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有一番詩趣在其中──《所見》教學實錄及反思
第一、運用多種藝術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覓得詩趣
詩重趣,想覓得詩趣,須進入詩境。想象是通往詩境的佳徑,只要通過想象,才能欣賞到絕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本節課的教學,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段,張開學生想象的翅膀。讓學生在《快樂的小牧童》的笛聲中,仿佛看到小牧童朝我們走來,讓學生在小牧童停凝神望蟬的神情中,想象閃現于牧童腦中的念頭……于是,整首詩不再是20個漢字的排列,破紙而出的是嘹亮的歌聲,是生動的畫面,是盎然的詩趣。
第二,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在吟誦中吟出情,誦出趣
歌是唱出來的,詩是誦出來的,詩只有朗讀出來,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這一課中,詩歌的理解,詩意的體會,詩情的領悟,都是通過吟誦來完成的。在吟誦中,學生體味到牧童騎在牛背上的神氣十足;在吟誦中,學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嚇跑蟬兒的心思;在吟誦中,孩子們化牧童為“我”,化“我”為牧童。正所謂: “文章讀的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