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一認 4》教學設計及反思
課題認一認 4教時2課時教學目的要求1.能夠正確認識16個漢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2.能夠根據圖畫,聯系生活實際,初步了解字的意思。教學重點記住16個漢字的讀音。 教 學 過 程 第一課時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1.復習前面“認一認”中學過的24個生字。 2.出示本課16個生字,請同學們說一說有哪些字是已經認識的。教師相機表揚能夠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學生。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16個生字,已經會認這些字的同學,在課堂中可要爭當小老師哦! 二、創設情境,學習“出”、“入” 1.學習生字。 (1)教師走出教室,又走進教室。(教師的舉動使學生感到很詫異,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過來。) (2)誰能說一說,剛才老師怎么了?(出去又進來了。) (3)出示帶拼音的生字卡片“出”、“入”。“出”是“出去”的“出”,進來就是“人”。 指名讀。去掉拼音讀。打亂順序讀。 (4)組詞。 2.辨析形近字“人”、“入”。 (1)學生拿出小棒搭“人”、“入”。 (2)你是怎樣區別的? (3)教兒歌:左撇出頭人一人一人,右捺出頭入一入一入。 [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不僅增加了學生識字的興趣,更易記住字形,也促進了左右腦的協調發展。] 三、直觀演示,學習“開”、“關” 1.讀準字音。 (1)教師過渡:“出”和“入”意思相反,后面所要學的兩個字也是意思相反的字。 (2)學生看圖,根據拼音,試讀。 (3)誰真的看懂這兩幅圖,讀準字音了,老師請他上來表演一下,再讀一下字音,就知道了。 [直接讓學生讀出字音,但一年級的學生好動,讓他上臺演示一下開燈、關燈,來表示字的意義,學生更感興趣,更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也更直觀。] 2.組詞。 問:還可以“關”什么?“開”什么?(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將漢字或拼音寫在黑板上。) 四、自主嘗試,學習“坐”、“臥”、“立”、“走” 1.學生自學。 (1)觀察圖畫,根據拼音,讀準字音。 (2)口頭組詞。 (3)四人小組交流。(每人讀一個字,組詞,別的同學可以糾正或補充。) 2.檢查自學。 (1)多種形式讀字音。 (2)組詞。 五、誦讀本課的8個生字。第二課時一、聯系生活實際,學習第三組詞 1.了解字義。 (1)一個小朋友迷路了,他只知道自己住在村子東邊。你能告訴他東邊在哪兒嗎?西邊呢?南邊呢?北邊呢? (2)你是怎么分清東西南北的? [充分地相信學生,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組織教學。這里的討論,既交給了學生相關的生活常識,又創設了一個語境,為學生后面學習“東”、“南”突破了難點,準備了條件。] 2.讀準字音。 (1)學生根據拼音試讀四個生字。 (2)教師重點帶讀“東”、“南”。 (3)分層次讀字音。(帶拼音讀、去拼音讀、打亂順序讀。) 3.音形義結合。 (1)指名上臺演示。教師說方向,學生拿寫有“東”、“西”、“南”、“北”的生字卡,做手勢指明方向。 (2)小組演示。一個學生說方向,其他同學指出書中的字,再用手勢指明方向。 二、做游戲,學習第四組詞 1.讀準字音。第四組字也是表示方向的,有一個拼音沒學過,同學們可以猜一猜它的字音。 (1)學生自讀。要求觀察圖畫,根據拼音,試讀生字。 (2)檢查、糾正。重點指導讀好“前”。 2.游戲:“找朋友”。學生把音節和相關漢字連接起來。 3.游戲:“小小飛行員”。飛行員辨別方向的能力特別強,我們同學也來當一回小飛行員,看誰辨別方向的能力最強? (1)指名演示。請一同學站起來,在別的同學和自己的桌上按方向正確擺上寫有“前”、“后”、“左”、“右”的生字卡。轉個身,再放生字卡。 (2)小組游戲。 [在做“小小飛行員”游戲時,生字卡片既要放在自己的桌上,又要放在別人的桌上,而且小組游戲時,別人也要做游戲,這就要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學會和別人相處,這對學生學會與人協調、與人合作有很大的好處。] 4.辨析。“前”、“后”、“左”、“右”會因所處的位置不同而表示不同的方向,“東”、“西”、“南”、“北”會不會改變? 三、誦讀 讀本課所學的16個字。學生試讀,指名讀。學生、教師點評。 作業 熟讀16個漢字。 教 學 后 記 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這是新課程標準給我們廣大低年級語文教師提出的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只有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課上得生動、活潑、有趣,低年級的孩子才可能真正地喜歡上識字課,喜歡上我們的語文課。 在《認一認4》的教學中,我采用了“創設情境識字”、“直觀演示識字”、“自主嘗試識字”、“聯系生活實際識字”、“聯系語境識字”和“做游戲識字”等多種方法,讓靜態的文字,變得立體起來、鮮活起來,讓課堂變成了學生游戲、活動、學習的舞臺。學生接觸的不再是一個個冰冷的、沒有一點活力的鉛塊,而是一個個充滿生機、充滿豐富蘊涵的可親可近的小精靈。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習,學得輕松,學得愉快。 學生在學“前”、“后”、“左”、“右”時,在桌子上放生字卡,看似沒有必要,但細細體味,在游戲中漢字音、形、意教學的緊密結合,更有利于學生形成對這幾個漢字的完整認識。轉身再放生字卡,再指明方位,自身的位置變了,前、后、左、右所表示的方向就變了。自己所處的位置、角度不一樣,所看到的世界也是不一樣的,這跟“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嗎?小小的游戲中蘊涵著多么深刻的哲理啊!然而,這一切都是悄悄地、潛移默化地讓學生體會、領悟的,這就是“潤物細無聲”的美妙境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