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通用16篇)
晏子使楚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讀懂課文,并能體會“侮辱”和“尊重”這兩個詞語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晏子是怎樣智斗楚王的,為什么晏子的話會駁得楚王無言以對?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我國歷史上的春秋時代,出現過許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的一個。晏子是春秋時代齊國人,當過齊國的宰相。晏子善于言辭,機智果敢,是當時著名的外交家。這篇課文就是寫晏子的故事。
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語句,說說課題中的“使”作什么解釋?并且說出課題的意思.
二、讀課文,自學字詞。
要求讀準生字字音,理解字詞。
三、再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1.課文寫了晏子的幾個故事?從哪里到哪里是寫這幾個故事的,給課文分段。
2.讀課文中的三個小故事,用晏子說的話概括每個故事的主要內容。
四、閱讀理解第一個故事。
1.默讀思考: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
2.晏子說“楚國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這句話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理解晏子的推理方法:訪問狗國得鉆狗洞,楚國開的是狗洞,所以________
3.楚王聽到傳話,為什么只好吩咐打開城門,楚王當時是怎樣想的?
4.有感情地朗讀這個小故事。
(二)閱讀理解第2、3兩個故事。
1.默讀思考:這兩個故事中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樣回擊楚王的,結果怎樣?
結合填空理解晏子話的含義:
(1)上等人訪問上等國家,下等人訪問下等國家,我最不中用,所以派我來訪問楚國,因為楚國是____。
(2)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到了楚國卻做起了強盜,因為____。這句話中的“水土不同”是指____
2.有感情地朗讀兩個小故事。
(三)總結課文,鞏固練習。
1.朗讀全文。讀后討論:晏子是個怎樣的人? (機智果敢,善于言辭,熱愛自己的國家)
2、課本劇表演比賽,體會“侮辱”和“尊重”這兩個詞語的含義。
晏子使楚 篇2
學生視角
春秋戰國時期的故事,充滿了智趣與哲理。本課引人人勝,學生讀罷,不禁深究晏子為了維護自己的人格和國家的尊嚴,到底是怎樣反駁楚王的,
難點
晏子的機智過人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教師思考
本課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條理非常清楚。教學時,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理清課文的條理,并利用課文提供的引人人勝的故事、
雄辯生動的對話,采取多種教學方式,豐富學生的智慧,完善學生的人格,促進學生心智的全面發展。
重點
].了解楚王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對待的。
2.明確課文的寫作順序。
設計特色
讀中悟理,演中悟理。
信息資料
有關春秋戰國時期的故事;晏子的生平介紹等。
[教學要求]
1.了解楚王是用什么辦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用什么辦法反駁楚王,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2.理清課文的條理。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數]
I課時
2.以“選擇讀段”法來匯報晏子進楚國時“楚王怎樣侮辱”、
“晏子怎樣反駁”以及“結果如何”的,同時板書。
啟發學生:用更簡潔的浯言來概括,分小組進行練習。如: “進楚國——進狗洞——進狗國——大開城門。”
(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及合作學習的精神。)
3.引導學生在三次板書的基礎上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減緩學生概括全文的難度,激發他們的表達欲望。)
4.引導學生質疑,并通過小組研究,解決問題。
如:生提問:晏子是如何令楚于感到理屈的?
(1)生讀書,研討問題。交流看法:
(2)、匯報交流:以己之矛攻己之盾;
3)語言訓練:還有不同的說法嗎?如: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4)讀出這種感覺, ;
5.師從不同角度提問:楚王為什么侮辱晏子?你認為楚王是千
什么樣的人:指導朗讀。
(教師意想不到的發問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促進了他們思維發展的廣度與深度。)
概括楚王是什么人可集思廣益.從不同角度用恰當的詞語概括。
6.讀最后一句話,體會其中的含義,練習用多種方式表達,如:反問句等。
(抓住訓練點進行表達方式的培養,既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豐富了學生的語言。)
三、介紹晏子生平,完善學生對晏子整體人格的認識,并在此基礎上對晏子說一句敬佩的話。
(教師充分利用課本之外的相關課程資源引發學生對晏子的敬慕之情,表達的愿望也油然而生。)
四、課堂練習
1.說出描寫人物智慧的3個詞語,如有膽有識……
2.小練筆:回憶生活中的小事,練習用對話描寫的方式突出人物的機智。
五、實踐活動
1.排演課本劇,加深對本課人物的理解。
開故事會,講一講春秋戰國時期自己喜歡的故事。
板書
楚王侮辱 晏子反駁 結果
進楚國 進狗洞 進狗國 大開城門
見楚王 下等人 下等國 賠著笑
酒席上 齊人是賊 國風不正 賠不是
晏子使楚 篇3
一、揭示課題,了解晏子
(一)揭題了解晏子嗎? 晏子的真名叫晏嬰,那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 想:古時候,哪些人的稱呼中有“子”?(“晏子、孔子、孟子、老子、墨子、韓非子男性、對有學問、有貢獻的人的尊稱。對有貢獻的袁隆平能稱“袁子”嗎?是古時候對有知識有貢獻的人的尊稱。)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稱呼呢?小結:孔子、孟子等都是古代的大學問家,晏嬰為什么也稱“晏子”呢?他肯定也有與眾不同的地方。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就是寫晏子出使楚國的故事。使-----出使楚) 二、學習生字
三、1課文講了什么事(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給予有力的反駁,使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 2給課文分段 3楚王對晏子的態度有什么變化(開始想乘機侮辱晏子,顯顯楚國的威風 到從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4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楚王仗著自己國勢強盛,想乘機侮辱晏子,顯顯楚國的威風這句話說明了楚國想憑強盛而欺侮弱小的國家,點明了楚王存心侮辱晏子、侮辱齊國的用心。話中也預示了晏子這次訪問楚國的艱難處境。
四、楚王每次是怎樣侮辱晏子,晏子又是這樣回答,結果怎樣。
1生(讀第3自然段):楚王不讓晏子走城門,而是挖了一個洞,讓晏子從洞中進入。 師:(板書“挖洞”)晏子是怎么應對的?(出示課件。讀晏子的話)晏子看了看,對接待的人說:“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得鉆狗洞。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
師:誰再讀讀?我們聽聽晏子要說什么?生:晏子要說楚國是個狗國。/如果楚王真的不開城門,就承認自己的國家是狗國。師:(板書“狗國”)你怎么知道的?生:晏子說楚國挖的洞是個狗洞,不是城門。要是訪問“狗國”就鉆這個洞,楚國讓晏子鉆這個洞,就承認自己的國家是狗國。
( 出示課件)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得鉆狗洞。楚國讓我鉆狗洞,楚國就是____。師:(板書“推理”)你再讀讀晏子的話,我們聽聽是不是這個意思。第一件事中,晏子用了“假言推理”,有力地回擊了楚王。晏子說:“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楚國到底是什么樣的國家”從晏子的話可得出兩個假言推理:①如果楚國是人國,那么楚國應打開城門;②如果楚國是狗國,那么我從狗洞進去。這樣一來,使楚王陷入兩難的被動局面,結果,他“只好”打開城門。 師:晏子的意思是說,你們這兒分明是個狗洞,我訪問狗國才鉆狗洞,我要是從這里進去,你們楚國就是個狗國。可是,晏子為什么不這樣說?生:晏子是齊國的使者,表面上還要尊重楚國。生:晏子不能剛到楚國就激怒楚王,那就進不了楚國了。師:欣賞一下這精彩的、充滿智慧的語言吧。
2師:楚王還沒有和晏子見面,堂堂的一國之君就已經敗下陣來,又豈能善罷甘休呢?晏子見了楚王,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4段,看看他們見面的場面 師:楚王見到晏子第一句話說的是什么?你為什么這樣讀?
