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該獎給誰
引導回顧全文,意會詞語間聯系,加強思維訓練。
2.假如請你給題目加上標點符號,你想怎么加?想怎么讀題?(你強調了“誰”)
還有其它讀法嗎?(強調“該”)
大家認為強調哪個詞才能把這個童話故事所表達的意思表現出來?再讀題。
從題目入手,凸顯文章主旨,進而明確學習目標。
3.過渡:那么,蘑菇究竟該獎給誰呢?課文通過人物之間的一系列對話告訴了我們。
演示兔媽媽出門采蘑菇的畫面,導入故事:清晨,兔媽媽出門采蘑菇,臨走時囑咐兩個孩子要好好練習跑步。時間過得真快,晚上,兔媽媽提著一大籃蘑菇回來了,她會把蘑菇獎給誰呢?
揭題,讀題。
(設計意圖:運用多媒體動畫配上優美動聽的音樂,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憑借音樂感知畫面形象,然后指名說說動畫里的情景,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二、讀文探究,讀中感悟。
1.【課件出示】
自己輕聲讀課文,找出兔媽媽、小黑兔和小白兔說的話,然后說說你是怎么找到的。
交流。
通過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人物說的話用引號引起來,像這樣的引號外面的,提示我們這句話是誰說的,是怎樣說的短語叫“提示語”。
引導關注提示語,指導朗讀,同時進行表達方式的滲透。
2.我們來看他們的第一次對話。指導朗讀第一次對話。【課件出示】[2-4]
(1) 蘑菇該獎給誰呢?指名讀兔媽媽的話。
(反紅顯示提示語在前)提示語在人物所說的話前面就叫提示語在前。
我讀提示語,你們來做兔媽媽。
大家想一想:這是一位什么樣的媽媽?
說話訓練的同時為指導朗讀服務。
指導朗讀:
你真是一位慈祥的媽媽,請你慈祥地問問自己的孩子——引讀。
你真是一位教育有方的媽媽,請你很有策略地問問自己的孩子——引讀。
你真是一位關愛孩子的媽媽,請你親切地問問自己的孩子——引讀。
(2) 蘑菇該獎給誰?小黑兔搶先回答了,指名讀小黑兔的話。
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樣?(去掉提示語)去掉這部分行嗎?為什么?(不行,不知道是誰說了這句話。)
告訴大家,如果把它放入文章中,通過上下文可以推測出這是誰說的,是可以不加提示語的,這叫無提示語。這是提示語的第四種出現方式。但是這里不可以無提示語,因為通過上下文我們無法推測它是誰說的。
再看看這句又有什么變化?(去掉提示語里“得意”)去掉這個詞好嗎?為什么?(不知道說這句話時的表情。)
誰能把“得意”的樣子做給大家看看,讀小黑兔的話。
看來,提示語不僅可以告訴我們是誰說了這句話,還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了解說話人當時的情緒。我們一起來當回得意的小黑兔,齊讀。
(3) 蘑菇該獎給誰?同學們再來看看小白兔的表現,書上用了個什么詞?(難為情。) 誰能來讀小白兔的話,讓大家來感受到“難為情”的意思?
(4)如果這個故事到此結束,你認為蘑菇該獎給誰?
(5)怪不得小黑兔很“自得”,而小白兔“難為情”,原來是小黑兔得了冠軍,小白兔落在最后了呀。
(6)指導男女生分角色讀第一次對話。
3.指導朗讀第二次對話。【課件出示】[5-7]
(1)可是,兔媽媽沒有馬上作出獎勵,而是追問--“你們今天都跟誰比賽啦?”這一次,兩只小兔子又分別作了回答。誰來做小黑兔夸夸自己?誰來做小白兔“難為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