是林沖連說——
生:(朗讀,讀出一種忍受的語氣)“不敢,不敢”。
師:多么忍讓的林沖呀!(板書“忍讓”。)(在多重朗讀人物語言中,感受人物性格。)
二、第二次對話
師:按理說,既然人家林沖不接招,這個故事就該結束了,可這好客的柴進又將了一軍——
生:(朗讀)“我也正想看看二位教頭的本事,林武師就不要推辭了。”
師:恭敬不如從命,于是又引出了第二次對話——
生:(朗讀)眾人來到堂前空地上。洪教頭先脫了衣裳,拿起一條棒掂量一番,獨自耍了一陣,然后喝道:“來!來!” 林沖只好也從地上拿起一條棒來說:“請教了。”洪教頭恨不得一口吞了林沖,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沖向林沖。兩個教頭就在月光下一來一往,交起手來。
師:月亮已經上來了,照得廳堂外面如白晝。瞧——
生:(朗讀)洪教頭先脫了衣裳,拿起一條棒掂量一番,獨自耍了一陣,然后喝道:“來!來!來!”
師:“洪教頭先脫了衣裳”,那叫——摩拳擦掌、赤膊上陣,一副急不可耐的樣子。
生:(朗讀,一副急不可耐的樣子)“來!來!來!”
師:接著,洪教頭“拿起一條棒掂量一番”,這是在干什么?
生:看我怎么教訓你,帶著勝券在握的喜悅,炫耀地說。
師:那就請你帶著炫耀的語氣再來讀——
生:(帶著一副勝券在握的語氣)“來!來!來!”
師:這還沒完,再看,洪教頭又“獨自耍了一陣”,這又是何意?
生:帶著一副挑釁的語氣。
師:那又該怎么說?
生:(帶著一副挑釁的語氣朗讀)“來!來!來!”
師:別忘了洪教頭那可是當一切準備停當,運滿丹田之氣,最后才喝道——
生:(帶著“喝”聲)“來!來!來!”
師:從聲音的高低上,聽出來,你是由高到低朗讀。
生:“來!來!來!”
師:你是由低到高地喝。
師:從語言的停頓上,還可以是兩字在前地喝——
生:來來!——來!
師:既然如此,從語言的停頓上,還會有兩字在后地喝。
生:來!——來來!”
師:當然還可能從語氣的節奏上,語氣很快——
生:“來!來!來!”
師:(從語氣的節奏上,緩的語氣)
生: “來!——來!——來!——”
師:這人要露臉,墻城都擋不住。這場比武宛如箭在弦上,一觸即發!這要是李逵,肯定也跟著喝道“來來來”,我怕你這鳥人怎地!(學生大笑)可林沖的反應呢?
生:(朗讀)林沖只好也從地上拿起一條棒來說:“請教了。”
師:洪教頭的話可是一連串的嘆號,而林沖只有一個句號。林沖該怎么說——
生:(語氣那么平和謙虛)“請教了。”(回扣板書)
師:別忘了,林沖是“只好”說這句話的,再讀——
生:“請教了。”
師:我聽出了被逼無奈、迫不得已啊
生:“請教了。”
師:我又聽出了那份無可奈何的忍讓啊。(回扣板書)盡管如此,林沖還不忘一個請字——
生:“請教了。”(朗讀中體現禮貌的語氣)
師:多么謙虛、知禮、忍讓的林沖!
第四板塊:朗讀動作
師:話都將到這份上了,一場打斗在所難免!讓我們朗讀他們打斗的動作——
生:(自由讀)洪教頭惱恨林沖,又想贏得這錠銀子,便用了渾身的功夫,使出個“把火燒天”的招式。林沖把棒一橫,還了個“撥草尋蛇”的招式。洪教頭跳起來大喊:“來!來!來!”舉起棒劈頭打來,林沖往后一退。洪教頭一棒落空,他一個踉蹌,還沒有站穩腳跟,就又提起了棒。林沖看他雖然氣勢洶洶,但腳步已亂,便掄起棒一掃,那棒直掃到他的小腿骨上。洪教頭措手不及,“撲”的一聲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遠。
師:聽你們一讀,那可真是 “人如猛虎,棒賽歡龍。”我們先看第一回合——
生:(朗讀)洪教頭惱恨林沖,又想贏得這錠銀子,便用了渾身的功夫,使出個“把火燒天”的招式。林沖把棒一橫,還了個“撥草尋蛇”的招式。
師:“把火燒天”是個怎樣的招式?
生:很用力地拿棒一捅。
師:棒是從頭上來還是直接這樣做?
生:那可是舉著棒在頭上,像燃燒著的火把,滾滾而來,撲向林沖。
師:好!把你的理解送到這個動作中去,再讀這個招式!
生:(朗讀)洪教頭惱恨林沖,又想贏得這錠銀子,便用了渾身的功夫,使出個“把火燒天”的招式。
師:“撥草尋蛇”又是個怎樣的招式?
