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境·激趣·引導·自主──《識字7》第一課時課堂教學實錄及評析
你們還能找到這些字寶寶,并叫出它們的名字嗎?
(生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評:小學生的遺忘規律決定了識字教學要注重對學生的重復、強化訓練,教師將生字的復現和游戲融為一體,增強了訓練的趣味性,使學生在玩中愉快地識記生字,同時,教師還將生字復現在教師自編的閱讀短文中,讓學生在新的、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強化識字,這些教學環節都大大增強了學生的識記效果。
師:好了,生字寶寶都玩累了,它們都回到自己的家里,正在休息呢!
(大屏出示:不帶拼音的課文)
現在,這9個字寶寶都已成為我們的老朋友了,我們再來讀課文,老師相信你一定會讀得更通順,更流暢。
(生自由讀,齊讀)
師:這首對子歌,大家都讀了這么多遍了,細心的你,有沒有什么發現呢?
(大屏出示課文,相對的詞用紅色表示出來)
生:我發現用紅色表示出來的詞語,都是一對一對的反義詞。
生:我發現這首對子歌的前兩行是一個字對一個字,中間的兩行是兩個字對兩個字,最后兩行是一句對一句。
生:我發現這首對子歌都是一對一對的反義詞組成的。
……
師:大家都很善于觀察和發現!這是一首由一對一對的反義詞對成的對子歌,讀的時候要讀出節奏感,不要拖音,還要把這一對一對的反義詞讀好。
(教師范讀,學生練讀,指名讀)
(師生對讀,男女生對讀,背誦課文)
評:讓“發現”這條線貫穿于整節課,貫穿于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觀察發現,在觀察發現中學會學習。教師將識字與閱讀有機整合,把識字放到學生的朗讀中、背誦中進行,使學生在朗讀背誦中,識字能力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同時,語言得到了積累,語感得到了培養發展。
師:我發現咱們班的小朋友不僅識字方面很有一套,讀書、背課文也很有一套,相信大家寫字的本領也一定很棒!
(出示“冷”、“淡”、“熱”三個字)
師:認識它們嗎?
生:認識。
(指名讀)
師:仔細觀察這三個字,看看怎樣才能把它們寫正確,寫漂亮?
生:“冷”和“淡”都是左右結構,要寫得左窄右寬。“冷”是兩點水,“淡”是三點水。
生:“冷”的右邊是個“令”字,不要少寫最后一點。
生:“淡”字右上部分的“火”字最后一捺要變成點。
生:“熱”的四點底的方向不一樣,右上部分的第二筆是橫斜鉤,不要寫成橫折彎鉤。
……
師:大家的提醒就是老師的要求。
(師示范寫)
(生描紅,臨寫。教師提醒學生,寫字時做到“三個一”)
師:寫完之后,和你的小同桌相互欣賞,看看人家哪一點比自己寫得好,吸取人家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這就叫做“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生相互欣賞)
下課。
評:低年級的寫字教學尤為重要,不能忽視。在教學中,教師循序漸進地對學生寫字姿勢進行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巧,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特別是注重引導學生主體發現,培養學生積極寫字意愿的做法值得稱道。
【教學反思】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識字學習目標中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識字教學要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因此,在《識字7》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在為學生創設一種寬松、愉快的情境,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學習情境中識字,使學生對識字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在自主參與,自主發現,自主識字的過程中,識字潛能得到開發,識字能力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