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冕教學設計(精選12篇)
少年王冕教學設計 篇1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少年王冕》,齊讀課題。
2.通過昨天的學習,我們回憶下課文介紹了王冕哪幾個階段的哪幾件事情?
出示:七歲,父親去世,家境貧寒。
十歲,體諒母親,輟學放牛。
十三四歲,學畫荷花,終有所成。
十七八歲,家境好轉,不忘孝敬。
3.王冕的什么特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孝順、懂事、體諒、聽話、勤奮、刻苦、好學……)
4.同學們都說到了孝順和勤奮。那么課文是怎么寫王冕孝順母親和勤奮好學的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快速瀏覽課文,畫出那些最能表現王冕孝敬母親和勤奮好學的語句。
二.交流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生讀找到的語句,出示“娘,我在學堂里也悶得慌……還能帶幾本書去讀呢。”
2.這句話,王冕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母親供不起王冕讀書,讓他去隔壁人家放牛時說的。)
3.讓我們先來看看母親說的話,出示“孩子呀……如今只好讓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齊讀。
4.你覺得母親說這話時是怎樣的心情?(為難、無可奈何、自責)
5.母親為什么為難?為什么自責?
6.你從哪些詞語體會到母親的為難和無奈?(不是、實在、只好)
7.讀好這幾個詞,讀出母親的心情。
8.面對這樣的母親,王冕是怎么說的?出示“娘,我在學堂里也悶得慌……還能帶幾本書去讀呢。”
9.王冕說自己在學堂里“悶得慌”,他是真的“悶得慌”,不想讀書了嗎?你是怎么知道的?(還能帶幾本書去讀呢)
10.既然王冕想讀書、喜歡讀書,為什么還要答應母親給人家放牛?你覺得王冕是個怎樣的人?(懂事、體諒、聽話、孝順)
11.一邊是無奈的母親,一邊是孝順的兒子,讓我們讀好這段母子情深的對話。分角色朗讀。
12.這一段作者是通過描寫人物的什么,來表現王冕孝順、勤奮的特點的?(語言)老師希望同學們在作文時,也寫寫人物的語言,讓人物開口說話。
三.交流學習第四自然段。
1.你還能在課文中找出哪些語句最能表現王冕孝敬母親和勤奮好學的?
2.出示第四自然段。
3.讀了這段文字,想想哪個詞語深深地打動你,讓你看到一個孝敬母親和勤奮好學的王冕?(舍不得)
4.這段中一共有幾處“舍不得”?(兩處)
5.第一處是什么?(舍不得吃)舍不得吃秦家給的一點腌魚臘肉,這對我們現在的同學們來說是再普通不過的家常便飯,可對于當時家境貧寒的王冕來說卻是……(山珍海味),他想不想吃?(想)可他為什么不吃?你覺得他是個怎樣的人?(包起來留著回家孝敬母親)
6.王冕除了舍不得吃,還舍不得……(舍不得花),舍不得花秦家給的點心錢。同學們每天身上帶點錢到學校,放學餓了買點零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可王冕是怎樣做的?你看出一個怎樣的王冕?(留著錢買書,好學、勤奮)
7.讀好兩處“舍不得”。
8.上一段是通過人物的對話寫特點,這里是寫人物的什么呢?(動作)我們平時的作文也要學會寫人物的動作,讓人物不僅開口說話,也要活起來、動起來。
四.交流學習第五自然段。
1.你還能在課文中找出哪些語句最能表現王冕孝敬母親和勤奮好學的?
2.出示“天下哪有學不會的事?我何不自己畫幾筆?”
3.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誰能換個說法?這就是我們平常說的“世上……(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4.從這句話,你看出一個怎樣的王冕?(有堅定信念、有十足信心)
5.請大家齊讀出王冕的信心。
6.王冕想自己畫幾筆什么?(荷花)那是什么事讓王冕對畫荷花充滿信心?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7.生:一天王冕放牛的時候看到了雨后的美景。
8.正是這樣的美景讓王冕堅定了學畫的信念。讓我們隨著王冕,一起看看這雨后美景吧。
9.出示“一陣大雨過后……荷葉上水珠晶瑩透亮。”指名讀。
10.聽讀后,你能想象這是怎樣的畫面嗎?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幾幅圖片,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下。
11.圖片一幅一幅出示,指名學生逐句朗讀。
12.讓我們學著剛才同學的樣子,集體來朗讀這段寫景的語句。
13.這些畫面美嗎?這些語言美嗎?美在哪里?
14.生:荷花、荷葉的顏色美。師:只有荷花的紅和荷葉的綠嗎?誰還能找到這段中其他的顏色?生:黑、白、通紅、青、綠。師:是的,這雨后景色顏色多豐富啊,對比多強烈啊,能不美嗎?
15.齊讀,并記一記這些顏色詞。
16.色彩詞填空。
17.作者是怎樣把這雨后的美景寫清楚的呢?請同學們隨著老師的指引,再來讀讀這一段。作者先寫王冕抬頭仰望天空,天空中……然后從云朵看到陽光,陽光……看山上……看山下……再看樹枝……王冕的目光從遠處收回到眼前,看湖里……(生在教師引領下讀書)
18.這是按照什么順序介紹的?(從上到下、從遠到近)
19.這么美的雨后風景,不僅我們同學喜歡,王冕也不禁看得……(入了迷),心里想到……轉念又想……(生在教師引領下讀書)
20.前面是作者寫王冕的語言和動作,這里是寫人物的什么?(心理活動)
21.齊讀描寫王冕心理活動的語句。
五.交流學習第五自然段。
1.你還能在課文中找出哪些語句最能表現王冕孝敬母親和勤奮好學的?
2.出示課文第六自然段。
3.王冕的荷花最后畫得怎么樣?(精神、形態、顏色,沒有一處不像真的。)
4.王冕起初是不會畫的,可短短三個月后,他畫的荷花“沒有一處不像真的”,那這三個月對王冕來說是怎樣的三個月啊?老師覺得這肯定不是簡簡單單的三個月,為了畫好荷花,他達到了忘我的境界。請同學們展開想象,說說王冕是怎樣學畫荷花的?
5.出示填空題:白天放牛時,晚上回到家,天空剛露出黎明的曙光,萬家燈火已熄滅的深夜。
6.是的,王冕就是這樣白天孜孜不倦,晚上筆耕不輟,三個月后,他的畫技大有長進,他畫的荷花“沒有一處不像真的”。漸漸地,王冕靠賣畫得了許多錢,這些錢他用來做什么了?(買些好東西孝敬母親)
7.王冕除了買東西孝敬母親,還怎樣孝敬母親的?(春光明媚的時候,王冕就用一輛牛車載著母親,到村上湖邊走走。)
8.多么溫馨的母子親情圖啊,讓我們一起來讀好它。
9.真溫暖,真幸福,難怪母親“心里十分歡喜”。
10.母親心里歡喜什么?
11.是的,王冕孝順,母親心里歡喜,王冕勤奮,母親心里歡喜,王冕成了畫家,有出息了,母親心里更是十分歡喜。老師要告訴同學們,王冕不僅成了畫家,他還是位詩人呢。讓我們一起來讀讀他的《墨梅》一詩吧。
12.課文學到這里,同學們一定對王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誰來說說王冕是一個怎樣的人?
13.板書:孝敬母親 勤奮好學
14.師總結:這就是我們的王冕,從前的放牛娃,如今的大畫家,他靠著自己的勤奮好學改變了一貧如洗的家境,但始終不變的是那顆孝敬母親的心。
15.上節課老師告訴大家,《少年王冕》出自哪本書?(《儒林外史》),請同學們課后沿著王冕的足跡,走進《儒林外史》第一回,看一看書中更加豐滿更加立體的儒林楷模王冕。
少年王冕教學設計 篇2
24少年王冕(第一課時 )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5個生字,認識4個綠線內的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學習理清課文層次。 4、感受雨后美景。
【教學準備】 課件、課前查閱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介紹背景
1、師導: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水滸傳》中的精彩故事,認識了武藝高強、沉著應變的好漢林沖。今天我們又要認識一位有名人物——(板課):少年王冕
2、師生相互補充介紹王冕、吳敬梓及其《儒林外史》。
王冕:元畫家、詩人。字元章,號煮石山農,浙江諸暨人。出身貧寒、幼年給人放牛,靠自學成為詩人、畫家。性格孤傲,鄙視權貴。詩畫皆負盛名,尤善畫梅。著有《竹齋集》。
吳敬梓:清小說家。字敏軒,號粒民。善詩賦,尤以小說著稱,著有《儒林外史》、《文木山房集》等。
《儒林外史》:長篇小說。書中刻劃了各類士人的精神面貌,成為中國古典諷刺文學的杰作。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師:本文選自古典小說,語言風格較現在有些不同,同學們在預習中有什么困難嗎?2、師生交流、解決預習中的困難。
3、出示生字、詞語,檢查預習情況。
4、指名分節朗讀課文,相機正音。
5、自由再讀課文,思考:我還有什么地方沒讀懂?
6、交流,疏通。
三、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生自由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描寫了王冕哪幾個時間段里發生的故事?
2、交流:
三個時間段:“眼看三個年頭過去”、“不知不覺三四年過去了”、“到了十七八歲” 可見文中寫了王冕哪幾個年齡段?
