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探母》教學反思
《陳毅探母》教學反思
《陳毅探母》這篇課文講的是陳毅元帥回鄉看望生病母親的故事,主要是讓學生體會陳毅和母親之間的親情,同時要像陳毅一樣孝敬自己的父母。
因此在課堂上我引導學生抓住“一……就……”來體會當時陳毅知道母親生病后是多么著急。“一進家門,陳毅就來到母親床前,拉著她的手,細心的詢問病情。”接著我抓住“細心的詢問病情”讓學生猜測想象陳毅當時會說些什么?這時,學生的回答如開了閘的洪水一般向我涌來,有的說陳毅可能會問到:“母親,您是什么時候生病的,現在好點了嗎?”“母親,您怎么不聽話呢,我不是不讓您干那么多活嘛,您一定是累病的吧?”“母親,要不我去請大夫來給您瞧病吧!”還有的說:“這次回來我要多陪您住幾天,等您病好了我再走。”“……”看到大家回答的這么積極,我順勢問道:“奶奶生病后,你的爸爸也會這么做嗎?”有的說不會,有的說會,但沒有陳毅問的這么細心。只聽這時有個學生站起來說到:“我知道陳毅很關心、孝順他的母親。”“對,陳毅是一個有孝心的兒子,我要像他學習。”這不正是這節課我們要教給學生的嘛。
第二天,一位學生家長告訴我,她女兒昨天晚上要幫她洗腳,她說不用。沒想到女兒卻說:“媽媽,快別這么說。從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腳。今天,我給你洗腳,是應該的呀!”聽到孩子的媽媽這么說,我很欣慰,學生能真正的理解課文用課文中的話去說服媽媽并付諸于行動,真不簡單!
《陳毅探母》教學反思
《陳毅探母》講的是陳毅元帥回鄉看望生病的母親的故事,表達了他和母親之間的親情。這篇課文對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來說是極有教育意義的,同時,課文十分典型,文內有不少關鍵的字詞,不僅可以教會孩子通過分析字詞來理解思想感情的方法,同時還培養了孩子的分析能力,這對低年級孩子來說,是一次有效的嘗試、重要的過渡。教學中,我首先介紹了陳毅元帥的生平,讓學生知道他是一位解放軍的高級將領,十大元帥之一,是個很偉大的人物,然后以范讀來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在精講第一自然段時,我在范讀時故意漏掉“趕”字,學生立刻產生了質疑,然后我在順勢提問:為什么“趕”這個字不能少?從“趕”這個字你看出了什么?一“字”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紛紛舉手發言,能說出陳毅很著急,也能體會出陳毅元帥迫切想見到母親的心情。這個教學環節不著痕跡地引導學生自主感悟隱埋于文字中的情感,符合學生的認知經驗,同時對之后的深入、細化地感知文本奠定了情感基礎。第二節的教學,我讓學生自讀課文,想一想陳毅為母親做了幾件事?學生通過自讀,能歸納出“詢問病情”和“洗衣服”兩件事。在接下來的文章講解過程中,我打破了逐字逐句講解的固有方式,放手讓學生們自主感悟,找出讓自己感動的語句。當老師的教學跟著學生的思維走的時候,孩子們非常興奮,說的答案很深刻。比如有學生提到“一進家門,陳毅就來到母親床前,拉著她的手,細心地詢問病情。”這一句中,“一……就……”、“拉著”、“細心地詢問”表現出了陳毅對母親的關心。在教學中,我著重抓住這幾個關鍵點:(1)讓學生先演演“一……就……”,請了幾組,最后大家一致推薦動作快的那組,再讓學生說說,陳毅元帥到了家沒吃飯,沒休息,而是立即來到母親床前,說明了什么?學生立即體會到了陳毅元帥的那種急切心情,在此基礎上,我讓孩子以“一……就……”練習說話,學生說的比較精彩。(2)我讓他們想像一下,陳毅可能會怎么詢問病情?不少孩子說的聲情并茂:“娘,您的身體好點了嗎?”“娘,您哪兒不舒服啊?”“娘,還有沒有哪里疼啊?”……深藏于文字中的情感就在反復朗讀、練說下,被孩子們一一挖掘出來了,整個教學過程頗為輕松。在“洗衣服”這一件事情上,我抓住了“一邊……一邊……”引導學生說話。先讓他們知道,洗衣服和談家常是可以同時進行的,讓學生表演當時的情形,再聯系實際,你的爸爸有沒有幫爺爺奶奶洗過衣服,進一步體會陳毅元帥對母親的那份愛。最后再讓學生說說還有什么事情也是可以同時做的?學生馬上就知道“我一邊走路,一邊背誦課文”是可以的,而“一邊說話,一邊唱歌”是不行的。從而讓學生練習用“一邊……一邊……”說話,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用上這兩個詞說話,既抓住了關鍵,又拓展了思維,這樣指導造句易懂、會用,學生學得較扎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