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一認4 教案及反思
課堂預設和生成會存在差異,課后我深刻感受到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急待改進的問題:
1、教學語言凝練,問題具有針對性。
課后有一個感受,說的太多,生怕學生聽不清,生怕學生不理解,于是不知不覺反復說了,羅嗦了。耽誤時間,課堂自然不高效。反思后覺得還要從認真備課,深鉆教材中下手,只有認真備課,深鉆教材,找準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圍繞著重點、難點和關鍵考慮需要講哪些話,提問哪些問題,哪里要多講,哪里要少講,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語言精練,問題具有針對性。另外在組織教學中,可以姿勢助說話,如“你來讀”類似這樣的就可以用“目光”“手勢”等簡單的動作來代替,以便減少教師說話的次數,使學生有一個很好的學習環境。
2、對學生關注不夠。
這是我這節課最大的感受。上課時覺得自己的很大一部分的注意力放在了教案上,和孩子互動少,設計的教學環節匆匆而過。沒有注意觀察學生的表情,揣摩他們內心變化,為他們一次次突破難點而發自內心的歡呼!
3、教學評價缺乏積極的導向作用。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學習本身內在的興趣是學習最佳動力。所以,獎勵學生最好的辦法就是真誠的評價語。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大多采取激勵性評價,通過語言、情感等教學方式,給學生以充分的肯定,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信和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但在教學過程中發現自己過于孩子們的評價過于流于形式,就是簡簡單單的你回答的很好,聰明,真棒,我們一起表揚他!當程老師在課后把這個問題提出來的時候,我也在想不都這樣評價的嗎?不過細細想想再真正的琢磨琢磨,才發現自己的評價的確停留在了表象,評價應該是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表達的快樂,以此激勵孩子在課堂上愿意讀,愿意說,愿意做,而不是追求“星”,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功利心理,即答對了問題就想得到獎勵,得到了獎勵就可以“高枕無憂”,全然不顧接下來該學習什么。這一結果顯然與老師的初衷相悖。
4、要注意師生互動的實效性。比如游戲環節,在游戲中認字是設計游戲的目的,是鞏固學生認字的一個環節?墒窃谔幚磉^程中游戲與認字環節脫節,顯得不高效。比如:“前后左右”說說你前面做的是誰?指指你的后面,舉舉左手,揮揮右手,學生根據我的要求去做。如果我在發出指令的時候,讓一個學生指出相應的漢字卡片,并拼讀,進行表演,才能促進學生的,學這樣學生不光參與到活動中來,而且漢字的音形義都得到了鞏固,教學才不會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