3、根據時間順序進行分段,引導概括大意。
一(1)王冕幼年由于父親早亡,家境貧寒。
二(2~4)王冕體諒母親的艱難,輟學給人家放牛。
三(5~6)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啟發,奮發圖強,刻苦學畫,終有所成。
四(7)十七八歲時,王冕每日作畫讀詩,從此家境轉機,不愁衣食。
4、練習用段意串連法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四、品讀課文第一段
1、輕聲讀課文,思考:從中,我了解了哪些信息?
2、交流:
3、齊讀課文。
五、品讀第五段中美麗的景色
1、王冕學畫終有所成,是什么讓他想到畫荷花的呢?文中哪一段告訴了我們?
出示:一陣大雨過后……荷葉上水珠晶瑩透亮。
2、(1)指名學生將這一段話讀一遍,問:你們喜歡這段話嗎?為什么?小組討論。
(2)生交流:(大致從顏色、詞語、順序等方面感受景物的美,啟發學生寫文章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3)讓我們閉眼想象,誰能用優美的朗讀將大家帶到這美的境界里。
3、雨后的景色實在美麗!夏季,植物正值旺盛的生長期,色彩斑斕,生機無限,加上陽光的映照和雨水的沖洗,越發多彩多姿!讓我們再來讀讀大自然這本書。
4、小結過渡:真的,好美的自然之景,有人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王冕為什么能夠發現如此美麗的景色?
5、是啊,處處留心皆學問。王冕就是這樣一個善于觀察、熱愛學習的孩子。雨后的美景就象一幅優美的山水畫,讓人仿佛身臨其境。王冕也想到了古人所說的 ,大自然的美景深深地感動了王冕,他多么想把這些荷花畫下來,可惜 ,自信又好學的王冕隨后轉念又想 ,因此熱愛學習的他立志學畫荷花。
五、布置作業
1、練習書寫生字。
2、抄寫生詞。
3、朗讀課文。
4、背誦第五自然段。
少年王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2、感受王冕勤奮刻苦的好學精神和孝敬母親的美好品德。
3、通過品讀感悟重點詞句,學習王冕的學習精神和美好品德。
教學重難點:感受王冕勤奮刻苦的好學精神和孝敬母親的美好品德。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少年王冕》齊讀課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感受到文中描繪的雨后的景色實在美麗!還記得嗎?“一陣大雨過后……荷葉上水珠晶瑩透亮。”文中不僅有美麗的景色,還有動人的情感。今天讓我們走近少年王冕,去感受他的優秀品質。
2、說到王冕,不禁讓我想起了《中國歷史名人傳》中的一句話。
出示:王冕堪稱儒林楷模,學者榜樣。
生讀。
3、為什么王冕堪稱儒林楷模,學者榜樣呢?讓我們聚焦于王冕的少年時期。少年是一段美好的時光,作者抓住了王冕哪些年齡段的生活來寫的?
(七歲 十歲 十三四歲 十七八歲)
二、學習(第2-4自然段)
過渡:作者按時間順序選取了少年王冕的幾個生活片斷,告訴我們王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請同學們自由讀2——4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十歲的王冕是個怎樣的孩子?抓住關鍵的詞句圈圈畫畫,寫寫體會。
(一)出示第二節
1、王冕的話
(1)交流:(我從王冕的話中我感受到了王冕是一個善解人意,體貼母親的人。因為……)
(2)如果學生說不到位)教師點撥:王冕真的不想在學堂里繼續讀書了嗎?
(3)過渡a :是呀,王冕在十歲時就懂得體諒母親的難處了,母親對他說了什么呢?讓我們來讀讀母親的話。
(我從王冕的話中感受到王冕是一個不但孝敬母親而且喜歡讀書的人。)過渡b:是呀,王冕年紀雖小卻多么懂事,母親對他說了什么呢?讓我們來讀讀母親的話。
2、母親的話(讀)
(1)從母親的話中,你讀出了什么?抓住關鍵詞來說說。
(2)交流:(從“年成不好”體會到家庭的貧困;從“實在”體會到母親的無可奈何。)
(3)指導朗讀:一位母親獨自拉扯兒子長大,日子有多么苦,沒有人能想像得出,她只能用她柔弱的肩膀承擔起整個家庭的重擔,她真的是無能為力了!
a 你能讀好母親的話嗎?自己練練。
b 指名讀,教師相機評價:你讀出了母親的這份無奈!
你的朗讀中飽含著母親對孩子的愛!對孩子的歉疚!
c 齊讀。
3、你們聽懂了王冕母親的話,作為兒子的王冕豈能不懂呢?聽著母親的這番話,王冕會想些什么呢?交流
4、所以王冕說…..引讀——(王冕的話)王冕為了不讓母親為難,還故意裝得那么輕松,這是一個多么善解人意、孝順懂事的孩子呀!誰來讀好這段話?
5、過渡:第2小節中我們充分感受到了王冕是個孝順懂事的孩子,第2至4小節還有哪些地方也讓你感受到了?繼續交流。
(二)第4小節
“從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親。遇上秦家煮些腌魚臘肉,他總舍不得吃,用荷葉包了回家孝敬母親。每天給的點心錢,他也舍不得花,積攢一兩個月,便偷空來到村學堂,從書販子那里買幾本舊書。白天牛吃飽了,王冕就坐在柳樹陰下看書。”
1、學生談(王冕很孝敬母親,因為……)
2、腌魚臘肉對家庭貧困的王冕來說是—— ( 美味佳肴 山珍海味)
3、王冕拿到這些,他是怎么想的? (就是要孝敬母親;這是多么好的美食啊,我應該孝敬母親)
4、師引讀: “遇上秦家煮些腌魚臘肉,他總舍不得吃,用荷葉包了回家孝敬母親。”
5、這段中除了王冕的孝順,你還感受到了什么?
(勤奮好學)
6、是呀,白天牛吃飽了王冕就坐在柳樹陰下看書。瞧,他看得多認真呀!他從《三字經》讀到《百家姓》,從《詩經》讀到《論語》,從書中他知道了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明白了百事孝為先。
小結:十歲的王冕真的堪稱儒林楷模,學者榜樣。讓我們齊聲贊美王冕,引讀第四節。
三、學習五六自然段。
1、過渡:不知不覺,三四年過去了,王冕讀了不少書,也明白了許多道理。
2、出示:自由讀第五六自然段。你此時看到了怎樣的王冕?用剛才讀課文,寫批注的方法走近十三四歲的少年王冕。
3、學生自學。
4、交流:
(一) 句段一:王冕不禁看得入了迷,心里想道:“古人說‘人在畫圖中’,真是一點不錯。可惜這里沒有一個畫工,把這荷花畫下來。”隨后轉念又想:“天下哪有學不會的事?我何不自己畫幾筆?”
(1)生說
(2)師評:是呀,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王冕堅信任何事情都能學會,他的自信讓我們佩服,你能讀好它嗎?試讀——指讀——齊讀。
(二)句段二:起初畫得不好,三個月之后,便大有長進,那荷花的精神、形態、顏色,沒有一處不像真的。鄉里人見他畫得好,竟拿錢來買。王冕的荷花越畫越好,這消息一傳十,十傳百,諸暨一帶都曉得他是個畫荷花的高手,都爭先恐后來買他的畫。
(1)生說
(2)師評:從起初畫得不好到后來大有長進,王冕用了僅僅三個月的時間,那可不是簡簡單單的三個月,想象一下,他是怎么取得成功的呢?
出示:起初畫得不好,可王冕不 ________________,他每天來到池塘邊刻苦練習。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這樣 ___________ ,三個月之后,便大有長進,那荷花的精神、形態、顏色,沒有一處不像真的。
a、先寫寫,然后指名說。
b、師小結:觀察細致,使王冕對荷花的顏色,形態了如指掌;對荷花的喜愛,使王冕賦予了荷花生機和活力;不懈的努力,提高了王冕表現荷花的能力。
c、荷花的美讓我們陶醉,王冕的勤奮值得我們學習,誰能讀好這段話?試讀——指讀——齊讀。
四、過渡:王冕畫的畫越來越好,他完全可以在家陪伴母親,讓母親放心了。引讀最后一節。
五、總結
少年的王冕,他孝敬母親,勤奮好學,熱愛生活,正因為如此,王冕長大后成了一位成就很高的詩人,為后世留下了300多首好詩,尤其以畫梅著稱: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他研究過兵法,也研究過劍術,還練習過篆刻。他真的是一個全才,讓我們告訴所有人:王冕堪稱儒林楷模,學者榜樣。
六、作業:
王冕是《儒林外史》之第一人,打開《儒林外史》,你會更真切地認識到一位儒林楷模,學者榜樣。課后請同學們讀一讀《儒林外史》這一本書。
板書:
少年王冕
孝敬母親
勤奮好學
少年王冕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對語言文字的揣摩過程中,提高學生分析、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在課堂交流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王冕勤奮刻苦的好學精神和孝順母親美好品德的影響,進而使他們的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凈化與升華。
教學重難點:通過重點語句的品析,感受王冕勤奮好學、孝敬長輩的優秀品質。
教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談談對王冕的初步認識。
齊讀課題——少年王冕。
默讀課文,誰來說說少年王冕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勤奮好學,孝敬母親)
二、品悟言行,感受王冕的孝心和好學之心。
同學們,王冕的孝敬、勤奮滲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間,請你們快速瀏覽課文,邊讀邊劃,從課文的哪些文字可以感受到王冕的這些品質呢?學生開始圈畫。
過渡:我想通過剛才的默讀,圈化,你對孝順、勤奮的王冕又進一步加深了印象,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把你找到的語句讀出來,并說說你的感受。
(一)感受王冕的孝順
出示:一天母親把他叫到面前,說:“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誤你。這幾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針線活兒掙的這點錢,實在供不起你讀書。如今只好讓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出示:王冕說:“娘,我在學堂里也悶得慌,不如幫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這樣可以貼補些家用,還能帶幾本書去讀呢。”
(1)指名讀這段話,其他同學思考:從母親的話中,你讀懂了什么?
