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幾”的,(精選14篇)
“9加幾”的, 篇1
襄陽區實驗小學 楊保華 栗剛
教材分析:
“9加幾”是20以內進位加法的第一課。它是在學生學習了11—20各數的認識及10加幾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中呈現了多種計算方法:“點數”、“接著數”、“湊十法”等。在整合教材后,我設計了“歡迎小朋友、小兔拔蘿卜、吃蘿卜”等系列學習活動。在具體情境中,讓學生體驗創新,體驗成功,感受“湊十法”的便捷,探索出“9加幾”的規律。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 96—98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動口說、動腦想等學習活動,從實際情境里理解計算9加幾的方法,通過比較,讓學生體驗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湊十法”,初步掌握“湊十法”的思維過程,并能正確計算9加幾的口算。
2、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探究、思考的意識和能力,鼓勵算法多樣化,樹立創新的意識,追求思維的靈活性。
3、能應用知識解決生活里的相關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初步樹立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不同算法的交流、體會和比較,提出可以用“湊十法”計算,掌握“湊十法”的思維過程,能進行正確的計算。
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思考,歸納“9加幾”的計算規律。
教學方法:
發現法、問題教學法、合作交流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2捆(10根一捆)、蘋果數字卡
教學過程:
一、小兔引路,競賽熱身
小朋友們,今天咱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課件演示:一只活潑可愛的小兔子。小兔今年也上一年級啦,他要和我們大家比比賽,瞧,這是小兔為大家準備的“熱身運動”題:
10+5= 10+8= 10+4= 10+7= 10+6= 10+2= 10+3= 10+1= 10+9=
小朋友開火車答題,老師引導學生觀察:為什么算這些題速度特別快,你發現了什么?(都是10加幾,結果都是十幾)
設計意圖:兔寶寶競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用十加幾引入教學,為學生理解“湊十法”做好鋪墊。
二、自主嘗試,探究算法
1、小兔今天還給我們帶來一群新朋友,瞧,他們也來到了咱們教室。讓我們用動聽的歌聲把它們請出來吧。學生跟隨音樂唱《小兔乖乖》,課件出示小兔畫面:左邊9只小白兔,右邊4只小灰兔。
2、學生觀察圖畫,說說畫面內容,提出問題并嘗試計算。
3、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1)左邊有9只小兔,右邊有4只小兔,左邊比右邊多幾只?(右邊比左邊少幾只?)
9-4=5
(2)左邊有9只小兔,右邊有4只小兔,一共有多少只小兔?
9+4=
4、“9+4”等于多少?我們該怎么樣計算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內容。(板書課題:9加幾)
5、請同學們嘗試計算,如果感覺有困難,可以借助學具,想一想,怎樣移動學具,就能很快算出得數。自己邊擺邊說,說完后再小聲告訴給你的同桌。
學生自己嘗試,教師巡視指導。
6、匯報算法,鼓勵算法多樣化。
學生代表上黑板演示,學生可能出現3種算法:
(1)數數法:1、2、3、4……..13,一共13只。
(2)接著數:左邊有9只,然后再接著數:10、11、12、13,一共有13只。
“9加幾”的, 篇2
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陵目標
1.學生能夠看懂圖意,并根據圖意正確列式
2.在計算時,學生能夠用多種方法因題選擇算法
(二)過程性目標
1.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2.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在計算時,學生能夠用多種方法因題選擇算法
教具準備:投影儀1臺,錄音機,算式卡片
學生每人準備兩種顏色圓片各10個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口算練習:出示卡片,學生口算
9+29+59+49+9
9+79+69+89+3
2.拍手游戲
教師拍的次數與學生拍的合起來是10。
教師拍9下、1下、5下。
二,學習新課
1.教學例3
(1)放錄音(合唱)
教師:好聽嗎?這是我們學校合唱隊的'小哥哥、小姐姐們在合唱,我們一起去看看。
(2)投影出示,例3仔細觀察,教師: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告訴全班同學。請學生回答
(3)老師想知道一共有凡人?誰來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呀?
列式、板書:9+5
(4)那到底一共是幾個人呢?.
學生想計算方法,可以用喜歡的圓片擺擺看(兩種顏色的圃片)
教師巡視
(5)學生匯報想到的方法
(6)你認為哪種方法最簡單?說一說
2.完成做一做
(1)投影出示圖
(2)小組合作,要求:
①觀察圖,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記錄下來
②要求什么?記錄下來③怎樣列式?
④怎樣計算?(有幾種方法?)
