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蘇教版)
二、認識圖形
XX年2月
教材簡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直觀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幾何體的基礎上,教學一些常見的平面圖形,其對學生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教材分兩段安排教學內容:第一段是通過一些常見幾何體上的面,以及用幾何體上的面畫圖形等活動,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行和圓;第二段是通過折、剪、拼等操作活動,直觀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此外,教材還安排了練習四。在編排上有以下特點:
1、充分關注學生已有經驗,幫助學生直觀地認識常見的平面圖形。學生的認知經驗包括兩方面:一是學生在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時,所形成的一些常見幾何體表面的經驗;二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積累的一些物體表面形狀的經驗。
2、讓學生在活動中做出平面來,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可以促使學生從整體上感知這些平面圖形的基本形狀,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感受圖形之間的聯系。
3、注重練習的實習性和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以引起學生主動探索的愿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動,直觀的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這些平面圖形的名稱,并能識別這些圖形,初步了解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使學生在畫、折、剪、拼等操作活動中,利用三維的體認識二維的面、利用已知圖形認識未知圖形,并在這過程中,積累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體會圖形的變換,發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認識圖形的過程中,產生對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培養主動與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這五種常見的平面圖形。
教學難點: 把長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課時安排:
認識長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和圓 1課時
練習四 1課時
1、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一年級(下冊)第16~18頁。
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長方體、正方體的面、圓柱的底面,以及用這些形體的面畫圖形的活動,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初步體會“體”與“面”的聯系。
2. 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增強與同學交往、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初步體會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從物體表面抽象出平面圖形。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談話:同學們都帶來了一些物體。請拿出一個你認識的、最喜歡的物體,向大家介紹介紹它的名稱,好嗎?
出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圖形,提問: 老師帶來了一些圖形,你們認識嗎?(學生口答后,把圖形貼在黑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