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別教學實錄(通用5篇)
黃鶴樓送別教學實錄 篇1
師:今天我們學習《黃鶴樓送別》,請齊讀課題。
生:黃鶴樓送別。
師:你從課題中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生1:寫送別。
生2:地點在黃鶴樓。
播放歌曲《送別》。
師(誦讀):天之涯,地之角……
師:從歌詞中,你聽出了些什么內容?
生1:喝酒。
生2、折楊柳。
師:這首送別的歌曲,寫出了多少友人在分別的時刻……
師:今天,我們學習《黃鶴樓送別》寫誰送誰呢?
請打開書,我們一起來學習本課的生字詞。
電腦出示課件:
詞語復習:
暮春三月 煙霧迷蒙 繁花似錦 楊柳依依
依依惜別 按捺不住 譽滿天下 膾炙人口
仰望 遠眺 凝視
1、全班齊讀。
2、正因。
3、師范讀詞語,讓學生感受怎樣讀才能展現(xiàn)詞語所要表達的情感。
4、學生再次齊讀。
師:請快速、自由讀課文。
師:誰來說一說這課文主要講什么?
生:寫了李白在黃鶴樓給孟浩然送行。
師:去哪里?
生:揚州。
師:揚州指的是現(xiàn)在什么地方?
生:江蘇一帶。
師:“之”是什么意思?
生:到,去。
師生配合讀《黃鶴樓送別》,讀后,桂老師點名朗讀情況,并指出要把最后兩段中李白按捺不住的心情放到詩中去,師生再次配合朗讀最后兩段。
師:默讀課文,找一找,文中還有哪些詞語你理解不深或疑惑的?
生1:餞行。
生2:膾炙人口。
生3:依依惜別。
師:板書“桂也金校長《黃鶴樓送別》教學實錄”,看看這個字像什么?“ 餞”,這個字與什么有關系?
生:設宴送行。
師:古人設宴可不是簡單的設,而是還要……
生:喝酒。
師:文中哪里體現(xiàn)了這些?
生:李白舉杯……
師:我們要抓住每一個字,去理解,去感受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
緊接著,繼續(xù)分析學生不懂得詞語,引導學生理解“膾炙人口”和“依依惜別”的意思。
師:請用雙橫線標出“依依惜別”。再次讀課文,你從中哪里可以看出他們依依惜別?為什么他們會依依惜別?
出示幻燈片:
了解孟浩然:
贈孟浩然 李白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可安仰,徒此揖清芬。
師簡要解析詩意。
師:你知道的孟浩然是一個怎樣的人?你學過他哪一首詩?
生:全班齊背《春曉》。
師:面對著這樣的一個人,李白說出了怎樣的話?
生:全班齊讀文中李白說的話。
師:你從這話中讀懂了什么?
生: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
師指導學生讀出敬仰之情。
師:你能從李白說得這段話中,讀出“敬仰”以外的情感嗎?
生:“不知我們何日……”從這里感受到不舍。
師小結李白對孟浩然的評價,適時板書:人品 詩篇 師長
師:自古以來,送別傷感的詩句太多了……
再次出示一首離別時:
卜算子 (宋)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師簡析詩意。
師:孟浩然是怎樣回答李白的?
生:全班齊讀孟浩然說的話。
師:孟浩然說的和李白表達的惆悵完全不一樣,他引用了誰寫的詩?