(2)母親在說這話的時候是什么心情?(無奈,不舍)哪些詞特別能表達這種心情的?
(只靠 這點 實在 只好……)
(3)文章還有什么地方也可以看出母親的這種心情的?
出示:母親謝了秦家,替王冕理理衣服,說道:“你在這里處處都要小心,每天早出晚歸,免得讓我牽掛。”王冕一一答應,母親含著眼淚回去了。
導:母親“含著眼淚”,這是無奈之下流出的無奈的淚水。除了無奈,你認為這還是一種怎樣的淚水?(心疼,舍不得……)
舍不得,又不得不去,這就更無奈了,都是生活所迫啊。誰來讀好這段話?
過渡:面對母親無奈的心情,王冕又是怎么說的呢?
出示:王冕說:“娘,我在學堂里也悶得慌,不如幫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這樣可以貼補些家用,還能帶幾本書去讀呢。”
指名學生讀一讀王冕的話。讀了這段話,你覺得王冕喜歡到學校里去讀書嗎?(喜歡)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他是非常喜歡讀書的?指名學生交流。
既然王冕這么的喜歡讀書,那王冕為什么還要這樣說呢?你能體會一下他的心情嗎? (在平時,母親的勤勞王冕看在眼里,母親的操勞王冕疼在心里。所以,他才這樣說的。他的話表現了他的孝敬,懂事)
引讀:王冕的內心其實非常喜歡讀書,但是面對無奈的母親,為了不讓她傷心,他只能說不喜歡讀書,但說的時候,還是應該怎樣呢?
如果請你們來當一回王冕,你會用什么樣的語氣跟母親說?
過渡:小小年紀,就這樣懂事,真不簡單,再來看看他的舉動、行為,那就更不簡單了。請大家在課文中找找相關的語句,抓住重點詞語,談談自己的體會。
出示:從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親。遇上秦家……他總舍不得吃……
指名學生朗讀句子。同學們,讀了這段文字,你們一定有萬千的感慨,想想哪個詞語深深地打動了你,讓你看到了一個孝敬母親的王冕。學生交流。“ 陪伴”、“舍不得吃”。
小結:即使再累也要陪母親,多孝順呀!好吃的都留給母親,多懂事呀!
齊讀感悟。
出示:王冕得了錢,就買些好東西孝敬母親.
出示:春光明媚的時候……母親心里十分歡喜.
過渡:王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了對母親的愛,的確是孝敬母親呀!
小結學法:解讀人物的精神品質,我們就要像這樣透過人物的言行,讀到人物的心里去。
(二)感受王冕的勤奮
同時,王冕讀書也很勤奮,交流你找到的句子
出示:(1)每天給的點心錢……買幾本舊書.
抓住兩個舍不得讀出王冕的勤奮和孝順!(讀)
出示:(2)白天牛吃飽了……柳樹陰下看書.
一有空就看書,真是勤學呀!
出示:(3)他每天畫些畫,讀讀古人的詩文.
長大后還是每天讀,多勤奮呀!
出示:(4)不知不覺三四年過去了,王冕讀了不少書,也明白了許多道理.
小結學法:解讀人物的精神品質,我們就要像這樣透過人物的言行,讀到人物的心里去。
三、潛心涵詠,體會王冕細心觀察、刻苦學畫的品質。
過渡:同學們,通過預習我們知道王冕是元代的畫家,那么他怎么會從放牛娃成為一個畫家呢 其實這是出于一次偶然的機會
a, 請大家閉上眼睛靜靜地聽,邊聽邊想象,思考:這一段寫的是什么給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師范讀
b, 交流:雨后景色,很美
c, 美在哪呢 請大家各自輕聲讀讀,選擇你覺得最美的地方好好的讀一讀,比比誰讀的最美
d, 比賽讀,邊體會(指導朗讀的方法)
出示:一陣大雨過后,天空中黑云邊上鑲著白云……荷葉上水珠晶瑩透亮
e, 請看看這段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
按什么順序寫的 從上往下,使景物錯落有致,相得益彰.以后寫景時也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使文章有條有理,層次清晰
f, 讓我們一起通過朗讀把大自然的美帶給大家
g, 讓我們永遠把這份美藏在心里(齊背)
h, 王冕看的入了迷,他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讀)
j, 他怎么會有這樣的想法呢 (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熱愛大自然)
i, 兩個問號,把這種語氣讀出來,從中你讀懂了什么 (充滿信心,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于是王冕開始刻苦學畫,交流你找到的句子看看他是如何刻苦學習的:
學生交流。
老師小結:同學們,從不會畫到大有長進,他靠的是什么 (堅強的毅力,堅忍不拔的意志,堅持不懈,勤學苦練,勇往直前,毫不氣餒,鍥而不舍的精神,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對呀,這些是通向成功的鋪路石,看圖,他還靠的是什么
(細致的觀察,耐心的練習,對荷花的喜愛)
抓住這些詞,讀出他學畫的刻苦!.
五、總結全文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從王冕身上學到了什么呢?學生自由發言
六、作業:
1、背熟第5小節。
2、搜尋有關王冕的故事。
3、摹仿第5小節寫一處景物。
板書設計:
孝敬母親
勤奮好學
少年王冕 細心觀察
刻苦學畫
少年王冕教學設計 篇4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聽過《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裝滿昆蟲的衣袋》這幾個故事嗎?(聽)這幾個故事生動地講述了幾位名人少年時代的一些有趣的事情。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穿越時空,走近一位元朝名人,感受他那動人的少年時代故事,他就是今天要學習的《少年王冕》。
1、掲題,板書:24、少年王冕(學生跟著老師書空),齊讀課題。
2、大家通過預習對元朝名人王冕一定了解了不少,誰來說說?(學生簡介王冕——頭腦風暴)
3、教師補充介紹。(點擊課件)王冕:元朝畫家、詩人、文學家、書法家,浙江諸暨人。出身貧寒、幼年給人放牛,靠自學成為詩人、畫家。性格孤傲,鄙視權貴。詩畫皆負盛名,尤善畫梅。著有《竹齋集》。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的著名詩句。
4、教師小結:《少年王冕》這篇課文的是選自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寫的《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長篇小說。書中刻劃了各類人士的精神面貌,成為中國古典諷刺文學的杰作。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
1、學習生字,開火車讀,然后學生進行互評。
2、學習新詞(進行兩輪快速記憶,分組比賽)點擊課件,出示詞組:
耽誤 晶瑩 貼補 高手
孝敬 明媚 牽掛 隔壁
舍不得 青翠欲滴 爭先恐后
3、學生齊讀。
4、通過預習大家覺得少年王冕是個這樣的孩子?(懂事、孝敬母親、勤奮好學、善解人意……)教師相機板書:孝敬父母、勤奮好學
三、再度課文,理清層次
1、請同學們用自己的方式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描寫了哪幾個時間段里發生的故事?
2、生發言,三個時間段:“眼看三個年頭過去”、“不知不覺三四年過去了”、“到了十七八歲”
3、根據時間順序進行分段,概括大意。(點擊課件出示段意)交流:一,(第1自然段)早年失父,家境貧寒。
二、(第2~4自然段)體諒母親,棄學放牛。
三、(第5~6自然段)刻苦學畫,終有所成。
四(7)作畫讀詩,家境好轉。
4、根據段意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5、學生互評。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文。提問:從第一段文字中你讀懂了什么?
2、朗讀后學生互評(優點和建議)。
3、(根據“1”)學生發言。
4、齊讀第一段。
五、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在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已經了解到元代著名的畫家、詩人王冕小時候是個什么樣上的孩子?師相機板書:孝敬母親、勤奮好學、自強不息……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走近少年王冕的世界,深入去體會語言給我們傳遞的情感。
二、學習課文第2~4自然段。
(一)感受少年王冕孝敬母親、勤奮好學的品質。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2~4自然段,找一找,課文中哪些詞句最讓我們感受到王冕孝敬母親?在重點句子和詞語上做記號,也可以在旁邊簡單地寫寫體會。
先指名讀句子,并進行點評,再交流孝敬母親的句子:
1、(點擊課件出示句子)王冕說:“娘,我在學堂里也悶得慌,不如幫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這樣可以貼補些家用,還能帶幾本書去讀呢。”
通過“悶得慌、不如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貼補家用”等重點語句體會王冕的孝敬母親。
貼補家用:感受到王冕很小就知道體諒母親的難處。
思考:明明說在學堂悶得慌,為何放牛的時候還要帶幾本書去讀讀呢?
