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鈴鐺》說課材料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雨鈴鐺》。 《雨鈴鐺》是北師大版本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二冊第十單元中的一篇主體課文。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金波從兒童的視角捕捉到了下春雨時的生動有趣的情景,傾聽了下雨時的聲音,賦予了春雨人性化的特征。從春雨灑落時的沙沙聲寫出了春雨“潤物無聲”的特征,把春雨匯集在房檐上形成的小水珠極富情趣地比作小鈴鐺,把串串水珠滴落下來的聲音比作鈴鐺的丁零當啷聲,字里行間滲透了作者對春雨的喜愛之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本課教學以“雨”為主題,我引導學生通過學習課文,激起已有生活經驗的體會,我積極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想象空間,讓學生將以往的所見所聞同課文內容緊密聯系起來,感受春雨的美好,在想象中體會語言文字的美,感悟詩的美好意境。本課要兩課時完成,依照大綱要求,第一課時,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了解大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解決生字、新詞,同時標上自然段序號。我說的是第二課時教學設計。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能力培養:春雨象什么,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學生聯想的能力。
德育目標:教育學生勤勞勇敢,向小燕子一樣熱愛勞動。
因為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想象能力。”,所以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想象能力。”即在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基礎上續編兒歌,體會兒歌的韻律美,培養學生的創新、想象能力。
二、說教法、學法
1、愿意表現自己,是兒童的共同特征。因此,我想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詩歌中自己想讀的小節,達到情感朗讀的效果。
2、培養低年級學生積極地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是新課標中低年級學段口語交際的目標之一。在本節課中,如“想象春雨的聲音還像什么”,因此,我將進角色,動真心,吐真情來體會春雨的美麗,從而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力量。“春雨還灑在了什么上”、“春雨關在了放眼上的時候還像什么”、 “你覺得小燕子還在招呼誰”、“如果你是春雨,你還會招呼誰呢”。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創境導入、激發興趣。
師:我給大家帶來了一條謎語,想不想猜猜?“千條線,萬條線掉在水里看不見是什么?”讓學生在興趣中插上想象的翅膀,練口語能力。
讓學生在充分的情感體驗中表達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想法,使學生的思維、想象潛力充分發揮,并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
最后,讓學生在讓學習大膽嘗試,再想像中張開騰飛的翅膀,自編自演,真切地感受到語文就在身邊,從而更樂意地學習語文,學好語文。
四、課堂教學程序安排
(一)這節課我的教學思路是:“復習——激趣——會文——入境——讀中動心——想像——吐情——續編兒歌”即復習鞏固上節課的字詞,達到溫故而知新,運用謎語激起興趣,通過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再通過朗讀和對課文言語的細讀入境界,進角色,通過邊讀邊想,動之以情,最后又能通過感情朗讀表達出對 “春雨”的贊嘆和大自然的熱愛。通過以上八步的教學,要讓學生逐漸達到培養閱讀方法、養成閱讀習慣的目的。我的教學思路的依據是:1.符合兒童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事物規律;2.符合本課的教材特點;3.符合作者的思路。葉老常說:“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