生:拿著棒對著洪教頭的腰掃過去。
生:不是打草驚蛇,而是投石問路,引蛇出洞。
師:把你的理解送到這個動作中,就讀這個招式!
生:(朗讀)林沖把棒一橫,還了個“撥草尋蛇”的招式。
師:把這兩個招式送進第一回合,加上動作表演讀!
生:(動作表演朗讀)洪教頭惱恨林沖,又想贏得這錠銀子,便用了渾身的功夫,使出個“把火燒天”的招式。林沖把棒一橫,還了個“撥草尋蛇”的招式。
師:洪教頭第一棒剛猛霸道,林沖招架之式只是“一橫”(加紅),只是接招沒有出擊,也是知禮啊。(又一次回扣板書)
師:勝負未分,怎能罷手?第二回合繼續!
生:(朗讀)洪教頭跳起來大喊:“來!來!來!”舉起棒劈頭打來,林沖往后一退。
師:注意,洪教頭這回可是“劈頭打來”(加紅),勢如猛虎下山,力若泰山壓頂,誰來讀!
生:(朗讀的仿佛泰山壓頂)洪教頭跳起來大喊:“來!來!來!”舉起棒劈頭打來,林沖往后一退。
師:這招式之中,洪教頭還是那樣——
生:驕橫。
師:還是那樣——
生:狂妄。
師:還是那樣——
生:無禮。
師:再看林沖第一回合是“一橫”,現在是“一退”(加紅)這一重,一輕,對比著再來讀!
生:(朗讀出對比的語氣)洪教頭跳起來大喊:“來!來!來!”舉起棒劈頭打來,林沖往后一退。
師:這一退也是一種忍讓啊。(又一次回扣板書)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該出手時就出手!快看第三回合——
生:(朗讀)洪教頭一棒落空,他一個踉蹌,還沒有站穩腳跟,就又提起了棒。林沖看他雖然氣勢洶洶,但腳步已亂,便掄起棒一掃,那棒直掃到他的小腿骨上。
師:一場驚心動魄的打斗,一個“一掃”(加紅)的動作就結束戰斗了。也是一種謙虛。結果呢——
生:(朗讀)洪教頭措手不及,“撲”的一聲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遠。眾人見此情景,哈哈大笑起來。
師:瞧,這就是棒打洪教頭的精彩瞬間(出圖)。這真是說時遲,那時快(配樂)。這一場打斗不過三個回合!讓我們再次朗讀,仿佛親臨這精彩的鏡頭!
生:(朗讀)洪教頭惱恨林沖,又想贏得這錠銀子,便用了渾身的功夫,使出個“把火燒天”的招式。林沖把棒一橫,還了個“撥草尋蛇”的招式。洪教頭跳起來大喊:“來!來!來!”舉起棒劈頭打來,林沖往后一退。洪教頭一棒落空,他一個踉蹌,還沒有站穩腳跟,就又提起了棒。林沖看他雖然氣勢洶洶,但腳步已亂,便掄起棒一掃,那棒直掃到他的小腿骨上。洪教頭措手不及,“撲”的一聲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遠。
第五板塊:朗讀總結
師: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堂課,我們通過朗讀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對他們的理解就跳到了我們的面前。于是,我們這堂課就有了一個共識,通過朗讀獲得了理解,也可以說——
生:朗讀就是理解。(將板書補充完整。)
師:這正是——
生:(齊讀賦贊)昔日東京豹子頭,一朝落難走滄州。
佐借梁王三巡酒,開枷應戰洪教頭。
一橫一退復一掃,棒打狂徒見慚羞。
今日英雄千般忍,他年名震泰山東。
師:朗讀至此,欲知后文如何,且聽下堂課繼續分解!
張康橋《林沖棒打洪教頭》課堂實錄 篇9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林沖、洪教頭的性格特點,明確作者在寫人方面的特點。
2、通過對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有序展開,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自定學習目標。
1、同學們,我們已初讀了22課《林沖棒打洪教頭》。這篇課文講了怎樣的一個故事?(指生簡單說說故事過程)
2、在這精彩的故事中,你還想了解些什么呢?
教學從整體入手。讓學生根據閱讀寫人文章的一般步驟,提出自己需要了解和思考的問題,既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能讓他們自定學習目標,激發進一步閱讀的積極性。
二、研讀,理解人物形象。
1、講讀2-3小節。
(1)自由讀。思考:在兩人相遇的過程中,洪教頭、林沖分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答后,板書:
林沖 洪教頭
謙虛忍讓 傲慢無禮
沉穩 急躁
武藝高強 狂妄自大
(2)細讀,討論。
①你怎么會說洪教頭是一個傲慢無禮的人呢?品讀洪教頭說的三句話。先讓學生知道洪教頭當著林沖的面,對柴進說這樣的話,是用旁敲側擊的辦法,貶低林沖;接著把這三句話連起來,體會洪教頭的飛揚跋扈,步步緊逼;再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進行朗讀、品味,在讀中體會洪教頭的為人。
②面對洪教頭咄咄逼人的囂張氣焰,林沖的表現如何?這說明什么?