生:王勃。
出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師簡析詩意。
師:從中可以看出孟浩然心中,也認可他和李白之間的友誼!、
板書:友誼。
小結,全班齊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結合板書,總結全文。
附:板書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人品
詩篇
依依惜別 師長
友誼
黃鶴樓送別教學實錄 篇2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師:上課之前,老師跟大家聊聊唐代最著名的詩人—李白(師板書:李白)。
師:我們從低年級起就接觸了他的許多詩篇,說說你印象最深的詩,與大家分享一下。
生甲背誦《靜夜思》。生乙背誦《贈汪倫》。
師:你真不錯!積累了李白的一首送別詩。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他的另外一首送別詩。
(師黑板呈現(xiàn)《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師:誰來把詩題讀一下?(生讀詩題。該生把“黃鶴樓”的“鶴”讀成了“鵲”,請另生再讀,原生糾正)
師:一起把這首詩讀一遍。(生齊讀)
師:我們以往學詩大部分是讀、悟、背,今天我們學習這首詩的方法與眾不同,作者結合詩意別具匠心地為我們編了個故事。(師板書:黃鶴樓送別。結合以前的基礎,揭示“文包詩”,學生讀課題)
二、檢查、交流、探索、引導:
師:昨晚同學們已經預習了這一課,我們一起來見證一下大家的預習效果。(小黑板呈現(xiàn)課文重要詞語)
遠眺 煙霧迷蒙 譽滿天下
友誼 繁花似錦 按捺不住
凝望 依依惜別 膾炙人口
師:誰來讀讀這些詞語。(學生陸續(xù)舉手,師有意提了班級一位舉手的后進生,該生讀錯了三個詞語:“誼”讀成了“yí”,“捺”讀成了“nài”,“膾炙”讀錯。)
師:你覺得他哪些詞讀得很正確。
生:他把“誼”讀成了“yí”,還錯了幾個音。
師:注意聽,老師是問他哪些詞讀得準確。(相機找了三個中等學生,都幫其糾正了讀音)
師:誰能把這些詞準確地讀出來?(一生,讀得比較流利,然后把詞語齊讀一遍)
師:詞語讀得這么準確、響亮,老師相信你們課文讀得一定也很棒,下面老師給你們提供一個展示的平臺,把你自認為讀得最出色的內容讀給我們聽聽,可以是一個句子,也可以是一小節(jié)。(生表現(xiàn)有些膽怯,短暫無學生舉手)
師:給你們準備一分鐘。(時間還沒到,一生舉手:讀了文中李白的話。)
師:他讀得怎樣?
生:很流利!(有的學生點頭表示贊同,另一生指出了他的一處添字錯誤。)
師:那你把這句話讀一遍給他聽聽。
師:誰還想展示一下,機會是自己把握的。(一女生讀了第一節(jié),將“錦”讀成了“綿”。師相機板書“繁花似錦”,請生正音,相機補充與之形似的字:棉、綿,并引導理解“繁花似錦”意思)
一生讀了第四節(jié)。
師:讀得如此流利,說明你昨晚預習得特別認真,連一個三類字“佇”都讀得非常準確。(板書:佇立)
師:什么叫“佇立”?
生:長時間地站著。
男女齊讀這一節(jié)。
師:還有最后一次機會,想讀就自告奮勇,想展示的自己站起來。 (有些學生聽不懂一下子站起了十幾個同學,教師笑了。)
師:只能讓一個人來讀。(指名一男生,該生讀得很流利)
師:站著的同學能關于抓住機會,老師獎勵你們一次朗讀的機會,將剛才“仇勝”讀的內容一齊讀一遍。(站著的學生讀最后一節(jié))
師:響亮的聲音,更是自信的聲音,謝謝你們。
師:剛才沒舉手的同學是不是在預習中遇到了閱讀障礙?說出來我們一起幫你。
一生舉手,很不流利地讀了第二節(jié)。(教師相機出示第二節(jié))
師:誰來幫幫他?
第一個學生沒讀通順:“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第二個學生勉強讀正確,但不流利。第三個學生讀得正確、流利。教師與同學掌聲鼓勵,并請她談了一下預習經驗。
師范讀一次,集體齊讀一次,再請當初那位讀得吃力的學生讀。
師:瞧!這就是進步,俗話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呀!看來在預習上我們還得下功夫。
師:這段話中有兩個表示看的詞語,誰把它們找出來?
生1:仰望,遠眺。
師:這兩個詞都表示看,那它們的位置能互換?
生:不能。
師:為什么?它們有什么不同?
生1:說得含糊不清。(師提示學生應結合句意去區(qū)別_
生2:“仰望”是向上看,“遠眺”是向遠處看。
師:對,它們看的方向不同,文中還有一個表示看的詞,大家快速瀏覽一下課文,看誰先找到?
生3:“凝視”。(讀成了“疑視”,集體正音)
師:這是怎樣地看?
生4:聚精會神地看。
師:我們祖國的文字博大精深,你還知道哪些表示看的詞語,可以是一個字的,也可以是兩個字的,四個字的,甚至更多。
學生:眺望、俯視、瞧、盯…引導說出四個字“東張西望”。
師:課后請同學們繼續(xù)搜集表示“看”的詞語。
師:下面請大家將文中帶有“看”的詞語的句子讀一讀,男生讀第二節(jié),女生讀第四節(jié)。
師:同學們的預習效果很好,下面請同學們自讀全文,整體感知一下課文,并結合黑板上的分段提綱給課文分段。
一、黃鶴樓話別
二、吟詩作別
學生自讀課文,教師行間巡視。
師:結合提綱,你是怎么分段的?