討論交流,達成共識。
2、(點擊課件出示句子)從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母親。遇上秦家煮些腌魚臘肉,他總舍不得吃,用荷葉包了回家孝敬母親。
(舍不得,同學們,當時王冕幾歲?十歲,你們現在多大?假如你放學回家看到桌子上有好吃的會怎樣?而王冕有了好吃的想到的是什么?)通過對比,感受王冕的孝敬值得我們學習。)
“每天給的點心錢,他也舍不得花,積攢一兩個月,…………樹陰下看書。”
師總結提升:舍不得吃好的,都留給母親;舍不得花一點兒錢,要學習。這兩個“舍不得”,份量是何等重啊!來,讓我們齊聲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贊美王冕的孝順、勤學。
3、提問;文中還有那些詞句可以讓我們感受到少年王冕孝敬母親。
(1) 王冕得了錢,就買些好東西孝敬母親。
(2) 春光明媚的時候,王冕就用一輛牛車載著母親,到村上湖邊走走。
(二)從句子中體會母親的情感(從語言、動作、神情……),進行習作方法教學。
三、學習課文第5—6自然段。
過渡導入:小王冕一一答應了母親在秦家放牛,轉眼間,不知不覺三四年過去了,小王冕讀了不少書,也明白了許多道理。那他后來是怎樣成為著名的畫家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第5—6自然段。
1、請同學們齊讀課文5自然段,邊放牛邊勤奮苦讀的王冕怎么會想到學畫畫的呢?
因為王冕看到了雨后的美麗景色,想到要是能把它畫下來該多好。
2、那王冕看到的是怎樣的美麗景致呢?請同學們用“ ”找出相關的句子。然后認真讀讀,體會美在哪里?
(點擊課件出示句子)一陣大雨過后,天空中黑云邊上鑲著白云。陽光透出來了,照得湖水通紅。山上青一塊,紫一塊;山下樹木蔥蘢,青翠欲滴。樹枝像水過一般,綠得尤其可愛。湖里有十來枝荷花,花苞上雨水點點,荷葉上水珠晶瑩透亮。
(1)指導朗讀:
美在顏色。 (黑云鑲著白邊,湖水是通紅的,山上是青一塊紫一塊的,樹木是青翠欲滴的,樹枝綠得可愛……)
(2) 美在順序。(從遠到近,從上到下,從大到小)
這樣一幅美麗的畫面,使老師仿佛聽到了微風吹過樹梢的沙沙聲,你又看見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呢?
教師評價引導:有靜有動的畫面,最好美的自然之景。有人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們眼前的這美景是誰帶給我們的?
王冕為什么能夠發現如此美麗的景色?
是啊,欲要看究竟,處處細留心,王冕就是這樣一個善于觀察,熱愛學習的孩子。誰再來讀大自然這本書,美美地讀一讀王冕細心觀察到的美景?
(自由練讀)指名朗讀,讓我們一起美美地來讀一讀?
(3)指導朗誦,完成練習:
一陣大雨過后,( )中黑云邊上鑲著白云。陽光透出來了,照得湖水通紅。( )霧氣繚繞,巖石掩映。( )樹木蔥蘢,青翠欲滴。樹枝像水過一般,綠得尤其可愛。( )有十來枝荷花,( )上雨水點點,( )上水珠晶瑩透亮。
(4)再次指導朗讀,幫助記憶:(升級過關)
一陣大雨過后,( )中( )邊上鑲著( )。陽光透出來了,照得湖水( )。( )霧氣繚繞,巖石掩映。( )樹木蔥蘢,青翠欲滴。樹枝像水過一般,( )得尤其可愛。( )有十來枝荷花,( )上雨水點點,( )上水珠晶瑩透亮。
(5)再次指導朗讀,幫助記憶:(再次升級)
一陣大雨過后,天空中 。陽光 ,照得 。山上 , ;山下 , 。枝 , 。湖里有十來枝荷花,花苞上 ,荷葉上 。
(6)再次齊讀。
3、王冕看到這樣的美景,發生了什么想法,請你把王冕當時想到的用 “ ”畫出來。仔細讀讀,從你畫出的句子中,你似乎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王冕? 哪句話讓你感受到的?
討論、交流“天下哪有學不會的事?我何不自己花幾筆?”
(一個自強不息的王冕,一個充溢自信的王冕…………)
(天下哪有學不會的事?你能把它改成不帶問好的句子,意思不變嗎?)
朗讀這個句子。
四、學習課文第7自然段。
同學們,功夫不負有心人,王冕經過努力終于成了遠近有名的畫家,家境也一天天好轉起來,帶著母親離開了秦家,過上好的生活。
體會“歡喜”一詞,進一步體會母親的心情。請同學們齊讀第7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
學了這篇課文你準備學習王冕的什么品質?能否結合實際生活談一談。
六、板書設計:
24、少年王冕
孝敬母親
少年王冕 勤奮好學
自強不息
少年王冕教學設計 篇5
提前自學:建議時間20分鐘 實際時間( )分鐘
提前自學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知道寫了誰的什么事.
3,查閱課外資料,了解王冕這個人,以及《儒林外史》這本書.
自學過程:
1,自讀課文2遍,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生詞讀一讀.給自然段標序號.
2,多音字讀準音:供他讀書( ),供不起( ),供你兩頓飯( ),
悶得慌( ),悶熱( ),載著( )
3,摘抄課文中描寫雨后景色的話,然后讀一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讀了課文,你覺得王冕是個怎樣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讀完課文之后,有什么問題產生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歸理拓展:本文根據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的長篇小說《儒林外史》相關章節改寫.這是一部以反科舉為中心的小說,著重展示了一幅儒林百丑圖,是一幅活生生的社會面貌圖,它以生動形象的筆墨,逼真地反映了社會.
王冕,元末明初著名畫家,詩人.在作者的筆下,王冕是個反對科舉,鄙棄名利,愿意自食其力的人.是書中樹立的正面形象.
墨梅 王冕(元)
我家洗硯池頭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情境研討
研究問題:教學目標規約下教學內容的適切性
情境研討目標:
1,掌握生字新詞,會寫并且知道它們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揣摩第五自然段的寫法和作用.
3,能正確理解王冕說的那段話,讀出言外之意.
4,知道作者是通過時間順序,有詳有略地剪裁人物的經歷進行敘寫.
5,感悟少年王冕的孝敬母親,勤奮好學和自強不息的風范,給自己以人生啟示.
情境研討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1,板書"王冕",對他有什么了解
簡介:元末明初的畫家,詩人.課文第一自然段就要言不煩地向我們介紹了王冕的大致情況,(補充家境貧寒).我們還背誦過他的《墨梅》.出示齊讀.
2,補充完整課題:少年(十歲到十五六歲的階段)
通過這兩個字,你知道什么 (課文寫的是王冕少年時代的故事,是從幾歲寫到幾歲呢 七歲——十七八歲)
3,過渡:正如你們這般大小,那么,文中的這個少年究竟能給同是少年的你什么樣的啟示呢
二,初讀
1,自由讀課文,準備交流預習成果:
(1)多音字:供他讀書( ),供不起( ),供你兩頓飯( ),
悶得慌( ),悶熱( ),載著( )
(2)根據拼音填寫文中詞語:
王冕小時候,父親去世,靠母讀書.
母親不想(耽誤)王冕讀書,無奈靠針線活已經無法供他上學,只得讓他到(秦家)放牛.
一天雨后,青山碧水,湖里荷花上水珠(晶瑩),王冕被美景吸引,立志學畫,勤學苦練,終成高手.
后來,王冕離開秦家,繪畫讀詩,(春光明媚)時,常(載著)母親到湖邊散步賞景.
校對交流.——再讀這段話,了解這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3)能不能根據這四句話給課文分一分段 并說說是按照什么順序劃分的
學生交流.(時間順序)
出示:
七歲——父親去世,靠母讀書.
十歲——一邊放牛,一邊讀書.
十三四歲——立志學畫,終成高手.
十七八歲——離開秦家,繪畫讀詩.
小結:課文按照時間順序來寫的,層次非常清晰.
三, 精讀第二段:
1,自由讀2-4自然段,想一想:王冕是一個怎樣的人
2,交流:板書(孝敬母親)
3,默讀圈劃:哪些詞句特別能看出來他是一個孝敬母親的人
4,交流:
重點語段:
(一)王冕說:"娘,我在學堂里也悶得慌……去讀呢."
他說的是真話還是假話
預設:
(1) 假的.因為他其實很喜歡讀書的,但是為了安慰母親,才說在學堂里悶得慌的.
(2)真的.因為他雖然很喜歡讀書,但是看到母親整日勞累,為了供他上學,還得幫人家做針線活,他很不忍心.所以在學堂里的確悶得慌.——追問:從哪里可以看出母親很勞累,為了供他上學非常操心 (扣前文理解年成等詞)
(3) 既是真的,又是假的.因為既喜歡讀書,但又心疼母親,所以"悶得慌"既是真的又是假的.
引導:在這個場景中,王冕的母親很愛兒子,不想耽誤兒子讀書,但卻無可奈何;而王冕小小年紀卻體貼懂事,善解人意——讀這一段,體會人物內心.
小結:從這句話中,我們讀懂了王冕是一個愛讀書的人,又是一個非常懂得體貼母親的人.讀書要讀到人物的內心里,讀出文字的表面意思,也要讀懂文字的言外之意,這樣,才能讀懂人物,讀懂人物的內心.