③比較作者對洪教頭、林沖的不同描寫,你有什么發現?
(3)小結。課文第一段,記敘了林沖與洪教頭在柴進莊上相遇。作者在敘述時,洪教頭和林沖的表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個是驕傲蠻橫、步步緊逼,一個是謙虛平和、一再退讓。在描寫時,突出了對洪教頭語言的刻畫,寫林沖雖然只有寥寥幾筆,人物形象卻栩栩如生。
2、講讀4-7小節。
過渡:緊接著,課文記敘了林沖和洪教頭比武的過程。作者是怎么展開故事情節的呢?同學們對洪教頭和林沖又有怎樣的了解呢?
(1)輕聲自由讀課文,在文中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
(2)小組討論,大組交流。
①敘述比武的過程。
②通過相關語句的交流,體會洪教頭狂妄浮躁、武藝一般的特點。
③在有關片斷的討論中,了解林沖機智沉穩、武藝高超的特點。
通過對人物動作、語言的分析,讓學生體會作者用詞之準確,描寫之傳神。
3、講讀第8小節。
過渡:最終,這場比武的結果(師引)——洪教頭滿面羞愧,灰溜溜地走開了。(生讀)
三、總結,揭示一般規律。
1、總結性討論。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林沖、洪教頭分別是什么樣的人?(回顧板書)
(2)作者對這兩個人的描寫有什么不一樣?
2、總結。
閱讀寫人的課文,首先要弄清楚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根據課文內容來理解人物的特點,想一想,作者為了表現人物的是怎樣展開具體描寫的。如果一篇課文中描寫了兩個或幾個人,還要進行比較、欣賞,找出作者在表達上的不同之處。 四、作業。
1、練習復述課文。
2、閱讀古典小說《水滸》。
張康橋《林沖棒打洪教頭》課堂實錄 篇10
之三
太倉市實驗小學 薛麗芬
2004年11月蘇州市級語文學科帶頭人示范課
教學目標 :
1、學習課文詞語,有選擇地積累。
2、了解故事梗概,學習復述課文。
3、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學會概括人物個性特點,以體會林沖“忍”的性格特點為重點,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
4、初步引導學生體會古典名著的藝術魅力。
教學過程 :
一、激發情感、概括故事
1、聽《水滸傳》主題歌《好漢歌》
2、讀題目《22林沖棒打洪教頭》
師:讀了這個課題后,你們最想知道什么?
生:林沖為什么要棒打洪教頭? 林沖是怎樣棒打林教頭的,結果怎能樣?
3、概括說課文主要內容:
林沖棒打洪教頭。
自己練習——四生說(差——好)——再次仿照好生人人練說
學生善于傾聽,他說得好,好在哪里?用詞簡煉,借鑒這些詞語,隨機板書:“發配、偶遇、挑釁、敗于”
二、朗讀品味、體會個性特點
(一)林沖為什么棒打洪教頭?自學課文第三自然段,做批注。
1、你認為洪教頭是怎樣的人?從課文中找依據。
抓住“冷笑”、“依草附木”“騙吃騙喝”等詞語體會洪教頭心胸狹窄、傲慢狂妄。
抓住“我偏不信他”。什么教“偏不信”?就是故意的,居高臨下,盛氣凌人
2、林沖是怎樣的人?忍。從哪里看出林沖的忍?
3、分角色朗讀第三自然段。
(二)林沖怎樣棒打洪教頭的?自讀課文第四至第七自然段,用筆圈出洪教頭的語言和動作和林沖的語言和動作,說說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交流第四、五自然段。
重點學習第七自然段:
朗讀競賽第七節:
自由練讀第七節
洪教頭“來來來”,前面說“來來”,多了一個“來”,你體會到什么?
洪教頭盛氣凌人,急不可待,林沖只是“一橫”、“一退”、“一掃”便輕松獲勝。
林沖只是一掃,而不是像洪教頭那樣氣勢洶洶,窮兇極惡,要將人置于死地似的窮追猛打。他只是輕輕一掃,點到為止。
男女生各推薦一個朗讀最佳的讀第七節。
教師范讀。
看錄像電視連續劇《水滸傳》中林沖棒打洪教頭的片斷。
棒打的結果怎樣?三生讀第八節。
(三)練說:
眾人見此情景,哈哈大笑起來,有的說:“__________________”,有的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還有的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回顧全文、升華主題:
1、林沖是不是好漢?林沖是個怎樣的好漢?
躬身施禮,一忍。如果不理你,你高興不高興?林沖讓座,二忍,不敢不敢,三忍;只好提起棒四忍,不打認輸,五忍,無可奈何;第七節,迫于無奈,忍無可忍,一棒掃倒,點到為止。
學習林沖什么?藝、義
2、洪教頭是不是好漢?洪教頭傲慢無禮,心胸狹窄。
四、課外拓展、推薦書籍
今天學習了課文,我們接觸到了水滸傳108好漢中的豹子頭林沖,書中還有許多的好漢。
你還了解《水滸傳》里哪些人物?推薦看《水滸傳》。建議先看簡體字版本,再看繁體字版本。
板書:
22 林沖 棒打 洪教頭
好漢
(義) 忍 狂
(藝) 精 躁
張康橋《林沖棒打洪教頭》課堂實錄 篇11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通過品讀語言文字,了解林沖、洪教頭的性格特點。(難點)
3、在閱讀中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熏陶,增強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重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齊讀課題,男生再讀。
2、從課題我們就知道,課文主要寫了哪兩個人物?