三,師生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9加幾”的, 篇3
一、學習要點
本課是第九單元的9加幾的第一課時,教學內容是第96--98頁。
課本創設了校園內各項體育比賽的場景,為9加幾的計算方法準備了豐富材料。練習編排從具體到抽象,適合學生思維的發展規律。
教學目標重點是:通過算法多樣化,使學生較熟練口算9加幾掌握、運用湊十法口算9加幾;從生活中提煉數學,培養學生計算意識,教育學生多參加有益的體育活動,提高體素質。
教學難點:掌握9加幾中的湊十法。
教具:課件或例1圖片若干份
學具:兩種顏色的小棒和圖片
二、教學過程
(一)數乒乓球
出盒子里的'9個白球和盒子外的3個黃球。
1、提問:你看到了什么?你問什么?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
2、引導或抓住問題一共有多少個乒乓球?請學生向其他同學展示數的過程。
學生操作解決問題,大概歸納為以下三種方法:
(1)點數,一個一個數出結果。
(2)接著數,盒內有9個,從9起接著數出結果。
(3)湊十法盒內有9個,放進1個黃球湊成10。
3、比一比,想一想你最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設計意圖:學生在直觀的實物操作中初步感受湊10,從具體到抽象的同時創設了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
(二)運動場上的故事
你們平時做哪些體育運動?多做運動有哪些好處?
展示例1圖片(或課件),引導學生翻書96頁。
1、你看到了什么?小組內交流,再請學生發言。
2、引導觀察圖中左下角的數飲料圖。
在他們之前別的同學拿過飲料,看一看,數一數,還有多少盒?你是怎么知道的?
把你數飲料的方法與小組同學說一說。
請學生匯報小組交流結果,并指著圖片說。
如果要最快看出,還有多少盒?,哪個小組的辦法最合適?
學生發言討論,復述湊十過程,并在圖上用連線的方法標識出湊十。
3、誰能根據還有多少盒?列出一道算式?
請學生快速答,教師板書:9+4=
誰知道得數是幾?你能在圖上指著說嗎?抓住湊十過程,逐步板書:
9+4=
1013
4、請學生拿出學具,擺一擺9+4的計算過程,并在小組內說一說。
“9加幾”的, 篇4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8、7、6加幾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遷移類推能力。
教學重難點:培養計算能力和遷移類推能力。
教學過程 :
一. 復習鋪墊,提出目標
1. 念湊十法的兒歌。
2.提出練習目標:
(1)正確熟練地口算8、7、6加幾,培養計算能力。
(2)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
二. 指導練習,展示成果。
(一)、小組協作,組內展示。
1、不計算,你能比出誰的得數大嗎?(在大的后面“√”)
9+2 8+6 6+5
9+3 7+8 6+6
小組內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填一填。
8+( )=11=( )+4 7+( )=12=( )+6
( )+8=11=( )+7 3+( )=11=( )+4
先獨立做,做完后小組內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3、送我回家,在○ 里填上“+”或“-”。
9○4=13 11 <8 ○ 5 8○ 7< 9 16 <10○ 7
8○ 4 =12 15 <9 ○8 13 > 9○ 6 2= 7○5
讓學生小組討論,再總結準備匯報。
4、猜猜我是誰,在□里填上合適的數字。
6+ □ =14 4+□ =13 10- □ =2 3+ □ =15
9+□ =9 □ -8=4 13- □ =5 7+ □ =16
讓學生小組內互相說一說,再討論解決方法。
(二)、全班展示,解決沖突。
1、全班交流,探討途徑。
2、小結方法,取得共識。
三、巧用數學,靈活練習。
1.完成練習十九的第1題。
讓學生完成,再集體訂正。
提問:這兩組算式有什么特點?讓學生懂得:一個加數不變,和隨著另一個加數的變化而變化。
2、完成練習十九的第2題。
(1)讓學生看圖,用自己的話描述畫面內容。
(2)根據畫面條件,你可以提什么問題?
(3)學生自己列式計算,全班講評。
3、完成練習十九的第3題。 讓學生完成,再集體訂正。
4、完成練習十九的第4、8題。 先說圖意再列式。
5、 比賽,看誰算得快。(完成練習十九的第5、7題。)
6、游戲:找朋友。(完成練習十九的第6題。)
四、總結反思,內化提高。
師:通過這節課,你有什么更大的收獲?
“9加幾”的, 篇5
小師 發表于 -1-1 9:02:00
(一)、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小學數學第一冊第107頁例4(人教版)
教學目標:1、會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訓練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創新性。
3、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難點:對同一問題尋求不同的解決方法。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聽算練習:20以內加減法。
2、說說你是怎么算的。9+6 8+5
二、探索新知
1、談話激趣:為了獎勵大家,老師特地準備了些東西,看看是什么呢?(桃子)
2、在情境中生成問題
(1)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2)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一共有幾個桃子?”
