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鞋里的陽光》教學雜談
【浙江省紹興市陳家葑小學 周小鳳】
〖激勵自信,有效互動〗
在課堂上教師應運用多種激勵方式點燃與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并讓它成為一個人可終身受用的能力、品格、素養。換句話說自信心可以用愛來喚醒。教師可以通過深情的眼神、自然的笑貌、甜美的嗓音滋潤著學生的心田,喚醒了他們的信心,點燃了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更加自愛自強,一股幸福、歡樂、奮發的激流在孩子們的心中蕩漾!這種是教師的期待和熱愛而產生的影響。
比如《棉鞋里的陽光》一課,對于學生的朗讀,我總是用“ok”、“真棒!”或伸大姆指來響應,即使學生的朗讀很平常,我也毫不吝嗇地給學生以鼓勵;當學生不敢表述時,全班學生會一起呼喊本班的奮斗口號:“掌聲響起,鼓勵自己,我能行,我最棒。”被鼓勵的學生像汲取了信心和勇氣,聲音洪亮地感情豐富的來表演朗讀。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平等對話,不但有言語的溝通,還滲透著心靈的交融,使課堂充滿了“人情味”。學生變得樂于朗讀,敢于朗讀,思維開放,智慧互相碰撞,實現了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激勵方式可以靈活運用,諸如:眼神贊許、頷首、伸大拇指、微笑、撫摸學生的頭等動作,也可用“你真行”、“真棒”、“好樣的”等語言,還可以用評選“朗讀優秀獎”、“表現獎”、“創新獎”等。在老師和同學一次次地評價中,他們互相看到了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在老師和同學的一次次鼓勵中,他們互相有了進步和感悟。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西鄉街道鐘屋小學 鄭桂花】
幫助學生理解詞義要聯系課文內容,幫助學生建立詞和事物之間的聯系,而不是抽象地講解詞的意義,如:課文中出現的動詞及表示狀態方面的形容詞,可以進行動作演示或物體演示,幫助學生理解。
如在教《棉鞋里的陽光》時,我對文中的一些動詞如:鉆、躺、合、擺、伸、收、脫,先讓學生找出相關的句子,在語言環境下反復朗讀,接著和學生一道做游戲,我說表示動作的詞語,學生表演,看誰的動作表演有創造又準確,不需老師再講解,學生通過觀看和自演,詞語意思全明白了。
【重慶市歇臺子小學 鄧 刃 李國升】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 在學習《棉鞋里的陽光》一文認識“照”字時,有一位小朋友說:“老師,我是用兒歌來記憶的:一個日本鬼,手拿一把刀,殺了一口人,流下四點血”。我立刻肯定地回答他:“你的這首兒歌很形象,但拿‘刀’殺‘人’流‘血’聽起來多可怕呀。老師也有一首兒歌,請小朋友來評一評哪首兒歌更好聽。‘上邊日刀口,四點在下頭。陽光湖面照,荷花清香飄’。”很明顯,學生都覺得后面這首兒歌像一首優美的小詩。
【湖北省武穴市第二實驗小學 楊亞玲】
〖“老師,您錯了!”〗
今天,我在教學生認生字時,把拼音注在生字上。突然,一個學生舉起了手,小聲地說:“老師,您錯了。”我問:“哪兒錯了?”“‘看’字錯了。”學生仍是小聲地說。我回頭認真地看了一下“看”字,覺得并不錯,就又問:“到底哪兒錯了?”他漲紅了臉,鼓起勇氣說:“你把‘kàn’寫成‘kàng’了。”我仔細看了看,說:“你說得很對!老師謝謝你的提醒,老師是錯了!”說完,我把“kàng”改成了“k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