生1:第一段:1-4節(jié),第二段:5節(jié)。
生2:第一段:1-3節(jié),第二段,4-5節(jié)。
師:到底哪一種更加合理呢?第一段應抓住一個“話”字,他們的談話從哪結束的?
生:第3節(jié)。
師:哪一種方法更合理些?
生:1-3節(jié)和4-5節(jié)。
師:下面請同學們整體朗讀課文,誰來讀李白、孟浩然的話?(生指兩生分角色讀,其他同學站起來讀剩余內容。學生讀書,師邊聽邊觀察)
師:95%的同學精神抖擻,讀得特別投入,這是很好的學習習慣。好習慣將讓你受益終身,全體請坐。
師:課文讀到現(xiàn)在,你能結合課文內容將下面這段話補充完整嗎?
作業(yè)內容:課文敘述了年輕的 為自己的好友 餞行的事,描寫了黃鶴樓 、 的陽春美景,抒發(fā)了李白送別友人時 之情。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一生填空,師書寫。
師: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表達準確即可,下面請大家齊讀這段話。
師:通過這個故事,你能否讀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呢?文中哪些詞句讓我們感受到他們的深情厚誼呢?請同學們課后繼續(xù)預習課文,我們下節(jié)課交流。
三、當堂達標:
《補充習題》第四題
真實、靈動的第一課時
---聽宋瑛老師執(zhí)教《黃鶴樓送別》第一課時有感
不論是觀摩課,評優(yōu)課還是競賽課、展示課,很少有人執(zhí)教第一課時。與老師們交談,他們要么認為第一課時難上,沒有現(xiàn)成的方法,要么認為第一課時沒有意思,上不出精彩。總之,第一課時有一種被忽視的感覺,而今天宋老師為我們作了引領,讓第一課時活了起來,讓目標在無痕中達成。
一、開放的學路,讓模式靈動起來。
教者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導入,導入后檢查預習,讓學生交流預習中的收獲與困惑,教師相機點撥引導,然后讓學生練讀,讀正確,讀通順,水到渠成地讀懂課文大意,再設計達標題,再讓學生通讀全文,檢查是否讀正確,從而理解文章主要內容。這樣避免了對第一課時缺乏正確的定位和足夠的重視,簡單地處理,結果出現(xiàn)越位,錯位,僵化的現(xiàn)象,而是,靈活運用模式,放手讓學生閱讀,在學生的大聲朗讀,反復誦讀中,在展示收獲與困惑中,在教師的通盤考慮,合理安排,有效指點中,達到讀得文通字順,字正腔圓,最終使學生放下書本仍能記得內容。為第二課時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堅實的基礎,達到課雖分,理不斷,思不斷,情不斷的效果。
二、真實的展現(xiàn),讓目標無痕達成。
1、展現(xiàn)學習生字詞。教者出示生字新詞,讓學生試讀,再指名讀,讓其它學生指出正誤。面對學生對:“膾炙人口、捺、誼”等讀不正確時,,師一個不放過的指點、糾正,并讓生教生,直到學生讀正確為止,并對進步的學生給予適時鼓勵性評價。
師:昨晚同學們已經預習了這一課,我們一起來見證一下大家的預習效果。(小黑板呈現(xiàn)課文重要詞語)
遠眺 煙霧迷蒙 譽滿天下
友誼 繁花似錦 按捺不住
凝望 依依惜別 膾炙人口
師:誰來讀讀這些詞語。(學生陸續(xù)舉手,師有意提了班級一位舉手的后進生,該生讀錯了三個詞語:“誼”讀成了“yí”,“捺”讀成了“nài”,“膾炙”讀錯。)
師:你覺得他哪些詞讀得很正確。
生:他把“誼”讀成了“yí”,還錯了幾個音。
師:注意聽,老師是問他哪些詞讀得準確。(相機找了三個中等學生,都幫其糾正了讀音)
師:誰能把這些詞準確地讀出來?(一生,讀得比較流利,然后把詞語齊讀一遍)
2、展示預習中收獲。讀課文最棒的語句,教者打破原有文章順序,讓學生在展示自己預習收獲,指導性讀每段中重點句:
師:詞語讀得這么準確、響亮,老師相信你們課文讀得一定也很棒,下面老師給你們提供一個展示的平臺,把你自認為讀得最出色的內容讀給我們聽聽,可以是一個句子,也可以是一小節(jié)。(生表現(xiàn)有些膽怯,短暫無學生舉手)
師:給你們準備一分鐘。(時間還沒到,一生舉手:讀了文中李白的話。)
師:他讀得怎樣?
