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梅花山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梅花是報春的使者,以及人們喜愛梅花的原因。
3、通過朗讀感悟,感受梅花盛開,人流涌動的情景,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流程】
一、 激趣導入
1、啟發談話:春姐姐真神奇,她輕輕一吹,梅花山就醒來了。齊讀課題。
2、師生共同簡介梅花山。
3、今天,我們也到梅花山去郊游,好嗎?一起唱《郊游》歌。
【從兒童的童話視角出發,創設梅花山醒來了的情境,學生對此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急于想知道醒來的梅花山是什么樣子。因此,學生很快便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
二、 初讀感知
1、(出示梅花山的畫面)我們現在來到了梅花山。下面,請文字幫忙,帶你去游覽梅花山。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聽老師朗讀課文,邊聽邊想:梅花山是個怎樣的世界?
3、默讀課文。思考:從哪些句子感受到梅花山的美呢?把你最喜歡的句子找出來,再好好讀讀這些句子。
【此環節設計了三種形式的讀:自由讀、聽讀和默讀(新課標要求低年段學生學會默讀)。這樣設計,不但讓學生充分地接近文本,而且培養了學生各種讀的能力,同時又體現了朗讀的層次性,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比一遍要求高。學生在各種不同的要求面前,讀書的積極性很高,又讀得有趣有味,又充分感知了文本。】
三、 品讀感悟
1、從哪些地方感受到梅花山的美呢?或你最喜歡哪些句子呢?為什么?
(以下環節,以學定教,隨機生成,學生交流哪處,就順勢品讀哪處)
學生用朗讀的方式找出句子。
2、教師指導交流: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句。學生談自己的感受與理解。
【新課標指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本環節,無須教師的講解,學生邊讀邊思,沒有什么煩瑣的問題,只是給學生搭建了一個交流的舞臺。給學生充分的自由空間,引導他們談出自己的理解,盡情地抒發自己的感受。學生擁有了讀的時間,說的權利,真正體現了自主閱讀,實現了個性化閱讀。通過交流,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意蘊和情趣有了很強的領悟和欣賞能力。在他們眼中,一個詞句就是一幅畫,一個詞句就是一首詩。】
4、學生欣賞多媒體畫面,發揮想象;品讀優美詞句,進一步體會文章意境。
(1)欣賞早春盛開的梅花,春寒料峭,梅花卻散發出勃勃生機。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此刻,你想對迎著寒風開放的梅花說些什么?
【通過多媒體畫面欣賞,使學生感到梅花不畏寒冷,有“凌寒獨自開”的精神。學生通過討論交流,深深受到教育。】
(2)把你想對梅花說的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好嗎?
(3)發揮想象,指導說話。
梅花山的梅花真多啊!你挨著我,我挨著你。而且好看極了,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_,還有_____________,真像片片彩云。
(4)怎樣才能讀出梅花的多和美呢?
【通過觀察畫面,豐富學生的想象,借用學過的句式訓練,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材料,豐富表象,形成畫面。從而,讓學生真切地體悟到梅花山的梅花色彩的絢麗。】
(5)你見過生活中哪些東西是“晶瑩透亮”的呢?梅花怎么是晶瑩透亮的呢?利用多媒體欣賞晶瑩透亮的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