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認一認4》教學反思(教案)
一、教學目標(第一課時)1、能夠正確認識8個漢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能夠根據圖畫,聯系生活實際,初步了解字的意思。
3、象形字的引入,促進學生對字意理解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音形結合,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讀準“關”“臥” “立”的字音。
三、教法簡述
部分學生在學習這些字之前已認識了部分漢字,因此課堂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三種教法:
1.直觀演示法。
通過生生互動演示、師生互動演示,發揮學生各種感官功能,讓學生在動腦、動口、動手中參與訓練,激活思維,有效認字。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這節課,我制作了動畫課件,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融入音樂,誘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
3. 鼓勵欣賞法。
四、設計理念和反思
課的設計遵循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激發學生興趣的理念,以學生為主體,讓每個人有嘗試的機會和自主選擇的權利,讓學生們切實感受識字是快樂的,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學習方式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相互啟發,拓展思路,分享學習之樂。讓學生在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氛圍中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變“被動地學”為“主動地學”,而不是在已有認知的基礎上去“炒冷飯”。
依據新課標要求和設計理念,再結合教材重點及學生的年齡特點,第一課時制定了以上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因此,在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中應從教材和學生出發:
(一)以教材為本
1、有目的復習。
在新授課前,對這八個字中出現的聲母和韻母進行復習,然后進行“找朋友”的游戲,即和這八個字有關的音節,請生進行拼讀。這樣設計的出發點是為學生后面的認字突破難點,也是滲透了借助拼音識字法。
2、發揮插圖的作用。
學習生字的同時,讓生可以看圖,一方面有助于理解字義,另一方面也滲透了借圖識字法。
3、有目的地“動”。
在學完“出、入、立、走”之后,本課的內容應該說是進行了一大半了,
根據低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正好需要放松一下,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投入下面內容的學習,所以安排了聽《中國功夫》這首歌,這不僅是發揮了音樂的放松
與熏陶作用,這首歌中也蘊含了接下來的學習內容“坐、臥、立、走”,寓教
于唱,何樂而不為?
學完這四個字之后,又安排了“舉牌子”的師生互動,在鞏固字音的同時,滲透和初步強化基本行為動作的要求。
4、依托教材,引入象形字。
(二)以學生為本。
1、以點帶面,“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
老師們都知道,教學生認字,不如教會學生們認字的方法。所以在學習八個字之前,讓學生自己先去讀一讀這些字,看看有沒有自己認識的,再提示如果有困難的可以借助拼音或是看圖,再請生讀字和講一講自己是如何認識的,師再適時肯定和總結,讓學生明白原來識字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去選擇,去運用。
2、課堂的精彩源于生活。
在學習出、入、開、關幾個字時,我都會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見過或說過這個目的是讓學生能切實體會到這些字就在我們身邊,大家經常在用著,再根據學生所說的詞,讓他們配合做做動作,如“出門和入門”,又加深了他們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