3、出示課文插圖,你能認出哪個是林沖,哪個是洪教頭嗎?說說你的理由。
4、那氣勢洶洶洪教頭為什么會被林沖打倒在地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所要探討的問題。
二、精讀課文,細細品味
1、林沖、洪教頭,兩個素不相識的人怎么會相遇的呢?
(簡要概括1、2小節的意思。)
2、他倆不約而同地來到了柴進莊上,接下來又會發生什么事呢?默讀課文第3自然段,用“——”畫出描寫林沖的句子,用“﹏”畫出描寫洪教頭的句子,想一想:這時的林沖和洪教頭分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1)洪教頭(傲慢無禮,目中無人)
①“只見來人挺著胸脯,歪戴著頭巾”(為什么要把頭巾歪戴?)是啊!名著就是名著,一句話甚至一個詞,就能把人的形象、性格刻畫得栩栩如生。
②“洪教頭全不理睬”
“洪教頭也不相讓,便去上首坐了”
試想:洪教頭與林沖無怨無仇,他為什么表現得如此無禮?
a、他自認為是柴進的老師,況且又在柴進的莊上,他覺得很了不起。
b、他看見柴進今天如此厚待一個犯人,心里很是嫉妒。
過渡:從洪教頭的話中,我們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這一點。
③洪教頭向柴進問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
(他的意思是什么?他的話語中充斥著_______)
④洪教頭冷笑了兩聲:“只因大官人好習槍棒……你怎么能如此輕信呢?”
a、你先冷笑兩聲,想一想這種笑里包含著什么?
b、帶著感情讀一讀這句話。
⑤洪教頭跳起來說:“我偏不信他……他是真教頭。”
a、洪教頭為什么要跳起來?
(柴進一再地幫林沖說話,況且一個戴著木枷的犯人,洪教頭說什么也不相信林沖會是八十萬禁軍教頭。)
b、正是因為不服氣又妒忌,所以洪教頭___________。(讀這句話突出“偏”、“敢”)
(2)林沖(謙讓、彬彬有禮)
①“林沖尋思……連忙站起來躬身施禮”
“連忙”說明什么?(速度快)“躬身”是什么樣子?(彎下腰來)
從這兩個詞你看出了什么?
②林沖起身讓座
(“上首”一般是給什么樣的人坐的?林沖把這最好的位置讓給了洪教頭,說明了什么?)③林沖連說“不敢、不敢”
a、洪教頭兩次強調林沖是犯人,說他不是真教頭,對他如此出言不遜,傲慢無禮,如果換作是武松、李逵、魯智深會怎樣呢?那林沖呢,當洪教頭向他挑釁時,他___________。
b、林沖真的不敢嗎?你怎么知道的。從這里你可以看出什么?
c、林沖心里在想什么?
過渡:林沖想了這么多,忍了那么久,連說“不敢,不敢”,后來怎么又棒打洪教頭了呢?
(柴進的要求,洪教頭的逼迫)
(3)洪教頭又是怎么逼迫他的?
過渡:這個洪教頭呀,人家林沖是真人不露相,人家是含蓄,人家是深藏不露,可他倒得寸進尺,還真以為林沖沒本事,硬是要拿出點歷害讓林沖瞧瞧什么才是真教頭。
3、默讀課文4、5自然段,想一想,你又讀出了怎樣的洪教頭。
(1)“洪教頭先脫了衣裳,拿起一條棒掂量一番,獨自耍了一陣,然后喝道:來!來!”
①這句話里有幾個動詞?從這一系列的動詞中可以看出什么?
②他為什么要獨自耍了一陣?直接打不就行了嗎?
師:這叫虛張聲勢,耍一點自己的威風,滅一點別人的斗志,林沖,你看看我身上的肌肉,再看看我手里的這根棒,你敢來嗎?來,我喝一聲嚇死你。誰來喝一喝。
出示“然后喝道,來!來!”
(提示:“來”字后面是感嘆號,要讀出洪教頭的傲氣、狂妄。)
(2)“洪教頭恨不得一口吞了林沖,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沖向林沖”
①洪教頭恨什么?
a、他原本只是想嚇唬嚇唬林沖,給他一個下馬威,沒想到他還來真的了。
b、林沖剛剛還說“不敢,不敢”,現在又要和自己比武,他的話前后矛盾,洪教頭有種被欺騙的感覺。
②他恨啊,恨不得一口吞了林沖,這兒的“吞”能不能改為“吃”?為什么?
a、吞是不細嚼慢咽,一下子進肚子,比如“囫圇吞棗”、“餓虎吞羊”、氣吞山河“、”狼吞虎咽“。
b、林沖一個大活人他吞得下去嗎?為什么這么寫?
