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信息技術下冊《Word中文字的設置》導學案
一、 教材分析
內容:《word中文字的設置》是海南省編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第二冊第二課中的內容。主要包括:文字字體、字號、顏色的設置。
地位和作用:《word中文字的設置》是在學會文字輸入、修改、換行等文字的基本操作之后,進入文章的“排版”環(huán)節(jié)的一課。本課學習的重點“工具欄的使用”在計算機操作中是非常重要的操作之一,在本冊教材后續(xù)的學習中“工具欄”的使用也是涉及得最多的。因此,本節(jié)課無論是在本冊書,還是在整個計算機的操作學習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課。
二、 學生分析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強。在經過一、二年級的學習后,已經能夠較熟練地使用鼠標和鍵盤,并已逐步養(yǎng)成了在電腦上去嘗試、去發(fā)現(xiàn)的學習習慣;僅僅會進行文字的錄入,剛開始使用word軟件進行文字排版。
三、 教學內容分析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會在word中利用“工具欄”對文字的字體、字號、顏色進行設置;了解“選定對象”這一操作的通用性;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學習對文字的字體、字號、顏色進行設置的過程中,掌握利用“懸停提示”來學習新知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生對作品的評價、交流與賞析,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了解字體、字號、顏色的設置在信息傳遞方面的作用;培養(yǎng)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
教學重點:
(1)使用工具欄進行文字字號、字體、顏色的設置。
(2)了解字體、字號、顏色的設置在信息傳遞方面的作用。
教學難點:了解字體、字號、顏色的設置在信息傳遞方面的作用。
四、 教學策略設計
引入部分: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用有針對性的實例來闡明文字修飾的內在意義。體現(xiàn)字體、字號和顏色的變化對信息表達的意義,引出本節(jié)課題。
新課學習部分:以游戲的形式來學習文字大小的變化,使學生主動參與,牢牢掌握本節(jié)課的操作要領;之后,再通過實踐操作來學習字體、文字顏色的設置。
評價部分:通過對學生作品的評價來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從而提高作品的設計水平,突破難點。
小結部分:總結出操作的共性,并進行拓展。
五、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師: 廣播“一咬滿口脆,活力更充沛”,不帶任何修飾。
提問:“這句廣告詞寫得怎么樣?”(生:不錯,寫出了產品的特點。)
“但是如果用這個模樣的文字做廣告,效果會怎么樣?”(生:不是很好!)
2、師:廣播廣告圖片(原版),效果為紅底,白字,加大的字號,傾斜。
提問:“對文字經過這樣的加工之后,廣告效果又怎么樣?”(生:讓人看了就想買。)
3、師:人們?yōu)榱烁玫膫鬟f信息,往往會對文字進行修飾。比如:把要強調的文字變大,變形、變成和別的字的顏色不一樣。老師這里還有一些例子,同學們可以來體會一下。
4、廣播一組例子(店鋪的招牌、單位的宣傳語、書籍的封面)。在展示每一個例子時,教師都引導學生觀察:從哪些方面對文字進行改變,整體效果又是怎樣的。
5、師:那是不是在任何時候,我們都可以任意地使用文字的修飾呢?(生:有說可以,有說不可以。)
6、廣播“新聞聯(lián)播”的片頭文字圖片。(生:不可以)
師:那是為什么呢?(正規(guī)、嚴肅、莊嚴的內容決定的)
7、師:那么再看看“幸運52”,能把它改成和“新聞聯(lián)播”一樣的字體嗎?(廣播“幸運52”的logo)(生:不好。因為“幸運52”是娛樂節(jié)目,是輕松的,應該用不那么嚴肅的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