生: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楚王居高臨下地說。(師課件出示)
“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 楚王對他瞅(chǒu)了一眼,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 生:楚王看不起身材矮小的晏子,鄙夷地說。生:楚王覺得晏子其貌不揚,沒有什么本領,所以看不起地說師:楚王說話時的神態如何?楚王對他瞅了一眼,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 “人”指的是什么人?生:指的是能人。/指的是人才。/儀表堂堂的人。 師:請把你對“人”的理解帶進句子去讀。(板書“齊國沒人才”。
師:楚王侮辱齊國沒人才。晏子是怎樣回答的?
生:晏子嚴肅地回答:“我們首都臨淄住滿了人……”這是什么話?我國首都臨淄(zī)住滿了人。大伙兒都把袖子舉起來,就連成一片云;大伙兒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腳碰腳。大王怎么說齊國沒有人呢?師:誰再為大家讀讀這段話?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出什么?生:人多。“大伙都把袖子舉起來,就連成一片云。”用夸張的手法說明人多。(師板書:夸張)生:“大伙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陣雨。”說明齊國人山人海。生:“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腳碰腳。”感覺齊國首都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師:在古文中這段話的意思是用三個成語表達的,是什么?生:張袖成云、揮汗如雨、摩肩接踵。生:是摩肩擦踵。師:同學們對晏子的話理解了,不過沒有“張袖成云”這個詞語,而是“張袂成陰”。
這是什么話?我國首都臨淄(zī)住滿了人。大伙兒都把袖子舉起來,就連成一片云;大伙兒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腳碰腳。大王怎么說齊國沒有人呢?這是什么話?我國首都臨淄(zī)住滿了人。大伙兒都把袖子舉起來,就連成一片云;大伙兒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腳碰腳。大王怎么說齊國沒有人呢?這是什么話?我國首都臨淄(zī)住滿了人。大伙兒都把袖子舉起來,就連成一片云;大伙兒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腳碰腳。大王怎么說齊國沒有人呢?師:古文中這樣記載: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如雨、摩肩接踵而在,何為無人?生:(接讀)張袂成陰就是……揮汗如雨就是……摩肩接踵就是……
師: 晏子夸耀齊國的都城人口眾多,巧妙地轉換了概念,把楚王說的“能人,人才”換成了普通老百姓,借機贊揚了齊國。晏子又是怎樣解釋齊國派自己出使齊國原因的呢?晏子要說什么?生:(讀文)“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晏子實際在說楚國是個最下等的國家。 生:晏子表面在說齊國的規矩,實際在說你看不起我,就等于侮辱你自己的國家,看你怎么辦?第二件事中,晏子運用了“三段論”。晏子說:“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這是典型的三段論。第一句話是個大前提,由第二句“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這個小前提推出結論:“楚國是最下等的國家”。推理無懈可擊,因此“楚王只好陪著笑”。
師:真是曠世奇才,誰再讀一讀,我們一起欣賞一下晏子說的話。師生對讀:(老師讀提示語,同學齊讀語句)邊讀邊想晏子要說什么?(楚國是下等國家)(板書“下等國家”)師:看到這里,我想勸告楚王:你只聽說晏子身材矮小,想取笑晏子,你卻不知道他思想深刻、才智過人、對事物洞察入微啊。
3師:楚王在宴席上怎樣取笑晏子?晏子又是怎樣取笑楚王的?
生:在酒席上,楚王安排了讓齊國的囚犯過堂。(板書“囚犯過堂”)從楚王和大臣們的笑中看出是在有意取笑齊國。生:晏子輕松地說:南橘北枳的常識說明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到了楚國就做了強盜,也許是水土不同吧。晏子用打比方的方法,含蓄地指出是楚國的社會風氣不好。(板書“風氣不好”) 第三件事中,晏子用了類比推理。“橘生淮南又大又甜;橘生淮北又小又苦,這是水土不同的原因”。類而比之,“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到楚國做起盜賊,這也是兩國水土(風氣)不同的原因”。晏子的推理有理有據,“楚王只好賠不是”。
師:晏子的智慧真是令人嘆為觀止啊!自由欣賞一下晏子的語言。
三、感悟晏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師:晏子出使楚國,與楚王三次交鋒,從他的從容應對,從他綿里藏針的語言中,你對他有了哪些認識?用一句話概括。生:晏子是一個聰明過人的人。/晏子是一個維護了國家尊嚴的人。
師:晏子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再讀第1、2自然段,你會有新的感受。(生讀第1、2自然段)師:晏子出使楚國的目的是什么?(補充知識)春秋五霸,秦國在西部實力最強,其他四國在東部,晏子出使楚國,就是利用政治、外交的攻勢,與楚結盟,共同抗秦)你理解晏子為什么這樣說話了嗎?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課件)晏子是一個的人。
生:晏子是為了使齊國和楚國結成同盟才出使楚國的,因此,晏子說話特別含蓄,用了打比方、推理等方法。 生:晏子是為了完成任務。生:晏子是一個不辱使命的人。(板書“個人、人才、人品”師:楚王一次一次地侮辱晏子,看不起齊國大使,就是看不起齊國。然而,最終的結果是——生:從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師: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終結局了,再大聲地讀一讀這句話。 師:“不敢不尊重”是什么意思?到底是尊重還是不尊重晏子?
從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從這以后,楚王就尊重晏子了。從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齊國了。生:“不敢不尊重”晏子,就是尊重晏子了。師:(課件變化)“從這以后,楚王就尊重晏子了”。哪句好?生:原句好。(讀原句)/雙重否定,是肯定,加強了語言的氣勢。(讀原句師:(課件變化) 還可以怎樣說? 楚王不敢不尊重了。生:楚王不敢不尊重(齊國)了。
師:(課件)晏子是一個的人。生:(齊答) 晏子是一個(維護了國家尊嚴)的人。師:讓我們記住晏子吧!喜歡晏子的同學可以在網上搜索有關“晏子”的資料,也可以從歷史書上尋找晏子,還可以看看《晏子春秋》這本書。
晏子使楚 篇4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理解晏子說的話的含義,體會晏子的語言中蘊含的智慧。
2、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字,理解重點詞語。
3、了解晏子出使楚國,有力地反擊楚王的三次侮辱,維護了齊國的尊嚴的故事。
二、教學重點重點:精讀晏子的話,理解句子中含著的意思,體會晏子的智慧和口才。
三、教學準備:小黑板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今天我們認識一個人,板書晏子。誰知道這個人?(原名晏嬰,春秋時期齊國的國相,著名的外交家。)請同學說幾個帶“子”的人物。(孟子、孔子、孫子等)為什么這些人物可以稱——子?其他的隨便什么人都行嗎?(不行,子是古代對有貢獻的男子的尊稱,所以不是誰的姓后面都可以加個“子”。)今天我們學習課文《晏子使楚》,齊讀,理解題目。
(二)初學課文:
1、自己輕聲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2、檢查學習情況:
(1)字詞:侮辱 敝國 規矩 囚犯 淮南 柑橘 枳 盜賊 賠不是
(2)讀通課文帶小黑板上生字的句子。
(3)讀課文一、二自然段,你知道些什么?(楚王想趁機侮辱晏子)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齊國。楚王幾次侮辱晏子?晏子是這么好欺負的嗎?所以結果都是——晏子勝利了。讓我們來學習第三自然段,看看楚王怎樣侮辱晏子。
(三)細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1、請同學讀,認真聽,令你最氣憤的是什么?最佩服的是什么?最開心的是什么?
