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情感體驗,營造生本課堂──《影子》教學案例及反思
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過程應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關注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是興高采烈還是冷漠呆滯?是其樂融融還是愁眉苦臉等情緒體驗。新課程強調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為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所發展,在教學時,我就從注重學生情感體驗入手,著力營造一種充滿活力的生本課堂。以《影子》為例,我是這樣進行的:
一、創設情景,注重體驗
孔子說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和積極情感體驗。《影子》一文是采用兒歌的形式描繪影子與人形影不離的特點。課前,我從學生那兒了解到他們除了知道影子是黑的之外不知道有其他什么特點。如何讓學生形象生動地認識影子其它有趣的現象。我想到了游戲這種活動方式。《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不同內容的教學有各自的規律,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游戲是他們最喜愛的,也是樂此不疲的活動,他們的情感很容易在游戲中受到感染。于是,在課間我設計并組織了孩子們玩“踩影子”的游戲。他們兩人一組,你追我跑,你踩我躲,不知不覺在輕松的情景中發現影子有趣的現象。在上課時,當老師問起,“在游戲中你們發現了什么有趣的現象”時,學生爭先恐后舉手,有的發現發現影子總跟著自己,自己做什么,他做什么;有的發現自己躲在房子的后面,影子就沒有了;還有的發現太陽出來就有影子,陰天、雨天沒有太陽,就沒有影子。能交流發言的學生個個神采飛揚,滿臉喜悅。由于時間關系沒有點到的學生只能遺憾地從鼻腔里發出一點聲音,收回小手。
二、真情交融,享受快樂
生本課堂教學就是要更新傳統的教學觀念,要轉變教師的角色,要讓老師從知識的壟斷者、傳授者釋放為學生的指導者、幫助者和參與者。在課堂中的二、三分鐘的課間活動時間,我也針對課文內容設計相關“找影子”的課間游戲,豐富學生的課堂生活,滿足他們情感體驗。在設計這一活動時首先是我與學生共同參與完成,然后再是學生與學生共同完成。這樣設計既使學生感受到教師與他們都是平等的,是他們的朋友,正是站在學生的角度抓住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來設計活動,贏得學生的歡迎,他們個個興致昂然,教室里每一寸空間都能感受到學生的快樂。游戲結束,學生能很快地將飽滿的熱情投入到下一個環節的學習,學習效果明顯。
美好的情感體驗常常來源于師生之間的真情交融。當智能與美好的情感體驗交融時,可以爆發出驅動力,師生關系的和諧正是以情感為紐帶的。真情交融,使師生雙方同時感受到教與學的無窮情趣與自身無法估量的潛力。課堂教學中我總是很自然地把自己的情感融進去,及時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營造一種師生之間的平等、親和、融洽的教學氛圍,在師生對話中、交流中、溝通中,從真情交融進入心智交融,形成教與學相互推進。
三、小組協作、教室當學室
協作學習是一種通過小組或團隊的行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策略。生本課堂強調的小組協作學習法是指合作、伙伴的形式,把幾個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一般為四個),以小組的形式出現,包括小組協作回答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討論問題等等,從而充分培養學生團隊的合作精神和協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