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認圖形 (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二冊)
想一想,你還在哪里見過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
4.說說下面圖形的名稱。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
剛才我們初步的認識了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下面我們就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好嗎?
圍時可以先照圖中的樣子圍,然后獨自圍幾個。
2.完成“想想做做”2。
剛才我們在釘子板上圍出了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想不想把它們畫下來?請同學們看著第1題圍成的圖形把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畫在方格上。(學生畫圖,老師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3.完成“想想做做”3。
(1)明確題意。
(2)讓學生動手涂一涂,完成統計表。
(3)交流反饋,比一比誰涂得好。
4.完成“想想做做”4。
(1)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學生拼圖,老師巡視,了解學生的拼圖情況。
(2)指導學生集體拼一拼。
(3)想一想你還有不同的拼法嗎?(沿著三角形的三條邊可以拼三種不同的方法,鼓勵學生動手試試)
5.完成“想想做做”5。
(1)用1個長方形,2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圖,看看你能拼出幾種圖形來?你認識他們嗎?
(2)組織學生把拼成的圖形在班內交流,說說你是怎么拼的,你認識他嗎?
(3)動手拼一拼別的同學想出而你沒有拼過的圖形。
四、課時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了一些物體的面是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還動手拼了一些圖形,同學們學得真不錯。
第三課時 練習四
教學內容:復習簡單的平面圖形,課本第24~25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通過搭一搭、數一數、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實踐活動,加深對平面圖形的認識。
2.過程與方法: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和變化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體會發現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誰能說說我們學過了哪些平面圖形?(學生邊回答老師邊出示)。
今天啊,我們將繼續研究它們上一節練習課。(板書課題:練習四)
二、練一練
1.練習四1。
(1)要求學生用6根同樣長的小棒搭出三角形、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并說說你是怎樣搭的?
(2)用8根小棒能搭出什么圖形?試一試,讓學生先搭,然后相互交流。
(能搭出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
2.練習四2。
(1)出示第2題圖,說說圖中有哪些圖形?指指各種圖形分別在哪里?
(2)指導學生數圖形的個數,要求學生把圖形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從左往右,從上往下有序地數。
(3)完成統計表,集體交流。
3.練習四3。
(1)讀題理解題意,什么叫兩次對折?
(2)學生選擇一種折法在小組中交流,并說說折出的是什么圖形?
(3)集體交流并參考課本,說說正方形紙對折兩次一般有幾種折法?各折出什么圖形?
4.練習四4。
你能用一張長方形紙,折成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嗎?老師相信,多折幾次,一定會成功的。
折成后,讓他們互相說說是怎樣折的?(邊折邊說)
5.練習四5。
請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想一想怎樣才能折出一個正方形?
學生動手實驗,了解學生實驗情況,集體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