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11 ie üe er》第二課時教學設計3
三、識字讀兒歌,培養語感
1、課件出示兒歌《月兒彎彎》的情境圖。師:小朋友你們瞧,月亮、小溪、大河、街道,這是一幅多美的畫面呀!有個小朋友把它寫成了一首兒歌,題目就是《月兒彎彎》。點擊課件,出示兒歌。
2、師配樂朗誦。
3、初讀兒歌,自主識字:
師:小朋友,《月兒彎彎》是一首非常有趣的兒歌,老師相信你們借助拼音,一定能學會的。(生自己試著讀一讀)
師:在讀的過程中,小朋友一定碰到了“生字寶寶”,你是怎么認出它的呢?(引導學生交流出多種認生字的方法。比如:讀拼音、問同學、問老師等)
師:老師要強調,當自己確實沒辦法時,可以及時請教別人,但老師不喜歡自己一點也不努力,馬上就去麻煩別人……
師:現在小朋友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認識這些“生字寶寶”。
4、小組長出示生字卡片“兒、河、入、!睓z查小組內小朋友掌握生字情況。
5、給生字找朋友:
師:我不得不佩服你們,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認識了這么多“字”朋友,如果能為這幾個字找朋友,那就更了不起了。(兒、河、入、校)
老師和學生一起玩“一字開花”游戲。
〔學生在學習生字時,起點是不一樣的,同樣是學習四個生字,有的同學面對的可能是四個生字,有的同學面對的可能是兩個生字,因為其余的他在課外已經認識了。在教學過程中,承認這種差異的存在,甚至巧妙地運用這種差異,采用有趣的形式讓學生互動識字,提高課堂識字效率!
6、黑板上貼出一棵大蘋果樹,兒歌中的字都寫在紙蘋果上:
師:兒歌中的生字大家已經認識了,除了這四個生字,兒歌中還有很多沒學過的字,你還認識哪些字,請你上臺把這個字貼在蘋果樹上,帶大家讀一次,并說說你是怎么認識的。(學生自由選擇會認的字貼到蘋果樹上)
〔語文教學是母語教學。母語教學對學生來說是有一定基礎的。本環節通過貼“蘋果”讓學生讀自己認識的生字,展示學生課外識字的方法、途徑,既鼓勵了這些學生,又對其他學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鼓勵他們在課外多識一些字!
7、讀兒歌:
師:剛才這些小朋友教大家認讀了兒歌中的很多生字,你想不想自己去讀一讀兒歌呢?請你拿出筆,一邊讀兒歌,一邊把你不會讀的字圈出來,在小組內合作認生字,合作讀兒歌。(生合作讀兒歌圈生字)
師:誰愿意站起來讀這首兒歌。(指名讀)
師:聽了這首兒歌心情怎樣?誰說說。(學生暢所欲言)
(根據學生的表達,師指導句子中的停頓。)
月兒彎彎/掛/藍天。
小溪彎彎/出/青山。
大河彎彎/流入/海。
街道彎彎/到/校園。
師:讓我們歡快地讀一讀兒歌。(齊讀)
師:誰能加上動作和表情來讀讀,表達你的心情。(生自由準備,指名加動作讀)
〔朗讀是學生對兒歌理解認識的外化表現,因此朗讀應該是帶有濃厚個性化色彩的。本設計不從技巧入手,不追求抑揚頓挫的齊整的朗讀效果,而是引領學生參與活動,談心情,說感受,充分地進行語言實踐與體驗,使學生心底迸發出對兒歌喜愛的情感,再將情感自然而然地釋放于朗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