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數學一年級上冊《認識鐘表--小明的一天二》教案
得出結論:分針指向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整;分針指向6,時針走過幾就是幾時半。
(設計意圖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認識鐘表的經驗,但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掌握了這方面的知識。針對這一情況,在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熟悉的生活情境,整個過程由小組討論、分組匯報、觀察思考、得出結論組成。在交流中,較優秀的學生充當小教師的角色,一部分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得到了幫助,輕松愉快地獲得了知識。這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合作意識,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構建自己的認知體系,同時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3 認識時間的表示法。
(1)示范時間的表示法。
師:6時可以怎樣表示呢?(板書:6時,6:00)
7時半可以怎樣表示呢?(板書:7時半,7:30)
(2)做找朋友的游戲。
師:你們的桌子上都有一張表示時間的卡片,你的卡片跟黑板上的哪一個鐘面是好朋友呢?讓我們一起來做找朋友的游戲。
(全班學生到黑板上找朋友。(一邊放找朋友的音樂)大家找到了朋友,高興地回到了座位上,只有一名學生找不到朋友。)
師:你怎么啦?
生:我找不到這張卡片的朋友。
師:大家幫他找找看,黑板上有這張卡片的朋友嗎?(沒有)
師遞上一個能活動的鐘面,問:你能撥出這個時間嗎?(該生撥時間)
師:你這個鐘面跟黑板上的哪些鐘面是同一類的?你應該把這個鐘面貼在哪里呢?(該生把鐘面貼在黑板上相應的位置。)
(設計意圖 如果按部就班地逐個教學時間的表示法,學生必然興趣不大,因此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在這里巧設了找朋友的游戲,使學生樂于學習,使課堂充滿著輕松愉快的氣息。除此之外,這個環節還設置一個學生找不到時間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體驗中解決問題,培養問題意識。)
(三) 在情境中操作,鞏固所學的知識
1.做開火車的游戲。
(1)屏幕出示廈門火車站的情境圖。
(2)師介紹游戲規則:這是廈門火車站,火車站里有三列火車(指著三豎排的學生),分別是開往北京的火車、開往天津的火車、開往上海的火車。當老師說“北京的火車馬上就要開了”時,大家就一起拍手問:“幾時開?”開往北京的火車就看著屏幕上的鐘面回答。
(3)師生做開火車的游戲。
①開往北京的火車4時開。
②開往上海的火車7時半開。
③開往天津的火車9時開。
2 聯系實際,說說自己的一天。
師:剛才我們了解了小明一天的時間安排,那你們的一天又是怎樣安排的呢?
(同桌互相說一說自己的一天是怎樣安排的,再讓學生匯報安排情況。)
3 在情境圖上貼時間。
師:看來同學們一天的時間都安排得挺合理,這非常好,我們就是要做時間的小主人,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安排星期天的時間,好嗎?請每組的小組長拿出“快樂的星期天”這張情境圖,四人小組合作,在圖上貼時間。(整幅情境圖分6項活動內容,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時間。)
(學生交流、討論,動手在情境圖上貼時間。)
師:請每組派一名代表到前面說一說你們的星期天是怎樣安排的。
(各個小組的代表發言。)
(設計意圖 讓學生在情境中應用所學的知識,使學生感受到生活離不開數學,由此對數學產生興趣和親切感。同時,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合理安排時間、珍惜時間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