生:很流利!(有的學生點頭表示贊同,另一生指出了他的一處添字錯誤。)
師:那你把這句話讀一遍給他聽聽。
師:誰還想展示一下,機會是自己把握的。(一女生讀了第一節(jié),將“錦”讀成了“綿”。師相機板書“繁花似錦”,請生正音,相機補充與之形似的字:棉、綿,并引導理解“繁花似錦”意思,并說把這種美帶到句中來讀出來。)
生:讀出“繁花似錦”的美。
一生讀了第四節(jié)。
師:讀得如此流利,說明你昨晚預習得特別認真,連一個三類字“佇”都讀得非常準確。(板書:佇立)
師:什么叫“佇立”?
生:長時間地站著。
男女齊讀這一節(jié)。
師:還有最后一次機會,想讀就自告奮勇,想展示的自己站起來。 (有些學生聽不懂一下子站起了十幾個同學,教師笑了。)
……
3、展現(xiàn)學習中困惑。在預習中有許多困惑,在展現(xiàn)中師生共同解決,針對具體問題,重點學習,體現(xiàn)“三講”、“三不講”。
師:剛才沒舉手的同學是不是在預習中遇到了閱讀障礙?說出來我們一起幫你。
一生舉手,很不流利地讀了第二節(jié)。(教師相機出示第二節(jié))
師:誰來幫幫他?
第一個學生沒讀通順:“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第二個學生勉強讀正確,但不流利。第三個學生讀得正確、流利。教師與同學掌聲鼓勵,并請她談了一下預習經驗。
師范讀一次,集體齊讀一次,再請當初那位讀得吃力的學生讀。
師:瞧!這就是進步,俗話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呀!看來在預習上我們還得下功夫。
師:這段話中有兩個表示看的詞語,誰把它們找出來?
生1:仰望,遠眺。
師:這兩個詞都表示看,那它們的位置能互換?
生:不能。
師:為什么?它們有什么不同?
生1:說得含糊不清。(師提示學生應結合句意去區(qū)別_
生2:“仰望”是向上看,“遠眺”是向遠處看。
師:對,它們看的方向不同,文中還有一個表示看的詞,大家快速瀏覽一下課文,看誰先找到?
生3:“凝視”。(讀成了“疑視”,集體正音)
師:這是怎樣地看?
生4:聚精會神地看。
師:我們祖國的文字博大精深,你還知道哪些表示看的詞語,可以是一個字的,也可以是兩個字的,四個字的,甚至更多。
學生:眺望、俯視、瞧、盯…引導說出四個字“東張西望”。
師:課后請同學們繼續(xù)搜集表示“看”的詞語。
師:下面請大家將文中帶有“看”的詞語的句子讀一讀,男生讀第二節(jié),女生讀第四節(jié)。
4、展示整體,檢查是否達標。
教者在展現(xiàn)學生困惑或收獲后,讓學生練讀,并根據(jù)讀段意讓學生分段,分角色朗讀。
三、激情的語言,讓學生興趣盎然。
教者教態(tài)自然,鼓勵激趣不留痕跡,讓學生興趣盎然,并引領學生的目標邁進,如:
響亮的聲音,更是自信的聲音,謝謝你們。
詞語讀得這么準確、響亮,老師相信你們課文讀得一定也很棒,下面老師給你們提供一個展示的平臺。
把“繁花似錦”這種美帶到句中來讀出來。
95%的同學精神抖擻,讀得特別投入,這是很好的學習習慣。好習慣將讓你受益終身。
當然本堂課也有許多商榷的地方:如在導入上有點繁鎖。在訓練字詞時,有訓而未練之感。在交流障礙時,沒有放開,還可能有更多的學生有更多的困惑,但老師給的機會比較少,有的困惑提出不一定是一堂課能解決的,又正好是下堂課預習的重點。在當堂達標環(huán)節(jié)應有更多的時間和內容,讓真正達標。
黃鶴樓送別教學實錄 篇3
老師:李白路過湖北襄陽的時候認識了孟浩然,他們一見如故,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一天孟浩然要去揚州做事,對于朝夕相處的好朋友來說,他們難舍難分依依不舍。
板書課題
老師:請大家伸出右手跟老師書寫課題。
老師邊寫邊說:鶴字要寫緊湊一些。
老師:來,一起讀一下課題。
學生讀課題
老師:嗯,還真有點送別的味道。
老師:再讀一遍
老師: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請大家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學生自由讀課文
老師:讀完了嗎?大家讀書的樣子最好看,讀完以后能不能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
學生:課文說的是晚春三月李白送孟浩然。
老師:你非常會抓關鍵詞,時間、地點、人物連起來說。
又一學生回答
老師:有沒有同學能把他們兩個的回答完整地說一遍?
