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語文識字導學案歸納
教案一
【教材分析】
《一去二三里》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第五單元識字課文中的第一課。
課文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寧靜而幽遠的鄉(xiāng)村美景: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著幾戶人家。山里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
這首童謠排列整齊,朗朗上口,充滿兒童情趣,具有韻律美,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好項目,學生可以通過朗讀感受童謠所表現的優(yōu)美景色。
本課有兩幅圖。圖一描繪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現了童謠的意境。圖二用十個運動員和十個球幫助學生識記十個表示數字的漢字。
同時本課是識字教學的第一課,是學生由拼音學習進入漢字讀寫的第一課,要培養(yǎng)兒童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同時培養(yǎng)兒童學習漢語言文字的興趣。
【教學策略與設計說明】
本課是識字教學的第一課,課文內容大多學生在學齡前已經接觸甚至已經會背誦,因此本教學設計旨在培養(yǎng)學生自讀、自悟,理解古詩意境的學習能力,為學生以后的古詩教學奠定扎實的基礎。同時,激發(fā)孩子識字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寫字習慣。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字,會寫“一”、“二”、“三”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受童謠中所表現的景色美。
4.認識“田字格”及漢字的基本筆畫。認識一種筆畫“一”。
【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重點是認字和寫字,難點是分辨“八”和“入”。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
一、談話導入,指導看圖
1.談話激趣: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你去過哪些地方旅游呢?
(設計意圖:課前談話的內容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旅游,可以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激發(fā)學習興趣。)
2.出示圖片(課件出示):這兒的景色你們喜歡嗎?
3.指導看圖: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小山村)你們看到了什么美麗的景物?
4.激情導入:同學們說得真好!圖上畫了一個小山村,村里有著四、五戶人家,那兒有山、有樹、有花,真美呀!有位詩人看到了這美麗的景色,十分喜愛,用了短短20個字的古詩就描繪了這樣一幅美麗的畫面,同學們想讀嗎?讓我們一塊兒來學習第1課《一去二三里》。
5.板題讀題。
二、整體感知,學習生字
1.(課件出示:帶拼音古詩)鼓勵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自由地讀課文。(提醒學生讀課文的時候要注意:認識的字就看著字讀,不認識的就先讀讀上面的拼音,再讀讀字。看誰的眼睛最靈活,最用心,能把字看清楚,把字音讀準。)
2.用不同符號標出會讀的字和不會讀的字,同桌互幫互學。
3.全班交流:在這篇課文里,你已經認識了哪些字?是怎么認識的?(表揚能自主識字的學生。)
4.學習生字:
(1)(課件出示:帶拼音生字)自由練讀帶拼音的生字:調皮的生字寶寶想和我們交朋友,它們從課文媽媽的懷抱中跑出來了,請看大屏幕。你們能叫出他們的名字嗎?請借助拼音讀一讀吧。
(2)指名認讀帶拼音的生字:誰來讀一讀?(教師相機正音:①重點引導學生讀準“四”、“十”——四也是平舌音,十是翹舌音,在生活中可容易讀錯了,請大家再一起讀一讀。②提醒“一”的變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