2、學生交流,板書:
氣憤:讓晏子鉆狗洞
佩服:晏子的話
開心:楚王只好吩咐打開城門
3、指導讀晏子說的話,(出示句子)晏子的話中,你讀懂了什么?(楚國是狗國)假設晏子看到狗洞掉頭回去了,會是什么后果?晏子直接說楚國是狗國,又是什么后果?從這里,你佩服晏子的什么?(智慧和口才)
4、接待的人把晏子的話傳給了楚王,是怎樣傳達的?(訓練說話)楚王如果硬要晏子鉆狗洞,會是什么后果?所以他只好吩咐打開城門,迎接晏子。
5、指導朗讀,看板書小結學習方法。
(四)自學課文第四自然段。
1、分組進行自學。
2、匯報交流:
氣憤:說齊國沒有人,沒把晏子放在眼里。
佩服:晏子說的話
開心:楚王只好賠著笑
3、請學生讀晏子說的話。
出示:晏子嚴肅地回答:“……大王怎么說齊國沒有人呢?”你讀懂些什么?誰能用成語說說晏子的話?(張袂成陰、揮汗如雨、摩肩接踵)
出示:晏子拱了拱手,說:“敝國有個規矩……所以派到這兒來了。”你知道晏子說的話是什么意思嗎?(國是下等國家)你佩服晏子的什么?(沒有直接說楚國是下等國家,也套住楚王的話)
4、指導分角色朗讀,研究幾次笑:
冷笑:楚王第一次失敗,所以一見面就向晏子進攻,嘲笑晏子。
賠著笑:無可奈何地笑,也是失敗的笑。
晏子故意的笑:胸有成竹地笑,自信地笑,勝利地笑。
(五)教師總結,布置作業:用今天學習的方法學習課文第五自然段。
晏子使楚 篇5
一、教學目標
1、學會讀懂句子含著的意思。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17個詞語的意思。
3、能給課文分段,寫出段落大意。
4、了解晏子出使楚國,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駁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二、教學重點
理解句子含著的意思
三、教學難點
理解晏子反駁楚王的話,邏輯關系嚴密。
四、教學準備
電教媒體、掛圖、小黑板。
五、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㈠教學目標
⒈學會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⒉讀通全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感受晏子的聰明才智和善變的口才。
⒊理解晏子第一次反駁楚王的話,邏輯關系嚴密。
㈡教學過程
⒈揭題解題。
⑴、使:出使。
⑵、簡介晏子。(見“背景知識3”)
⑶、簡介“春秋”: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時代,距今已有兩千多年了。
⒉按要求自學課文。
⑴、輕聲讀,讀通文中的兩個長句子。
(“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腳碰腳。”“淮南的柑桔……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
⑵、自學生字,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大夫敝國、國勢、安居樂業,飲酒取樂。
⑶、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你覺得晏子是個怎樣的人?
⒊檢查自學情況。
⑴、指名朗讀,檢查長句子和是否讀通,隨機正音。
⑵、區別“大(da )夫”與“大(dai )夫”。
(前者指古代官職的名稱,后者指醫生。)
⑶、注意“敝、臣”的筆順及“淮、尊”的字形。
⑷、指名說說對思考題的理解。
(只作為檢察學生對內容的理解程度,不要求學生回答完全正確。)
⒋學習1、2、3、自然段。
⑴、讀課文,思考:
①、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劃出文中有關句子。
②、晏子反駁楚王,結果如何?文中哪一個詞最能說明這一問題?(“只好”)
③、晏子并沒有要求一定要開城門,而當接待的人把他的話傳給楚王后,為什么楚王“只好”吩咐開城門?
⑵、討論后教師作如下板書:
⑶、理解句子含著的意思,用“因為……又因為……所以……的句勢寫話。
⑷、扣“只好”,明關系。(楚王如果堅持要晏子鉆狗洞,也就承認了“楚國是狗國”;楚王當然不會承認,所以“只好”吩咐大開城門。)
⑸、小結:從中,你對“晏子”有什么進一步的認識?
⒌做作業 本上1、2題。
㈢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㈠教學目標
⒈理解句子含著的意思,會說出楚王侮辱晏子時的話中之“話”和晏子反駁楚王時的話外之
“話”。
⒉理解第二、第三次晏子反駁楚王話中的邏輯推理。
⒊進一步認識晏子過人的才智和善變的口才。
㈡教學過程
⒈學習第4自然段
⑴、默讀思考,從哪幾個詞可以看出楚王對晏子的態度?
(從“瞅”、“冷笑”可以看出楚王對晏子十分輕蔑。)
⑵、劃出楚王侮辱晏子說的話,說說他的話中之“話”。
⑶、劃出晏子反駁楚王說的話,說說他的話外之“話”。
⑷、根據晏子說的話,仿照前一節課老師的板書,學生自己板書歸納,理解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寫出“結論”。
⑸、教師點撥:如果楚王認為晏子是下等人,也就等于承認楚國是下等國家;楚王想不承認,當然他的“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也就是廢話,所以他“只好”陪著晏子笑。
⒉學習第5自然段。
⑴、劃出楚王侮辱晏子的話,說說楚王怎樣侮辱晏子。
⑵、劃出晏子反駁楚王的話,理解兩個“水土不同”的不同意思。
(前者指氣候、水分,土壤不同,后者指社會風氣、社會環境不同。)
⑶、重點指導學生填些“結論”。(楚國的環境不好社會風氣差或楚國是擱強盜國。)
⑷、教師點撥:晏子先舉例,再針對楚王的侮辱,運用同樣的推理,駁得楚王“只好賠不是”。
⒊課堂小結:根據課文,說說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了晏子的過人才智?(讓學生自由發言。)
⒋作業 本上3、4題。
㈢課后小結:
第三課時
㈠教學目標
⒈能給課文分段,寫出段意。
⒉深刻認識晏子過人的才智和善變的口才。
㈡教學過程
⒈學習第6自然段。
⑴、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話,放在課文結尾有什么作用?
(點明事情的結果,照應開頭,說明楚王改變了對晏子的態度。)
⑵、改雙重否定句為肯定句,比較語意。
(“從這以后,楚王很尊重晏子了。”書上原句比改后的句子意思更肯定,語氣更強烈。
⒉深刻認識“晏子”。
學習課文后,你喜歡晏子嗎?為什么?
