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第一課時說課稿
各位評委,你們好!
今天我要說的課是小學語文第二冊課文《紀念》第一課時。
一、說教材:《紀念》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六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本單元以“愛護”為主題,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應該了解怎樣與自然和諧相處、怎樣與周圍的事物和諧相處,樹立環保意識。
《紀念》這篇課文借動物們給自己造的小亭子留紀念的故事,告訴我們:最珍貴的紀念不是刻上什么字,而應該像小刺猬那樣在亭子周圍種上花,愛護亭子,美化亭子。其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閱讀樹立愛護公物、愛護建筑的意識。課文在表現形式上,一方面以小亭子為線索,小亭子被破壞,后來變得更美,從效果上形成了對比;另一方面,以小動物留紀念為線索,小熊他們在小亭子上亂寫亂畫,小刺猬卻種花美化了小亭子,從行為上也形成了對比。課文要求認識個生字,難點是讀準后鼻音、翹舌音的字。
二、說學情
新課標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本學期繼續鞏固看拼音識字、聽讀識字和看圖識字的方法,逐步學習部件分析法、編順口溜等識字方法。同時,根據新課標與教材的體系安排,在一年級下冊還有一個教學重點就是閱讀。結合我校成都市“”教育科研立項課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評價語言的研究》,我們一年級組在本期把通過教師課堂評價語言培養學生朗讀能力作為重點。一年級學生一般已經掌握七、八百生字,絕大多數同學能讀通課文。雖然他們的理解水平低,但是朗讀興趣濃厚,只要抓住重點語句,巧用評價,反復訓練,就會把課文讀通讀順,甚至讀出感情。
三、說目標
根據單元教學要求、課文的類型和學生實際情況,確定的教學目標為:
1、認識13個生字。
2、正確、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小刺猬愛護亭子,美化亭子行為之美。樹立愛護公物、愛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確定為:認讀13個生字,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確定為理解課文兩個重點句子。
四、說教法;
本課主要采用創設情境、問題導讀和精讀評價等方法進行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認為:刺激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可以創設情景。因此在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畫、播放音樂,用語言描述,激發想象等方法創設童話情境,發揮創造性思維,揣摩理解課文。
小學一年級學生自制力弱,注意力不易長時間集中,但愿意聽從老師的教導。為此,我們可以用問題導讀的方法,帶著學生有目的、有重點地解讀課文,能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思維。
閱讀教學的本色就以讀為本,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培養語感。本課語言優美生動,激發學生讀書欲,要以讀代講,以讀促講,以讀代問。加強朗讀評價,促進學生語言發展,提高朗讀水平。
朗讀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段。為此作這樣的朗讀訓練:初讀:指讀,讀正確;再讀:用眼掃描,讀通句子,初步感知課文內容;速讀:找出第二、三自然段的重點句子;精讀:抓住重點,想象品讀。通過自讀自悟、同桌評讀、引讀、齊讀等朗讀訓練,學生對課文既有全面了解,也有深層挖掘。
五、說程序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本課設計先集中識字,再進行閱讀指導,使教學循序漸進,脈絡清晰,更符合學生由易到難的認知規律。具體過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