3、小組交流: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4、匯報、交流
板書:(1)、數出來的 。
(2)、按左右兩邊計算:8+7=15(個)
(3)、按有無葉子計算:10+5=15(個)
5、說一說:哪一種方法好?
6、強調:對于同一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觀察,分析,尋找方法。如,這一題-------
三、內化歸納: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你覺得誰的表現好?好在哪里?
四、應用創新
1、算算我們班黃組、藍組一共有多少人?看誰想到的方法最多。
2、107頁“做一做”
3、108頁的第一題
(二)設計意圖與理念
這節課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關于應用意識的培養,<<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應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上我也是努力遵循這一指導思想。
1、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本節課中,我通過兒童化的語言,鮮艷的教具營造了一個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一下就把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了。
2、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開展合作交流的小組活動。
3、讓學生親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創新性。
4、在總結階段突出生生間的互評,目的是使學生在互相肯定中揚長避短,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獲得美好的情感體驗。
5、在練習的設計上主要突出“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
(三)教后隨想
一直都覺得課前設計的生動性不及課堂中用心發現并挖掘的資源。在之前的練習設計中,我原本打算讓學生完成的是書本練習,可一進教室看到來聽課的老師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且人數不多,才十幾個時,我馬上把練習改為數數今天我們班來了幾位老師。結果,效果顯著,再次迎來了教學高潮。學生想到的方法五花八門,有按男女計算,有按老少計算,有按有無帶眼鏡計算,有按頭發顏色計算,等等等等。我的教后感悟:課堂中并不缺少精彩,缺少的是善于發現的眼睛和易感的心靈.
“9加幾”的, 篇6
教學內容:8、7、6加幾
教學目標:
1、在游公園的情境中,探究出8加幾、7加幾、6加幾的計算方法,并能靈活口算。
2、經歷操作、討論、交流,養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和遷移推理的能力,優化算法。
3、激發學習興趣,感到想學、樂學、會學。
教學重點:能正確計算8加幾、7加幾、6加幾,掌握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養成遷移推理的能力。
教學準備:每人一個十只裝的針劑藥盒、小棒學具、答題卡、練習紙,8加幾、7加幾、6加幾的轉盤各3個。
教學設計說明:
本小節的教學分兩部分,一部分是8、7、6加幾的口算,這部分教學的關鍵是掌握口算方法,能靈活口算。在設計時,通過教學環節逐層深入,讓學生感受到多中求異,同中求優。如,玩轉轉盤游戲中體會到湊十法的便捷,緊接著動動腦中感受到依據題目的不同選擇靈活的方法優化口算方法。口算教學比較枯燥,在設計時通過生動活潑的練習形式,激發口算的興趣,同時熟練口算。
第二部分是用數學,這部分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①充分運用情境圖讓學生學數學用數學;②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意,體驗相同的問題,觀察的角度不同,列式也會不同;③在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搜集信息資料的手段。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
小紅出了一題考考你們:9+5=
重點突出湊十法想的過程。為什么把5分成1和4?
今天的天氣真好,小紅和朋友一起去兒童公園玩,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課件動態出示課本第103頁買票的情境圖,)。
你能提出了什么數學問題?(估計學生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人買票?由此引出式子8+5=?)
“9加幾”的, 篇7
教學內容 課本P99-100的練習七。
教學目標
鞏固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的計算方法,使學生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教學重難點
熟練、正確地計算。
教學過程 :
一. 練習指導
1. 出示課本99頁的第2題
幫助學生理解題意:這兩道題要我們做什么?怎么算?(請個別學生說一說計算的過程。)
2. 完成課本99頁的第1題。
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畫面的情境,要求左右兩邊一共有多少羊?該怎樣列式?(列式:9+7)并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3. 完成99頁的第3題。
請學生自己的語言來敘述畫內容,要列加法算式,應該提什么問題?(一共有多少只螞蟻,和一共有多少顆糖果?)
要求這個問題,該怎樣列式,并請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
4. 完成課本100頁的第4題。
提問“大括號”是什么意思?(一共有多少個布娃娃?)