(有過人的才智,善變的口才,不畏強權,熱愛自己的國家。)
⒊按照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給課文分段,再寫段意。
第一段(1、2自然段):楚王仗著國勢強盛,想趁機侮辱出使到出國的晏子。(起因)
第二段(3至5自然段):晏子針鋒相對,三次反駁了楚王對它的侮辱,維護了齊國的尊嚴。(經過)
第三段(第6自然段):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結果)
⒋課堂作業 :完成作業 本三第5、6題。
㈢課后小結:
晏子使楚 篇6
教學目標:
1、 了解歷史故事的內容,學習晏子出使楚國時,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駁倒楚王,不辱使命,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
2、 能根據意思寫出并積累成語。
3、能用“不敢不”造句
4、學習邊讀邊思的良好習慣,繼續提高默讀能力。
5、小組合作,排演課本劇。
教學重點、難點:
邊讀邊思,學習晏子出使楚國時,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駁倒楚王的過程。
學生準備:
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通過理解,揭示課題。
1、簡介晏子。古時候有個人名叫晏嬰,他身高不到五尺,就和你們差不多高,他是齊國的大夫,也就是宰相,這個人啊,很有才干,人們尊稱他為晏子。
2、學習生字,理解課題。
請大家仔細看老師寫他的名字。(板書:晏子)“晏”字上邊寫個“日”字頭,下面寫個“安”字,這是一個生字,請大家一起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有關晏子的故事。
3、請大家打開書,齊讀課題——(板書:使楚)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語句,說說課題中的“使”作什么解釋?并且說出課題的意思。 (“使”是出使的意思,課題的意思是“晏子作為齊國的使者出使楚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過渡:那晏子出使到楚國后,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
2、檢查讀書情況。
3、學生交流。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晏子出使楚國,楚國的國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給予了有力地反駁,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
三、提出問題,深入學習。
1、出示問題:課文什么地方讓你最氣憤?什么地方讓你最佩服?默讀課文,在書上做上不同的記號。
2、大組交流。(在理解晏子和楚王的三次斗智的基礎上,有感情地讀好課文。)
第一次智斗: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
①理解:這是晏子和楚王第一次智斗。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特點,挖狗洞讓晏子入城,來侮辱晏子,進而達到侮辱齊國的目的。晏子不卑不亢、將計就計,要楚王承認自己的國家是狗國。此次,晏子未見楚王,就給了楚王一次迎頭痛擊。
②齊聲朗讀第二自然段,認識一下充滿智慧和勇氣的晏子!
第二次斗智:晏子裝著很為難的樣子,說:“您這一問,我實在不好回答。撒個謊吧,怕犯了欺騙大王的罪;說實話吧,又怕大王生氣。”楚王說:“實話實說,我不生氣。”晏子拱了拱手,說:“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說著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著笑。
①理解:楚王尋找借口,諷刺晏子無能,齊國無人。面對楚王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再次回敬楚國,表面上似乎是為自己的無能難為情,實際上正是在這不動聲色的裝模作樣中,回擊了楚國,讓楚王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②感悟三次“笑”。
第一次是初見晏子,“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聲”,這一笑表示楚王根本沒有把晏子放在眼里。同時,晏子也作了很好的應對。
把文中的句子轉變成四字詞語:揮汗如雨、舉袖成云、接踵磨肩、欺君之罪等。
第二次是面對晏子不動聲色中的滴水不漏的回擊,他無言以對,“楚王只好陪著笑”他其實是裝作聽不出晏子話里的話,以笑來掩飾自己的尷尬。
第三次“楚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嘲笑齊國的人做賊沒出息。表面上態度并不尖銳,實際上是笑里藏刀。他不甘心就此認輸,又想出了新花樣,這種笑,居心更加險惡。
③感情朗讀第二次斗智。
第三次斗智: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來,說:“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①理解:晏子的回答不但形象生動地點明了齊國人在楚國為盜的原因,而且也回敬楚王:楚王治國無方,造成楚國社會風氣不好,致使好人變成盜賊。楚王不僅沒有達到侮辱齊國的目的,反而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②感情朗讀第三次斗智。
(說明:這一環節,學生在自己研讀、歸納、思辨和梳理的交流過程中,不斷有新的發現,新的認識,體會出晏子的反駁是那樣的富有邏輯,富有哲理。同時,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學生的評價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四、總結全文,學做演員。
1、齊讀課文最后一節。
2、用“不敢不”造句。
3、過渡:晏子以智慧擊退楚王侮辱,讓楚王不敢不尊重他,我們藐視楚王,更佩服晏子,齊讀課文最后一節。我們是否可以演演這個歷史故事呢?
出示劇幕:
第一幕
時間:春秋末期
地點:楚國城門外
人物:晏子接待晏子的人城門衛兵
畫外音:春秋末期,齊國和楚國都是大國,齊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晏子來到楚國城下,只見城門關著,在城門旁開了一個小洞──。
晏子: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的人,才從狗洞進去。
接待晏子的人:不須多說,快請吧!
晏子: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
接待晏子的人:(憤怒地瞪著晏子)你,你,竟敢如此無理!也不看看你自己多高的個子!(后一句沒敢大聲說,但充滿了輕蔑的語氣)
晏子:唉,誰讓我訪問狗國呢,只好從狗洞里鉆過去了。(說著假裝要走進小洞)
接待晏子的人:慢,你等一等,快去稟報大王。(一士兵跑下,一會又跑回來)
士兵:大王有令,城門大開,迎接齊國使臣!
(兩個士兵打開大門,晏子大搖大擺走進城門,臉上掛著一抹勝利的微笑)
4、分小組練習表演。
5、大組交流。
五、小結。
師:晏子依靠嚴密的邏輯思維,用自己的聰明才智,駁倒了楚王,維護了齊國的尊嚴。他不愧為是我國歷史上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六、布置回家作業。
模仿第一幕的寫法,編編第二幕(第二次斗智)或第三幕(第三次斗智),請好朋友一起演一演。
板書設計:
13、晏子使楚
侮辱
晏子(充滿智慧) 楚王(不敢不尊重)
反駁
教學效果反饋:
三次智斗是課文學習的重點,這一環節可讓學生在自己研讀、歸納、思辨和梳理的交流過程中,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體會出晏子的反駁是那樣的具有邏輯、具有哲理。教學內容多,應安排2課時完成。
不足之處:我班學生思維不活躍,表達能力差,教學進程緩慢,課堂氣氛很沉悶。
晏子使楚 篇7
五年級語文公開課教案
教師:董德才 教學時間:2004年5月12日第2節
教學內容: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了解楚王是用什么辦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辦法反駁楚王的。
2、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二)能力訓練點
1、課文中運用了推理形式,有助于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
2、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對已有知識的運用能力。
3、鍛煉學生的表演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學習晏子熱愛祖國、維護祖國尊嚴的崇高品質。
二、學法引導
本課是一篇閱讀課文,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小組討論學習”教學法,深入探究課文內容。
綜合運用前面學到的閱讀基本功,通過讀、思、議、演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敘述順序,并通過感情朗讀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1、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是如何對待的。
2、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二)難點
理解晏子反駁的話。
(三)疑點
晏子的話為什么那么有力并能反駁得對方無話可說?