③于是他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為了顯示________。
④讀著這句話,你仿佛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洪教頭?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3)林沖真的想和他比武嗎?你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他也很無奈啊!誰叫這洪教頭一而再,再而三地逼迫他呢?)
過渡:這哪像林沖棒打洪教頭啊!我看分明有點洪教頭棒打林沖的感覺啊!那洪教頭最終有沒有打贏這場比賽呢?(沒有)
3、那氣勢洶洶的洪教頭為什么會被林沖打倒在地呢?默讀第7自然段,找到答案。
△洪教頭心情太急躁,自以為是,自不量力。
(1)洪教頭惱恨林沖,又想蠃得這錠銀子,便用了渾身的功夫,使出個“把火燒天”的招式。
①洪教頭為什么惱恨林沖?
(聯系林沖縱身跳出圈外,叫了一聲:“我輸了!”
林沖說:“小人戴著木枷,就算是輸了吧。”來思考)
林沖暗示比賽不公平,洪教頭覺得他在耍小聰明。
偏偏柴進又幫他開了枷,處處在幫林沖,要知道,洪教頭可是柴進的師父呀,胳膊肘往外拐啦!)
②洪教頭恨他,又想蠃他,所以他用了渾身的功夫,使出個“把火燒天”的招式。
a、他為什么用了渾身的功夫?除了想打敗林沖,還想(贏得這錠銀子)。可見洪教頭(很貪財)
b、“把火燒天”是一種怎樣的招式?(出示圖片)
c、那林沖呢?還了個“撥草尋蛇”的招式。
“撥草尋蛇”又是一種怎樣的招式?(出示圖片)
d、一個是“把火燒天”,一個是“撥草尋蛇”,這兩種不同的招式如果打在同一個人身上,會產生怎樣的結果?從中你看出了什么?
(2)洪教頭跳起來大喊:“來!來!來!”舉起棒劈頭打來。
①他連喊了三個“來”,比剛才又多了一個“來”,你看出了什么?剛才只是想嚇唬嚇唬林沖,現在是想一棒子把林沖給結果了,你能讀出這種殺氣嗎?
②這一棒如果打在林沖的頭上,會怎么樣?
過渡:洪教頭要置林沖于死地啊!看來他對林沖已經是恨之入骨了。同學們你們可能有所不知,洪教頭可是位出了名的打假英雄,但今天這一棒他卻打在了真人頭上,注定他的美夢要徹底破滅了。
(3)我們看,林沖就這么輕輕地掄起棒一掃,洪教頭就“撲”的一聲倒在了地上,棒也甩出老遠。
①從“一掃”你看出了什么?為什么不是狠狠地一打?如果換作是武松,魯智深、李逵,會對他這么客氣嗎?林沖在想什么?
②林沖就用了三個“一”,就輕而易舉地打倒了洪教頭,你能找到嗎?(一橫、一退、一掃)從這里你看出了什么?
(林沖武藝高強)
(4)眾人見此情景,哈哈大笑起來。
①這是怎么樣的情景?指名學生讀第7自然段。
②想不想看一看這精彩的一幕?(播放二人比武視頻)激烈嗎?齊讀第7自然段,讓我們再次來感受一下。
③想想圍觀的人會說些什么?
有的說___________,有的說______________,還有的說_______________。
(5)我們再來看看洪教頭,他畢竟不是十惡不教的壞人,他也知道羞恥,看著周圍每一個人都在笑自己,只得灰溜溜地走開了。你看他是挺著胸脯,傲氣十足地走進來,現在卻是如此狼狽地離開。我想這一路上,他一定想了許多,他會想些什么?
(6)同學們,洪教真的就那么不堪一擊嗎?試想:柴進會請一個平庸之輩來做自己的師父嗎?洪教頭究竟輸給了誰?(自己)師:是啊!人最大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7)那你覺得做人要做怎樣的人呢?(謙虛)
“滿招損,謙受益”,即使你有再大的本領也不要自以為是、目空一切,記住: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三、課外延伸,推薦書籍
1、林沖棒打洪教頭后又發生了什么故事呢?讀一讀《林沖風雪山神廟》,你又會讀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林沖。
2、《水滸傳》中還有不少膾炙人口的精彩故事,同學們課后有時間可以去讀一讀。綜合實踐課上我們將舉行“水滸故事擂臺賽”。到時我們一起來交流,好嗎?