要求一共有多少個布娃娃,該怎樣列式,說一說計算過程。
5. 完成課本100頁的第5題。
這是一道開放題,題中給出蜜蜂采花蜜的圖,圖下是:□+□=□,沒提出要計算的問題。要求學生根據圖意,想一想,可以提什么問題?(有多少只蜜蜂?或有多少朵花?)并根據提的問題列式、計算,再說出計算的過程。
6. 獨立完成課本100頁的第6題。 完成后,全班講評。
7. 完成課本100頁的第7題。
這一道是10以內的加法和9加幾的混合練習,用這來鞏固知識,并會區1分不同的計算方法。
“9加幾”的, 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訓練學生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通過比較,使學生體驗因題選擇算法。
教學重點、難點
進一步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
教學準備課件、圓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對口令--練習10的組成
例如:師:我出7。
生:我出3,7和3組成10。
2.完成填空并口述計算過程
9+4=9+6=
1
二、創設情境,引入探究新課
1.談話導入,出示主題圖(板書:看一看)
2.讓學生仔細觀察主題圖,能夠完整地說一說圖意并提一個數學問題
3.引出算式及課題,簡略說說怎樣計算
4.動手操作以及完成書本上的填空(板書:擺一擺
寫一寫)
5.口述計算過程(板書:說一說)
6.比較兩種算法,找出自己喜歡的一種,說說為什么?
7.看書質疑
8.課間活動--快樂時刻
三、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1.課本第101頁做一做
首先讓學生觀看課件演示,口述看到了什么并提數學問題,然后列出算式并口述計算過程。
結合圖滲透教育熱愛勞動的'美德。
2.練習十八第1題(與做一做類同)
3.練習十八第2題(直接說出算式及得數)
4.游戲--送信(練習十八第3題)
四、歸納整理,總結全課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課后思考題--書本第102頁的思考題。
板書設計
看一看9+5=14(人)
擺一擺9+5=149+5=14
寫一寫
說一說
“9加幾”的, 篇9
紅珊蝴
教學內容:人教版一上年級9加幾的練習 P99
教材分析:
9加幾的練習是在學習9加幾的進位加法后進行的第一節練習課,練習的目的在于鞏固9加幾的計算方法,讓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特點自主地選擇9加幾的計算方法,并利用計算方法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同時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練習中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練習的成功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和數學的美感。
教學實錄及評析:
新課程的練習課學生該怎樣練、怎樣學?教師該怎樣組織和引導?新教材中練習量的精簡、教學中教師對練習課的忽視,很有可能使新課程的練習課依然成為機械性的操練課。新課標、新理念將在練習課中蕩然無存。“練習”本身就是一種體驗活動,可以從“練習”的思考中獲得理性的體驗,也可以從“練習”的創造性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還可以從“練習”的失敗中獲得挫折的體驗,這樣學生可以在體驗知識的同時獲得情感和心理上的滿足。
憑著本人一貫來對練習課的理解,覺得練習課,尤其是新課程的練習課,應該象學生學習新課一樣,充滿生機和玄機,讓孩子們在練習課中獲得更多的體驗與成功。現以“9加幾”的練習課來說說我心中的練習觀:
碧綠的草地上有一群小綿羊在吃草(9只),一會兒又跑來了一群(7只)。生動的畫面一下子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
生1:我找到要解決的問題了。
生2:我會解決問題,我會說怎樣想。
生3:我會列算式9+7
生4:我會說9+7的計算方法。
(生動的情景頓時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和表現欲,喚起對舊知識的回憶水到渠成。)
小螞蟻搬大青蟲,再配上旁邊螞蟻的加油聲。使孩子們身臨其境,不由自主地為螞蟻加油,也為自己加油。
生1:我知道圖中表示的意思------抬大青蟲的有9只螞蟻,喊加油的有1只螞蟻,可以求一共有幾只螞蟻?
生2:我知道9+1=10
生3:加油的螞蟻太少了,應該多幾只。
(多好的建議啊!)
畫面上出現了2只,3只,學生很快就解決了。畫面中傳來小螞蟻的聲音:小朋友,你想想,趕來加油的螞蟻還會有幾只呢?請你猜一猜,算一算。孩子們個個信心十足,不一會兒,就寫出了好多有關的算式。
(整理9加幾算式的方式很多,但能讓孩子們在開放的情景中,邊學邊玩,這種學習是主動的,這種體驗是深刻的。練習課不能只進行機械的練習,還需要有系統地整理。)
小螞蟻抬著大青蟲回家了,留下了一長串的算式: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9+10=19
:
一生輕聲說:好長的一排算式。
師:這么長的一串算式,你能發現什么嗎?