(四)解決辦法
1、主要通過閱讀、思考、自學、討論、表演等方式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晏子臨危不懼和愛國精神。
2、表演是指把課文內容通過表演的形式再現出來,它形象直觀,形式自由,實用性強,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一種活動方式。課堂表演可以突破課文的重點、難點,促進知識的鞏固,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地思考,大膽地想像,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取知識。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學生課前自學字詞,朗讀課文。
2、結合課前預習,討論交流,教師點撥歸納總結。
3、學生角色表演。
五、教具準備:小黑板
六、課時安排:1課時
七、教學步驟
(一)揭題并解題
板書課題:。
上節課,老師布置了預習任務,誰能根據自己的預習向大家介紹一下晏子?(晏子,姓宴名嬰,字平仲,“子”是古代對人的尊稱。)“使”和“楚”是什么意思?誰再用通俗的話講講課題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字詞的掌握情況。
2、根據課文預習的提示,想想課文講了幾件事,都是什么事?
3、交流以上問題。
課文講了三件事(進城門——見楚王——赴宴席),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駁了楚王,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三)深入探究課文,突破重難點
默讀課文,思考并勾畫理解:
1、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
2、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樣反駁的?
3、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結果怎樣?
小組討論交流,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記下來,待全班交流時共同解決。
全班交流。(指定一個小組回答,其他小組作補充,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并相機板書。)
小結:楚王仗勢欺人,想顯顯自己國家的威風,侮辱晏子,實質是侮辱與楚國平等的齊國,晏子每次都能因勢利導,逼楚王于被動地位,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4、晏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四)理清課文敘述順序
學生快速測覽課文,思考: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你是怎么體會到的?
指名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談談本文的寫作順序。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作相應的點撥。
(五)表演的故事。
教師提示學生注意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等幾方面。
(六)布置作業
1、摘抄好詞、好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完成配套練習。
誠請各位教師提出寶貴意見!
晏子使楚 篇8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了解楚王是用什么辦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辦法反駁楚王的。
2、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二)能力訓練點
1、課文中運用了推理形式,有助于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
2、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對已有知識的運用能力。
3、鍛煉學生的表演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學習晏子熱愛祖國、維護祖國尊嚴的崇高品質。
二、學法引導
本課是一篇閱讀課文,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小組討論學習”教學法,深入探究課文內容。
綜合運用前面學到的閱讀基本功,通過讀、思、議、演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敘述順序,并通過感情朗讀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1、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是如何對待的。
2、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二)難點
理解晏子反駁的話。
(三)疑點
晏子的話為什么那么有力并能反駁得對方無話可說?
(四)解決辦法
1、主要通過閱讀、思考、自學、討論、表演等方式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晏子臨危不懼和愛國精神。
2、表演是指把課文內容通過表演的形式再現出來,它形象直觀,形式自由,實用性強,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一種活動方式。課堂表演可以突破課文的重點、難點,促進知識的鞏固,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地思考,大膽地想像,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取知識。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學生課前自學字詞,朗讀課文。
2、結合課前預習,討論交流,教師點撥歸納總結。
3、學生角色表演。
五、教具準備:小黑板
六、課時安排:1課時
七、教學步驟
(一)揭題并解題
板書課題:晏子使楚。
上節課,老師布置了預習任務,誰能根據自己的預習向大家介紹一下晏子?(晏子,姓宴名嬰,字平仲,“子”是古代對人的尊稱。)“使”和“楚”是什么意思?誰再用通俗的話講講課題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字詞的掌握情況。
2、根據課文預習的提示,想想課文講了幾件事,都是什么事?
3、交流以上問題。
課文講了三件事(進城門——見楚王——赴宴席),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駁了楚王,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三)深入探究課文,突破重難點
默讀課文,思考并勾畫理解:
1、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
2、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樣反駁的?
3、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結果怎樣?
小組討論交流,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記下來,待全班交流時共同解決。
全班交流。(指定一個小組回答,其他小組作補充,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并相機板書。)
小結:楚王仗勢欺人,想顯顯自己國家的威風,侮辱晏子,實質是侮辱與楚國平等的齊國,晏子每次都能因勢利導,逼楚王于被動地位,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4、晏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四)理清課文敘述順序
學生快速測覽課文,思考: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你是怎么體會到的?
指名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談談本文的寫作順序。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作相應的點撥。
(五)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教師提示學生注意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等幾方面。
(六)布置作業
1、摘抄好詞、好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完成配套練習。
晏子使楚 篇9
教案示例
教學目標:
1.認識本文6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把故事的內容演一演。
3.了解課文的內容及敘述順序,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今天,老師請大家觀看一個短篇,邊看邊思考:你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這部短篇講的是的故事。板書課題:16 。
3.誰能說說課題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教師提出初讀要求:
(1)根據拼音,讀難生字詞的讀音。
(2)根據課文預習的提示,想想課文講了幾件事,都是什么事?
(3)將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交流以上問題。
(l)學生提出自己拿不準的字音,班上交流。
(2)課文講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駁了楚王,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3)提出不懂的詞和句,師生一起討論交流。
三、深入學習課文,突破重難點
1.默讀課文,思考并勾畫理解:(l)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樣反駁的?(3)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結果怎樣?
2.小組討論交流,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記下來,待全班交流時共同解決。
3.全班交流。
(指定一個小組回答,其他小組作補充,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對應出示三次斗智的重點句子,并相機板書。)
4.小結:楚王仗勢欺人,想顯顯自己國家的威風,侮辱晏子,實質是侮辱與楚國平等的齊國,晏子每次都能因勢利導,逼楚王于被動地位,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5.晏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6.指導朗讀課文。
四、理清課文敘述順序
1.學生快速測覽課文,思考: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你是怎么體會到的?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班上交流。
(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談談本文的寫作順序,小組間可以補充)。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作相應的點撥并小結同時板書:
五、再次觀看的故事
六、布置作業
1.摘抄好詞、好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教學本課,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小組討論學習”教學法,深入探究課文內容。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前面學到的閱讀基本功,通過讀、思、議、演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敘述順序,并通過感情朗讀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體會晏子臨危不懼和愛國精神。
晏子使楚 篇10
課文說明:
這是一篇課文歷史故事,選自林漢達主編的中國歷史故事從書中的《春秋故事》。課文講的是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前后三次企圖侮辱、取笑晏子,顯楚國的威風。晏子以自己的聰明才智,使楚王陷于自討沒趣,十分尷尬的處境,維護了齊國的尊嚴。故事表現了晏子聰明、才智過人和極力維護國家尊嚴的思想品質。
教學目標
1、理解句子間的邏輯關系,學習簡單的推理。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創造性地復述課文。
3、了解故事內容,理解宴子出使楚國時表現出的聰明、才智和維護齊國尊嚴的思想品質。
教學重點:學習展開想象,創造性地復述課文。
教學難點 :能比較準確地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理解題意,介紹背景
晏子,姓宴名嬰,字平仲,“子”是古代對人的尊稱。“使楚”出使楚國,即受齊國之命,代表齊國到楚國去執行外交任務。故事發生在春秋末期,“春秋”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時代,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5年這段時間。因魯國的編年史書《春秋》包括了這段時間而得名。
二、學習第一段
讀課文,以“閱讀思考”第一題為線索,把楚王“只好---”穿插進去。先以“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從課文第一自然段中找出相關的句子,讀或說出來。
三、學習第二段
1.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默讀課文第三、四、五自然段,先畫出有關的句子,讀或說出來。
2.晏子是怎樣對待的?從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畫出晏子言行的句子,然后讀或說出來。
3.晏子三次反駁楚王的策略(方法)是什么?明確:第一次宴子采用藐視對方,抬高自己,進而壓倒對方的辦法反駁了楚土,維護了齊國的尊嚴。第二次晏子采用了先壓低自己,再貶低對方的辦法反駁了楚王。第三次晏子采用了先舉實例,再說同樣的人在不同的國家表現不同,用類比的推理方法,揚齊抑楚,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4. 楚王聽了晏子的話是怎樣做的?為什么“只好”這樣做?明確:楚王在才智過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處于被動尷尬的境地。
四、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明確:楚王領教了晏子的聰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頭了。
板書:
1.