張康橋《林沖棒打洪教頭》課堂實錄 篇12
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林沖棒打洪教頭》一課,選自中國古代名著《水滸傳》。文中林沖和洪教頭兩個人各有特點,一般老師引導學生確定了林沖“武藝高強、謙和禮讓”,洪教頭“自高自大、傲慢無禮”就算達到目的。接下來,就讓學生看課文哪部分寫得最精彩。把重點都集中在林沖身上,洪教頭就不再提起了。我們說。作為主要人物的林沖當然重要,但對于反面人物,我們在教學時也不能忽視。像洪教頭就有必要進一步分析他的性格特點,因為這能促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課文第3自然段,寫洪教頭出場,我們可以把他與林沖的舉動來對比——
林沖:躬身施禮起身讓座
洪教頭:全不理睬也不相讓,便去上首坐了
由此可看出林沖謙和禮讓,洪教頭傲慢無禮。然后進一步思考:洪教頭為什么會這樣做?透過人物的行為,折射出洪教頭自高自大的性格。
接著,我們可以看看洪教頭是如何苦苦相逼的,他為什么要這樣做?(根本不把獲罪充軍的林沖放在眼里.更是為了在柴進面前顯示自己的能耐)
在比武一段,可抓住洪教頭先是怎樣神氣十足,在受了挫折以后又是怎樣惱怒的。最后,比武失敗后又是怎樣滿面羞慚,灰溜溜地走開了的。啟發學生結合洪教頭比武前的行為、語言來剖析他的內心世界,從而把洪教頭自高自大、貪圖錢財、心胸狹窄等特點從文章中感悟出來。
我們分析反面人物的特點。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正面人物,來進一步感受作者的反襯手法。所以,教學時,兩類人物不是單列出來分析.更多的應該是對比映襯。可以是橫向的,如林沖與洪教頭的對比:也可以是人物前后的對比,如洪教頭一開始是如何不可一世的,最后又是怎樣灰溜溜地走開的。
當然,我們學習課文。除了要學生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以外,更應該讓學生知道如何做人的道理。像課文題目中“棒打”的“打”字,就應該仔細琢磨琢磨。首先,林沖是一讓再讓,忍無可忍,這才掄棒打,這個“打”是教訓像洪教頭那種“自高自大、傲慢無禮、目中無人”的人,打擊那種囂張的氣焰。
同時,引導學生對事物要進行客觀的認識,像洪教頭這個人物是否“無藥可救”了呢?可引導學生從故事結局中去體會。可讓學生從“滿面羞慚、灰溜溜”兩個詞中感悟,通過前后文的閱讀品味。感悟到洪教頭此時已經認識到自己錯了,懊悔自己當初太不自量力等等。教學時,可設計一個教學環節:洪教頭“滿面羞慚、灰溜溜地走開了”,他會怎么想?如果今后,再碰到林沖會怎么樣?引導學生來想象,還可以讓學生動手寫一寫。
到此,可引導學生歸納閱讀名著的方法——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等來理解、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以此幫助理解。
所以,語文老師不管上哪一篇課文。首先要熟讀教材,把握住作者的思路,正面人物是教學重點。反面人物也不能忽視,努力讓學生對文章有個更全面的感受和理解。
張康橋《林沖棒打洪教頭》課堂實錄 篇13
一、教材背景。
《林沖棒打洪教頭》是根據我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之一《水滸傳》第8回(有些版本是第九回)改寫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施耐庵。課文主要寫了林沖發配滄州途中路過柴進的莊上,與洪教頭比武并打敗了他。《水滸傳》全書通過藝術描寫,反映了我國歷史上農民起義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部過程,揭示了農民起義的歷史根源,揭露了統治階級的罪惡,成功地塑造了李逵、魯智深、林沖、武松等108個起義英雄群像。書中人物性格鮮明,情節生動曲折,富于變化,語言口語化,明快簡練,富于表現力,具有高度地藝術成就。
書中塑造的林沖形象有個突出的性格特點,就是:“忍”。他早年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因他的妻子被高俅兒子高衙內調戲,自己又被高俅陷害,在發配滄州時,幸虧魯智深在野豬林相救,才保住性命。被發配滄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場時,又遭高俅心腹陸謙放火暗算。林沖殺了陸謙,冒著風雪連夜投奔梁山泊,他是梁山眾多好漢中被“逼上梁山”的一個代表性人物。上了梁山后,又為白衣秀士王倫不容。晁蓋、吳用劫了生辰綱上梁山后,王倫不容這些英雄,林沖一氣之下殺了王倫,把晁蓋推上了梁山泊首領之位。林沖武藝高強,打了許多勝仗。在征討江浙一帶方臘率領的起義軍勝利后,林沖得了中風,被迫留在杭州六和寺養病,由武松照顧,半年后病故。
二、教材的選編意圖,
像《林沖棒打洪教頭》這樣從名著中選出的章節作為小學語文課文,其價值到底在哪里?蘇教版教材編委汪笑鉛說:“選 編《林沖棒打洪教頭》目的是讓學生接觸一下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引起他們的興趣,我們還特意安排了“講水滸故事”的口語交際,無非想讓孩子們課外去進一 步閱讀。至于要讀到什么程度,我們沒有考慮太多,因為全篇課文在《水滸全傳》第九回里只占不到三分之一的內容,全書120回,靠這點內容就能把林沖分析全了?懸!因此,在學習過程中關注學生的閱讀期待就顯得很重要。
三、教者的教學意圖。
作為第一線的執教者,我們解讀文本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鉆研文本”,為 學生更好地學好語文服務。應該解讀文本的“魂”,找出文本中可供語文學習的“源”和“材”,尋求能夠幫助學生進行語文實踐和發展思維的最佳路徑。解讀得越 充分,越利于集思廣益,越利于執教者去根據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和自身的特點優勢,作出適當的預設,開創受到學生喜愛而又具有實效的課堂教學。個人認為:文 本中的“魂”還是在于林沖的人物形象上,當然,為了更好地表現林沖的形象,洪教頭的形象也不容忽視。而可供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源”和“材”則體現文 中人物的語言和動作上,教者應充分挖掘人物的語言,動作所表現出來的個性特征,去感知林沖和洪教頭的人物形象。雖然僅靠“棒打洪教頭”并不能全面闡釋林沖 的個性特點,但是教者的意圖并不是要學生全面闡釋林沖,如果這樣,也是與編者的意圖相違背的。我們的意圖在于通過對文本中具體的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建 立起自己心中的林沖形象,在此基礎上,引領學生走進《水滸傳》。
