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第二冊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 綜合資料
關于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學生在第一冊已學過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對加減兩步式題的計算順序已經初步掌握。這里的教學內容,僅是參加運算的數由20以內擴大到100以內。因此,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是結合整十數加、減整十數與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口算在練習中出現的。如在整十數加、減整十數中先編入了整十數連加、連減,又編入整十數加、減混合與整十數、一位數的加減混合計算……學生在計算這些題時,容易出現錯誤,為此教材特別注意加強練習。2.關于“用數學”的編排。本單元的“用數學”是結合計算出現的。首先,在整十數加、減整十數與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兩節中,編入學生已經學過的用加減法解決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一個數學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是如何解決的。同時,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加深對數量關系的理解,并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然后,在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之后編入了解決兩種數量相差多少問題的內容。教材對“用數學”內容的設計,首先,用學生熟悉和喜愛的生活事例和事物設計情境,為學生發現數學問題、探索數學問題提供生動有趣的資源。例如,第58頁第5題以小猴子分花生的插圖展現了解決問題的信息。符合小學生喜歡小動物的年齡特點,吸引學生去了解問題的實際情境。分花生的實際問題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容易引起他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又如,第72頁~第73頁例3、例4,選擇學生身邊的作業評比的素材,讓學生提出和解決“小雪比小磊多得幾朵紅花?”“小磊比小雪少幾朵紅花?”等問題。例題、練習題插圖展示了數學問題的現實情境,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并通過觀察或操作、討論交流,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使學生在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中,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獲得一些初步的解決簡單問題的方法,并體驗成功。教學建議1.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計算,培養學習興趣和計算意識。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它是計算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應給予足夠的重視。“計算”常與“枯燥”、“機械重復”相連,這是由傳統數學教學上的缺陷造成的。計算的知識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原本是十分生動的數學活動。教學中,要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計算。比如,借助教材設計的運送鮮花場境提供的資源,讓學生提出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探討計算方法。把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節的探索中,使計算含有豐富、生動的具體內容。再如,借助教材設計的“發新書”、“買玩具”等,給學生創造結合實際情境提出計算問題和進行計算的空間。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使計算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既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養學生遇到問題能夠從數量上進行觀察和思考的興趣和習慣,促使學生形成初步的計算意識。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標準》認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材的設計已經努力體現了《標準》的理念,例如,例題、“做一做”等的插圖,一般都展現了動手操作、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學時,可以結合教材,精心設計,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或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例如,教學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方法(第56~57頁)時,借助苗圃有許許多多鮮花的場景圖,描述工人叔叔運送鮮花的情節,讓學生進入情境,并從中發現“紅花和黃花一共有多少盆”“還有多少盆紫花”等計算問題。進而,引導學生思考計算方法,組織學生交流計算方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計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可以用十作單位數出結果,還可以根據整十數的組成想出得數,還可以……為了使學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組織學生動手操作解決新的計算問題(第57頁“做一做”)。之后,讓學生看圖,通過思考,想出得數。教學中,教師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指導,是十分必要的。這樣,就給了學生充分探索、思考、動手、動口的時間和空間,就能實現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目的。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探索知識才能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逐漸領悟數學,促使學生與同伴合作交流,才能開闊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