(二)遇上秦家煮些……孝敬母親.(學生說說理解即可)
第二課時
復習導入(略)
一,精讀第三段:
1,這一段中,這一段話不知道你注意到了沒有.出示寫景語段.
自己讀,可以用哪些詞語來表達你的感受
2,你是從哪里感受到的呢 (扣住:樹木蔥蘢,青翠欲滴,尤其可愛,晶瑩透亮.再扣住寫顏色的詞)
3,大自然的美景,可以給這幅畫起個名字呢.用你的朗讀來豐富畫面,來再現畫面的美.
4,這一語段不僅"美",還很"妙"呢!不同顏色標示方位詞.你發現了什么 (由上而下,由遠及近)作者寫景的層次非常清晰,你來試著填一填.出示這一語段的填空,引導練習背誦.
5,作者用非常生動形象且層次分明的筆調寫出了雨后美麗的景色.為什么作者在這里用大量的筆墨來寫這雨后的景色呢 它與課題有關系嗎 (這是少年王冕人生的轉折點,也是他學畫的一個契機.)
出示王冕想的話,在這幾句話里,你最有感觸的是哪一句話 為什么
"采訪"王冕:你從來沒有學過畫畫,你能行嗎
你沒有師傅來教你,靠你一個人,你怎么學呢
你沒有畫畫的顏料,沒有畫畫的紙張,你怎么辦呢 (體會人物內心思想,有自信,有主張,遇到困難不退縮,自強不息)讀好這幾句話.
6,引讀課文第6-7自然段.
7,母親心里十分歡喜.(課文學到這里,你知道王冕的母親為什么而心里十分歡喜嗎 )(王冕孝敬母親,勤奮好學,自強不息)
二,質疑:
1,作者寫少年王冕一共寫了哪幾個年齡段 為什么要詳寫十歲,十三四歲,而略寫七歲,十七八歲 (能夠反映人物的品質精神的要詳寫,其他的就略寫.)小結:原來作者是寫王冕的十一年經歷,是經過了精心的選擇的,這樣有詳有略,就更能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質了.
三,拓展升華:
1,本文是根據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有關篇目改寫的.王冕的故事是書中的第一回.這本書寫的都是一些古代的讀書人的丑陋行徑,而王冕是本書中唯一一個正面的人物.
2,再次出示王冕的《墨梅》,朗讀: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教師簡介王冕的生平
3,存疑結課:不知道少年時代的王冕,能不能給你們——同是少年時代的你們以什么樣的觸動
少年王冕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五自然段。
2、學會本課5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王冕勤奮刻苦的好學精神,以及孝敬母親的美好品德。
教學重難點:
1、理解王冕人物形象。體會文本語言準確、生動、形象的特點。
2、學習人物刻畫和景物的描寫方法。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儒林外史》作品作者簡介,指名檢查預習情況。
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清代安徽全椒人,他出身于仕宦名門,小時候受到良好教育,對文學創作表現出特別的天賦,及至成年,因為隨父親到各處做官而有機會獲得包括官場內幕的大量見識。吳敬梓22歲時,父親去逝,家族內部因為財產和權力而展開了激烈的爭斗。經歷了這場變故,吳敬梓既無心做官,對虛偽的人際關系又深感厭惡,無意進取功名。安徽巡撫推薦他應博學洪詞考試,他竟裝病不去。他不善持家,遇貧即施,家產賣盡,直至1754年53歲去逝時,一直過著清貧的生活。 吳敬梓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散文和史學研究著作。不過,確立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創作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這部小說大約用了他近20年時間,直到49歲時才完成。 《儒林外史》全書56章,由許多個生動的故事聯起來,這些故事都是以真人真事為原型塑造的。全書的中心內容,就是抨擊僵化的考試制度和由此帶來的嚴重社會問題。
2、大聲自由朗讀課文,把字音讀準,課文讀通順。
3、正音:耽誤晶瑩貼補孝敬明媚隔壁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說說王冕小時侯是個怎樣的孩子?
2、學習第1-2自然段
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冕家境的貧寒?
②“娘,我在學堂里也悶得慌,不如幫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這樣可以貼補家用,還能帶幾本書去讀呢。”從這句話可以看出王冕是個怎樣的孩子呢?(心里不好受,但仍十分體諒母親的難處,很懂事)
3、分角色指名朗讀1—2 人/次。
4、學習3-4自然段
文章中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王冕很孝敬母親?指名說。明確:母親疼愛、關懷兒子;王冕孝敬母親。
三、指導生字的書寫
四、小結及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二、復習導入
1、根據上節課學習的內容說說王冕是個怎樣的人?
2、指名說
3、王冕在秦家放牛一放就是三四年,不知不覺中讀了不少的書,也懂得了許多道理。有一天他——老師范讀第五自然段。
二、正課
1、師范讀第五自然段。
2、再默讀這一部分,邊讀邊做批注。說說王冕在湖邊看到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3、指名說。感受
4、讀中品味賞析:
在陽光的照耀下,地上的“紅”、“青”、“紫”、“綠”與天上的“黑”、“白”遙相呼應,色彩對比異常的強烈。湖邊山上、樹上景色鮮明有別,景物錯落有致。尤其是湖里花苞“雨水點點”、荷葉上水珠“晶瑩透亮”,宛如藝術的特寫。一連串動詞的準確描寫運用,把整個景物描摹得動態十足,讓人仿佛身臨其境。少年王冕面對如此美景產生了美妙的想象,不禁心里想道——
4、齊讀“古人說‘人在畫圖中,真是……我何不自己畫幾筆?”
5、讀六、七自然段。體會王冕堅持學畫的毅力,感受他畫荷花的絕妙之處。
三、朗讀指導
四、小結及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24、少年王冕
孝敬畫荷花
母親——王冕——畫家
疼愛勤學苦練
文本解讀:
《少年王冕》這篇課文講的是元朝著名畫家王冕小時候如何孝敬寡母、學畫荷花的故事,表現了王冕刻苦學習的頑強意志和好學精神。通過學習課文,要讓學生體會做什么事都要下苦功夫的道理。本課按時間線索記敘了王冕七歲父親去世,靠母讀書,家境貧寒;十歲替人放牛,卻仍不忘讀書學習;十三四歲邊放牛、邊學畫;十七八歲終成為“畫荷花的高手”,離開秦家,在家繪畫讀書,仍不忘孝敬母親的故事。贊美了王冕勤奮學習、孝敬長輩的美好品質。
整體構想:
《少年王冕》第五自然段,把雨后湖面的美麗景色描寫得淋漓盡致。湖里的花苞上“雨水點點”、荷葉上的水珠“晶瑩剔透”猶如藝術特寫,會讓人聯想到雨后荷花的樣子十分美麗。王冕正是因為看了這美麗的荷花之后才產生了畫荷花的愿望,后來經過刻苦努力終于成了一位著名的畫家。在教學時,可以“荷花美,愛荷花”為主要線索,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的內容,在讀中實現詞句的訓練和語言的積累。
學情分析:
《少年王冕》教學時,應該引導學生先分層理解、再聯系全文體會人物特點。十歲時,母親為生活所迫,讓他去放牛,王冕說在學堂“悶得慌”,放牛“倒快活些”,還說他依舊可以“帶幾本書去讀”等,一個孝順母親、熱愛學習的小王冕呈現于我們的眼前;接著,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啟發學畫的經過,從另一方面凸現了他奮發自強的毅力。在品讀時,只有聯系全文,才能全面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使其形象真實、豐滿起來。
少年王冕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2、 學會本課5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王冕勤奮刻苦的好學精神和孝敬母親的美好品德。
4、 體會文章有詳有略的寫法,感受敘事作品中景色描寫的作用。
教學重點:
1、通過語言文字的體悟,感受王冕勤奮刻苦、孝敬母親的美好品德。
2、體會文章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感受敘事作品中景色描寫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讀課題
1、課文寫了王冕從多少歲到多少歲的事情。(7~18歲)課文寫了王冕在這10多年的過程中的哪些事情呢?請同學們打開《語文補充練習本》快速瀏覽課文,完成第七項,并在文章劃出相對應的起訖段落。
2、交流習題和起訖段落,在這四個年齡段里,你認為哪些是重點寫的?
二、學習課文第二段,輟學放牛。
過渡:讓我們來學習課文的這兩個重點段。
出示問題:默讀課文2~4段,并把你的感悟及時記下來。
重點交流:
① 一天,母親把他叫到面前,說:“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誤你。這幾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針線活兒掙的錢,實在供不起你讀書。如今只好讓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體會母親的無奈、痛苦、掙扎、辛苦
你能把母親這份辛酸無奈的感情讀出來嗎?
② 王冕說:“娘,我在學堂里也悶得慌,不如幫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這樣可以貼補些家用,還能帶幾本書去讀呢。”
體會王冕的懂事,體貼母親,為母親分擔憂愁,用自己的語言跟我們分析一下。
理解“悶得慌”,“快活些”。他很愛讀書,何以為證?(每天給的點心錢,他也舍不得花,積攢一兩個月,便得空來到學堂……)這是一個善意的謊言,為了安慰媽媽。
師:原來文字的背后隱藏著這么深的感情,你能跟我們讀一讀嗎?
總結:從這十歲的王冕身上我們讀出了一個多么懂事的王冕,一個為母親分擔憂愁的王冕,一個時時刻刻想著母親的人,這就是孝敬(板書:孝敬母親)。
三、學習課文第三段,邊放牛邊學畫。
過渡:我們從十四歲的的王冕身上又能讀出什么呢?
