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花和星星說課稿
說教材
本文是一首兒童詩。全詩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描寫了地上的鮮花多和天上的星星多,選取生活中最常見的花和星星巧妙地聯系,體現兒童生活的情趣以及孩子對身邊事物和美好大自然的關愛與向往。第一節中“這里一朵”“那里一朵”和第二節中“這里一顆”“那里一顆”不僅描述了鮮花滿地,繁星滿天的情景,而且再現了兒童看鮮花、數星星時的天真爛漫,充滿了童趣。
這首詩歌語言淺顯易懂,生動活潑,貼近兒童生活,學生不難理解,是一篇朗讀的佳作。課文配有精美的插圖,有助于學生觀察想象。
我設計的這堂課是第一課時,為打破傳統的只在第一課時中教學生字詞的情況,本課中,我在第一課時就安排了整篇課文的精讀理解,在理解的同時教學生字詞,而在第二課時中再安排朗讀的加強,背誦的指導以及拓展練習。根據課標要求以及低年級的認知特點,我制訂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1)學會本課4個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正確書寫。認識新偏旁。(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方法目標:通過朗讀、想象、說話練習等方法來展開聯想,感受課文的優美。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會兒童的生活情境,引發孩子對身邊事物和大自然的關注與熱愛。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難點是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感受兒童生活的樂趣和大自然的美好。
說教法學法
1、情境渲染
通過優美語言的描述、動聽的音樂熏陶、形象的媒體再現等形式,誘導學生進入特定的藝術情境,讓學生多種感官共同參與,進行看、聽、想、品一體化的語文實踐活動,激發他們的興趣,活躍心智,啟迪思維。
2、讀中感悟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為詩歌的語言凝練,韻味無窮,所以在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自由讀,配樂讀,合作讀,表演讀……讓學生在反復的品讀中體會詩歌的意境,激發學生的情感,豐富學生的想象,以讀為主,再結合圖畫等手段,引導學生聯系生活,讀中悟情,走進文本的情感世界。
下面我主要講講這堂課的教學過程及指導思想。
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們,夏天到了,很多花兒都綻開了笑臉,你們一定去觀賞過許多美麗的花了,有哪些花呢?(指名略說)所有這些開的很旺盛很鮮艷的花,我們就統稱為“鮮花”(出示詞語)誰來讀一讀?看誰的花開得最鮮艷!(指名讀)
l這一談話設計我主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教本課時恰是夏日花卉觀賞的時候,因此在學課文前先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頭腦浮現鮮花的美麗樣子,為后文喜愛鮮花的感情作好鋪墊。
2、白天,鮮花開得真艷,那夏日的夜晚你又會干什么呢?
是啊,滿天的星星真可愛,老師也和你們一樣。板書星星,一起和小星星打聲招呼。
l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融洽和諧親近的師生關系是良好教學的基調。在平等對話的基礎上,學習才是學生內需的。這里充分調動學生的知識經驗,利用好奇心理,構建師生對話的平臺,奠定情感基礎。
3、鮮花和星星都是我喜歡的。補充完整課題。出示:喜歡(讀詞語,誰能換上意思相同的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