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喝水教學案例
四、拓展思維,為烏鴉想出更多喝水的辦法。
在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和充分地拓展閱讀之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讓學生思考比放小石子更好的辦法。
師:烏鴉很聰明。會利用瓶子旁邊的小石子喝到瓶子里的水?墒,如果瓶子的旁邊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么辦?
生自思自議。
生1:烏鴉可以去找一根吸管,放進瓶子里,不就喝著水了嗎?
師:你這只烏鴉可就省力了。
生2:烏鴉可以把瓶子推倒了,就可以喝著水了。
其余學生急不可耐地要反駁。
生3:你這個辦法不行。你把瓶子推倒了,水都流到地上了,會被地吸干的。
師:是啊!要考慮到這一點。
生2:我就把瓶子斜一點點,不全放到地上。
生4:烏鴉又沒有手,怎么能扶得那么好呢?要是他一不小心,扶不住,瓶子就會摔到地上打爛了。
師:大家考慮得很周到,能不能把這個辦法改進一下呢。
生思考、討論。
生2:我有辦法。烏鴉可以先用爪子把地上的沙子挖起來,堆得像小山那樣。再把瓶子靠在上面,不就可以喝到水了嗎?
師連忙根據(jù)他生2的描述畫了一幅簡筆畫在黑板上。
師:現(xiàn)在這樣行嗎?
生齊鼓掌。
師:通過大家齊心合力地思考,我們終于想出了一個好辦法。還有別的辦法嗎?
生:……
學生對于同學提出的辦法,紛紛提出改進意見。
(讓學生在新的情境中思考新的應(yīng)對辦法,在表述的過程中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同時,教師對于學生辦法的適時評價,讓學生感覺到自己的見解是有意義的,從而更進一步激起了學生對思考的興趣。引導學生依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經(jīng)驗,對別人的辦法提出意見和建議,對自己的辦法進行不斷到修正,正是對學習共同體中學習資源的充分利用,整個學習共同體中的成員在這一過程中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完善和豐富。)
五、編寫故事《烏鴉喝水新編》
在學生充分進行拓展思維訓練之后,不應(yīng)該將這些創(chuàng)新思維的成果流失掉,教師應(yīng)抓住學生有話要說的機會,讓學生將想說的話寫下來。
師:同學們的辦法可真多!烏鴉聽了可高興了,他說下回再遇到這種情況可就難不倒我了。你能猜猜,烏鴉會怎么做嗎?我們把這個故事寫下來吧。
生打?qū)懝适隆稙貘f喝水新編》。
(此時的“寫”,是在前面充分“說”的基礎(chǔ)上進行的,這既是對前面拓展思維的總結(jié),又是一次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的訓練
【案例評述】
這篇課文教學活動的設(shè)計的特點在于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訓練。設(shè)計充分注意到學生原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經(jīng)驗,并將這些經(jīng)驗作為學習生長點,注意將每個人的經(jīng)驗作為學習的資源善加利用,同時在學生的思維過程中有意識地引起思維的碰撞,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激發(fā)創(chuàng)造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