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下冊位置教學設計
(3)左、右在生活中的應用。(這里提議可另安排一課時)
數學的學習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經驗基礎上的,學習數學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體驗生活。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這些事例或讓學生自己舉出一些事例,讓學生一方面在實際生活中體會左、右,另一方面從小養成遵守交通規則的好習慣(結合課例說:上下樓梯)。同時了解一些生活常識,如過馬路要先看看左邊,再瞧瞧右邊。
(三)位置。
1、教學目標:
(1)能在具體情景中,根據行列確定、描述物體的位置。
(2)在對物體位置關系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培養觀察、分析、比較的思維能力。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4)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結合活動,使學生受到熱愛勞動、助人為樂、遵守公共秩序教育。
2、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根據行列確定某一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能用語言去描述某一物體的位置。
3、教材內容說明和教學建議:
按行、列確定物體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如,學生的位置,電影院的座位等等。這些知識對學生來說,既是實際生活的需要,又是進一步學習的需要。
教材從學生最熟悉的座位引入位置。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班里有幾組,每組有幾人,再說出自己的座位。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指出:要確定自己的位置,既要說出自己在第幾組,又要說出自己在第幾個(或第幾排)。為了讓學生體會這一點,還可以組織學生做游戲。如,先說明某個同學在第幾組第幾個(或第幾排),讓同學們猜這個同學是誰。或者反過來,先指明某個同學,讓學生說說他(或她)在第幾組第幾個(或第幾排)。也可以讓學生說說你最好的朋友坐在哪里。讓學生感受到知識來源于生活,我們學習是為了解決生活上的問題,從而體會到數學的價值。
在學生清楚地知道如何確定自己的座位后,可以每二個或四個學生一組,說出自己前后左右四個同學的座位,并從中找出規律,看看左右兩個同學的座位和前后兩個同學的座位與自己的座位有什么關系。從而發現:左右同學和自己在同一排,前后同學和自己在同一組。
教科書第6頁“做一做”,是一個讓學生確定動物圖片位置的活動。活動時,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自己擺放圖片(擺放的行數、列數可以自定),然后互相提問題,如指定一個動物,說出它所在的行、列,或根據行、列猜出是哪個動物。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互助精神,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四)關于練習一中一些習題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1題,這是一個綜合性的活動,包含了基數、序數、前后、左右等內容。可以分組來做,參加活動的學生坐成一排,每組選一名同學發口令,其他同學按口令活動。
第2題,是一個練習方位的拍手游戲。每兩個同學一組,同時按同一口令拍手,如,說:“上”,同時拍上,說:“左”,同時拍左。這個游戲的人數也可以變動,可以三人一組,一人發口令,兩個拍手,誰拍錯了,就去發口令。
第3題,通過一個實際操作活動,幫小明布置房間,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又體會了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活動時,可以利用學具卡片讓學生親自動手擺一擺,并說一說擺放的理由。擺好后,同學間還可以互相交流一下。有些東西的擺放位置可能不一樣,只要合理,都是可以的。(1、2、3、6題可以配合第二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