出示問題: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5~6小節,并及時記下自己的感悟。
1、先交流:
ø “天下哪有學不會的事?我何不自己畫幾筆?”王冕認為親自嘗試很重要,要有勇氣。
ø “起初畫得不好,三個月之后,便大有長進……”開始畫得不好不氣餒,能持之以恒所以能取得成功。我們讀出了一個勤奮好學的王冕。(板書:勤奮好學)
師:剛才大家說的要敢于嘗試,不要氣餒,要堅持不懈等等道理,王冕是從哪里知道的?
生:(不知不覺三年過去了,王冕讀了不少書,也明白了許多道理。)師:讀書能明理,讀書對于一個人的成長太重要了,難怪王冕的母親讓兒子輟學的時候那么難過,那么痛苦。
2、重點交流
一陣大雨過后,天空中黑云邊上鑲著白云。陽光透出來了,照得湖水通紅。山上青一塊,紫一塊;上下樹木蔥蘢,青翠欲滴。樹枝像水洗過一般,綠得尤其可愛。湖里有十來枝荷花,花苞上雨水點點,荷葉上水珠晶瑩透亮。
① 覺得這段景色描寫怎么樣?(景色很美)
美在哪里?你能把這個美用朗讀展示出來嗎?
② 師生配合讀。
在這幅美景圖中天空 , 。 山上
;山下 。樹枝 。湖里
。
再讀,注意表示方位的詞語。在頭腦里形成畫面。
③ 讀出“情”來。
大學問家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意思說景物描寫中都含有主人公的情。我們這里的景色描寫中也帶著王冕的情,能把這一層讀出來,境界就不一樣了。自由讀這一段,說說你體會了王冕的什么情?(陶醉、激動、興奮、欣喜)
再讀這一段,讀出情來。
④ 老師又個疑問,這段重點寫王冕邊放牛邊畫畫,為什么用這么長的篇幅來寫雨后的景色?
這是促使王冕學畫的一個很明顯的動力,一個契機,如果沒有被這眼前的美景陶醉的話,王冕有可能一輩子都不學畫畫,有可能一輩子都在給人家放牛,所以這處的景色描寫太有必要了。
⑤ 再讀這一寫景的部分,練習背誦。
總結:我們在十三四歲的王冕身上讀出了勇于嘗試,堅持不懈,這些就叫勤奮好學(板書;勤奮好學)
四、學習文章的最后一小節。
自讀最后一小節,說說王冕的母親為什么心里十分喜歡。
出示:母親心里十分歡喜,她想:“
”
師:是呀,一個孝敬母親,勤奮好學,自強自立的王冕,母親怎能不喜歡呢?
五、介紹王冕其人
六、指導本文寫作方法。
文章為什么沒有把王冕從7歲到18歲每年的事情都寫一下,而是只寫了7歲喪父、10歲輟學放牛、14歲開始學畫、18歲自立這四個時間段的事情,其他都不寫?(其他年齡沒有發生什么特別的事情),為什么又要重點寫10歲輟學放牛,14歲開始學畫呢?(因為這兩件事情反映了王冕孝敬母親,勤奮好學的美好品質,這是文章的中心,所以要重點寫。
是的,選擇特別的事情來寫,與中心有關的事重點寫。
少年王冕教學設計 篇8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2,學會本課5個生字,認識4個綠線內的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奮的好學精神,以及孝敬母親的美好品德.
【教學重難點】通過課文感受王冕勤奮好學,孝敬長輩,是教學的重點.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5個生字,認識4個綠線內的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學習理清課文層次.
【教學準備】投影片,教學掛圖,課前查閱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介紹背景
1,師導: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水滸傳》中的精彩故事,認識了武藝高強,沉著應變的好漢林沖.今天我們又要認識一位有名人物——(板課):少年王冕
2,師生相互補充介紹王冕,吳敬梓及其《儒林外史》.
王冕:元畫家,詩人.字元章,號煮石山農,浙江諸暨人.出身貧寒,幼年給人放牛,靠自學成為詩人,畫家.性格孤傲,鄙視權貴.詩畫皆負盛名,尤善畫梅.著有《竹齋集》.
吳敬梓:清小說家.字敏軒,號粒民.善詩賦,尤以小說著稱,著有《儒林外史》,《文木山房集》等.
《儒林外史》:長篇小說.書中刻劃了各類士人的精神面貌,成為中國古典諷刺文學的杰作.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師:本文選自古典小說,語言風格較現在有些不同,同學們在預習中有什么困難嗎
2,師生交流,解決預習中的困難.
3,出示生字,詞語,檢查預習情況.
4,指名分節朗讀課文,相機正音.
5,自由再讀課文,思考:我還有什么地方沒讀懂
6,交流,疏通.
三,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生自由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描寫了哪幾個時間段里發生的故事
2,交流:
三個時間段:"眼看三個年頭過去","不知不覺三四年過去了","到了十七八歲"
3,根據時間順序進行分段,引導概括大意.
一(1)王冕幼年由于父親早亡,家境貧寒.
二(2~4)王冕體諒母親的艱難,輟學給人家放牛.
三(5~6)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啟發,奮發圖強,刻苦學畫,終有所成.
四(7)十七八歲時,王冕每日作畫讀詩,從此家境轉機,不愁衣食.
4,練習用段意串連法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四,品讀課文第一段
1,輕聲讀課文,思考:從中,我了解了哪些信息
2,交流:
3,齊讀課文.
五,練習書寫生字
少年王冕教學設計 篇9
情境研討
研究問題:教學目標規約下教學內容的適切性
情境研討目標:
1、掌握生字新詞,會寫并且知道它們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揣摩第五自然段的寫法和作用。
3、能正確理解王冕說的那段話,讀出言外之意。
4、知道作者是通過時間順序、有詳有略地剪裁人物的經歷進行敘寫。
5、感悟少年王冕的孝敬母親、勤奮好學和自強不息的風范,給自己以人生啟示。
情境研討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板書“王冕”,對他有什么了解?
簡介:元末明初的畫家、詩人。課文第一自然段就要言不煩地向我們介紹了王冕的大致情況,(補充家境貧寒)。我們還背誦過他的《墨梅》。出示齊讀。
2、補充完整課題:少年(十歲到十五六歲的階段)
通過這兩個字,你知道什么?(課文寫的是王冕少年時代的故事,是從幾歲寫到幾歲呢?七歲——十七八歲)
3、過渡:正如你們這般大小,那么,文中的這個少年究竟能給同是少年的你什么樣的啟示呢?
二、初讀
1、自由讀課文,準備交流預習成果:
(1)多音字:供他讀書、供不起、供你兩頓飯、
悶得慌、悶熱、載著
(2)根據拼音填寫文中詞語:
王冕小時候,父親去世,靠母讀書。
母親不想(耽誤)王冕讀書,無奈靠針線活已經無法供他上學,只得讓他到(秦家)放牛。
一天雨后,青山碧水,湖里荷花上水珠(晶瑩),王冕被美景吸引,立志學畫,勤學苦練,終成高手。
后來,王冕離開秦家,繪畫讀詩,(春光明媚)時,常(載著)母親到湖邊散步賞景。
校對交流。——再讀這段話,了解這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3)能不能根據這四句話給課文分一分段?并說說是按照什么順序劃分的?
學生交流。(時間順序)
出示:
七歲——父親去世,靠母讀書。
十歲——一邊放牛,一邊讀書。
十三四歲——立志學畫,終成高手。
十七八歲——離開秦家,繪畫讀詩。
小結:課文按照時間順序來寫的,層次非常清晰。
三、精讀第二段:
1、自由讀2-4自然段,想一想:王冕是一個怎樣的人?
2、交流:板書(孝敬母親)
3、默讀圈劃:哪些詞句特別能看出來他是一個孝敬母親的人?
4、交流:
重點語段:
(一)王冕說:“娘,我在學堂里也悶得慌……去讀呢。”
他說的是真話還是假話?
預設:
(1)假的。因為他其實很喜歡讀書的,但是為了安慰母親,才說在學堂里悶得慌的。
(2)真的。因為他雖然很喜歡讀書,但是看到母親整日勞累,為了供他上學,還得幫人家做針線活,他很不忍心。所以在學堂里的確悶得慌。——追問:從哪里可以看出母親很勞累,為了供他上學非常操心?(扣前文理解年成等詞)
(3)既是真的,又是假的。因為既喜歡讀書,但又心疼母親,所以“悶得慌”既是真的又是假的。
引導:在這個場景中,王冕的母親很愛兒子,不想耽誤兒子讀書,但卻無可奈何;而王冕小小年紀卻體貼懂事,善解人意——讀這一段,體會人物內心。
小結:從這句話中,我們讀懂了王冕是一個愛讀書的人,又是一個非常懂得體貼母親的人。讀書要讀到人物的內心里,讀出文字的表面意思,也要讀懂文字的言外之意,這樣,才能讀懂人物,讀懂人物的內心。
(二)遇上秦家煮些……孝敬母親。(學生說說理解即可)
第二課時
復習導入(略)
一、精讀第三段:
1、這一段中,這一段話不知道你注意到了沒有。出示寫景語段。
自己讀,可以用哪些詞語來表達你的感受?