(短短的一問,使孩子們有了共鳴:是該找找。教室里頃刻間安靜下來。)
片刻,有了交頭接耳的。
師:想交流嗎?在小組內說說你的發現,讓小伙伴評評你的發現。
(想說就說,說說自己的,聽聽別人的,比比兩者,評評優劣,給孩子一個表現的空間,體驗快樂的平臺。)
A組:我們發現了加號前面都是9,加號后面的數是一個個大起來,得數也一個個大起來,還發現得數都是十幾。
B組:我們還發現了加號后面的數比得數后面的數多1。
C組:我們知道為什么得數后面的數為什么會少1,是被9拿走湊十了。
:
(有了成功的快樂和體驗,孩子們的發現是驚人的,原以為需要教師的引導,不想他們一個個都找出來了。練習課中需要有不斷地練習,更需要有自主地探索,有了探索、有了成功,才會感到學習的樂趣。)
有了發現,就得運用。一棵光禿禿的向日葵花蕊,使孩子們感覺很凄涼。一聽說要幫向日葵開出花瓣,一個個有來了精神,隨著孩子們對9加幾的算式地正確回答,向日葵開出了一片片花瓣,孩子們由衷地感嘆:好美啊!
(是啊,數學的魅力是無窮的,數學也可以為我們提供美的享受。)
一封封信件的切入,使孩子們爭當起了一名名合格的郵遞員:
生1:我把9+8送17號人家。
生2:我把3+10送給13號人家。
:
:
:
生:我能把8+8送給16號人家。
生:9+5沒地方送怎么辦?
生:空白的怎么辦?我來寫地址吧。
(一個個角色的扮演,他們成了整正的主人,似乎他們不是在上課,而是在做一件件有意義的事情。)
猜猜它是誰?使孩子們又體驗到了大探測家的滋味。一個猜答案,一個說理由。直至最后的9+?<20也面無懼色,你猜0,她猜2,一下子就猜全了所有答案。
(有趣的競猜活動,可以充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和思維能力,練習課不只是要學生熟練地掌握計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以致用,把已有的知識綜合、靈活地加以應用。)
趁孩子們玩性正濃,一幅我能猜我能想的情景圖再一次把孩子們的思維推向了高潮:
生1:我知道一共有14人。我是數出來的,每棵樹后藏2個,一共是13人。
生2;我想也是13人。我是看他們每人手拉了幾個的。
生3;我是用9+5-1算的。有一個人算了兩次,減去一次。
生4:我是9+4或4+9。把左邊多算的一次除掉。
生5:還有8+5或5+8。把右邊的一次除掉。
生6:還有5-1+9------
生7:9-1+5-----
生8:9-2+6
:
:
:
(下課的信號早已響過,孩子們渾然不知……)。
一幕幕生動的畫面,一個個精彩的表演,不再使孩子們感到練習課的枯燥與無奈。在不斷地探索和體驗中,充分感受到了數學的樂趣,成功的喜悅。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應該讓我們的學生在每一節課上,都享受到熱烈的、沸騰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這應該成為新課程下練習課的一種境界吧!
“9加幾”的, 篇10
有幾棵樹
(8加幾的進位加法)
1.使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主探索得出計算8加幾的各種方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湊十法”并能正確熟練地口算8加幾;
教學重點:進一步理解“湊十法”并能正確熟練地口算8加幾;
教學難點 :對“湊十法”的進一步理解;根據 8加幾進位加法的規律,正確熟練地口算8加幾;
(當出示9+5=卡片時)你能說說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師:小朋友做的真好,靜息。
師:現在靜息!(師準備小樹吹塑紙)
2.主題圖的學習
師:1、2!聽徐老師講一個數學故事: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樹節,這一天人們都要植很多的樹來綠化我們的環境。現在老師就帶我們一.三(四)班的小朋友去植樹,好嗎?
師:一塊兒數數第一排我們要種幾棵樹?(老師貼小朋友們數一數。生答: 8棵)第二排呢?(師快速貼出,生數6棵)要求一共要植多少棵樹,誰來列個式?(生:8+6,師板書8+6)
師:現在分小組學習,要求:1. 用你們手中的小棒來代替小樹,擺一擺,你怎樣分一分,重新放一放小棒,就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2.由各組小組長負責組織組員學習;聽明白沒有?(生:明白)現在開始!(切換投影,師巡視指導,挑出不同擺法的兩組)
師:哪個小組愿意上來說一說你們是怎樣擺,怎樣分的?(一組請2人,1個說)
師:你們看明白了嗎?誰能根據剛才那個小組的方法,說一說,8+6我們可以怎么想怎么算?(請一生答師板書)
師:還有不同擺法的小組請舉手。
師:誰來說說他們小組又是怎么想怎么算8+6的?(請一生答師板書)
8 + 6 = 14 8 + 6 = 14
/ \ / \
2 4 4 4
[1] [2] 下一頁
“9加幾”的, 篇11
教學內容 課本第105—106頁。
教學目標
鞏固8、7、6加幾的計算,培養計算能力。
教學重難點
培養計算能力
教學過程 :
一. 復習
1. 念湊十法的口訣表。
2. 口算:8+5 7+6 9+7 6+8
二. 指導練習
1. 完成可課本105頁的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全班講評。
提問:第一個算式中,第二個加數和得數的變化,讓學生懂得:一個加數不變,和隨著另一個加數的變化而變化。
2. 完成課本105頁的第2題。
(1) 讓學生看圖,用自己的話描述畫面內容。
(2) 從畫面上看,題目告訴我們什么條件?