學生回答
老師:你可以當領導善于總結。大家讀了課文,字音讀準了嗎?老師想檢查一下。上面有十個詞語,自由讀讀。課件出示詞語。
煙霧迷蒙繁花似錦楊柳依依沙鷗點點
依依惜別按捺不住浩浩蕩蕩永世不絕
學生自由讀。
老師:有誰愿意讀一下
學生讀
老師:一字一頓有板有眼。字音不光要讀準,還要讀出詞語的味道來。
又點一生讀。
老師:聽大家讀詞語的感覺,就像讀飲料的感覺,有滋有味。
課件出示的部分詞語變了顏色。
老師:我請同學讀,一個讀紅色一個讀藍色,讓我們聽出故事來。
兩個學生站起來讀。
老師:我是聽出了故事看到了畫面,就是沒聽到掌聲。
學生鼓掌。
老師:自己試著讀讀這首詩。
學生讀詩歌
老師:搖頭晃腦的,非常棒,誰愿意來讀這首詩?
老師:節(jié)奏感非常明快,誰愿意再讀?
學生讀
老師:這個同學讀的時候,我覺得他身上具有詩人的氣質,讀得古色古香。
老師:這首詩的意思你明白了嗎?
學生逐句談了自己的理解。
老師:這些句子的意思我隱隱約約都能在課文中找到,請大家默讀課文,把文中相對應的地方畫下來。
學生在書上勾畫,老師巡視。
老師:前兩句詩相對應的地方誰找出來了?
學生: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
對應詩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老師:火眼金睛,找得準也讀得好。
學生: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遠方。
對應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老師:找得準讀得好,聲情并茂。請大家認真地小聲地讀讀文,揣摩一下
女同學讀文,男同學讀詩。
老師:女生像李清照,男生像李白。下面我找個班上讀得好的來讀,讀得好我給你發(fā)金嗓子獎。
一生讀
老師:太美了,畫面讀出來了,詩人的味道也讀出來了。
學生讀
老師:從大家的朗讀的聲音里我都感覺到一股濃濃的感情,依依惜別的感情。在文中的哪一段落找出來。
學生:第二段
出示這段課文
老師:誰來讀讀這段?
學生讀
老師:好奇怪呀,好朋友相別應該是說不完的話道不完的情,怎么不說話了呢?
學生:我們只是暫時分別。
老師:大家想想還有沒有更好地答案?
學生:因為不想說
老師:此時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李白這段深情的話我們體會到了什么?
學生:體會到了可能他非常不愿意孟浩然走。
老師: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老師:這是一種感覺。下一句呢?
學生:我感覺李白有濃濃的友情。
老師:用你的聲音把這種敬仰這種不舍讀出來。
學生讀
老師:我站在她身邊感受到了他的敬仰他的故事,王勃說得好:‘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們雖然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等會我們請全班最好的朋友最好的知己來表演這段對話。
老師:誰來做李白?在我們班你最好的朋友是誰?
兩名學生角色朗讀。
老師:多好的一對朋友,多么感人的畫面哪!此時此景就連岸邊的花也會黯然落淚,我們也隨同孟浩然去江邊送送他的好朋友李白吧。
音樂緩緩響起
老師:你看到了什么故事?
學生:李白依然站立在江邊。
老師:不錯,他說出了站立,佇立有站立的意思。佇立是怎樣站立?
學生:直直地站立。
老師:他就這樣直直地站立,舍不得走。你還看到了什么?
學生:凝視著遠方
老師:凝視比注視多了些什么?
學生:長時間盯著一個方向看。
老師:我們一起來讀課文。
學生站起齊讀課文。
老師描述: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李白仰望藍天白云,他想——
學生:有人乘坐的白帆已經消失在藍天的盡頭。
老師:李白遠眺江上景色,什么都看不到了,他凝視著遠方,此時的李白他會想什么呢?
學生:真希望他不要走呀。
學生:您走的時候要多多保重啊,
學生:您一路平安
學生:您就要走了,真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
老師:回首往事展望未來,李白隨口吟出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歌,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老師:學了一節(jié)課,有沒有同學能默寫下來?
