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四(蘇教版一年級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讀準本課所有詞語,并理解詞義。
二.加深學生對自然生態環境和昆蟲的認識,拓寬學生的視野。
教學重點:認識字詞、詞義和讀音
教具:簡報、詞卡
教學步驟:
一.指導看圖。
1.簡報上展示與詞語內容相關的圖畫,讓學生觀察圖中的具體事物和活動,說出本課要學的詞語。(簡報p.1)
師:同學們,現在請你們仔細地看圖,并告訴老師你們看到了什么?誰來說說看?
展示“(誰)在(干什么)?”(簡報p.2)
生:有兩個男孩子在看螞蟻。
師:是的,大家看,這兩個小朋友在用什么看螞蟻呀?是放大鏡在看螞蟻,因為螞蟻太小了,他們看不清楚,所以用放大鏡仔細地看。這樣仔細地看,就叫觀察。展示「觀察」和「螞蟻」(簡報p.3)
師:再看這圖畫,說說你看到了什么?(簡報p.4)
生:小女孩在捉蝴蝶。
師:說得很好,那為什么這個小女孩要捉蝴蝶呢?
生:(他喜歡蝴蝶/用來做標本)
師:對,她可能要捉來做標本。像她這樣用網來捉蝴蝶,我們就用采集這個詞來形容。
展示「采集」和「蝴蝶」(簡報p.5)
師:同學們回答得真好,證明你們很仔細地觀察這幅圖畫。
師:同學們,在這幅圖畫中除了螞蟻和蝴蝶,還有其他昆蟲,你們看到了嗎?
指導學生說出答案,并適當作出提示。展示所有昆蟲名稱:「天牛」、「蜻蜓」、「螳螂」、「蟋蟀」、「螞蟻」、「蝴蝶」、「昆蟲」(簡報p.6-11)
師:真棒!大家都找到圖中所有的昆蟲了。
師:圖中的小朋友來到哪里采集和觀察這些昆蟲呢?
展示“小朋友來到()、()和()。(簡報p.12)
生:(自由回答)
師:是的,我們知道昆蟲都會在自然環境中活動,比如:田野、花叢和樹林。讓我們看看這些昆蟲滋生的地方。
展示「田野」、「花叢」和「樹林」的圖片,配以詞語和拼音。(簡報p.13-15)
師:這是個怎么樣的田野、花叢和樹林呢?(學生組詞)(簡報p.13-15)
2.借助漢語拼音讀準詞語的字音。
師:同學們今天都跟昆蟲交了朋友,也知道它們活動的地方。那么,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些詞語?有那個小朋友可以提醒大家讀音?
展示本課詞語,配以漢語拼音。(簡報p.16)
生:(我要提醒大家螳螂、蜻蜓和蟲是后鼻音/觀是前鼻音/采和叢是平舌音/察、蟀是翹舌音……跟我讀……)
師:好,哪個小老師要帶領大家讀這些詞語?
師:(表揚讀得好的同學,糾正錯誤讀音。)
師:讓我們全班一起來讀這些詞語,連讀兩遍。
展示本課詞語,去掉漢語拼音。并隨意抽問不同的學生讀。(簡報p.17)
生:……
師:很棒!看來你們對這些昆蟲朋友都非常熟悉了。
3.讓學生欣賞本課中的昆蟲真實圖片,加深對昆蟲的了解。
師:你們認識這些昆蟲嗎?都認識這些昆蟲的小朋友請舉手。
師:(稱贊舉手的同學)你的課外知識真是豐富。那你可以告訴林老師天牛是怎樣的嗎?
生:……
師:說得很好。(適當作出補充)
師:還有誰要來介紹你所認識的昆蟲?(3-4位學生)
師: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昆蟲的圖片。看完后,你們對這些昆蟲會有更深的了解。
展示各種昆蟲真實圖片(簡報p.18-24)
師:上次去秋游野餐的時候,我們都坐在草地上,旁邊就是樹林,你們有沒有看到這些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