四、教材中的林沖,洪教頭形象
《林沖棒打洪教頭》這篇課文中,塑造了一個怎樣的林沖呢?怎樣的洪教頭呢?通過鉆研教材,我歸納出這樣幾個特點。
1、謙遜有禮的林沖與傲慢無禮的洪教頭
林 沖與洪教頭初次見面的時候,“林沖尋思莊客稱他為教頭,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師父了,連忙站起來躬身施禮。洪教頭全不理睬。”林沖的“尋思”,簡單的一個“躬 身施禮”的動作,充分表現出林沖對柴大官人的尊重,連帶對柴大官人的客人“洪教頭”的尊重。在柴進對江教頭介紹了林沖之后,“林沖起身讓座,洪教頭也不相 讓,便去上首坐了。”則更進一步體現了林沖的彬彬有禮。與林沖的行為相反,“洪教頭”在此處的表現是“全不理睬”,也不相讓,便去首座,”兩相對比,一個 “傲慢無禮”的洪教頭形象便躍然紙上。
2 、“目中無人”的洪教頭與“一忍再忍”的林沖
在 接下來,洪教頭與柴進的談話中,洪教頭這樣問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我們不能忽略此時的場景。林沖正坐在一旁,可見洪教頭完全沒有顧及林沖 的感受,完全沒有把林沖放在眼里,此時的林沖心里應該有自已的想法和感受,作何感想呢?這是一個能張揚學生個性思維的問題,學生根據自已的生活體驗,肯定 對此會有所看法。這里可通過情感誦讀,場景再現,讓學生設身處地去揣摩人物的心理,發展學生積極的個性思維。面對洪教頭的“目中無人”,林沖沒作任何反 應,這是一種什么態度?這是一種“忍”的態度,然而,洪教頭卻得寸進尺,步步緊逼,他冷笑兩聲:“只因大官人好習槍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來依草附木,胃稱 武師,找你騙吃騙喝,你怎么能如此輕信呢?”這話聽來讓人生氣,讓人郁悶,洪教頭“目中無人、狂妄自大”的特點顯露無疑,而林沖對此仍然是“忍”,沒有任 何表示。直到洪教頭跳起來說:“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較量一下,我就承認他是真教頭。”林沖才連說:“不敢,不敢。”是真不敢嗎?此時的林沖心理是怎樣想 的?這又是一個能引起學生思索的問題。在學生充分發表個性理解的基礎之上,引導學生體會林沖的主要性格特征——“謙卑忍讓”最后,在柴進的要求下,在洪教 頭的再三逼迫下,林沖答應了與洪教頭比試,在比試前也不忘記道一聲“請教了”。看,這就是謙遜有禮的林沖,一忍再忍的林沖。
3、機智沉穩,武藝高強的林沖與狂妄自大,鹵莽急噪的洪教頭。
在比武的環節中,林 沖說:“小人戴著木枷,就算是輸了吧。”林沖此話的言外之意這場比武沒有建立在公平的基礎之上,自己戴著木枷使不出真本領。他這樣以退為進,使自己得以解 開枷鎖輕松迎戰,再次交手時并不急于出手,而是“還了個‘撥草尋蛇’的招式”“往后一退”沉著地應對,等待時機;看到洪教頭“腳步已亂”時,變守為攻,只 是巧妙地“掄起棒一掃”變大獲全勝,的確有“四兩撥千斤”之勢,讀來令人蕩氣回腸,佩服至極,充分表現了林沖機智沉穩、武藝高強的特點。
而 洪教頭在比武一開始,就氣勢洶洶,“恨不得一口吞了林沖”“提起棒來就打”,“還未站穩腳跟,就又提起了棒”足見其氣勢的蠻橫囂張,性情的魯莽急噪;文中 還兩次寫到他提起棒大喝“來!來!來!”,更是簡潔傳神地寫出了洪教頭的狂妄自大,目中無人。這個自不量力的家伙到頭來只落得個“滿面羞慚,灰溜溜走開” 的可笑下場。
五、預設目標。
課 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就本篇教材和學生的年段特點而言,偏重與對文中人物語言和動作的感受,在此基礎 上對文中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評價。課程標準還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多讀書,好讀書,讀書好,讀整本的書。因此在本文的教 學中,教師要注意適時關注學生的閱讀期待,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基于以上因素,預設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人物的動作和語言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讓學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學的熏陶,培養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引領學生走進《水滸傳》。
六、主要教學程序。
(附: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林沖棒打洪教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執教:北碚區希望小學 蔡 縉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抓住人物的動作和語言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讓學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學的熏陶,培養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教學重點:
通過品讀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林沖和洪教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有條理地復述課文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1、自我介紹。
2、說說你對老師的第一印象。
3、怎樣了解一個人呢?