(3) 根據兩個條件,你可以提什么問題?
(4) 學生自己列式計算,全班講評。
3. 完成課本105頁的第4題和106頁的第8題。
看圖,題目告訴我們什么條件?要我們求什么?學生敘述后,列式,計算。講評時,要求學生說一說問什么這樣列式?
4. 比賽,看誰算得快。(完成課本106頁得第5題)
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并對個別題目進行提問,你是怎樣算得?
5. 游戲。(完成課本106頁的第6題)
一部分同學拿算式,4個同學拿得數。
6. 完成課本106頁的第7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講評。
“9加幾”的, 篇1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字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
教材分析
《有幾瓶牛奶》(9加幾的進位加法)是20以內進位加法的一堂非常關鍵的課,是學生學習進位加法的基礎。教材安排了一些學生非常熟悉的情境,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獨立性。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方法必須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和發展。讓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由于學生的生活經驗不同。學生的計算方法就會有所不同,因此,要鼓勵學生有個性學習,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
教學過程
活動一:借助童話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師:動物王國今天可熱鬧了,原來是小羊嘟嘟在過生日。小羊嘟嘟特意安排了一個慶祝會。小羊嘟嘟的好朋友來了。它們有的送來了蛋糕,有的送來了鮮花。小兔白白把家里的所有的牛奶都帶來了。小狐貍點點看到其他小動物都帶來了禮物,而自己卻兩手穿空空,覺得不好意思,也趕緊跑回家去把家里剩下的牛奶全都拿來了,不好意思地說:“小羊嘟嘟,我沒有準備禮物,這幾瓶牛奶送級你。”小羊嘟嘟開心地笑了:“謝謝!”看著小兔白白和小狐貍點點送的牛奶,小羊嘟嘟想:現在我有幾瓶牛奶呢?
活動二:組織手操作,小組討論反饋
1、看畫面說圖意。
指導學生根據畫面復述圖意:
小兔白白送來9瓶牛奶,小狐貍點點送來5瓶牛奶。一共有幾瓶牛奶?
左邊有9瓶牛奶,右邊有5瓶牛奶,一共有幾瓶牛奶?
(學生可發用自己的話來復述,辦要能表達出圖意就行。培養學生提問的肥力,逐步滲透應用題的基本結構。為今后學習打下基礎。)
2、根據復述的圖意,引導學生列出等式:9+5=
3、探討算法。
師:你用什么辦法來幫助小羊嘟嘟算一算到底有幾瓶牛奶呢?
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決。可以通過直接看算式用湊十的方法,也可以用學具(小棒、紐扣等)代替牛奶瓶進行操作。
先自己說一說、擺一擺,再小組合作,匯報自己的想法。小組匯報時要求學生做到:
(1)仔細聽其他同學的算法,如果不同的意見可以提出來。
(2)在匯報時如果用到小棒,最好能邊擺邊說,而且要認真聽取同學們的意見。
集體匯報后,與以前學的不進位加法進行比較。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解題策略:
(1)逐個數數。如從9開始一個一個地數,一直數到14。
(2)半按群數數。如從9開始數,接著10、12、14跳到數數。
(3)用湊十法計算。這部分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較好,數感比較強。
(4)圈十按群計數:
①把5根小棒分成1根和4根,1根和9根湊成10,10根加4根合起來是14根。
②把9根小棒分成4根和5根,5根和5根湊成10,10根加4根合起來是14根。
活動三:故事延伸,方法遷移
剛才小朋友們幫助小羊嘟嘟解決了問題,小動物們都很高興。長頸鹿哥哥還想請你們幫幫忙,算一算:9+3=、7+9=。
分小組活動,先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說一說或擺一擺,做好后再小組匯報交流。教師要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特別地逐個數數的同學通過練習是否掌握了湊十法。
活動四:實踐運用
1、圈一圈、算一算。
師:長頸鹿哥哥的問題沒有難倒我們。小鳥姐姐又送來了一封信,里面有四道題,要求四人小組合作,每個人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選做一題,并把你的算法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四人全部完成后算順利通過。
2、小貓釣魚。
師:貓媽媽帶著小貓到河邊去釣魚,這一次小貓釣魚可認真了。貓媽媽釣的魚放在大魚缸里,小貓釣的魚放在小魚缸里。小貓心里可高興了,它在想些什么呢?
