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第二冊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 綜合資料
3.組織好練習,進一步培養計算能力。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根據《標準》對數的運算規定有具體目標,本單元教學,要求學生會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根據一般規律,本單元的口算,學生應做到能正確進行計算,絕大多數學生應達到每分鐘做5~6題。要達到這個目標,除了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還需要組織好練習,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組織好學生的練習,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要講究練習形式。練習要以課內為主。注意選擇好的練習形式,使每個學生在課內都有較多的練習機會。例如“開火車”“接力”“送信”“對口令”“找朋友”等,都是很好的練習形式。這些練習形式具有游戲性,容易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同時,可以給每個學生參與的機會。在教學中,還要根據本班的教學實際和其他客觀條件,積極創設運用新穎的練習形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練習活動中提高計算能力。(2)要突出難點,講究實效。練習不是越多越好。要注意練習的針對性,講究實效。對比較難掌握,容易出錯的內容,要多練。例如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中進位和退位的口算比較難,要突出練習這方面的內容。對比較容易的整十數加減整十數、不進位加和不退位減,就可以適當減少練的次數。注意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安排練習,減少盲目性,講究練習效果。(3)多進行口頭練習。小學生書寫有一定的困難,并且速度較慢。減少書面練習,多進行口頭練習,可以增大練習容量,也減輕了學生的書寫負擔。同時,口頭練習的形式多樣,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除上述要注意的問題外,還應加強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輔導。要注意了解他們的困難所在,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多給參與機會,幫助他們盡快趕上自己的小伙伴,達到教學目標。4.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和發展的需要,是培養人才的需要。根據《標準》(第一學段具體目標)要求,本單元教學目標之一是,讓學生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單元教材除了穿插編排有已學過的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內容,還專門設計編排了需要解決兩種數量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為學生創設發現數學問題的情境,為學生創設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活動。比如教學第72~73頁例3、例4,先展現“作業評比”圖,用生動的語言描述作業評比情況,吸引學生看圖進入“評比”氛圍,并讓學生自主提出數學問題。對于學生已經會解決的問題,如“小雪和小磊一共得多少朵紅花?”,請學生解答。對于提出的新問題如“小雪比小磊多得幾朵紅花?”師生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動手動腦主動探索。最后讓學生交流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參與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活動的全過程,才能有效地培養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不斷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使學生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并促使應用意識的形成。同時,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獲得的成功,會產生較強烈的成就感,有利于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