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案(精選2篇)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案 篇1
教學導航
一、教學內容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教材第10頁例1)
二、教學目標
1.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和在100以內),會正確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
2.經歷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過程,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法則。
3.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及根據情況選擇恰當方法的意識。
三、重點難點
重點: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
難點:能正確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口算,并說出算法。(老師提問,學生齊答)
54+5=26+9=
20+40=15+30=
47+42=
師:前面4個加法算式利用我們學過的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的算法就能夠進行口算,那最后一個如何口算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類似47+42這樣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板書課題: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
二、學習新課
教學教材第10頁例1.
(1)創設學習情境。
師:學校組織全校學生乘車去參觀“世博會”,客車馬上就要來了,可是一年級的小朋友們卻遇到了一個難題: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呢?大家能幫他們算一算嗎?(課件出示教材第9頁情境圖)
(2)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師:計算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首先要知道一年級一共有多少名學生。已知一(1)班有35人,一(2)班有34人,也就是求35和34的和,那同學們打算用什么方法計算呢?
組織學生小組交流、討論,并進行匯報。(板書學生的匯報)
方法一:35+30=65 65+4=69
方法二:30+30=60 5+4=9 60+9=69
師:同學們都很棒,已經學會利用已有的知識解決新的問題,并能通過多種方法求解。方法一中通過將一個兩位數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的和,使問題轉化為求兩位數和整十數、兩位數和一位數的和;方法二中通過將兩個兩位數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的和,使問題轉化為求整十數和整十數、一位數和一位數、整十數和一位數的和,而這些都是我們利用所學知識能夠解決的。
師:現在我們來看另一個問題,二(1)班有39人,二(2)班有44人,那么二年級的小朋友們要買多少張車票呢?聯系前一個問題中的兩種方法,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點名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方法一:39+40=79 79+4=83
方法二:30+40=70 9+4=13
70+13=83
師:很好,看來大家對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都掌握得不錯。39是一個接近整十數的兩位數,你還有什么好的計算方法嗎?
方法三:39+1=40 40+43=83
(3)引導學生比較并總結兩位數加法的口算方法。
師:問題(2)中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和的十位上為什么是8而不是7呢?(點名學生回答)
師:說說我們應該如何做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學生交流討論,老師總結)
三、鞏固反饋
完成教材第10頁“做一做”。(點名學生回答)
(1)35+36=71(張)
(2)36+38=74(張)
(3)(答案不唯一)五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41+42=83(張)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
例1:35+34=69
方法一:35+30=65 65+4=69
方法二:30+30=60 5+4=9 60+9=69
39+44=83
方法一:39+40=79 79+4=83
方法二:30+40=70 9+4=13 70+13=83
方法三:39+1=40 40+43=83
1.注重規范表達,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學生都會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然而要他們說出計算方法,大多數學生不會表達。如35+34=?學生有的會說成是3+3=6,5+4=9,所以35+34=69。正確的表達是30+30=60,5+4=9,60+9=69,所以35+34=69。要讓學生清楚十位上的3表示的是3個十,應該說成是30。
2.注重知識梳理,提升學生的歸納能力。
大部分學生基本上能夠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且計算方法比較多。但是歸根結底還是轉換到了兩位數加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整十數的計算方法上。小部分學生似乎對口算并不感興趣,仍然使用筆算,老師可以加以引導。
3.我的補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備課資料參考
典型例題準備
【例題】計算:49+45。
分析:直接計算比較麻煩,觀察算式發現49+1就是50了,用50加45計算比較簡便,再把所得的結果減1就是49+45的答案。
解答:49+45
=(50-1)+45
=50+45-1
=95-1
=94
解法歸納: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時,如果其中一個數接近并小于某個整十數,可以先計算這個整十數和另一個兩位數的和,再減去整十數和這個兩位數的差值。
相關知識閱讀
加號的由來
運算符號并不是隨著運算的產生而立即出現的。我國在商代就已經有加法、減法運算,但同埃及、希臘和印度等文明古國一樣,都還沒有加法符號,只是把兩個數字寫在一起來表示相加。公元6世紀,印度人開始把單詞的縮寫當成運算符號。后來歐洲人承襲印度人的做法,如16世紀,意大利科學家N·塔塔里亞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個字母表示加。1489年,德國數學家魏德曼首先使用“+”當加號,“+”是在橫線上加一豎來表示增加的意思。1514年,荷蘭數學家V·赫克把它用作代數運算符號之一,后來又經過法國數學家F·韋達的宣傳和提倡,“+”開始普及,但直到1630年才得到公認。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能夠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整理、分析數據,解決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1、正確地進行兩位數加法的口算。
2、能夠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用兩位數加、減整十或一位數。
26+30 48+20 49-20 56+3 28-9
24+9 35-20 46-7 98-90 78+9
2、在( )里填上適當的數。
23 28 35 63
20 3 ( ) ( ) ( ) ( ) ( ) ( )
72 31 75 29
( ) ( ) ( ) ( ) ( ) ( ) ( ) ( )
二、探究新知
1、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口算方法。
(1)觀察教材第9頁的主題圖,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消息?
學生匯報。(一至五年級參加“世博會”的各班人數)
(2)出示問題:一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3)提問: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求一共多少張車票就是求一年級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級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計算,列式:35+34。
(4)這個算是如何計算?互相交流算法。
師:我們學習過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通過觀察我們知道35+34中的兩個加數沒有一個是整十數或一位數,但是我們是否可以把它們轉化成我們學習過的加法然后進行計算呢?如果可以怎么計算?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個加數拆分成整十數加一位數。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師:除了這種方法以外,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1:還可以拆分另一個加數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
生2:除此之外,同時把這兩個加數拆成整十數加一位數,然后進行計算也很簡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口算方法。
(1)出示問題:二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2)列式計算:39+44
(3)學生嘗試計算39+44,并說說算法。
經學生自由討論,大致有以下幾種方法。
A、39+40=79 79+4=83
B、30+44=74 74+9=83
C、30+40=70 9+4=13 70+13=83
3、比較算式,發現規律。
師:對比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點:都是兩位數加兩位數。
不同點:前者個位數相加不進位,后者個位數相加進位。
三、鞏固練習
1、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54+21= 15+55= 61+39= 35+66= 23+28= 32+46=
53+36= 37+54= 15+65= 18+26= 41+56= 13+29=
2、春節小明用壓歲錢買一個玩具汽車39元,買一個天線寶寶75元,問他一共用去多少錢?組織學生分組練習,并在小組內互檢。
四、課堂小結
1、在這一節課中,我們學習了兩位數加兩位數,以及它們的計算方法,我們要利用這個計算方法,熟練地進行計算。
2、你還有哪些疑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