引導學生說說大魚缸里有幾條魚,小魚缸里有幾條魚。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幾種說法:
①貓媽媽和小貓一共釣了幾條魚?
②貓媽媽比小貓多釣了幾條魚?
③小貓比貓媽媽少釣了幾條魚?
④小貓再釣幾條魚就和貓媽媽同樣多?
活動五:游戲活動
事先準備1~10的卡片,游戲時教師先組織學生示范做,然后再分小組活動。在活動中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考慮到有些班級學生比較多,集體做這個游戲的效果也許不太理想,也可以把這個游戲改變成其他方式。
參考游戲:“比比誰算的多”(小組活動)
先在小紙片上分別寫1、2、3、4、5、6、7、8、9、10這十個數。然后折起來,用抓鬮的方式,抓到幾就把它與9相加,4人小組在一分鐘里比比誰算得又對又多。
課后么思
1、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保護并激發其學習愿望和興趣,學生回答得地否正確,語言是否完整,教師可以延緩評價,要多鼓勵。特別要注意的是,不要用統一規范的語言來訓練學生。
2、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試驗、思考、交流等活動來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生聽、說、想的能力,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差異性和活動性,達到“人人求進步、人人求發展、人人求成功”的境界。
3、算法多樣化是《數學課程標準》中的一個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在本堂中。教師對課本中出現的幾種方法不一定要逐一講解。教師在教學中應尊重學生自己的方法,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
“9加幾”的, 篇13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8加幾》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師生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有這么多老師來到我們的課堂,我們給他們唱首歌好嗎?(學生唱“找朋友”)
老師今天給你們介紹一位朋友(出示青蛙),你們想跟他作朋友嗎?但小青蛙有個條件,他愿意和聰明的小朋友作朋友,他要考考你們8+幾(板書課題),你們愿意接受考驗嗎?看小青蛙給你們出的第一道題。
二、初步探索
課件出示P86“算一算”小松鼠圖。(左邊8個,右邊4個。)
仔細看圖,誰能給提個問題?
學生提出:一共有幾只松鼠?
問:怎樣列算式呢?
請同學們試著計算8+4=□(可以用學具),然后與同桌或前后桌交流一下。
學生開始思考:
學生可能擺花片;有的學生可能數手指;有的學生可能……
學生們逐漸地開始交流。
在交流時討論為什么要把4分成2和2呢?
同桌相互討論。
師用課件演示并小結給8湊十和給4湊十兩種方法,邊講解邊板書
三、進一步探索
你們解決的這道題小青蛙很滿意,看他給你們出的第二道題。
板書:8+5=
請同學們邊擺邊算,然后小組交流算法。
學生小組交流8+5=□的算法。學生代表講自己的算法。
同學們說得很好,我們看看小青蛙給你們出的第三道題
8+8=8+7=8+6=
找一名學生板書,其他學生自己獨立完成。(交流計算結果)
再完成練一練2
四、課間休息
小青蛙對你們的表現很滿意,他獎勵你們一首小青蛙的歌,想聽嗎?(播放小青蛙的歌曲。)
五、鞏固提高
聽完小青蛙歌曲,小青蛙還要你們闖三關,如果順利地闖過三關,說明你們聰明又伶俐。
出示第一關,練一練1
出示第二關,練一練2
出示第二關,練一練4
六、小結全課
小青蛙對你們的.表現非常滿意,他愿意做你們的朋友,青蛙是吃害蟲的能手,又是我們的朋友,我們要怎樣對待他們呢?
