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小公雞》教學反思
3、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傾聽的習慣)
4、太過于重復學生的回答。
5、課堂應變能力較為薄弱。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落實不到位的幾點。
今后我會繼續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書籍,不斷向經驗豐富的老師請教,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讓自己更好地駕馭課堂,讓我的學生在我的課上真正學有所成,我會努力的!
匯報課《快樂的小公雞》教學反思
《快樂的小公雞》是一年級語文下冊最后一個單元“快樂”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語言生動有趣,結構簡單,富有童趣,易于朗讀的童話。本文圍繞小公雞整天無所事事,心里很苦惱,于是它便向老牛爺爺、青蛙哥哥、蜜蜂姐姐及爸爸詢問,最后懂得了“幫助別人,就會得到快樂”的道理。匯報課上的是第一課時的內容,我將教學重點定位在讓學生識記本課生字并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教學難點則是理解本課幾個關鍵詞語,通過了解小公雞由苦惱到快樂的過程從而體會“幫助別人,就會得到快樂”的道理。下面我談談自己對本節課的反思:
一、游戲先啟情,積累“詞多多”。學習必須是快樂的,恰本單元又以“快樂”為主題。我想本節課我應該帶領學生快樂地學,就像是一首快樂的歌。因此在“未成曲調先啟情”部分,設計“我說你做”游戲啟情的環節,老師做表情讓學生用一個詞來說說,這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情緒,也有利于學生積累、理解詞語,雖然是課前游戲,但也為本課接下來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二、自主識生字,孵蛋“趣多多”。從一年級上學期開始,我們便有意識地慢慢培養孩子自主識字的能力,在即將結束的一年級下學期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更應該得到強化。因此在預習和教師范讀的時候,我讓學生畫出自己不認識或讀得不好的字,并全班交流如何識字。在孩子們交流了多種識字方法之后又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進行實踐,接著再讓他們以“開火車孵雞蛋”的方式認讀本課生字。這個環節,孩子們興致勃勃地讀著,并仔細地進行“糾音修火車”行動。
三、個性化朗讀,學生“情多多”。小公雞沒有事情做很苦惱,它去向老牛爺爺、青蛙哥哥、蜜蜂姐姐、爸爸詢問,這是課文的主體部分。在“讀文成曲生入情”部分,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并自由選擇合作的“小公雞”進行個性化朗讀,也讓學生初步讀出了自己的理解與感情,并通過讀了解了小公雞由苦惱到快樂的整個過程,體會了“幫助別人就會得到快樂”的道理。
四、助人為樂,孩子“話多多”。孩子們慢慢體會幫助人得到快樂的道理,在課的最后“曲將終了盡言情”部分,我調起學生的生活經驗,想想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幫助人并得到快樂的事,用上“我 很快樂”的句式和全班同學一起分享,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們都有很高的說話欲望,但是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僅讓一兩個同學示范說說,并把它作為課后作業布置學生進行說話訓練。
在課堂上,我盡可能地與學生互動交流、傾聽學生的聲音,板書設計上采用了較為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簡筆畫,拉近了老師與學生間的距離。另外,在朗讀的過程中,相機進行隨文理解詞語“莊稼”、“報時”、“花叢”,識記重點詞語“幫助”并讓學生造句,結合語文天地指導書寫“叢”并進行擴詞,加深了學生對本課重點字詞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