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認識》導學案蘇教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4頁的例題及“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材分析]
認識10的教學仍然按“數物體個數—用算珠表示個數—用數表示個數—寫數指導與練習”的線索進行。“想想做做”中設計了形式多樣的練習,豐富學生的認識。滲透10個一是1個十,讓學生數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這項活動中感受10根和1捆的關系,直觀接觸10個一和1個十,為以后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作些鋪墊。學習按群數數,引導學生2個2個地數櫻桃的個數,5個5個地數手指的個數,既提高數物體個數的效率,又具體感受10與2、10與5的關系。體會雙數和單數,10只鴨排成一行,戴帽子的和不戴帽子的一一間隔。從左邊數起,戴帽子的鴨依次是第2、第4……第10只,這些數都是雙數。從右邊數起,戴帽子的鴨依次是第1、第3……第9只,這些數都是單數。學生照這樣數一數,感受了雙數和單數。辨認左和右,在數物體的個數時,聯系左邊和右邊等內容,幫助學生正確分辨左和右。直觀看出相差數,正方形和三角形上下兩行對齊著排列,不但能比出哪種圖形的個數多,哪種圖形的個數少,還能數出正方形比三角形少3個,三角形比正方形多3個。這些都是以后探索相差數問題所需要的知識。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經歷10的認識過程,知道10所表示的具體數量,初步會用不同方式數物體的個數,會讀、寫10;理解、掌握1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
2、使學生在認數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的形成過程,發展初步的觀察、數數能力,體會數是表示事物數量的符號,初步感受10個一是1個十的思想,發展初步的數感。
[教學重難點]認,寫10,理解10以內的順序。
初步孕伏10個一就是1個十的思想。
資 源 學情:學生已有認識6~9各數的經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 出示情境:(例7主題圖:9個各民族小朋友)
引導:馬上就是10月1日國慶節了,全國各民族的小朋友歡聚一堂,載歌載舞慶祝國慶。
數一數,共有幾個小朋友在跳舞?
提問:在計數器上怎樣表示9?(撥珠數一數)
2、 引入新課:
情境圖中增加1個小朋友。
提問:現在又來了一個小朋友,現在有幾個小朋友?(對,9個再添上1個就是10個)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0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知,認識數10
1、 數數。
談話:這里究竟有幾個小朋友在跳舞?請小朋友伸出小手數一數。
誰能上來數一數?(指名數)
誰還有不同的數法?
師:剛才這2個小朋友都是按順序有序的來數數的,我們在數數時也要像這樣按順序數,不能重復也不能遺漏。
一起跟著老師數一數。數到10,就表示一共有10個。
誰能幫老師數出10本作業本?(指名數)
你還能數出哪些物體是10個的?在教室里找一找,數一數。
交流。
2、 數珠表示。
追問:圖上有10個小朋友,數出的10本練習本,10個手指,10張桌子……都是幾個?
提問:10在計數器上再怎樣撥珠就可以表示它?
齊說:9個添上1個就是10個。
數一數計數器上的數珠。
追問:這里的數珠表示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