楚王 晏子 楚王
城旁開洞 城門關 鉆洞 訪問狗國當然鉆洞 只好 沒有人了打發你來 訪上派上訪下派下
不中用 派這來 賠著笑 齊國人沒出息做強盜 柑橘淮南又大又甜 在齊 安居樂業 積 淮北 又小又苦 在楚 做強盜 賠不是
作業 指導:
學習創造性復述
根據“閱讀思考”第2題的提示,想象晏子的心理活動,進一步展示晏子機智地識破楚王的伎倆,巧妙應付,維護了齊國尊嚴的品質。
1.把每一提示想想,再找學生說說。
2.把這個事件前后的內容連起來說說。
3.最后把全文連起來創造性地復述。
晏子使楚 篇11
鄭百苗 莫國夫
------------------------------------------------------------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1.扣課題初讀課文,初步了解三次侮辱晏子的異同點;2.學習生字"晏",理解"出使、侮辱、強盛"等詞語。
操作目標:1.理解晏子第一次反駁楚王的話的含義;體會晏子反駁的巧妙;2.能表情朗讀晏子第一次反駁的話。
情感目標:1.初步激發學生對晏子的智慧和勇氣的敬佩之情;2.重點:理解晏子第一次反駁的含義,體會晏子反駁的巧妙。
教學過程
一、簡介背景,揭題
1.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國歷史上曾出現過一個群雄紛爭的春秋戰國時代,(師指春秋形勢圖)其中齊國和楚國是大國,而齊國的強大離不開一個人,此人雖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辯,口才極好,被派到其它國家執行外交任務,幫助齊國解決了許多外交上的爭端,他就是晏子。(教"晏"字,并向學生介紹晏子原名"晏嬰","子"是古代對男人的一種尊稱。)由此而引出課題。
2.讀題:
二、扣題默讀課文
圍繞"晏子"、"使"、"楚"這三個詞語,解決三個問題。
1.(1)晏子是個怎樣的人?(2)"使"是什么意思?(3)楚國是個怎樣的國家?
2.讓學生默讀課文,選擇其中的一個問題來回答。
3.反饋估計:針對學生可能選擇的問題及回答,教師相機誘導。
三、扣"使"再讀課文
導入 :剛才我們抓住課文題目,初步了解了晏子是個怎樣的人,也初步領悟了"使"的意思和楚王侮辱晏子的原因。
深入:
1.課題中揭示這篇課文主要事件的關鍵詞又是哪一個呢?讓學生回答哪幾個小節在寫"使"的過程?
2.請同學們自由朗讀3至5節,選擇其中一個故事來談談晏子到了楚國以后就受到了楚王怎樣的侮辱?(板書)"面對侮辱"
3.反饋:你選的是第幾個小故事,這個小故事中晏子面臨怎樣的侮辱?
第一個小故事:
生:楚王讓晏子鉆狗洞。
生:楚王開洞讓晏子鉆進去。(課件演示)
師:你能用一個詞來說明晏子面臨的侮辱嗎?(板書)讓堂堂齊國大夫鉆狗洞,這楚王真是太欺負人了!
第二個故事:
生:楚王說晏子不中用。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楚王說齊國沒有人。
師:你是從那句話中知道的?"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改成陳述句怎么說?這兒的"人"指什么樣的人?其實楚王的侮辱還是集中在另一個問句上?--"既然齊國有那么多人,又為什么打發你這個晏子來呢?"楚王的言下之意就是侮辱晏子怎么樣?用課文中的詞語來說。
第三個小故事:
生:楚王說齊國人是強盜。
師:你是從哪句話中體會到的?請用一個詞語概括晏子面臨的侮辱。
四、抓重點句讀議第三節
導入 :剛才,咱們抓住了課題中的關鍵詞,初步了解了晏子面對楚王的侮辱進行了三次針鋒相對的斗爭,但我們要全面地認識晏子,還需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好在這三個小故事間相互獨立,今天,我們先一起來研究一下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一回合的較量。
深入:
1.請同學們默讀第3節,劃出晏子面對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駁的句子。
2.反饋:(課件)這是晏子的反駁,也是這一節中的重點句。
3.自由朗讀這句話,你認為晏子反駁的話中哪一句最厲害。
4.反饋:讓選擇第一句最厲害的學生說說理由。(課件)
生:這是一個狗洞,不是城門?--承認要鉆的洞是狗洞。(板書)
生: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得鉆狗洞"。--由狗洞推想到狗國(板書)
生: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還擊,向楚王質問(板書)
師:哪個句子在反駁中是晏子轉守為攻的關鍵?--不錯,晏子由狗洞推想到狗國,正是晏子由劣勢轉為勝勢的轉折點!
5.明確推理過程。
A.推理性填空:
只有訪問狗國才鉆狗洞,現在楚國要晏子鉆狗洞,那么
B.完成作業 :
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得鉆狗洞。"這句話的含義是:如果那么
C.如果晏子不采用這種說話的方法,而采用最直接的回答方式,該怎么說?
比較:晏子看了看,對接待的人說:"這是個狗洞,我不鉆!"
晏子看了看,對接待的人說:"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得鉆狗洞,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
(1)自由朗讀這兩句話。
(2)想想這兩種反駁的方式哪一種好?為什么?
(3)小組討論。
(4)反饋:從剛才的句子比較中,我們又進一步體會到了晏子的聰明才智。他不僅維護了自己的尊嚴,而且還把這種侮辱還給了楚王,讓楚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番話的確巧妙!
6.那么晏子面對楚王的侮辱,他又會怎樣對接待的人說這番話呢?請選擇合適的提示語,然后讀一讀,說說你為什么這樣選擇?
怒發沖沖地心平氣和地冷靜地
7.反饋誘導
(1)選"怒氣沖沖"。
你為什么這樣選擇?如果真像你說的,晏子大叫大嚷,怒氣沖沖地說這番話,會產生什么后果?晏子那么聰明,會這樣說嗎?
(2)選"心平氣和"。
你為什么選擇"心平氣和"?什么叫心平氣和?晏子面對楚王如此的侮辱,他心里能不氣憤嗎?但是他能把這種氣憤表現出來嗎?心里感到憤怒但又要努力克制這種憤怒,我們應選哪個提示語比較合適?
(3)選"冷靜"。
談一談你為什么選擇"冷靜"?而不選擇其它兩個呢?