點四個同學上臺寫,注意字寫大一點。
老師:多情自古傷離別,老師找了一些送別詩歌付在課文后面,同學們也可以試著寫寫,說不定還可以編入教材呢!讓我們一起深情的美美的朗誦這首詩,作為我們的臨別贈言,好嗎?
(本實錄是現(xiàn)場即時整理,可能會跟實際有所出入,請以錄像和錄音材料為準)
黃鶴樓送別教學實錄 篇4
師:同學們,你們對我有多少了解情況?
生:了解到你是我學校的語文老師。
生:老師是五(2)班的班主任。
師:還有嗎?我姓什么?
生:(齊說)老師姓鄭。
師:看來同學們對老師還是有一定的了解,這個叫什么?(翹起大拇指)
生:very good!
師:你覺得老師怎樣?
生:非常和藹。
師:交個朋友吧。
師:背首古詩送給同學們。《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生:(聽老師背古詩)
師:唐朝的詩歌浩如煙海,著名的詩人多似繁星。孟浩然和李白就是其中杰出的兩位。
生:齊讀
師:詩的韻味還沒有完全讀出來。提問不懂的地方。會問的孩子才是會學習的孩子。
生:提問。
師:有個好辦法。不要我講,用一篇課文,《黃鶴樓送別》。板書課題,書空懂不懂?也要認認真真的寫。
生:書空。
師:邊板書邊指導。
師:自由讀課文,一句句的讀,盡量把課文讀正確、流利,難讀的句子可以多讀兩遍,剛才提的問題初步的想一想。
生:自由讀。
師:剛才有同學問我這個字“佇立”,領讀。
生:跟讀兩邊“佇立”。
師:出示“餞、膾、炙、捺”
生:齊讀兩遍。
師:解釋“膾炙人口”現(xiàn)在指好的文章大家都喜歡讀,捺是按的意思,按捺不住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一換詞就明白了。把課文讀正確流利了嗎?
生:指名讀。
師:好不好?好得表示一下。
生:掌聲。
師:請你讀第三自然段,這里有個長句子,比較難讀,“年輕的李白~”沒有標點,不喘氣不行,要停頓一下。
生:齊讀。
師:這里有“餞行”這個詞,再跟鄭老師書空。餞行是什么意思?
生:送行。
師:為什么不用送行呢?看看偏旁,分析分析。
生:是個酒仙,喝了點東西。
師:明白了,這就是餞行。
生:餞行。
師:誰來讀第四自然段。
生:指名讀。
師:都有意不去~再去讀一遍,一點錯誤也沒有。表揚表揚自己。
生:齊讀。
師:讀了一遍,已經能讀正確了。真了不起。這也有幾個詞。你們看黃鶴樓怎么樣?畫下來。這是黃鶴樓,這是長江,誰高?還有一個詞,依依惜別,跟老師書空。
生:書空。
師:老師通過這兩個自然段,我就知道你們已經把課文讀正確流利了。但是光這樣,對詩句還是體會得不是太深,還是要讀出味,讀出情,讀出神……熟讀精思,要讀出感情來,要讀得有韻味。我來讀一讀,你們聽一聽,到底應該怎么讀。眼睛看,耳朵聽。(圖配樂范讀)
生:掌聲
師:謝謝同學們的鼓勵,老師讀的是不是有點味?酸甜苦辣?邊讀邊想,想象畫面,進入角色。就是這樣簡單,不信你試試。邊讀想象,你就是孟浩然~行不行?
生:自讀。
師:靜下心來想一想,默讀,一邊看一邊想,哪些話變一變可以解釋第一句,哪些話變一變又可以解釋第二句詩?邊看邊想,把重要的句子劃出來。剛才朗讀聲音要響亮,現(xiàn)在要靜下心來想。
生:默讀。
師:40分鐘,時間到,累不累?休息5分鐘。
第二課時
師:請回想上節(jié)課,誰能說說“故人”的意思。
生:交流。
師:故人就是……
生:老朋友。
師:西辭就是辭西。連起來說一說。
生:齊說。
師:第二句,什么意思?大膽的說,說錯了也沒關系。
生:指名說。(兩位)
師:她找到了這兩句連起來,意思連起來就能說明什么叫“煙花”了,基本意思對了,還有沒有補充?
生:補充。
師:孟浩然下?lián)P州是什么時候去的?什么叫“煙花”?
