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植物的“感情”
1、揭課導入:(板書課題:植物的“感情”)師:“同學們,人有感情,其實植物也是有感情的,只是它的表達方式與我們人類不同,你知道那些植物是有感情的?”(學生交流課下搜集的資料)
2、師:讓我們共同走進課文去看看植物“神奇”、“有趣”的感情吧!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問同學、查字典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詞,指明讀,開火車讀。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如:“含羞草”、“丁香花”、“貨輪”、“棉花”可以借助圖片幫助理解;
“迅速”、“較淺”、“討厭”、“競賽”可以通過學生的生活經驗自己理解;
如:“恰恰”一詞可以讓學生找出有關的句子,進行換近義詞的方法幫助理解;
如:“促使”、“供給”可以結合文中的具體語境來理解。
(另外學生有可能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詞語,如:“萎靡不振”、“和睦相處”、“勢不兩立”、“新陳代謝”、“干癟”、“霉爛”“窒息”等放在文本中理解。
4、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指名逐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只有讀正確、讀通順才能更好的理解課文。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邊讀邊畫出自己感興趣的語句。
2、引導學生交流讀后的看法。
3、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進行交流,即文中語言文字的品位與理解。(引導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交流,也可讀書中的句子)
a:我明白了含羞草、向日葵、西紅柿三種植物是有 “感情”的。(請學生找出有關的句子反復讀,體會植物奇妙的感情)
b:我明白了有的植物碰到合不來的伙伴會萎靡不振。農民就給它們安排能夠和睦相處的鄰居。
師問:“你怎么知道的?找出相關的句子!”
(引導學生讀4——6自然段)
4、在理解課文的同時理解剛才那些不明白的詞語。
5、問:“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引導學生說出,○1植物為什么有感情呀?○2題目中的感情為什么加引號呀?)
學生討論后交流。
6、整體回顧全文。
7、師: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你有什么想對這些植物說的嗎?
(引導學生說出它們的感情很神奇、可愛、有趣、奇特等)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注意讀準“較”(jiào)、“供”(gōng)“曲”(qǔ)的讀音。
指導書寫時,注意“迅”字的比畫書寫順序。“勿”不要寫成“匆”,
“柿”右半部分是“市”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把學生知道的其它植物的感情說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