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第一課時說課稿
第一步:圖片導入,激發興趣
這屬于激發興趣,啟示思維階段,教師要激起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由于一年級的孩子十分喜愛小動物,教師一邊張貼動物頭飾,一邊讓學生與小動物打招呼,如果學生聲音較小,教師評價:“他這么可愛!再熱情點!”使學生帶著良好的情緒走進新課。
貼完頭飾,教師板書課題“紀念”,學生書空并識記生字。這樣隨機進行了書寫指導,交流了識字方法,分散了難點,培養了專注學習的習慣。
第二步: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在閱讀時培養注意力集中的習慣。在初讀課文時,要求指讀課文。借助手“指”,他能聽著字音點讀所對應的那個字,對生字有了初步印象。緊接著以自由讀、指名讀、小老師教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集中認識詞語和生字,逐步縮小語境,在多次與生字見面中,記住了生字.。
認識了生字,再要求學生把書立起來自由朗讀,要求讀通句子。朗讀時用眼睛掃描總比手指移動快,大腦中留下的信息更多,因此要逐漸放棄指讀,體現了朗讀訓練的過程。
第三步:抓住典型,讀通句子
學習第1自然段
1、整體感知了課文,再走進文本。指名讀,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好習慣。接下來觀察小亭子圖片,激起學生的贊美之情,順勢齊讀第1自然段,自然讀出了動物們的高興心情。
、在一年級,讀通課文很重要,其關鍵就是會自然停頓。學生常常讀不通是因為不認識字詞、不理解句子意思,可抓住典型的句子進行朗讀指導。
第2自然段,由評價引出長句子 其他小動物也紛紛在柱子上、座位上和臺階上寫上了自己的名字。屏幕展示,學生自讀、齊讀初步體會。
接著問題提示:這句話說誰呀?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呢?(依次點擊相應部分變成紅色)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讓學生明白該句的意思,滲透概括意識。自讀再次體會。
然后抽生朗讀,評價中指導停頓。
最后,齊讀體現了停頓。這個長句的訓練滲透了怎樣讀通讀順的方法指導,突破了難點。
2、這時屏幕出示留紀念的圖片,小熊他們留下了什么紀念?小亭子會怎么想呢?學生設身處地去感受到亭子變丑后的難受心情。老師隨機板書 學生邊讀邊思讀書習慣。
2、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請學生邊讀邊用橫線勾畫出小刺猬的紀念,匯報后,再看屏幕進行糾正。這樣做有要求有反饋,勾畫句子落到了實處,又面向了全體進行了訓練。
首先,要求學生自讀自悟、同桌互讀互夸,促進同桌的學習,滲透合作意識,初步培養了合作能力。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然后,教師語言渲染小亭子的美,抓住這個句子中表情達意的關鍵詞“啊!”,指導學生說出心情,讀出心情,評價心情,體驗到高興、激動、驚喜等情感。一個“啊”字,讀出個性,讀出精彩,落實個性化朗讀的訓練。
語言文字是抽象的符號,它所承載的意義內容又往往是形象的。六七歲的兒童是最富于想象力的,會將有形的文字進行無限的想像。接下來,指名美讀句子,邊聽邊想象畫面,說說好像看到了什么。學生會聯系生活進行再造想象,把抽象的文字還原為一幅幅五彩繽紛的畫面,形象地理解了語言文字。尤其落實在理解詞語“五顏六色”時,當學生說到花兒顏色多時,引導學生用“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說句子。老師可評價:“你的想象真豐富!這么多顏色,我們就可以用五顏六色這個詞來表達。”當學生終于讀出花兒的美麗時,可評價道:“聽了你的贊美,花兒露出了燦爛的笑臉!”大屏幕再展示小亭子變美后的圖片,隨著音樂的渲染,學生盡情欣賞,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