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喝水教學案例
教師先讓學生自由朗讀這一段,然后引導學生質疑。
師:烏鴉想了個什么辦法才喝著水的?
生:烏鴉把小石子放進瓶子里,就喝著水了。
師:你對烏鴉的辦法怎么看?有沒有問題想問?
生:烏鴉的辦法很好。
生:烏鴉為什么不一下子把石子都放進去,那樣多快呀。
生:烏鴉的嘴沒那么大,只能一個一個放。
生:要是一次放很多,會把瓶子打爛的。
師:大家問得好,解釋得也好。還有別的問題嗎?
生:(猶豫地)水真的會升高嗎?
(大部分學生說:“會的。”)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讓我們做一個實驗,看看水是不是真的會升高。
分小組用礦泉水瓶和玻璃球做實驗。
師:實驗的結果怎樣?
(老師請前面提問的學生來說說實驗結果)
生:(興奮地)水真的升高了。
師:大家有沒有想過,水為什么會升高呢?大家先討論一下。
生與學習伙伴討論。
生:石子把水的位置給占了,水只好往上走了。
生:石子掉進瓶子里就不會動了,只好讓水動了。
(給學生質疑的空間和時間,并對這一行為予以肯定,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實驗而不是說教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到這一現象,也教給了學生對待問題的科學態度——不迷信權威,要用實踐去證明,學生也在實驗當中初步地了解到水位上升的原因,雖然表述得不很準確,但這一感受肯定是最鮮明的,為其將來的有關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這一活動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三、拓展閱讀,開闊思路。
在充分朗讀感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內容豐富的閱讀材料,有詩歌、名人故事、童話小品等,形式多樣,其內容都體現出遇到困難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的主題思想,為下一步創新思維和創編故事打好基礎。在拓展閱讀之前,教師設置了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進入閱讀角色,提高閱讀興趣。
教師播放烏鴉的動畫。
烏鴉邊跳邊說:小朋友們,你們說我聰明嗎?
生:聰明。
烏鴉:小朋友們,遇到困難并不可怕。只要我們開動腦筋,就能想出好辦法來克服困難。在我們的資料城里,還有許多這樣克服困難的小故事,可有趣了。你想讀一讀嗎?想讀就快來吧。讀的時候,開動腦筋想一想,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人物,你還能想出什么好辦法呢?看誰最會動腦筋。
生閱讀資料城中的閱讀材料。
(十分鐘后)
烏鴉:小朋友們,你們讀得多認真啊!看來你們都是些聰明的孩子,現在請你們把你最喜歡的故事推薦給你的學習伙伴吧。注意哦,要把你喜歡故事的理由說出來,再一起讀一讀。
生與學習伙伴交流。
(借烏鴉之口,導入閱讀環節,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激起孩子閱讀的興趣;烏鴉提出的閱讀要求,不是僅僅讓學生在了解故事提供的方法,而是在此基礎上思索其它的解決方案,這是思維的深化。因為學生的學習不能僅是理解和記憶知識,而且要分析它的合理性、有效性,而后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結合,從而形成自己對事物的觀點,形成自己的思想; 閱讀后的交流,達到了資源共享的目的,孩子們通過推薦故事這一環節,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都進一步的提高,為接下來的拓展思維和創編故事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