一、復習導入。
1、齊讀課題。
2、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林沖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你能用一個貼切的詞語來說說你對林沖的認識嗎?
3、生匯報,師相機板書。(選擇學生回答中有代表性的詞語板書。如:謙虛、武藝高強等)
課文是怎樣寫出這些特點的呢?讓我們一起細細品味課文的精彩描述,相信你們還會加深對人物的認識。
二、品讀第三段。
1、 默讀,用不同的符號勾畫出描寫人物對話的句子。四人小組分角色,認真讀一讀,看你還能讀出什么感受?
2、 洪教頭的哪些話觸動了你?(生談,相機指導讀好洪教頭的話。)你覺得洪教頭是個怎樣的人?(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目中無人或傲慢無禮或狂妄自大)
3、 如果你是林沖,聽了洪教頭的話,你會怎么想?林沖真不敢嗎?你怎樣看待這個問題?(學生回答,教師相機引導。)
4、 描寫林沖的句子中還有哪些詞語引起了你的注意?(躬身施禮,起身讓座)
指名學生演示“躬身施禮”,完善學生認識,這還是一個彬彬有禮的林沖。
5、 小結寫法:作者主要抓住林沖和洪教頭什么來表現他們的特點呢?(燈片出示:抓住人物的動作和語言來表現人物性格特征,是描寫人物的一項很重要的方法。)
6、 (燈片出示第三段)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讀出你自己對人物的感受。
7、 現在你知道林沖為什么要棒打洪教頭了嗎?
過 渡:由于目中無人的洪教頭的再三逼迫,以及柴進的勸說下,林沖終于決定和洪教頭比武。他們來到堂前空地上,此時月亮已經上來,兩個教頭就在月光下一來一 往,交起手來。剛戰了四五個回合,突然,林沖縱身跳出圈外說(燈片出示引讀:“小人戴著木枷,就算是輸了吧。”)這是什么原因呢?
三、品讀比武部分(重點是第七段)。
1、 燈片出示:林沖說:“小人戴著木枷,就算是輸了吧?”(生齊讀,師:你能聽出這句話的弦外之音嗎?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林沖?(板書:機智聰明)
2、(林沖施展開了手腳,精彩的棒打場面上演了。燈片出示第七段。)自由大聲地讀讀7自然段,勾畫出你認為描寫得十分精彩的詞語或句子,在旁邊寫寫自己的感受。
3、把你感受到的精彩和前后的同學交流交流,看你們還能悟出什么樣的林沖?什么樣的洪教頭?
4、生匯報,師相機點評。(根據學生的回答補充板書:鎮定自若 魯莽急噪 自不量力)
5、有感情地朗讀7自然段。
l 指名讀,師點評。
l 齊讀。
6、誰能談談林沖為什么能打敗洪教頭?(分別從林沖和洪教頭的身上找原因。)
7、故事的結果怎么樣?讀讀看。洪教頭開始是怎樣進來的?此時你想對洪教頭說什么?
8、小結拓展:細細品味《水滸傳》中人物的動作和語言,你還會了解更多個性鮮明的梁山好漢。讓我們走進《水滸傳》,看看這到底是一部怎樣的著作。(燈片出示《水滸傳》簡介) 讀讀《水滸傳》吧,那蕩氣回腸的文字,栩栩如生的人物,波瀾壯闊的場景,一定會讓你心馳神往,回味無窮。
四、回讀全文,理清條理,復述故事。
1、快速瀏覽全文,理清課文順序。
開始——原因——過程——結局
2、 閉上眼睛,把每一個部分的精彩描述像放電影一樣在你的腦海里再現一遍,然后互相再講講這個故事,也可以重點講講你印象最深的片段。
3、 指名復述,聽的同學作補充。
五、作業:
1、把《林沖棒打洪教頭》的故事講給家人聽。
2、課外閱讀兒童版《水滸傳》,記錄一個你最喜歡的故事。
附:預設板書
林 沖 棒打 洪 教 頭
謙虛有禮 傲慢無禮
忍讓
機智聰明 魯莽急噪 動作 語言
武藝高強
鎮定自若 自不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