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二·菜園里》教學設計12
指導要點:“青青”寫出了黃瓜的顏色,“細又長”寫出了黃瓜的樣子。朗讀時這幾個字根讀重音,讀出豆角的顏色和樣子。
“綠衣裳”寫出黃瓜的顏色,黃瓜會穿衣裳嗎?是啊,我們要讀出黃瓜像個漂亮的小孩子。
師:我把這句話改成:豆角綠綠細又長,黃瓜身穿綠衣裳。那樣好嗎?齊讀一次。
② 茄子高高打燈籠,蘿卜地捉迷藏。
指導要點:“燈籠”寫出了茄子的樣子,“地下捉迷藏”寫出了蘿卜生長在過土里,還用擬人化的筆法寫出了蘿卜的可愛。“高高”讀重音,“地下捉迷藏”讀得活潑點。
師:也可以說“西紅柿高高打燈籠”而兒歌為什么要說“茄子高高打燈籠呢?(把這句話補進兒歌每行的字數就不一樣,茄子比西紅柿更像燈籠。)齊讀一次。
③ 辣椒長個尖尖嘴,南瓜越老皮越黃。
指導要點:“尖尖嘴”寫出辣椒上大下小的樣子,“越老皮越黃”寫出了南瓜的生長特點。“尖尖”、“老”、“黃”讀重音。齊讀一次。
④ 紅綠黃紫真好看,菜園一片好風光。
師:前面三句寫了什么?那么最后一句寫了什么?(指導朗讀)齊讀一次。
⑷ 學生質疑。
師:這首兒歌小朋友都讀懂了嗎?不懂的地方還有沒有?(學生質疑,老師不要直接解答,讓其他學生解答)
⑸ 感受文字的美。
師:小朋友看看兒歌的最后一個字的韻母,你發現了什么?(生答)因此,我們朗讀兒歌還要把最后一個字讀到位,這樣讀起來才好聽。
(設計意圖:一年級學生的閱讀目標之一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興趣,以“讀了這一行兒歌,你能說出知道了什么?”為誘餌,不僅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使學生“沉入”語言文字材料的感知之中,把學生的思維向廣度、深度的層面上推進。)
3、兒歌朗誦比賽,熟讀成誦:
師:下面請一、二組小朋友當上海小朋友,我們來比一比。(朗讀比賽中讓學生自己點評,老師補充。)
三、認記生字
師:老師把七個生字寶寶拿出來,考考我們小朋友和上海小朋友。(各請一組開小火車。再齊讀2次。)
四、指導書寫
1、學寫“又”字:
⑴ 老師范寫,邊寫邊說:先寫橫撇,橫要寫得平,從橫中線開始轉折寫撇開,再寫捺,橫和捺的收筆處一條線上。
⑵ 學生練寫3個。
2、學寫“風”字:
⑴ 學習新偏旁“幾”(風字框)。在田字格中范寫,邊寫邊說:先寫撇,再寫橫斜鉤,橫的寬度不能太寬,也不能太窄。學生書空。
⑵ 范寫“風”字。
① 師邊范寫邊說:先寫風字框,再寫中間的撇,最后寫點。
② 中間的撇和點根像兩片柳葉交*一樣,看看點和“心”、“卜”的點有什么不一樣?
③ 學生練寫3個。
五、拓展作業
1、讀一讀課后的“我會讀”,同桌互相檢查,讀對的打上☆。
2、星期天,跟媽到菜場買菜,繪制我們課本中沒有的圖文卡片,貼到教室里的學習園地。
(設計意圖:從課堂走向課外,在生活中,把認識事物和學習漢字聯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