我們來看晏子究竟是怎樣說的--(課件演示)
8.小結:是啊,面對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只有冷靜的反駁,不卑不亢地把侮辱還給楚王,才能維護自己和齊國的尊嚴,又不傷了兩國的和氣,讓學生一起冷靜地來讀讀晏子的反駁。
9.接待的人把話傳給了楚王,楚王聽了只好--(引讀)
教師指導朗讀:把"只好迎接"兩個詞讀重音,再試著讀(板書只好迎接)
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哪一個詞語集中體現了楚王毫無辦法。
五、小結延伸
1.看來晏子這番話的確說絕了,把威風八面的楚王反駁得無話可說。
剛才我們就是用:
(1)找出重點句。
(2)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句含義。
(3)通過比較,朗讀體會晏子反駁的巧妙。
這種方法來學習課文的,下節課,我們將繼續運用這一方法來讀懂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二、三個回合的交鋒。
2.最后讓學生一起大聲朗讀1至3節,再次認識一下充滿智慧和勇氣的晏子!
晏子使楚 篇12
作者郵箱:
教學要求:
1、了解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樣反駁楚王,維護齊國尊嚴的。
2、理清課文的條理,了解課文是怎樣有條理地表達內容的。
3、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樣針鋒相對的。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引入。
春秋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時代,這期間,各國爭戰。其中齊楚兩國國力強大,激烈爭奪霸業。
二、檢查預習
1、指名讀課文。糾正讀錯的字音。
2、說說課文講了哪幾件事。
3、預習中畫出了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1、默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課文可以分為幾段來理解,段意是什么?
(2)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每次晏子是怎么說的?他為什么這樣說?
(3)后來楚王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2、討論。
3、朗讀課文,進一步理解內容。
四、了解記敘方法。
1、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時,楚王三次想侮辱他,晏子反駁了楚王,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2、課文是怎樣有條理地記敘這一內容的?
(課文按晏子訪問楚國的順序,講楚王三次侮辱晏子。)
五、布置作業 :
1、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2、預習“讀寫例話”。
晏子使楚 篇13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能理解課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辦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辦法反駁楚王的。理解宴子出使楚國時表現出的聰明、才智和維護齊國尊嚴的思想品質。
4.能復述課文內容。
5.理解句子間的邏輯關系,學習簡單的推理。
教學重點
能理解課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辦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辦法反駁楚王的。理解宴子出使楚國時表現出的聰明、才智和維護齊國尊嚴的思想品質。
二、教學難點
理解句子間的邏輯關系,學習簡單的推理。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簡介背景,揭題
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國歷史上曾出現過一個群雄紛爭的春秋戰國時代,其中齊國和楚國是大國,而齊國的強大離不開一個人,此人雖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辯,口才極好,被派到其它國家執行外交任務,幫助齊國解決了許多外交上的爭端,他就是晏子。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預習向大家介紹一下晏子。揭示課題,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注意能讀準生字詞的讀音。
2.檢查讀書情況。
3.讀書,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詞句并做上記號。
4.交流不理解的詞句意思。
5.再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晏子出使楚國,楚國的國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給予了有力地反駁,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
6.你覺得晏子是個怎樣的人?
三、自由讀文,質疑
1.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怎樣侮辱晏子?3.晏子怎樣反駁?
四、解決第一個問題
1.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
自己讀文解決。(楚國國勢強盛,有吞并各國的野心。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齊國,顯示國威,就是要嚇倒齊國,使齊國臣服。)
五、作業
看關于晏子的故事
第二課時
一、復習
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二、深入學習課文
1.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
(從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畫出晏子言行的句子,可引導學生把楚王三次對晏子的侮辱連起來,做比較、分析,梳理出楚王策略和情緒的變化。第一次,就晏子身材矮小發難,這是抓住晏子體形弱點進行侮辱,楚王心中很得意。第二次,楚王以貌取人,加大侮辱的程度,辱罵晏子無能,侮辱點由外而內,由晏子個人延伸到齊國,楚王心中已經惱怒。第三次,在前兩次失敗后為挽回面子所作的更重的辱罵,采取迂回戰術,不再直接對晏子,而是虛擬捉盜賊事件侮辱齊國人的人品,楚王心中既得意又狂傲。)
2.晏子是怎樣反駁的?
(晏子第一次對楚王侮辱的反駁:不是直白地表示不鉆洞,而是用無漏可擊的推理判斷讓對方服輸。“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先肯定兩點:一是“這是狗洞”,二是“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進而依兩個肯定的判斷讓楚王去推理,使楚王不得不大開城門迎接晏子。第二、三次反駁可由學生獨立地領悟。要鼓勵學生有創意地理解,以發展思維的獨創性。比如閱讀晏子第二次反駁,可能有的學生會領悟到,晏子反駁不僅有力,而且很藝術。楚王說齊國沒有人,是指沒有人才。晏子以故意沒聽懂以及夸張和取笑的方法反駁楚王。當楚王更明確侮辱晏子和齊國時,晏子裝作為難,提出撒謊和說實話的請求,然后用貶低自己為“最不中用”的人,鞭撻楚國為最下等國家。這中間有裝傻、自貶、取笑、賣弄,在嘻笑之間一步一步地把楚王引到尷尬的地步。第三次反駁更為藝術,采取將計就計的辦法,不揭露楚王的栽贓,而是以橘生淮南淮北結不同果實為例,說出一個結論:水土不同,結果不同。再用這個事實去評價盜賊這件事,這是守中有攻:楚國是生養盜賊的國家。)
3.小組討論交流,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記下來,待全班交流時共同解決。
4.全班交流。(指定一個小組回答,其他小組作補充。)
5.楚王聽了晏子的話是怎樣做的?為什么“只好”這樣做?