2、你是從哪里感受到的呢?(扣住:樹木蔥蘢、青翠欲滴、尤其可愛、晶瑩透亮。再扣住寫顏色的詞)
3、大自然的美景,可以給這幅畫起個名字呢。用你的朗讀來豐富畫面,來再現畫面的美。
4、這一語段不僅“美”,還很“妙”呢!不同顏色標示方位詞。你發現了什么?(由上而下、由遠及近)作者寫景的層次非常清晰,你來試著填一填。出示這一語段的填空,引導練習背誦。
5、作者用非常生動形象且層次分明的筆調寫出了雨后美麗的景色。為什么作者在這里用大量的筆墨來寫這雨后的景色呢?它與課題有關系嗎?(這是少年王冕人生的轉折點,也是他學畫的一個契機。)
出示王冕想的話,在這幾句話里,你最有感觸的是哪一句話?為什么?
“采訪”王冕:你從來沒有學過畫畫,你能行嗎?
你沒有師傅來教你,靠你一個人,你怎么學呢?
你沒有畫畫的顏料,沒有畫畫的紙張,你怎么辦呢?(體會人物內心思想,有自信,有主張,遇到困難不退縮,自強不息)讀好這幾句話。
6、引讀課文第6-7自然段。
7、母親心里十分歡喜。(課文學到這里,你知道王冕的母親為什么而心里十分歡喜嗎?)(王冕孝敬母親、勤奮好學、自強不息)
二、質疑:
1、作者寫少年王冕一共寫了哪幾個年齡段?為什么要詳寫十歲、十三四歲,而略寫七歲、十七八歲?(能夠反映人物的品質精神的要詳寫,其他的就略寫。)小結:原來作者是寫王冕的十一年經歷,是經過了精心的選擇的,這樣有詳有略,就更能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質了。
三、拓展升華:
1、本文是根據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有關篇目改寫的。王冕的故事是書中的第一回。這本書寫的都是一些古代的讀書人的丑陋行徑,而王冕是本書中唯一一個正面的人物。
2、再次出示王冕的《墨梅》,朗讀: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教師簡介王冕的生平
3、存疑結課:不知道少年時代的王冕,能不能給你們——同是少年時代的你們以什么樣的觸動?
少年王冕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王冕勤奮刻苦的好學精神,以及孝敬母親的美好品德。
3.通過品讀自悟重點詞句,學習王冕身上的優良品質。
4.學習描寫人物故事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感受少年王冕孝敬母親、勤奮好學。
教學難點:學習描寫人物故事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這是篇人物故事,說說課文是抓住那幾個片段來寫王冕的?
七歲 靠母讀書 十歲 棄學放牛
十三四歲 勵志學畫 十七八歲 日益成才
二、導入新課
通讀全文,少年王冕的故事就像電影一樣在我們眼前閃過,但其中的特寫鏡頭又深深地扎根在我們腦海中,你們說說是哪些鏡頭?
三、 細讀鏡頭一:棄學放牛
1.默讀課文2~4自然段,這一段文字為我們展現了什么樣的王冕?
2.討論交流:出示有關王冕的句子
(1)懂事,王冕真的覺得很悶嗎?怎么說母親就相信啦?
(2)棄學之后的王冕是什么樣的?
(3)這么受王冕孝順的母親是什么樣的呢?生找出有關母親的句子。
(4)你能當好這位偉大的母親嗎?
3.王冕、母親的形象刻畫得如此栩栩如生,作者主要抓住了什么描寫?(語言、動作、神情)
4.文中還有一個人物,作者抓住了什么描寫?寫出了他的什么特點?
5.總結并指導朗讀: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情描寫,就可以將人物的形象再現,我們讀好這些句子,就能真正的走進人物的內心。
四、細讀鏡頭二: 勵志學畫
1.哪位同學能用你的聲音能再現鏡頭?
2.思考:從這個鏡頭中你看到了什么樣的王冕?
3.生討論:
(勤奮、愛觀察、有毅力)找出相關語句說明觀點。
4.正因為王冕有一雙愛觀察的眼睛,他發現了生活的美。(出示雨后美景)
(1)指名讀。
(2)欣賞美景。
(3)指導朗讀。
這些景在王冕眼里是鮮活的,你認為呢?(強調鑲、透、照、洗)
這些景讓王冕有了學畫的念頭,出示句子,這句話什么意思?王冕學畫成功了嗎?
王冕為什么會成功?(出示句子:不知不覺三四年過去了,王冕讀了不少書,也明白了許多道理。)他明白了什么道理?
5.這兒的美景僅僅是為了告訴我們王冕學畫的原因嗎?讀課文也要聯系課外知識。今天老師就為同學們帶來了一段課外資料。
(1)《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儒林外史》是我國清代一部杰出的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說。 全書用夸張的手法勾畫了封建社會熱衷功名富貴的極端虛偽的讀書人的形象。小說準確、生動、洗練的白話語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優美細膩的景物描寫,出色的諷刺手法,在藝術上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王冕是作者在批判儒林敗類之前樹立的一個正面人物形象,是作者最喜歡的人物。
(2)王冕是一個“光明磊落”的人,一個“有意思”的人。他畫荷花,“那荷花精神、顏色無一不像”,因為他自己就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余杰
五、學習其他段落。
1. 設問:人物形象已經清楚,是不是文章可以斬頭去尾,省去其他片段?少年時光是短暫的,但也是漫長的,如果事事必寫,不加剪裁,必然會雜亂無章,所以作者巧妙地給予安排,有詳有略,過渡自然。
2.讓我們請幾個同學完整地將王冕的故事讀給大家聽。
六、作業。
1.背熟第5自然段。
2.搜尋《儒林外史》中的一個故事讀一讀。
3.寫話練習,人物故事
板書設計: 語言、動作刻畫
勤奮好學
少年王冕 環境描寫襯托
孝順母親
有詳有略突出
少年王冕教學設計 篇11
教材簡析
敘述了王冕少年時家境貧寒,但不放棄自己的理想,認真學習,終成“畫荷高手”故事。展現王冕的勤奮刻苦的好學精神,以及孝順母親的美好品德。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2.學會本課五個生字,兩條2內的4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王冕勤奮刻苦的好學精神和孝敬母親的美好品德。
教學重點難點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感受王冕勤奮好學、孝敬長輩。
設計理念
引導學生抓住語言文字,品悟人物性格特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王冕勤奮刻苦的好學精神,以及孝順母親的美好品德。在對語言文字的揣摩過程中,提高學生分析、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在課堂交流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王冕勤奮刻苦的好學精神和孝順母親美好品德的影響,進而使他們的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凈化與升華。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1.交流資料:老師布置大家回去搜集王冕的相關資料,咱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2.學生交流王冕的相關資料。
3.總結導入:一個家境貧寒的放牛娃,懷著對生活的熱愛,刻苦好學,成了畫荷花的高手,其實他還是一個成就很高的詩人,為后人留下了300多首好詩,尤其以畫梅花著稱,我們曾背誦過他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詩叫《墨梅》:“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夸人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他還研究過兵法、劍術,還練習過篆刻。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了解一下少年時的王冕。齊讀課題。
二、質疑
通過課前學習和咱們對課文的預習,有沒有什么問題?(王冕真的不想上學了嗎?他讀書懂得了哪些道理?母親為什么高興?……)
三、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講述了少年王冕家境貧寒,從小替人家放牛,但仍不忘讀書學習。他善于觀察大自然的美好事物,刻苦學畫,終于成為“畫荷花的高手”,家境也逐漸好轉。)
2.少年王冕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相機板書:孝敬母親勤奮好學
四、自讀自悟
從哪些地方能感受到王冕孝敬母親、勤奮好學?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將重點詞句畫出來,可以在旁邊簡單地寫寫體會。
五、合作交流
1.在小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
㈠感悟孝敬母親
孝敬母親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哪里能體會出他孝敬母親呢?隨學生的交流出示相關段落。
⑴課件出示句子:王冕說:“娘,我在學堂里也悶得慌,不如幫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這樣可以貼補些家用,還能帶幾本書去讀呢。”
①自由讀
②他真的不想進學堂了嗎?他為什么要這樣說?(體諒母親的難處,安慰母親)王冕說出這樣的話是事出有因的。
③隨機出示母親的的話:“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誤你。這幾年年成不好,只靠做些針線活兒掙的這點錢,實在供不起你讀書。如今只好讓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1)指名讀這段話:從母親的話中,你能體會到母親什么樣的心情?(難過、無奈、愧疚、歉意)哪些詞特別能表達這種心情的?(只靠這點實在只好……)
2)“耽誤”是什么意思?母親為什么說不是我要耽誤你
3)“年成不好”意味著什么?“這幾年的年成不好”又意味著什么?(引:一個沒有丈夫的女人,她的日子有多么苦,沒有人能想象得出。更何況連老天爺都不幫助她!)這句話只有七個字,卻卻包含了多少的辛酸和無奈啊!誰來讀讀這七個字?
