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學反思 多篇
二、如何準確地劃分課時目標
同樣在教學《數新樓》兒歌時,也沒有很好地利用資源。本來在用這首兒歌時,我的教學目的是作為課中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體會課文中孩子們數新樓的樂趣,又有效調節了課堂氣氛。但由于時間的關系,沒有充分利用,過程沒有打開。造成課堂資源不能充分利用,這與課堂教學內容安排過多也有很大關系,覺得公開課就應該有課文教學,否則就像少一點什么?在教學中我又安排教學“一 座 房,兩 座 房,青 青 的 瓦,白 白 的 墻,寬 寬 的 門,大 大 的 窗。”文中第一句話的學習,結果導致教學內容過多,人為地割裂了文本,使滲透于字里行間的文脈、文氣流暢不順。是呀,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每節課也應有明確的課時目標。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學反思
《哪座房子最漂亮》是一首兒童詩。以兒童的視角寫出了農村改革開放以來的新變化,通過房子的介紹,反映了人們對教育的重視,對孩子的關心。這首詩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疊詞和數字的運用,使詩句富有節奏感,詩歌押ang韻,富有韻律,讀起來瑯瑯上口。下面對本課的幾個教學片段進行了反思。
片段一:
在引導學生理解“青青的瓦”、“白白的墻”、“寬寬的門”、“大大的窗”的時候,老師請一位小朋友到黑板上貼著的空房子上畫一畫,其他學生在老師發給他們的紙上畫。這期間老師巡回指導。畫好后學生互評。
思考:
語文學習有無限廣闊的空間,語文學習的課程資源無處不在。利用畫一畫、評一評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使學生通過畫一畫、評一評,自己理解詞語,形象生動,而且記憶深刻。
片段二:
在教學“屋前花果香,屋后樹成行”時,先談話引入:這么漂亮的房子,周圍的環境怎么樣呢?學生自由發表意見。然后出示圖片:花草圖、樹木圖,指名學生上臺貼一貼,從而讓學生更加明確地理解“前”、“后”的概念。
思考:
學生通過說一說、貼一貼就理解了文本內容,通過自己的實踐去感悟文本,能讓孩子在主觀意志上建立“我能學”的自信,并通過主體的實踐努力達到掌握一定學習策略的“我會學”。把學習的主動權更好地教給孩子,讓孩子掌握學習的策略,更利于孩子明天自己去學習。
語文教學中要堅持“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的思想,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感悟,積累語言,增強語感。而這堂課為了引導學生自己感悟文本,通過畫一畫、貼一貼的方式花了比較多的時間,相對來說,學生朗讀的時間就相對減少了。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學反思
這篇文章主要體現改革開放給農村帶來的新面貌。但說實話,孩子們根本不理解什么是改革開放?也不清楚近幾年農村的變化是怎么樣的,該怎么表達。其次,現在的很多孩子他們的家庭比較富裕,生活條件好,漂亮的、高大的房子也見了不少,他們對“青青的瓦、白白的墻、寬寬的門、大大的窗”的建筑可以說習以為常了,也不覺得有多漂亮。
基于這一點,我在教學時,在課件上主要是讓孩子通過視覺的比較——低矮的房子和高大的教學樓,讓孩子理解:在漂亮的教學樓里讀書是快樂的。第二、通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疊詞的使用,能更好地體現出色彩的鮮明、房屋的寬敞、高大),讀出學校的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