生:指名找讀。
師:煙霧~繁花~
生:迷朦,似錦。
師:劃下來,讀兩遍。煙花三月下?lián)P州的意思就是~暮春三月,記住這兩個詞。
生:齊讀。
師:是的,直接使用課文中的句子就解決了。唯見長江~是什么意思?
生: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的流向天邊。
師:只要詩句的意思弄明白了,詩的意思就明白了。鄭老師還有兩個地方不明白,為什么用“下”?
生:因為孟浩然順江東下。
師:你從課文中找到了依據(jù)。板畫。還有哪個詞用的好?
生:孤帆。
師:是什么意思?
生:一只
師:船很多很多,為什么說是孤帆?第四自然段理有兩個詞弄明白了,你就明白什么叫孤帆了。
生: 我覺得是佇立和凝視。
師:跟鄭老師寫這兩個詞。書空
生:書空。
師:什么叫佇立?
生:站立。
師:我就是李白,站一下就走了嗎?看看書上,請這位同學來看著圖,站著,懂不懂什么叫佇立。
生:演示
師:誰懂什么叫凝視?不要你下定義,你上來凝視一下,眼睛動也不動一下,看著……李白為什么用孤帆?
生:只看到孟浩然的船。他的目光只注視著孟浩然的船。
師:就看著那只船,送他的好朋友,從孤帆這個詞看出李白怎么樣?
生:他們感情非常深厚。
師:說的很好,不要緊張,還有補充嗎?書上有個詞叫~
生:依依惜別的深情。
師:把鄭老師都教懂了,這個孤字,充分表達了對孟浩然的敬佩,感情深厚。這正是過盡千帆皆不見,誰來接下一句?
生:唯有一船看得見。
生:唯見孟夫一條船。
師:過盡千帆皆不見,一心只送孟浩然。懂了嗎?還有什么問題?
生:我覺得,孟浩然一定是去旅游,為什么李白不和他一起去?
師:孟浩然為什么去揚州,鄭老師不知道,你們回去上網查一查,可能他不是去旅游,不得不……但是他們的友誼不斷。
生:三月?lián)P州是旅游節(jié)。
師:不管是不是旅游,看出李白和孟浩然的感情非常深。
生:對他的人品非常敬仰,而且他的詩篇譽滿天下。板書:
師:鄭老師用這首詩簡單的說明孟浩然的人品。
師:出示《贈孟浩然》讀。李白太有才能了,人品好。不愿給皇帝當欺壓老百姓的官,在田園里種菜,不侍奉皇帝。孟浩然的詩寫得也好。
生:背《春曉》
師:這么好的朋友,要離別了,當然是依依惜別,難分難舍。分工讀,一人當李白,一人當孟浩然,可以加些動作。
生:分角色讀。
師:對話的不錯,誰到前面來試試。多像李白呀!也不知道孟浩然當時戴不戴眼睛!
生:(笑)兩人表演。
師:李白這時按捺不住,吟出一首詩來,現(xiàn)在你們準能讀出味來了,第五自然段,自己讀。
生:自讀。指名讀。
師:哎呀,這位李白太激動了,把膾炙人口讀成了膾炙人心了。誰再來?
生:指名讀。
師:好不好?(掌聲)誰能超過他?
生:指名讀。
師:誰能保證自己讀的最好?
生:指名讀。
師:領讀,注意不要讀的太快。
生:跟讀。
師:就要這樣讀出詩的韻味來,進入角色,背出感情來。等會我們比一比。
生:自背。
師:加動作,再試背。
生:加動作自背。
師:比一比,誰背得好。
師:祝賀你們背得真好!全班同學包括我在內,一起背,背出感情來,加上動作。
板書:
黃鶴樓送別
餞行依依惜別佇
人品詩品
佇立凝視
黃鶴樓送別教學實錄 篇5
時間:2011年4月下旬
地點:荊楚理工學院禮堂
執(zhí)教:黃岡市團風縣實驗小學劉敏
學生:荊門市象山小學五(2)班
整理:潛江市西大垸管理區(qū)小學徐宗富
課前:
1.出示課件黃鶴樓圖片,學生談對黃鶴樓的了解。
2.出示對聯(lián)“黃金萬兩容易的,人間知音最難覓。”學生暢談理解及好朋友離別的情景。師總結引入李白、孟浩然的朋友情,請學生說兩位詩人的詩,欣賞配樂的送別詩。
上課:
師:李白路過湖北襄陽的時候認識了孟浩然,他們一見如故,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一天孟浩然要去揚州做事,對于朝夕相處的好朋友來說,他們難舍難分依依不舍。這節(jié)可就讓我們到黃鶴樓去見證一場千古傳誦的送別。(板書課題)
師:請大家跟老師書空課題。(邊寫邊說)“鶴”字要寫緊湊一些。
師:來,一起讀一下課題。(學生讀課題)
師:嗯,還真有點送別的味道。
師:請大家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讀完以后能不能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
(學生自由讀課文)
師:讀完了嗎?大家讀書的姿勢都很好,讀完以后,字音都讀準了嗎?老師想檢查一下,(出示:暮春 暫時 友誼 煙霧迷蒙 依依不舍 一飲而盡 永生不忘)
(學生自由讀詞語)
師:有誰愿意讀一下嗎?
