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和9”的認識
四、教學比較7、8、9的大小。
1.出示點子圖:
先讓學生數出這三幅點子圖的點子數,然后讓學生說說快速數出點子數的方法。
【引導學生觀察,每幅點子圖左邊都有5個點子,只要看右邊的點子數就能很快地數出每幅圖的點子數!
2.比較7、8、9的大小。
請學生從這三個數中隨便選擇兩個,用以前學過的符號來表示它們的大小。學生的答案有以下6種:
7<8 8<9 7<9 8>7 9>8 9>7
3.用“>”、“<”號寫出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系。
讓學生在書上填空,注意提醒學生書寫要整潔、美觀。
【在比較7、8、9這3個數大小時,沒有像教材中那樣直接呈現,而是讓學生任意選擇兩個數來比較大小,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思維空間!</pgn0035.txt/pgn>
五、教學8和9的序數含義。
1.做改編題(給每個學生發一張練習紙)。
左數第8盆開了( )朵花。
開了8朵花的是第( )盆。
給左邊的8個花盆涂上紅色。
給從左數的第9個花盆涂上綠色。
【教材提供的這部分內容過于簡單,而在認識6和7的序數意義時,有一部分學生對幾和第幾的感受有些模糊,所以將這部分內容作了些調整,設計了將8和9的基數、序數含義揉合在一起的練習,學生通過練習,弄清8和9的序數含義,又將它與基數含義區分開來,并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
2.把做好了的練習放到實物展示臺上展示,講評。對完成好作業的學生,教師給予鼓勵。
六、小結。
這節課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你對自己在這節課的表現滿意嗎?
(要求學生把調查實踐作業和課堂上得到的獎勵,課后收錄到成長記錄袋里。)
評析
本節課的設計有以下特點:
一、沿著一條清晰的教學思路進行教學。
這條思路展示的縱線結構是:聯系生活,談話引入→教學8和9的基數含義(教學主題畫,展示學生課前收集的數量是8和9的物體的作業,用8或9個學具擺圖形)→教學8和9的順序(利用計數教具教學8和9的順序,利用直尺圖整體認識0~9的順序)→教學比較7、8、9的大。ɡ命c子圖比大小,看數比大小,用關系符號寫出兩個數的大小關系)→教學8和9的含義(做改編題,評價學生練習)。
這樣的教學思路比較好地保證了學生對8和9的認識沿著一條由淺入深的通道緩緩前迸,每跨一步都留下一個深深的腳印。如教學8和9的基數含義時,學生通過收集生活中的數“8”和“9”的實踐活動,對8和9的基數含義就有了一個難以忘卻的記憶,它將久久地儲存在大腦中。
二、注意創設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情境,讓學生有成功感。
本節課教學中,教師創設了一個別開生面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課前收集如下信息:生活中哪些物體的數量是8和9的?將課堂教學空間延伸到了課外,使每一位學生在收集有關8和9的信息活動中,真真切切地領會了8和9的基數含義,感知了8和9的符號作用。在課堂上,教師又將學生收集的信息在全班展示,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就感。
三、注意提出推理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課堂教學中能否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教師能否提出探索性、創新性的問題密切相關。本節課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適時地提出了一些比較好的問題,如,當學生數出3張點子圖上的點子數是7、8、9時,教師馬上提問:“怎樣數,能很快得出卡片上的點子數?”又如,比較7、8、9中任何兩個數大小時,教師提問:“從這3個數中選出兩個,你能比出它們的大小嗎?你能選出幾組?”這樣的提問,給學生提供了一定的思考空間,使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學會簡單的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