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一、二單元教材分析及建議教案
會寫字里面,我只說最后一個字——“母”,“母”字是書寫的難點,建議老師從筆順到每一個筆畫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作細致的指導。“母”的筆順是撇折、橫折鉤、點、橫、點。我就經常把后面的三筆弄錯順序。
三、課后題
“我會讀”安排的是一個字組兩個詞,而且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這些都是本課要求會認或是會寫的字,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寫幾個,比如筷——筷子——碗筷。
補充:鑒于本課通俗易懂而又朗朗上口,而且本單元沒有要求背誦的課文,所以在這里,我建議大家不妨讓學生背一背。
5 看電視
一、教材分析
從體裁方面來說,這是一首詩歌,描繪的是一家四口看電視的感人場面,巧妙地將家庭的溫情與尊老愛幼的良好風尚融為一體。詩不分段,而是分小節,這首詩有5個小節,但是只有一個中心思想,那就是愛,是對他人的關愛。
第1小節中寫道:“我家看電視,有些奇妙”,“奇妙”二字為下文埋下了伏筆,緊緊揪住了每一位讀者的心,我們都十分迫切地想知道他家哪里奇妙、奇妙在哪里,它吸引我們趕緊往下讀。
第2小節告訴我們,足球迷的爸爸愛看球賽,卻關掉球賽,換成京劇,這是一奇。可他為什么這么做呢?為什么換成京劇?是因為他喜歡京劇嗎?不是的。從哪里知道的呢?因為我和爸爸都困得打盹。既然不喜歡,為什么還要換?因為奶奶喜歡?你怎么知道的?因為只有奶奶聽得入了迷。哦,原來爸爸是主動把電視讓給了奶奶。爸爸當時是怎么想的呢?為了孝順奶奶,為了讓奶奶安享晚年,為了讓奶奶高興……你從這件事當中體會到了什么?愛。接下來我們可以用這樣的句式練習說話,因為爸爸愛奶奶,他想讓奶奶……,所以換成了……。安排這個練習有兩個目的,一是教育孩子要說完整的話、連貫的話,二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接下來我們可以指導孩子們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個小節,注意讀出我的疑惑、不理解。
第3小節有兩奇,一是奇在奶奶放棄自己喜歡看的京劇,換成了足球頻道,二是奇在奶奶不看電視卻看我們,和我們一起拍手歡笑。其中第二點最感人,也是這首詩的最精彩之處,讓人想笑卻又笑不出來,從心底里生出無限感慨,要讓學生多讀,體會老人對兒女子孫的濃濃愛意。這個小節可以用下面這個句式練習說話:因為奶奶愛我們,她想讓我們……,所以換成了……。
第4小節也有一奇,我們關掉球賽,看音樂舞蹈。因為我們愛媽媽,我們想讓媽媽……,所以換成了……。
我們不得不由衷地承認,這一家人真的是很奇!現在的孩子生活在物質社會極大豐富的年代里,從還沒有出生開始,就享用人間最好的東西,小公主、小皇帝、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太普遍了,嚴重個人主義!也許正是在這樣一種社會背景下,我們來學習這首小詩,才有了超現實的意義。
最后一個小節是對第一小節的呼應,正所謂前呼后應嘛。文末雖然沒有給出明確的解釋,但每個人的心里肯定都有了答案——正是對他人無私的關愛成就了這個幸福而美好的家庭。
二、識字寫字
本單元識字我不再逐課地分析,向大家推薦一個妙招,我屢試不爽——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字卡。怎樣制作呢?很簡單,也很有趣。
1.材料:白紙、彩紙都可以,薄厚軟硬都行。包裝盒、廢卡片等也行。