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第一學期一年級上冊語文備課教案
如第1課,畫面表現的是鄉村的清晨,一個小女孩正在小河邊練唱“aaaa”;一只大公雞正在打鳴催人早起;河中,一只大白鵝正欣賞著自己美麗的倒影。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欣賞美麗的晨景圖,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圖中表現出的景物和人物,從中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把分散的畫面整合起來,有利于培養觀察能力,發展語言,加深對字母音、形的印象。
如第2課的圖,是一幅富有生活情趣的畫面,媽媽正在屋前晾衣服,屋前有一棵y形的小樹,小弟弟正在池塘旁邊喂魚,有一只烏鴉正站在池塘邊的大樹上。在這里,既提示了學習的內容,幫助兒童記憶字母的音和形,又使孩子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找一找圖中的哪些部分和字母的形相似,通過觀察畫面,引出本課要學的字母或音節。還可以提示學生用說一個詞或說一句話的方法,鞏固這些音節。wū可以說“烏鴉、烏云”,yī可以說,“阿姨晾衣服”,yū可以說“小弟弟在屋前喂魚”。把觀察畫面、學習音節和說話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加快學習拼音的速度。
3.把學拼音和識漢字有機地結合起來。
在拼音教材中,從第3課學習聲母開始出現漢字。在圖中或圖下,出現了詞、短語或句子。從第3課到第13課,體現了由易到難的編排。剛開始是詞(3—5課),然后是短語(6—8課),最后是句子(9—13課)。這部分中,所有的音節都是學過的,都可以由兒童自己拼讀出來。這樣,有助于鞏固拼音,提高拼讀能力,加強拼音和識字的結合,及時發揮漢語拼音幫助識字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也是早期進行說話訓練及提前閱讀的一條有效途徑。
以第3課為例,學習b p m f,在圖中出現了“爸爸”“媽媽”“我”三個漢字詞語,學生剛剛學會了拼讀音節的本領,就能夠借助拼音認讀漢字;學習了d t n l 4個聲母以后,就可以認識“大、米、土、地、馬”五個漢字,學生感到學拼音很有用。
要強調的是,拼音部分出現的70個漢字,只要求認識。能認讀,了解詞的大概意思即可,不要求抄寫或默寫,也沒有認識偏旁的任務。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鼓勵他們自主學習。教師應通過多種形式,多次出現,讓學生整體認記,不分析字形結構。
4.在拼音教材中編排了兒歌。
在拼音教材中安排兒歌,不但可以復現音節,鞏固拼音,而且可以增加趣味性,加強語言訓練。本冊拼音教材的兒歌里紅色的音節,都是本課新學的聲母與單韻母相拼的音節,這樣更便于鞏固拼音。
選擇兒歌時,更注意語言的優美和對學生的教育意義。如第3課的兒歌是《輕輕地》內容是:“小兔小兔輕輕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們好!逼渲谐霈F了本課新學的音節“de、tù、le、nǐ”學生讀了這首兒歌,鞏固了漢語拼音,認識了漢字,還發展了語言,懂得不隨便踩綠地,增強環保意識,課堂氣氛也會非常活躍。
5.復習鞏固形式多種多樣。
拼音教材部分安排了4次復習,每個復習5—6題,共21題。采用了多種多樣的形式,復習鞏固了所學漢語拼音和漢字。有區別音近或形近字母的題,如b d、q p等字母形的比較;有en eng、an ang、in ing等音近字母的區分。有聯系生活實際,復習聲母的練習,如,復習二第3題,“我會想”,讓學生想一想,哪些同學的姓里有下面這些聲母。分別是g k h j q x zh ch sh。學生做這道題時會把全班同學的姓過一遍。如姓“郭、高、關”聲母就是“g”;姓“康、孔”聲母就是“k”;姓“何、侯、黃、胡”聲母就是“h”等。同學中間的姓不屬于這9個聲母之內,也會說出他(她)的姓聲母是什么字母,這樣就會把聲母全部復習一遍。有進行思維訓練的題目。如,復習二第5題,讓學生讀拼音,把同類事物連在一起。這一題,讀了拼音,認識了事物,還滲透了思維訓練。有動手做一做的題目。復習二第2題,“我會擺”,要求學生發揮想象力,用繩子、小棍或手擺成學過的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