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復習三》教研活動實錄
一、“繳趣引入,揭示課題”這一環節,能從學生已獲得的知識入手給學生表達的機會,激活思維,用學生喜歡的形式,激發起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引導學生走進了本堂課的學習之中。
二、在練習第二題時,結合“鳥龜、鴕鳥、袋鼠、梅花、柳樹、小橋”的圖片,讓學生講有關的知識,學生頓時情緒高漲,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學生興趣的源頭,就能激活學生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后小朋友還在談論這個問題。更令人欣慰的是有兩個小朋友告訴我他也要去叫媽媽買《百科全書》這才是我們教學的真正目的──讓學生學會學習,樂于學習。
本節課的遺憾:⑴ 沒有充分展示出本節課的設計理念。
⑵ 如何控制低年級教學的時間?有待進步研論。
3、下面請劉艷花老師發言:
本節課從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喜歡表演,形象思維豐富的特點出發,在導入新課時,馮老師就利用戴動物頭飾猜一猜的形式出示課題,一下子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教態親切,自然,積極引導學生展開思維,成為學習的主體,形成了師生平等交往,積極互動的學習氛圍。教師隨時隨地注意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老師故意在書寫時不規范,學生提出來該怎樣寫;如學生讀音不準時,讓學生說出應怎樣讀等。老師時刻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言一行,時時對他們的學習充滿了熱情的期待,時而肯定,時而激勵,時而委婉地提出意見,無處不在體現一種人文關懷。教學過程不再是一種我教你學的過程,而是一種生命的互動,情感的互動,學生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方法,而更多的是感受,體驗,愉悅,自信。
提二點小建議:
⑴ 在用字母貼復韻母時,多準備一些卡片,不要只用兩張換來換去,學生的印象不清晰。
⑵ 用韻母說名字時,讓他們找自己的名字可能比找同學的名字更好些。
4、接下來請藩莉老師發言:
馮老師執教的《漢語拼音復習三》是人教版實驗教材一年級上期的一節綜合性的復習課。教材由“我會讀”“我會連”“我會認”“讀讀拼拼”四個板塊構成。教師選擇了前三項作為本節課的內容。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馮老師較好地處理好了教與學的關系,教師發揚教學民主,尊重學生,采取各種方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引導學生不斷的在探索,將已有的知識與能力相結合。充分體現新課標的三個維度,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和價值觀。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平等交流,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隨時互動,孩子們積極參與,踴躍發言,教師讓孩子們盡情發揮。孩子們的擴散思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本課在后面的教學中沒能完成任務,我認為,教學目標是教師自己定的,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進行增減,如因為完成任務而匆忙打斷孩子的發言,不如將教學目標靈活處理。就本節課來說教師就可以將第三個目標放在下一課時。在教學的前部,復習時有點浪費時間,如果能采取更加簡潔的方式進行復習,我想后面的時間就不會顯得緊張。
建議拼音卡片不宜做成彩色,看上去不夠清晰。
5、最后請袁楊老師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