(指名兩位學生讀)
師:這兩位都讀得很好,也讀出了韻味,但要注意“暮、暫”的讀音。(指導這兩個字的讀音)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出示:李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大家自由地讀一讀。
師:有誰愿意讀一下。
(指名學生讀,教師指導“吟”的讀音。)
師:誰能告訴我畫橫線詞語“膾炙人口”的意思?
生:就是讀起來朗朗上口,意思表達清楚。
師:那同學們想知道這首詩嗎?(出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全詩)自由默讀。注意讀出節(jié)奏感。
(指名學生讀)
師:搖頭晃腦的,非常棒,誰愿意來再讀這首詩?
師:節(jié)奏感非常明快,誰愿意再讀?
(學生再讀)
師:這個同學讀的時候,我覺得他身上具有詩人的氣質,讀得古色古香。
師:這篇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生1:講了李白和孟浩然送別的故事。
生2:講了年輕的李白和好朋友孟浩然在黃鶴樓上擺酒送行的故事。
生3:講了李白為好朋友孟浩然餞行,還寫了一首詩的故事。(師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板書:李白孟浩然)
師:默讀全文,思考:這首詩與課文有什么關系?
(學生默讀)
生1:課文的內容就是詩的內容。
生2:課文就是對詩的解釋。
師:文字美,詩也美。下面讓我們分角色來感受。男女生對讀,女生讀文,男生讀詩。邊讀邊想:從字里行間體會到一幅怎樣的美景?
生1: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
生2:黃鶴樓非常雄偉、壯觀。
師:(根據(jù)學生回答小結)那么煙花三月又是一個怎樣的景色?
(學生相互交流)
師:課文中又是怎樣來描述的呢?同學們默讀課文。想想:此時此刻,那個詞語最能表達詩人此刻的心情?
生:依依惜別。
師:是啊!同學們的理解能力真強啊!(板書:依依惜別。出示:“黃鶴樓俯臨長江,飛檐凌空。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學生自讀。交流:從哪些地方看出依依惜別?)
(學生自由說抒發(fā)情感。教師適時教學生理解“仰望、遠眺”。品“藏”字:藏得越深就愈表明感情深啊!)
師:讓我們再讀感受其深厚的情感。
(學生齊讀)
師:他們朋友間的情感都埋藏在心底,那他們又是如何來表達呢?(出示“孟夫子……”)默讀這一部分想想:你讀出了怎樣的感情?可以在書上圈畫出你關注的詞語和句子。
生1:從“您”、“夫子”體會出李白對孟浩然的尊敬。
師:是啊!三句話中,李白一口氣用了六個“您”,足以體現(xiàn)李白對孟浩然的尊敬。一般的稱呼是你,而情真意切的用了六個“您”啊!
生2:“永生不忘”體現(xiàn)了他們的友誼深厚。
(師小結,課件出示資料,教師補充。)
師:讓我們再讀,讀出李白對孟浩然的尊敬,讀出朋友間的深厚友誼,讀出不舍。
(音樂《陽光三疊》響起。教師配樂范讀。)
師:此時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李白這段深情的話我們體會到了什么?李白當時的心情怎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畫面?有哪些話想對好友傾訴呢?
生1: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遠方。
生2:月下飲酒、作詩。
生3:孟兄,雖然暫時分別,我等著回來飲酒。
生4:就要走了,真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
師:是啊!李白此時的心情像江水一樣波瀾起伏。接讀。一詠三嘆。
師:千言萬語,萬語千言,都無從說起,李白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吟出這一首名詩。
(屏幕出示詩。齊讀。)
師:同學們,品一首詩就像品酒、品茶,愈品愈醇,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細細品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