“9加幾”的, 篇1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字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
教材分析
《有幾瓶牛奶》是20以內進位加法的一堂非常關鍵的課,是學生學習進位加法的基礎。教材安排了一些學生非常熟悉的情境,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獨立性。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方法必須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和發展。讓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由于學生的生活經驗不同。學生的計算方法就會有所不同,因此,要鼓勵學生有個性學習,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
教學過程
活動一:借助童話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師:動物王國今天可熱鬧了,原來是小羊嘟嘟在過生日。小羊嘟嘟特意安排了一個慶祝會。小羊嘟嘟的好朋友來了。它們有的送來了蛋糕,有的送來了鮮花。小兔白白把家里的所有的牛奶都帶來了。小狐貍點點看到其他小動物都帶來了禮物,而自己卻兩手穿空空,覺得不好意思,也趕緊跑回家去把家里剩下的牛奶全都拿來了,不好意思地說:“小羊嘟嘟,我沒有準備禮物,這幾瓶牛奶送級你。”小羊嘟嘟開心地笑了:“謝謝!”看著小兔白白和小狐貍點點送的牛奶,小羊嘟嘟想:現在我有幾瓶牛奶呢?
活動二:組織手操作,小組討論反饋
1、看畫面說圖意。
指導學生根據畫面復述圖意:
小兔白白送來9瓶牛奶,小狐貍點點送來5瓶牛奶。一共有幾瓶牛奶?
左邊有9瓶牛奶,右邊有5瓶牛奶,一共有幾瓶牛奶?
(學生可發用自己的話來復述,辦要能表達出圖意就行。培養學生提問的肥力,逐步滲透應用題的基本結構。為今后學習打下基礎。)
2、根據復述的圖意,引導學生列出等式:9+5=
3、探討算法。
師:你用什么辦法來幫助小羊嘟嘟算一算到底有幾瓶牛奶呢?
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決。可以通過直接看算式用湊十的方法,也可以用學具(小棒、紐扣等)代替牛奶瓶進行操作。
先自己說一說、擺一擺,再小組合作,匯報自己的想法。小組匯報時要求學生做到:
(1)仔細聽其他同學的算法,如果不同的意見可以提出來。
(2)在匯報時如果用到小棒,最好能邊擺邊說,而且要認真聽取同學們的意見。
集體匯報后,與以前學的不進位加法進行比較。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解題策略:
(1)逐個數數。如從9開始一個一個地數,一直數到14。
(2)半按群數數。如從9開始數,接著10、12、14跳到數數。
(3)用湊十法計算。這部分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較好,數感比較強。
(4)圈十按群計數:
①把5根小棒分成1根和4根,1根和9根湊成10,10根加4根合起來是14根。
②把9根小棒分成4根和5根,5根和5根湊成10,10根加4根合起來是14根。
活動三:故事延伸,方法遷移
剛才小朋友們幫助小羊嘟嘟解決了問題,小動物們都很高興。長頸鹿哥哥還想請你們幫幫忙,算一算:9+3=、7+9=。
分小組活動,先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說一說或擺一擺,做好后再小組匯報交流。教師要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特別地逐個數數的同學通過練習是否掌握了湊十法。
活動四:實踐運用
1、圈一圈、算一算。
師:長頸鹿哥哥的問題沒有難倒我們。小鳥姐姐又送來了一封信,里面有四道題,要求四人小組合作,每個人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選做一題,并把你的算法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四人全部完成后算順利通過。
2、小貓釣魚。
師:貓媽媽帶著小貓到河邊去釣魚,這一次小貓釣魚可認真了。貓媽媽釣的魚放在大魚缸里,小貓釣的魚放在小魚缸里。小貓心里可高興了,它在想些什么呢?
引導學生說說大魚缸里有幾條魚,小魚缸里有幾條魚。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幾種說法:
①貓媽媽和小貓一共釣了幾條魚?
②貓媽媽比小貓多釣了幾條魚?
③小貓比貓媽媽少釣了幾條魚?
④小貓再釣幾條魚就和貓媽媽同樣多?
活動五:游戲活動
事先準備1~10的卡片,游戲時教師先組織學生示范做,然后再分小組活動。在活動中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考慮到有些班級學生比較多,集體做這個游戲的效果也許不太理想,也可以把這個游戲改變成其他方式。
參考游戲:“比比誰算的多”(小組活動)
先在小紙片上分別寫1、2、3、4、5、6、7、8、9、10這十個數。然后折起來,用抓鬮的方式,抓到幾就把它與9相加,4人小組在一分鐘里比比誰算得又對又多。
課后么思
1、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保護并激發其學習愿望和興趣,學生回答得地否正確,語言是否完整,教師可以延緩評價,要多鼓勵。特別要注意的是,不要用統一規范的語言來訓練學生。
2、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試驗、思考、交流等活動來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生聽、說、想的能力,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差異性和活動性,達到“人人求進步、人人求發展、人人求成功”的境界。
3、算法多樣化是《數學課程標準》中的一個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在本堂中。教師對課本中出現的幾種方法不一定要逐一講解。教師在教學中應尊重學生自己的方法,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