4)“這點錢”和“這些錢”有什么區別?(母親白天在田里辛勤勞動,晚上還要做針線活。可是能掙到的錢實在太少了!不要說供小王冕讀書,甚至連飯也快吃不飽了!)讀這句話。
5)去掉“實在”這個詞行不行?(一個女人只能用她柔弱的肩膀承擔起整個家庭的重擔,她真的是無能為力了!)讀。王冕母親的話不長,但卻字字含淚,句句辛酸。
④再讀小王冕的這句話,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引讀
1)小王冕聽著母親的話,仿佛看到了家庭中遭受天災,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艱難!所以他說——
2)小王冕想到了母親的無可奈何,他決心為母親分憂,所以面對母親的愧疚,他只能露出快活的笑容說——
⑤他的母親也并不是狠心要兒子回家來掙錢,她也實在是無可奈何,聽了你的朗讀,老師仿佛看到了一個董事的孩子,一個孝順長輩的王冕。
⑵課文中還有什么地方也寫出了王冕的孝順懂事?
出示:母親謝了秦家,替王冕理理衣服,說道:“你在這里處處都要小心,每天早出晚歸,免得讓我牽掛。”王冕一一答應,母親含著眼淚回去了。
⑶課件出示句子:遇上秦家煮些腌魚臘肉,他總舍不得吃,用荷葉包了回家孝敬母親。
理解“舍不得”談體會。
①舍不得。(要知道放牛娃的王冕這年才十歲,正是長身體的年齡,他需要營養,可是他卻把這僅有的一點腌魚臘肉給了母親!)
②誰來讀一讀這句
⑷王冕得了錢,就買些好東西孝敬母親。
(一開始,王冕掙的錢也并不多,可他想到的卻是母親,母親!他從來沒有忘記年輕守寡的母親為他付出的一切!他要用自己的一切來回報母親。)讀。
⑸春光明媚的時候,王冕就用一輛牛車載著母親,到村上湖邊走走。母親心里十分歡喜。
①理解“歡喜”
②母親心里為什么而高興?
㈡感悟勤奮好學
⑴過渡:勤奮成就未來,王冕是怎樣勤奮好學的呢?
⑵出示:每天給的點心錢,他也舍不得花,積攢一兩個月,便偷空來到村學堂,從書販子那里買幾本舊書。白天牛吃飽了,王冕就坐在柳樹陰下看書。
①談體會,談理解。“舍不得”“偷空”
②師引導:每天早上餓著肚子也要省錢買書讀,這就是勤奮好學的王冕!學生情感朗讀這一句。
③齊讀,體會王冕這種勤奮好學的品質。
⑶就這樣王冕邊放牛邊讀書,讀了不少書,也明白了許多道理,你覺得他明白了哪些道理?讀第五自然段。
①他學會了觀察和欣賞大自然的美,他觀察到一副怎樣的美景?
②出示:一陣大雨過后,天空中黑云邊上鑲著白云。陽光透出來了,照得湖水通紅。山上霧氣繚繞,巖石掩映;山下樹木蔥蘢,青翠欲滴。樹枝像水洗過一般,綠得尤其可愛。湖里有十來枝荷花,花苞上雨水點點,荷葉上水珠晶瑩透亮。
a.理解。畫面色彩豐富:黑、白、紅、青、綠
景物錯落有致:天空、山坡、湖里
動態描寫:鑲、透、照、洗、繚繞、掩映
b.讀
c.想不想欣賞一下這美麗的景色?看圖,出示圖
d.讀了課文,欣賞了圖畫,能不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你的感受?(美不勝收、美輪美奐、惟妙惟肖……)
e.把這種美出來,配樂讀
f.背誦這段話。想不想把這美麗的景色永遠記在腦子里?
③從大家的讀和背中,我看出大家和王冕一樣被這美景陶醉了,沉醉于美景中的王冕產生了這樣的想法:引讀(王冕)心里想道——隨后轉念又想——
a.的確,大自然的美景深深地感動了王冕,熱愛學習的他立志學畫荷花。齊讀自信而又好學的王冕的話:“天下哪有學不會的事?我何不自己畫幾筆?”
b.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誰來換個說法?
c.你又想到了哪些句子?“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心動不如行動”,王冕又是怎么做的呢
d.從這句話中讓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王冕?(一個自信的王冕)
④在以后的日子里,王冕是如何來學畫荷花的呢?教師引讀課文第六小節。
a.出示:起初畫得不好,三個月之后,便大有長進,那荷花的精神、形態、顏色,沒有一處不像真的。
b.交流:那荷花畫得簡直栩栩如生,你知道王冕在這三個月里付出了多大的辛苦嗎?
c.想一想,寫一寫,說一說:
王冕白天邊放牛邊觀察荷花,晚上他。
當放牛的小伙伴來找王冕玩時,他卻說:“。”
走進王冕的臥室,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
d.俗話說:一份耕耘一份收獲。(配樂朗讀)鄉里人見他……
師:他已經成為諸暨一帶畫荷花的高手,大家都爭先恐后拿錢來買。
(繼續配樂朗讀)到了十七八歲,王冕……
e.小結:王冕就是這樣不怕困難,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高手就是這樣刻苦努力、勤奮學習成長起來的。
六、總結升華
⑴少年的王冕就這樣有滋有味地生活著,他這樣地孝敬母親,又是這樣地勤奮好學,同是少年的你們,此時此刻,想對他說些什么?(學生自由暢談)。
⑵激情拓展:一個家境貧寒的放牛娃,如此的孝順、如此的好學,竟然成了“畫荷花的高手”!少年王冕的成功,真是富有傳奇色彩!他獨有的人格魅力使我們傾心,那么成年后的王冕又會是怎樣的呢?那請打開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去走進被稱為儒林楷模,學者榜樣的王冕吧!
七、課外延伸
⑴繼續背誦課文第五段。
⑵推薦閱讀《儒林外史》
板書設計:
少年王冕
孝敬母親勤奮好學
少年王冕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知識: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王冕的勤奮刻苦的好學精神,以及孝順母親的美好品德。
2、技能: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力:在對語言文字的揣摩過程中,提高學生分析、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在課堂交流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情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王冕勤奮刻苦的好學精神和孝順母親美好品德的影響,進而使他們的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凈化與升華。
教學對策:引導學生抓住語言文字,品悟人物性格特點。
教學重難點:感受王冕勤奮好學、孝敬長輩的優秀品質。
教學過程:
一、品悟人物語言 理解母親“無奈”
過渡:王冕七歲時父親就去世了,靠母親做些針線活供他讀書,這一年王冕十歲了,一天……
1、相機出示:“一天母親把他叫到……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1)、自由讀 提問:你讀懂了什么?
(2)、學生交流
(3)、指導朗讀
(4)、出示:“一天,母親把他叫到面前,( )說:‘…………去放牛。’”
①指名口頭填一填
②引讀
2、提問:還有什么地方也可以看出母親確實是無可奈何,非常不忍心的?速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學生交流
[人物語言最能體現出人物性格和心理,緊扣語言文字從讀到議到填再到讀,這樣層層深入,幫助學生理解母親無可奈何的心理,降低了學習的難度。]
二、緊扣重點事例 體會王冕“好學”
過渡:母親無奈之下讓小王冕去放牛,小王冕是怎么回答的?
1、相機出示“我在學堂里也悶得慌…………心里倒快活些……”
2、設問:不讀書,小王冕真的感到快活嗎?
3、自由讀課文
思考:從哪幾件事中可以看出當時王冕并不是真的快活,其實他是很想讀書的?
4、學生交流
●版塊一
(1)、相機出示“每天給的點心錢…………在柳樹陰下看書。”
①自由讀 說說讀懂了什么
②學生交流
(2)、小結:小王冕想買一本書可真不容易啊!
(3)、指導朗讀
[抓住“舍不得”、“積攢”等重點詞語,讓學生認真細致地“咬文嚼字”,從語言文字中感悟王冕買書的不易,從而認識到王冕是個好學的少年。]
●版塊二
(1)、相機出示第五、六自然段
(2)、自由讀 找找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冕非常想讀書?
(3)、學生交流
①相機出示“天下哪有學不會…………畫幾筆?”
a、比較句子:天下哪有學不會的事?我何不自己畫幾筆?
天下沒有學不會的事。我也來自己畫幾筆。
b、指導朗讀
②相機出示第六自然段學生交流
a、從“攢錢”“托人”等詞中體會王冕好學
b、引導學生從“起初……三個月之后……”中體會王冕堅持不懈的好學精神。
相機指導朗讀
c、提問:從哪里可以看出王冕畫得好?
為什么能畫得這么好?
d、師小結
●版塊三
過渡: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其實王冕能學畫也是一個偶然,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嗎?
(1)、我們也去欣賞一下雨后的情景(聽錄音)
(2)、學生自讀,想象
(3)、指導朗讀
(4)、指導背誦
(5)、提問:是不是每個人見到這么美的景色都會把它畫下來呢?
學生交流,師相機總結
[抓住重點段落,緊扣關鍵詞句,使學生在語言文字的揣摩中,領悟人物性格特點。這樣既是提高了學生分析、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主人公的優良品質的熏陶。]
三、抓住關鍵語句 感悟王冕“孝順”
過渡:生活的貧困使王冕不得不放棄了上學堂讀書,不讀書他真的快活嗎?
1、出示第二自然段
2、提問:當時他為什么還說快活?
3、學生交流
4、提問:王冕是個孝順的孩子,課文哪些也寫到了?
速讀課文劃出相關的句子
(1)、學生交流
(2)、齊讀句子
四、巧設關鍵問題 學生情感升華
1、默讀課文 結合課文內容,說說王冕是個怎樣的人?
2、總結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