楚王在才智過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處于被動尷尬的境地,對晏子毫無辦法,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6.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楚王領教了晏子的聰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頭了。
7.小結:楚王仗勢欺人,想顯示一下自己國家的威風,侮辱晏子,實質是侮辱與楚國平等的齊國,晏子每次都能因勢利導,逼楚王于被動地位,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8.進一步理解晏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的這種精神在今天有什么重要意義。
9.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四、學生分組表演,教師引導學生評價,可從語言、神態、動作等幾方面評價
五、作業
1.復述故事。
七、教學后記:
晏子使楚 篇14
教學目標
1.學認10個會認字,練習寫好8個會寫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好詞好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晏子是怎樣機智地駁倒楚王,維護齊國的尊嚴的,體會晏子的話語中所表現出的聰明和機智。
3.任選文中的一個小故事,分小組進行表演。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處理材料的能力。
教學難點
體會晏子的話語中所表現出的聰明和機智。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生字卡、課文朗讀磁帶。
學生提前做好預習。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引入課題。
1.老師講述“周總理機智應對美國記者維護祖國尊嚴”的故事。
一次,周總理接受一位美國記者的采訪。記者見桌上放著一支派克牌鋼筆,便不懷好意地說:“請問總理閣下,你們堂堂的中國人,為什么還要用我們美國生產的鋼筆呢?”周總理笑了笑說:“提起這支鋼筆,那可說來話長了。這不是一支普通的筆,是一位朝鮮朋友抗美的戰利品。我無功不受祿,就想拒絕,哪知朋友說,留下作個紀念吧!我覺得有意義,就收下了貴國生產的這支筆。”
2.引導學生談感受。
3.引入課題,板題、讀題、解題。
二、檢查預習。
(一)小老師檢查預習生字的情況。
1.認讀生字、生詞。
末 訪 侮辱 囚
楚 賠罪 吩咐 晏子
2.在課文中找到生字并畫下來。
3.指名朗讀帶生字的句子。
(二)指名分段讀課文,要求聲音響亮,并做到“四不”。
(三)評議,相機正音。
如:瞅了瞅 嚴肅 臨淄
淮南 柑橘 枳
(四)同桌相互檢測讀文情況,相互正音。
三、感知文意。
1.聽課文朗讀錄音,想一想課文的主要內容。
2.交流。
3.用上生字卡中的部分詞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練習寫字。
1.師指導寫“矮”字。
2.學生練寫。
五、作業。
1.練習寫好其他的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閱讀類似的故事。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開火車認讀生字。
2.說一說: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二、朗讀感悟。
1.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為什么說晏子是一個聰明、機智、愛國的人?邊讀邊畫記重點的句段,還可以在旁邊寫批注。
2.交流匯報,相機指導朗讀體會。
老師引導學生緊扣3~5自然段中的晏子和楚王的對話,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性格。
如:“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國。”
(1)想一想,填一填:
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
若要我從這兒進去,( )
(2)交流批注。
(3)讀一讀這一段對話。
又如:第4自然段。
(1)將句子未說完的意思表達完。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
說明:這個國家( )
(2)想象楚王當時的感受。對比楚王先后的神態動作。
(3)用成語概括下列句子。
大伙兒把袖子一舉,就是一片云;大伙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
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碰著腳。
(4)交流批注。
(5)分角色朗讀對話。
……
3.分角色朗讀全文。
三、拓展延伸。
1.閱讀故事《為了他人的尊嚴》。
2.交流與尊嚴有關的格言。
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
不會尊重別人的人,別人也不會尊重他。(席勒,德國)
四、作業。
1.將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父母聽。
2.摘抄好詞好句。
第三課時
一、聽寫:
矮小 訪問 末期
關押 犯罪 賠禮
二、表演課本劇。
1.再次感受人物性格。
2.任選課文中的一段故事,分小組進行表演。
3.選一兩個小組在全班表演。
4.評議。
5.師生合作表演。
三、完成課堂練習。
晏子使楚 篇15
7 晏子使楚
教學目標
1.了解楚王是用什么辦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用什么辦法反駁楚王,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2.理清課文條理。了解課文是怎樣有條理地表達內容的。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楚王怎樣侮辱晏子,晏子又是如何針鋒相對的。
2.理清文章的條理。
課前準備
1.插圖的投影片。 2.小黑板。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新課。
1.春秋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時代,這期間,各國爭戰。其中齊楚兩國國力強大,激烈爭奪霸業。今天要學的一篇課文——《晏子使楚》講的就是發生在這兩國之間外交上的一件事。
2.板書課題,讀題。
3.釋題:晏子是齊國的大夫,他能言善辯,很有才干。“使”這里是派往。晏子使楚就是晏子被派往楚國訪問。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讀課文。注意正音:大(d )夫 侮(w )辱(r )
2.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生只要說出大概的意思)
3.大家提出預習時不懂的地方,共同討論。
(簡單的問題由學生解決,教師可作必要講解。關于重點難點問題存疑)
三、引導學生弄懂課后問題,深入理解課文。
1.自己讀一讀課后第一題,在文中找出有關句子回答。
(楚王仗著自己的國勢強盛,想趁機侮辱晏子,顯顯楚國的威風。)
2.指名讀課后第二、第三題,邊讀課文邊思考,試著完成下面表格。
教師檢查:
(1) 指名說第一次侮辱晏子的情形,教師填寫表格。說一說楚王為什么這樣做?
(2) 二、三兩次由學生直接說,教師寫一些關鍵詞語。并說一說楚王為什么這樣做?
3.再讀課文,找出描寫晏子和楚王神態的詞,想一想他們這時的態度。
4.你佩服晏子嗎?試著用一些詞語來夸夸他。(聰明機智、才智過人、能言善辯)再說一說楚王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5.朗讀課文,注意人物的態度的變化。
四、理清層次。
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可以分為幾段?
五、總結全文。
作業 設計:
1.用“/”劃去刮號中不 正確的讀音。
首都(d d島) 大夫(d d ) 強盛(sh坣g ch唍g)
乘機(ch唍g sh坣g) 囚犯(qi xi ) 正目(zh卬g zh坣g)
2.選詞填空。
⑴吩咐 囑咐
①楚王只好( )大開城門,把晏迎接進去。
②老師( )我們,要抓緊時間復習功課。
⑵得意洋洋 喜氣洋洋
①楚王( ),以為這一下子晏子可丟臉了。
②看到這一片豐收景象,大家都( )。
3.讀句子,結合課文用“√”選擇正確的說法。
⑴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
①楚王如果讓自己從狗洞進去,就說明承認楚國是狗國。( )
②楚王如果不讓自己從狗洞進去,就說明承認楚國是狗國。( )
⑵晏子裝著很為難的樣子說……
①說明晏子早就想好了反駁楚王的辦法,裝著為難是想讓楚王允許說出要說的話。( )
②說明晏子在“撒謊”還是“說實話”之間感到為難。( )
⑶哪知晏子面不改色,他站起來說……
①說明晏子從容不迫,胸有成竹。( )
②說明晏子毫不畏懼,勇敢頑強。( )
板書設計 :
晏子使楚
楚王 晏子
讓鉆洞 訪問“狗國”
齊國沒有人 我最不中用
齊人沒出息 水土不同
自取其辱 聰明機智
( 教學設計者:張鳳英)
時間楚王侮辱晏子晏子反駁楚王結果
要進城門時讓晏子從洞里進去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 大開城 迎接
見到楚王時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為什么打發你來呢?訪問上等國家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國家派下等人
去,我最不中用,派到這兒來了。 楚王只好陪笑
招待吃飯時齊國人怎么這樣沒 出息,干這種事? 齊國人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是兩國水土不同 楚王只好賠不是
晏子使楚 篇16
教案示例
教學目標:
1.認識本文6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把故事的內容演一演。
3.了解課文的內容及敘述順序,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今天,老師請大家觀看一個短篇,邊看邊思考:你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這部短篇講的是的故事。板書課題:16 。
3.誰能說說課題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教師提出初讀要求:
(1)根據拼音,讀難生字詞的讀音。
(2)根據課文預習的提示,想想課文講了幾件事,都是什么事?
(3)將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交流以上問題。
(l)學生提出自己拿不準的字音,班上交流。
(2)課文講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駁了楚王,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3)提出不懂的詞和句,師生一起討論交流。
三、深入學習課文,突破重難點
1.默讀課文,思考并勾畫理解:(l)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樣反駁的?(3)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結果怎樣?
2.小組討論交流,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記下來,待全班交流時共同解決。
3.全班交流。
(指定一個小組回答,其他小組作補充,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對應出示三次斗智的重點句子,并相機板書。)
4.小結:楚王仗勢欺人,想顯顯自己國家的威風,侮辱晏子,實質是侮辱與楚國平等的齊國,晏子每次都能因勢利導,逼楚王于被動地位,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5.晏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6.指導朗讀課文。
四、理清課文敘述順序
1.學生快速測覽課文,思考: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你是怎么體會到的?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班上交流。
(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談談本文的寫作順序,小組間可以補充)。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作相應的點撥并小結同時板書:
五、再次觀看的故事
六、布置作業
1.摘抄好詞、好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教學本課,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小組討論學習”教學法,深入探究課文內容。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前面學到的閱讀基本功,通過讀、思、議、演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敘述順序,并通過感情朗讀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體會晏子臨危不懼和愛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