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乎乎的小手》教學雜談
【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象山外國語學校 方利民 特級教師】
〖感悟的自主性〗
感悟是學生對語言文字材料的感觸、領悟。它既體現思維過程,又表現思維結果。《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們閱讀能力。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的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的理解。”
新教材的低段閱讀課文,人文的因素特別濃,教師要通過巧妙的引導,讓學生自悟到其中的人文因素、情感變化,切不能為了省時間,把教師的感悟強加給學生,即使是正確的感悟也不能“抄捷徑”一步到位。筆者在聽的一年級閱讀課中,有些教師就犯了這個毛病,如:
《胖乎乎的小手》一文中,全家人都喜歡蘭蘭畫的胖乎乎的小手,當爸爸、媽媽、姥姥都說出原因時,教師動情地說:“下面我們替爸爸、媽媽、姥姥贊揚一下小紅,要讀出贊揚的語氣。”這樣,學生多元的感悟就破教師一元的標準所代替,雖然“贊揚” 聲不絕于耳,但聽起來是乏缺內心真情流露的蒼白的讀書聲。
正確的做法,筆者認為應該先讓學生自主讀一讀,融情假設想一想,此時,他們會用什么語氣對小紅說,鼓勵學生多元感悟,他們可能為有小紅這愛勞動、體諒人的“胖乎乎的小手”而高興、而自豪、而幸福、而贊嘆等等,然后,讓學生讀出這種語氣,師生共同點評。這樣的讀才真正是發自于心,出自于口。
【四川省攀枝花市攀鋼二中小 陳友玲】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確實,好的開頭是課堂成功的一半。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創設出好的課堂開頭,能達到上課一開始就深深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點燃起學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們能情緒飽滿地主動地去接受新知識。
例如:《胖乎乎的小手》一課通過一張畫巧妙地夸獎了蘭蘭從小愛勞動、關心長輩的好品德。如何揭示課題,激發學生興趣呢,我是這樣做的:
1、看手:請學生伸出自己的小手,看看誰的手是胖乎乎的。
2、畫手:請學生上臺,把手壓在黑板上用粉筆畫出輪廓。
3、夸手:說說自己的小手能做什么,夸夸自己的小手。
由此過渡:蘭蘭也有一雙胖乎乎的小手,他們全家人都喜歡,為什么呢?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刻被提起來了。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育才二小 張小蘭】
兒童是最富挑戰的、最不肯服輸的,對比賽有一種特殊的興趣。前不久聽到的深圳南山區趙志祥老師執教的《胖乎乎的小手》一課,為實驗教師做了一個很好的以讀代講的范例。朗讀時他把賽讀貫穿于課堂的始終,在朗讀方式不僅定在了換位上,而且運用評比最佳蘭蘭、最佳爸爸、媽媽、奶奶的方法使學生興趣倍增,課堂表現得非常活躍,受到聽課教師的一致好評,同時讓聽課教師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任何一篇課文都可采取不同的賽讀方式,教者要善于鉆研,善于創新。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北門口小學 王艷芳】
課本劇表演是低年級兒童喜聞樂見的一種游戲活動。根據課文的特點,讓學生扮演角色去入情入境地演一演,從而更深刻的體會課文的內涵,這也恰好符合低年級孩子的認知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